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李东垣“丹田有热”对男科病辨治的启示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师从张元素,在其师脏腑学说启示下,阐发《内经》“土者生万物”理论,提出“人以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等学说,后世称为“补土派”。李东垣对男科疾病的诊疗独具特色,代表著作《脾胃论》中有“丹田有热”可引起阴冷、阴汗等男科病的记载。《兰室秘藏?卷下?阴痿阴汗门》专篇论治男科相关疾病。本文对李东垣笔下“丹田有热”及其相关男科疾病的病因病机、治疗进行了初步探究。
-
运用东垣脾胃学说治疗慢性淋证经验
李东垣是补土派创始人,对脾胃学说独有发挥,影响深远.东垣认为多种致病因子导致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是脾胃病发生的常见病理,在此基础上还容易产生湿热和影响气机升降,使肾和膀胱受邪,导致小便不利.在<脾胃论>中提出"夫脾胃虚,则湿土之气溜于脐下,肾与膀胱受邪.
-
李东垣升阳益胃法临床运用
李东垣在其代表作<脾胃论>提出了较完整的脾胃学说的理论,创立了一系列治疗脾胃病的有效方剂,被后世称为"补土派".李氏创立的升阳益胃法为内伤杂病的证治开辟了新的途径.
-
李东垣生平及医学成就
"补土派"之鼻祖李东垣老人的从医历程和治病经验值得后辈学习、挖掘,特定的历史环境、个人经历和勤学苦研造就了一代医家.特此,我们从其生平大事、主要医学著作、主要学术思想三方面总结其生平及医学成就,进一步阐释"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思想,强调脾胃论治、顾护胃气、治疗后天之本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
李东垣法时用药经验浅探
经考证确为李东垣亲自完成或由其弟子罗天益整理成书的著作大体有<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东垣试效方>、<兰室秘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和<脉诀指掌>7部,本文参考这些著作,探寻补土派代表人物的法时用药经验.
-
清肝利肺黛蛤散
李东垣为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据其所著《医说》载:宋代政和年间,深得宋徽宗宠爱的贵妃得了咳嗽病,咳得彻夜难眠.
-
李杲助阴奇方治尿闭
著名医学家李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师从于张元素,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他与张子和的"攻邪学说"针锋相对,创立了中医的"脾胃学说",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用药法象》和《兰室秘藏》等.李杲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联系实际研读经典著作,常能提出一些与他人不同的治法,挽救行将垂危的病人.
-
李德新教授“调脾胃安五脏”学术思想研究
李德新教授多年来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尤其擅长脾脏象学说,在继承了传统的脾胃学说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对脾胃学说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阐发,在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的现今社会,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其多年的教学及临床经验,结合实验研究的方法,逐渐形成了“调脾胃安五脏”的学术思想,将脾胃学说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延伸.通过跟师出诊、研读导师学术著作、对导师进行深度访谈等学习方法,总结导师学术思想,凝炼导师学术特色,从学术思想的内涵、发展的渊源、立论依据以及学术特色等4个方面对导师“调脾胃安五脏”学术思想进行了总结.
-
浅析李杲《脾胃论》
李杲师从张元素,继承张氏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并有所阐发和发展.他在张氏脏腑议病的启示下,深刻研讨了《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并通过长期临证实践,积累了治疗内伤病的丰富经验,独树一帜,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见解,形成“脾胃学说”,成为补土派的创始人,为充实和发展中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医中之王道——补土派大师李杲
在中医学学术史上,李杲(东垣)医人皆知,他的名方补中益气汤等也无人不晓,几乎每个医生都使用过,他不只是河北名医,他属于中华民族,他的学术影响也远远跨越了他生活的金元时代,他不仅为当时人们的健康保健做出过贡献,现代人也还在享受他医术的惠泽.
-
《黄帝内经》中土理论思想初探
土居中央,为脏腑之中轴,机体气机的升降斡旋,无不赖中土之作用得以实现.中土为患,其症状表现纷繁芜杂,《黄帝内经》多有具体论述;从运气角度而言,土气不足为“卑监”,太过为“敦阜”,土运之年民多病湿,甲己失守,则后三年化为土疫,这便是李东垣从中土立论的理论依据之一.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故饮食无损中焦、胃气是养生的基本原则;“胃不和则卧不安”,故养气、和气使脾胃安,以后天之气养先天之气也是防病养生的重要内容.
-
李东垣脾胃学说的特点与用药规律探讨
李东垣的脾胃学说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李东垣师承张元素,对其"古方今病,不相能也"的观点颇为推崇.在尊重实践,反复验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并立"甘温除大热"大法.其创制的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补脾胃升阳泻阴火汤等为补益脾胃、升举阳气、甘温除热治法开拓出一条新路,成为补土派的代表人物,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中医学术的发展.
-
补土派学术传承发展刍议
补土派是中医学术流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学术思想萌芽于古代哲学,肇始于内经,发展于仲景,鼎盛于东垣,及至明清,其理论已融入了众医家思想,也是诸医家临证遣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之一.
-
补气升阳是补土派的主要治法--李杲学术思想探讨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被誉为"补土派”,著<脾胃论>,论述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其论述脾胃总与元气和阳气升发联系起来,治疗上并非仅着眼于补脾,而是从培补升发元气的角度立方用药.笔者根据<脾胃论>原著的内容和有关资科,提出补气升阳是补土派的主要治法,与同道商榷.
-
蒙定水学术思想总结
导师蒙定水教授是广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蒙师在诊治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组创了“双三口服液”[1-2]、“丹葛止痛方”[3]、“玉屏补肾方”等个人经验方,其中“双三口服液”已成为院内制剂.现将其学术思想介绍如下.1 中西医结合,分而治之蒙教授认为,在临床诊疗中,要尽量西医明确诊断,同时中医辨证.对于所有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做到“分而治之”,切不可用西医细胞学理论解释中医宏观科学概念,更不能一味强调中医之博大,而弃其科学前沿不顾,应分而学之,结合治疗.蒙教授将自己多年行医的经验方制成膏方,在临床上应用疗效显著.
-
深化和完善传统“补土派”理论——张珍玉学术思想研究
张珍玉先生重视脾胃理论,完善了脾胃分治理论体系;在用药规律上,提出“脾胃分治”,从临床实际出发,脾胃同治,既重脾阳气升,又不忽略胃阴气降,继承和发展了“补土派”理论.
-
东垣灸法浅析
李东垣内治脾胃病闻名于世,而灸法多为人忽视,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脾胃理论指导灸法施用,温补脾阳,振奋元气,且不拘泥于灸量大小,从麦粒灸至使用大艾柱灸上百壮,随证处之.在使用灸法同时发挥内科特长,配合药物治疗,标本兼治.
-
李杲益气升阳理论的临床运用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祖国医学易水学派补土派的代表人物,他首创益气升阳学说,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笔者宗其补中、升阳、益气、逐瘀等治则,治愈不少疑难病症,现举隅如下.
-
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的阐发
李东垣,名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是补土派创始人。《脾胃论》是东垣学说中理论集中的一部,是东垣学术思想之精髓部分。
脾胃论学说认为饮食不节、情绪失常、劳役过度等因素易致脾胃受损,使正气衰弱,是多种疾病的诱因。对于发热的疾病,应分辨为“外感”或“内伤”,对正邪的辨证施治上应有明确的区别。在治疗方法上注重调理脾胃和补益元气,扶正驱邪,这对于内伤脾胃病的理论和后世临床指导与治法上均有贡献。此外,李东垣对制方用药研究上颇有发挥,尤其治疗上重视甘温补益、升阳益气等组方原则充分体现了李东垣的治疗思想,其中补中益气汤是治疗脾胃病的核心方,不但在当时治疗脾胃之气受损而引起的“阴火炽盛”的某些发生性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而且后世医家沿用到至今,补中益气汤的加减方对当今临床一些脾胃虚弱性疾病上亦有卓越的疗效。李东垣《脾胃论》的问世标志着脾胃学说的创立,本理论为补土派的学术之源,从而提升了中医学理论和临床诊断方法的指导思想,开辟了中医学认识、预防、治疗疾病的新途径与方法,在后世医学发展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李东垣《脾胃论》的学术思想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
人参大补元气系讹传
纵观历代主要药物著作中对人参功效的记述后指出,金元以前无人参补元气一说,现公认的人参大补元气系金元以后的讹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