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4~2006年深圳南山区副溶血性弧菌菌群菌型分布及耐药分析

    作者:黄锐敏;陈辉;袁月明

    目的:研究深圳南山区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菌群菌型分布及耐药性.方法:细菌分离方法按GB/T4789-2003的常规方法进行,用K-B法测定细菌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在248株副溶血性弧菌中,O3菌群135株,占54.4%;O1菌群42株,占16.9%;不定群有41株,占16.5%.血清型别中,K6型125株,占50.4%;K25型35株,占14.1%;耐药性试验,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庆大霉素3种抗生素100%敏感,对氨卞西林、头孢噻吩、头孢西丁耐药性占83.9%以上.结论:2004~2006年深圳南山区副溶血性弧菌以O3群K6型为主,占50.4%;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庆大霉素是首选的抗生素.

  • 丽水市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分型及耐药性

    作者:兰进权;雷永良;柳付明;陈秀英

    目的:了解丽水市贝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为防治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从丽水市区农贸市场等采集贝壳类,常规方法分离副溶血性弧菌,参照GB/T 4789.7-2008方法,用标准血清进行分型,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阳性标本28份,检出率为26.67%(28/105).分离得到的28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属于7个血清群,分别为O:4群占39.29%(11/28)、O:3群占14.29%(4/28)、O:2群占14.29%(4/28)、O:11群占14.29%(4/28)、O:1群占7.14%(2/28)、O:7群占7.14%(2/28)、O:10群占3.57%(1/28).28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有25株对氨苄西林耐药,1株对四环素耐药.结论:JA丽水市贝类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血清分群多样化和耐药性简单的特点.

  • 感染性腹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监测与研究

    作者:张建群;罗学辉;何水渊;张怡明

    目的:了解余姚市感染性腹泻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感染状况及其研究.方法:采集感染性腹泻病人的大便或肛拭标本,依据GB/T4789.7进行增菌、分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后进行药敏试验和PCR毒力基因检测.结果:2007~2008年共检验标本513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3株,检出率为8.38%.药敏试验:43株副溶血性弧菌对阿莫西林棒酸、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唑林、头孢哌酮、庆大霉素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8.1%、55.8%、、44.2%、7.0%、4.7%、4.7%、4.7%,对另外13种抗生素均敏感.血清分型:43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布于01、02、03、04、06、011共6个O抗原群;其中以03群为主,占67.4%.毒力基因:有40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含有tdh基因,检出率高达93.02%,均未检出trh基因.结论: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以03群为主,占67.4%;对阿莫西林棒酸、青霉素耐药性强,分别为58.1%、55.8%;93.02%的菌珠含有tdh基因,所有菌株均不含trh基因.

  • 湖州市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血清分型及耐药性监测

    作者:吴晓芳;纪蕾;陈莉萍

    目的:了解湖州市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耐药性、血清犁和污染状况,初步确定可能污染副溶血性弧菌的高危食品,为防止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农贸市场、超市等各类食品,按照GB/T4789-2003方法进行分离鉴定,用AP120E试剂条做进一步生化鉴定.用标准血清进行分型.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检测生禽肉、生畜肉、生食水产品、生食蔬菜、熟肉制品、鲜冻水产品及蔬菜沙拉共127件样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7份,检出率为13.39%(17/127),其中生禽肉中检出率高29.4%.分离的17株副溶血性弧菌属于7个血清群,分别为0:5群占47.06%(8/17)、0:6群占23.53%(4/17)、0:1群、0:2群、0:4群、0:8群、0:11群各占5.89%(1/17).分离菌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奈啶酸、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100%敏感,对头孢噻吩的耐药率达到58.8%.所有菌株对氨苄西林及阿莫西林全部耐药,1株对四环素耐药.结论:湖州市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率较高,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要防止由耐药菌株引起的爆发流行.

  • 2006~2008年昌平区细菌性痢疾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牛桓彩;张金菊;马文军

    目的:了解掌握昌平区2006~2008年细菌性痢疾病原体菌群分布及耐药特点,为制定细菌性痢疾预防控制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结果:2006~2008年昌平区志贺菌以D群宋内志贺菌为主,占53.16%;其次为B群福氏志贺菌,占43.04%;A群痢疾志贺菌2株,占2.53%;C群鲍氏志贺菌1株,占1.27%.其中B群福氏志贺菌血清亚型以F4为主,占41.18%;其次为F1亚型,占20.59%;F2和x亚型各6株,占17.65%.药敏试验结果:福氏志贺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宋内志贺菌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头抱噻肟等药物敏感;对萘啶酸、氨苄西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耐药.结论:D群宋内志贺菌取代了继往的B群福氏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F4亚型和F1亚型取代了继往的福氏2a亚型,成为新的流行血清型;昌平地区的志贺菌耐药谱与北京其它地区既有相似性,也有地区特点,临床上应根据本地区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余姚市首次发现阿培依姆沙门菌的鉴定与分析

    作者:黄邵军;罗学辉;符凌辉;张建群

    目的 对余姚市首次检出的阿培依姆沙门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为沙门菌临床治疗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样本进行沙门菌增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药敏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该菌生化反应符合沙门菌属,符合率为98%,血清学分型鉴定为阿培依姆沙门菌.药敏试验发现对头孢唑林、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结论 该沙门菌为罕见报道的阿培依姆沙门菌.沙门菌新菌型的检出和发现对该菌引起的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有着重要意义.

  • 湖州地区食源性腹泻患者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作者:王萍;强鑫华;周丽华

    目的 了解湖州地区急性腹泻患者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发生的季节分布、可疑中毒食品范围、耐药状况、优势血清型及毒力基因等特征,揭示其流行与发展趋势的规律.方法 对2014年-2016年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粪便分离的12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药敏试验、血清分型以及PCR方法检测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结果 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发生呈现时间季节聚集趋势,以6月-10月为高峰期.药敏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及头孢一代耐药率达100.0%,头孢二代敏感率达25.0%,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为100.0%.17个血清型中O3:K6多,占59.2% (74/125),其次是O4:K8,占10.4%(13/125).毒力基因PCR检测显示88.0%(110/125)的分离株为tdh +/trh-,6.40% (8/125)的分离株为tdh-/trh-,2株携带tdh +/trh+.结论 湖州地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发生呈明显的时间季节特征,可疑中毒食品涉及范围广,优势血清型为O3:K6,其次是O4:K8.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多数菌株携带tdh +/trh-.

  • 泰安市感染性腹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及血清型研究

    作者:张新峰;寇增强;胡彬

    目的 了解泰安市感染性腹泻病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携带状况、血清分型及耐药性特点,为泰安市腹泻病的预警及防控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分离自泰安市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的31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生化鉴定,合成特异性引物对肺炎克雷伯菌株进行荚膜血清型(K1、K2、K3、K5、K20、K54、K57)相关基因检测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其进行16种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 泰安市2013年-2015年共发现445例腹泻患者,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31株,总检出率为6.97%,2岁以下占64.5%.K57、K54型菌株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22.58%、12.9%.药敏结果对氨苄西林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均高达96.77%,有5株菌对11种药物耐药.结论 泰安市腹泻病患者携带肺炎克雷伯菌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耐药性.血清分型显示存在流行侵入性肝脓肿综合征的风险,应加强人群特别是婴幼儿腹泻及耐药监测,做好肺炎克雷伯菌肠道传染病的早期预警及防控.

  • 深圳市某酒店两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溯源分析

    作者:雷蕾;陈清凉;肖锦晖;张震文;茌静;陈震

    目的 对同一酒店先后发生的两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检测及溯源分析,明确此次食物中毒事件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方法 根据GB 4789-2010对采集的102份样品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鉴定符合的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从两起食物中毒事件患者的肛拭子中分离出8株肠炎沙门菌,从厨师肛拭子中分离出2株肠炎沙门菌.对此10株肠炎沙门菌进行API细菌鉴定,结果显示这10株肠炎沙门菌的生化特征均一致,进一步的PFGE实验结果显示分子分型条带完全一致.结论 这两起接连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同一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通过PFGE分型技术可以直观的判断所分离沙门菌的亲缘关系,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 甘肃省2005年-2011年志贺菌菌型变迁及耐药性监测分析

    作者:张广业;于德山;汪鹏;康倩;段莉平;赵海

    目的:为了解志贺菌属腹泻在甘肃省的流行、变迁及耐药状况.方法:于2005年-2011年对兰州市、武威市细菌性痢疾监测点分离菌株和2起幼儿园食物中毒分离的宋内氏志贺菌株进行了血清型分型及菌株耐药性分析.结果:7年共采样4546份,分离到志贺菌773株,阳性率为17.00%.血清型以福氏志贺菌(B群)居优势514株,占66.49%,其次为宋内氏志贺菌(D群)256株,占33.12%.分离菌株对10种抗生素耐药率增高,为多重耐药,耐药种类达10种.结论:甘肃省细菌性痢疾菌群仍然是腹泻的首要病原,不同年份血清型、菌株的耐药率有所差异.

  • 一件水产品中两株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

    作者:张扬;张兰荣;周景林;金岳;佟玲;甄博珺;迟复平;王宝兰

    目的:对北京市通州区2009年同一件水产品中分离到的两株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进行研究.明确型别差异.方法:对分离到的Vp进行神奈川试验,脲酶试验,血清分型和rDNA(核糖体核酸)指纹图谱分析.结果:Vp的神奈川试验均为阳性,其中有1株脲酶试验也为阳性,血清分型分属于2个不同的血清型别,rDNA指纹图谱分属于2个核糖型.结论:将Vp的生化性状,血清型别和分子分型的方法相结合,有助于区分不同的菌株,明确样品中Vp的型别特征.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病原学检测

    作者:黄锐敏;陈辉;袁月明

    目的:对某西部通道工地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菌检测.方法:参照GB/T4789-2003[1]有关章节,对食品、肛拭子标本、涂抹样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33份样本中有12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其中有10份病人肛拭样本检出同一血清型别的副溶血性弧菌K8型;耐药性试验,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孟多、氯霉素、庆大霉素4种抗生药物100%敏感,对氨卞西林、头孢噻吩不敏感.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为副溶血性弧菌所致.

  • 昌平区近3年细菌性痢疾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许志涛;王秀云

    目的 了解和掌握近3年细菌性痢疾病原体菌群分布动态及耐药性特点,为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进行样品采集、检验和分析.结果 昌平区近3年志贺菌以D群宋内志贺菌为主,占54.65%;其次为B群福氏志贺菌占38.37%;A群痢疾志贺菌占5.81%;C群鲍氏志贺菌占1.16%.其中B群福氏志贺菌血清亚型以F4为主,占45.45%,其次为x亚型占24.24%,F2亚型占15.15%,F1亚型占12.12%,y亚型占3.03%;福氏志贺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敏感,宋内志贺菌对左氧氟沙星敏感率高为97.87%,其次为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痢疾志贺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萘啶酸、四环素、头孢噻吩5种药物耐药.结论 D群宋内志贺菌取代了以往的B群福氏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F4亚型取代了以往的福氏F2a亚型,成为新的流行血清型;基层医疗机构应根据本地区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河南省腹泻患者沙门菌血清型及其耐药性变迁研究

    作者:穆玉姣;张白帆;赵嘉咏;谢志强;夏胜利;许汴利

    目的 了解河南省腹泻患者分离沙门菌的血清分型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 以河南省2010年-2014年分离的877株沙门菌为研究对象,进行血清分型和药物敏感试验,以了解沙门菌菌型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结果 沙门菌在各年龄组均有检出,以0岁~5岁儿童为主,检出率为66.2%;且7月-10月是检出的高发季.877株沙门菌血清型共分为8个群、46种血清型,其中以B群检出为主.每年血清型的分布及种类也不同,但主要血清型为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阿贡纳沙门菌、科瓦利斯沙门菌、汤卜逊沙门菌.沙门菌菌株对各类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氨苄西林和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而对诺氟沙星的耐药率表现为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几乎50%以上的菌株对3种以上的抗生素产生耐药.结论 河南省腹泻患者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呈多样性,主要是肠炎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均有耐药菌株出现,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对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

  • 南宁市腹泻患者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分型及药敏分析

    作者:廖驰真;王鸣柳;林玫;廖和壮;黎冬梅;石海丽

    目的 分析南宁市腹泻患者非伤寒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和药敏特征,为临床用药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WS 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进行菌株的鉴定和血清分型;采用微量肉汤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低抑菌浓度(MIC)进行药敏结果分析和判读.结果 南宁市腹泻患者非伤寒沙门菌分离株以B群为优势群(62/86,72.09%),鼠伤寒沙门菌(31.40%)、德尔卑沙门菌(16.28%)为主要血清型.86株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100%敏感,对其他类型的抗生素均有一定程度的耐药,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高,达76.74%,对四环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达55%.菌株的总体耐药率为87.21%(75/86),多重耐药现象严重,4种及4种以上抗生素的耐药率为58.14%(50/86),不同血清型的4重及以上多重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32,P>0.05).结论 南宁市引起腹泻的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型众多,耐药严重,需继续加强耐药监测,同时共同努力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 河南省2010年-2013年志贺菌群分布及其耐药分析

    作者:穆玉姣;张白帆;赵嘉咏;黄丽莉;尤爱国;夏胜利

    目的 了解河南省2010年-2013年志贺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通过系统生化条鉴别菌株,用血清玻片凝集鉴定菌株,K-B法确定药物敏感性.结果 878株志贺菌分为2群、12种血清型,福氏志贺菌(B群)占76.99%,宋内志贺菌(D群)占23.01%,其中以F2a为优势血清型的福氏志贺菌检出率由2010年的33.76%上升到2013年57.57%,宋内志贺菌分离率由43.46%下降到5.05%.进行药敏试验的325株志贺菌株对氨苄西林、甲氧胺嘧啶、四环素、链霉素、萘啶酸5种抗生素耐药率>95%,80%以上的菌株同时对12种抗生素中的6种以上具有耐药.结论 河南省近年来志贺菌流行菌型正在发生改变,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表现较高的耐药性,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 三亚市主动监测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陈朱;吴南卫;陈人强;莫丽娟;朱兰兰;邓瑶

    目的 通过对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血清群、毒力基因、耐药性检测,了解三亚市海产品VP污染程度及血清群分布、毒力基因和耐药状况.方法 参照GB/T4789.7-2008规范检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K-B琼脂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 208份海产品检出60份,分属9个血清群,所有VP均未携带tdh、trh,全携带tlh.38份患者分离株分属4个血清群,全携带tlh,未携带trh,36株携带tdh,占94.74%.76株药敏结果显示,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高度敏感.结论 三亚市海产品VP血清群分布多样性,贝壳类受VP污染较严重,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高度敏感;海产品VP均未携带tdh和trh,患者分离株以O4、O3血清群为主,患者与海产品分离株关联性不大,需继续加强对VP监测及耐药性研究.

  • 无锡市2010年-2011年志贺氏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管红霞;肖勇;沙丹

    目的:了解无锡市近年来在细菌性痢疾监测中分离的志贺氏菌的菌型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志贺氏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玻片凝集法进行分型,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福氏志贺氏菌14株,占31.11%;宋内志贺氏菌31株,占68.8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志贺氏菌对大部分常用药物产生抗药性,除阿莫西林/棒酸和诺氟沙星外,两种志贺氏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010年-2011年无锡市志贺氏菌主要为福氏志贺氏菌和宋内氏志贺氏菌,宋内志贺氏菌为优势菌.志贺氏菌耐药情况严重,临床上应根据当地志贺氏菌流行特点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 东莞市79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袁达康;张莉萍;黄胜中;康美香;莫曦明

    目的 研究东莞市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构成及其耐药谱.方法 对2009年-2010年东莞市食物中毒病例及食品中分离的79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79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布于7个O群中,优势群为O3(占32.91%)与O1(占25.32%);食物中毒病例44株血清分型共5种,完全分型率为70.45%,以2009年O3:K6(占81.48%,20/27)与2010年O1:KUT(占64.71%,11/17)为主,而食品35株血清分型达14种,完全分型率为40.0%,未发现优势菌型;12种常用抗生素中,主要对氨苄西林及头孢噻吩耐药,耐药率各为99.0%及37.98%.结论 2009年-2010年东莞市副溶血性弧菌血清构成呈动态分布,血清分型有减少趋势;存在交叉耐药,且耐药谱有扩大趋势.

  • 杭州市下城区副溶血性弧菌菌群菌型分布、毒力基因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商晓春;詹丽;帅慧群;张睿;赵雪琴

    目的:通过对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食物中毒分离株菌群菌型、毒力基因、耐药性检测分析,掌握VP血清群型、毒力基因及耐药状况.方法:按国标方法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毒力基因采用普通PCR法.结果:341株VP分属9个血清群15种血清型,前四位占96.19%,依次是O3、O4、O1、O2血清群,余五个血清群占3.81%.血清型以O3:K6为主,O4:K8型次之.282株VP携带tdh,仅1株携带trh,58株不携带毒力基因,无同时携带tdh和trh菌株.341株VP对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妥布霉素5种抗生素100%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程度各异.结论:本区VP引起的食物中毒以O3:K6型为主;82.69%的VP携带tdh;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妥布霉素是临床首选的抗生素.

299 条记录 11/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