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ERK1/2信号通路对丹参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对丹参制剂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 方法 分离、纯化大鼠BMSCs,取第3代细胞进行诱导分化.根据诱导液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丹参制剂组(B组)及PD98059(ERK1/2特异性抑制剂)组(C组).对各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的蛋白表达,PCR检测NSE和巢蛋白的mRNA的表达. 结果 诱导1h后,A组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B组可见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少数细胞呈锥形,细胞突起增多伸长,继续诱导培养5h后细胞突起增多,呈类神经元细胞分化,突起间相互交织;C组细胞总数、类神经元细胞和突起数目均较B组减少.诱导5h后,B组NSE和巢蛋白染色细胞阳性率和mRNA表达量较A、C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丹参制剂可以促进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ERK 1/2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能够拮抗丹参制剂促分化作用,提示ERK1/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丹参制剂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过程.
关键词: 丹参制剂 骨髓基质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神经元 细胞分化 -
Notch1信号通路对丹参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 研究Notch1信号通路对丹参制剂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方法 取第3代BMSCs,待细胞增殖到60%~70%融合时进行预诱导,预诱导24 h后,更换含100 mL/L丹参注射液的DMEM/F12培养液进行诱导分化.待细胞培养0、3、5 和7 h,对各组进行形态学观察,RT-PCR和相对定量PCR(qPCR)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及Notch1的mRNA表达.结果 丹参制剂诱导3 h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可见少量突起,诱导培养5 h后细胞突起增多相互交织,呈类神经元细胞分化;诱导7 h后,细胞形态和突起生长情况无明显变化.空白对照组细胞数量有所增加,但细胞形态改变不明显.PCR检测发现,丹参制剂组诱导0、3 和5 h,NSE和Nestin的mRNA表达随诱导时间的增加,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诱导7 h,NSE和Nestin的mRNA表达量与5 h相比有所降低,但降低不明显(P>0.05).丹参制剂组诱导0、3、5 和7 h,Notch1的mRNA表达随诱导时间的增加,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同一诱导时间(3、5 和7 h)Notch1的mRNA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 丹参制剂可以促进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且能够抑制Notch1信号通路关键因子Notch1的mRNA表达,提示丹参制剂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可能与Notch1信号通路有关.
关键词: 丹参制剂 骨髓基质细胞 Notch1信号通路 神经元样细胞 细胞分化 -
γ-干扰素与丹参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近期疗效比较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一个前期病理改变,主要为肝内纤维组织增生与沉积,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对防治肝硬化有直接影响作用,丹参制剂早已被认定为抗肝纤维化的中药[1].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
丹参制剂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防治,复方丹参滴丸是新研制的滴丸剂.我院自1998年2月至1999年5月应用天津天使力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AP),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丹参及其制剂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丹参及其制剂对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作用提供依据.方法:查阅近十年国内相关文献,对丹参及其制剂在防治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研究主要集中在丹参多酚酸、丹参酮ⅡA、丹酚酸B和丹参素等丹参有效成分及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丹红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多酚酸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等丹参制剂方面,它们都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的治疗.结论:针对丹参及其制剂对血小板功能影响的药理实验和临床研究较多,而对于抗血小板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今后需对有效成分分离和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
丹参制剂的研究进展
目的:为深入研究丹参制剂及研发新剂型提供参考.方法:从丹参的制剂品种入手,分析丹参制剂工艺及现有工艺中存在的问题,阐述控制丹参制剂质量的思路与方法.结果与结论:以临床疗效为终判定指标,对制剂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终实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目标,促进丹参制剂的发展.
-
丹参制剂与其它药物的联合应用
综述了近年来临床上丹参制剂与其它药物的联合应用概况,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
-
丹参制剂的临床应用
1药理作用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传统医学观点认为,其味苦,性凉,入心、肝二经,具活血化瘀、凉血宁心安神之功效,可治心悸、痹痛等病证.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丹参含有丹参酮、维生素E等脂溶性成分和丹参素、丹酚酸等水溶性成分.
-
复方丹参滴丸对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作用的超声观察研究
复方丹参滴丸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新型丹参制剂,大量研究表明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研究应用彩色高频超声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影响,与常规服用预防剂量的阿司匹林的患者作了对照研究.
-
丹参制剂联合甲氨蝶呤改善银屑病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丹参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银屑病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血沉及 C 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1例银屑病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及治疗组(1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甲氨蝶呤15mg 口服,每周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每组均治疗6周,观察治疗前后相应症状、血沉(ESR),C 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17(IL -17)的变化。结果1.关节疼痛症状:两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好转(P <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效果更明显(P <0.05)。2.关节肿胀症状:两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好转(P <0.05);治疗组也比对照组效果更明显(P <0.05)。3.屈伸不利症状:两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好转(P <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效果未出现明显差异(P >0.05)。4.CRP,ESR 以及 IL -17:两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好转(P <0.05);治疗组的 IL -17用药后相比对照组用药后出现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的两组 CRP 及ESR 未出现差异(P >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丹参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及肿胀有着更好的改善作用,对血清中 IL -17有更明显的作用,其相关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丹参制剂与抗血小板化药联用现状的思考
丹参类中成药制剂在抗栓治疗中地位显要,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丹参制剂与抗血小板化药联合使用的情况普遍存在.本文针对丹参制剂在临床的使用状况、指南推荐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针对丹参制剂抗血小板作用的研究应结合临床实际使用状况,注重药物间相互作用,充分考虑效益风险比.对丹参制剂联用抗血小板化药研究可分别从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开展,注重药物间安全性的探讨;可利用药物流行病学的方法为该类特点的联合用药提供方法学手段和评价体系,提高中成药与化学药联合用药安全性.
-
丹参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丹参是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e miltiorrhizae Bunge)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本草上品。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丹参的成分、作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数十年来,经过化学、药学及药理学和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证实丹参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等多种功效。近年来,随着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深入开展,使丹参在皮肤科领域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现结合有关文献就丹参多种有效成分、丹参制剂在皮肤科的应用综述如下。
-
丹参制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丹参制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建库至2013年10月),收集丹参制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2软件对纳入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研究,3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RR=0.29,95%CI(0.15,0.56)]低于肝素组;术后伤口平均引流量[SMD=0.12,95%CI (-0.13,0.3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制剂联合低分子肝素较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疗效更佳且安全性良好。纳入研究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小,均为单中心研究,尚需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
丹参制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应用概况
参阅近5年来相关文献,从丹参制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丹参制剂 临床应用 综述 -
一测多评法测定不同丹参制剂中4个酚酸成分
目的 建立同时适用于5种丹参制剂(丹参片、复方丹参片、冠心丹参胶囊、心可舒片、双丹胶囊)中4个酚酸类成分一测多评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丹参素为内参物,建立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与丹参素的相对校正因子,比较相对保留值法和保留时间差法对成分定位的影响,并采用外标法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采用相对保留值法可对待测成分进行准确定位,所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耐用性良好,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相对于丹参素的相对保留值分别为1.894、5.379、6.599,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6.611、3.845、2.059,采用外标法验证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上述丹参制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3种丹参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经济学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三种丹参制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以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23例冠心病心绞痛病患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其中,第一组(41例)实施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第二组(41例)给予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以及第三组(41例)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给予治疗.治疗后,观察每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并对它们进行相应的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第二组治疗有效率较第一组和第三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的成本明显比第一组和第三组高,且第一组的成本-效果较其他两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三种药物的经济学分析对比来说,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成本-效果更好.
-
关于丹参制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疗效
目的:研究丹参制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诊治的128例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4例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预防,观察组的64例患者在上述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丹参进行预防,比较两组患者LEDVT发生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结果:通过比较,对照组患者发生LEDVT的几率为8.59%,观察组为0.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T、血液流变学以及APTT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实施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LEDVT出现效果好,同时引起的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