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黏膜肥大细胞与胃病流行病学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喻群力;刘克伟;朱海杭;李蕾;蒋丰娟;袁超;王文斌;王茜

    目的 研究胃黏膜肥大细胞(mast cell,MC)与胃病流行病学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320例胃镜受检者进行胃病流行病学资料调查,对患者胃黏膜MC进行免疫组织染色及计数,分析不同流行病学因素中MC的分布特点.结果 ①胃病组胃黏膜MC及其脱颗粒明显高于正常组;② H.pylori感染、饮酒、吸烟、焦虑、喜咸食(高钠饮食)、过冷过热饮食与MC改变有相关性.结论 胃病流行病学因素可以通过激活胃黏膜MC引起胃黏膜炎性改变.

  • 红花注射液致敏成分的RBL-2H3细胞模型筛选

    作者:伏晓;代大顺;吴桂月;焦伟杰

    目的 在红花注射液成分分离的基础上研究其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成分.方法 化学萃取法、溶剂沉淀法将红花注射液分离为四种成分,用RBL-2H3细胞模型分别筛选四种组分的致敏作用.结果 红花注射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以及红花注射液原液均能够引起RBL-2H3细胞显著脱颗粒、释放B-氨基己糖苷酶和组胺(P<0.05),提示其致敏成分主要存在于上述提取物,其中以乙酸乙酯提取物致敏作用强(P<0.01).结论 红花注射液中脂溶性较大的成分与过敏反应有密切联系,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红花注射液之间的致敏性差异仍需进一步研究.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中炎性细胞颗粒蛋白研究现状

    作者:张淳;沈惠风

    慢性鼻窦炎(chronic sinusitis,CS)、鼻息肉(nasal polyp,NP)是鼻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研究表明炎性细胞在CS、NP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对于炎性细胞颗粒蛋白进行了研究,现将近的研究综述如下.

  • 肥大细胞脱颗粒的神经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作者:李秋婷;赵长青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肽P物质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的神经调控机制.方法:分A、B两组进行体外诱导小鼠骨髓肥大细胞.A组培养液中加入SCF、IL-3和IL-4,B组培养液中加入SCF、IL-3诱导分化,培养4周后收集细胞备用.Western Blot分析各组骨髓肥大细胞FceR Ⅰ a和NK-1R表达情况.两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神经肽P物质孵育30 min,检测上清液和细胞内组胺含量,计算组胺释放率.结果:A组FcεR Ⅰ α和NK-1R的表达均较B组高(P<0.05);P物质可促发A、B两组肥大细胞脱颗粒,且同一浓度P物质刺激时,A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程度高于B组(P<0.05).结论:P物质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的神经调控机制可能存在由其特异受体NK-1R介导的非免疫性及FcεRⅠa介导的免疫性双途径,为深入研究鼻黏膜高反应性鼻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 脱颗粒时间对体外受精的胚胎 质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胡娟;刘群;任新玲;魏玉兰;陈雯;吴黎;章汉旺;李豫峰;朱桂金

    目的:探讨不同的脱颗粒时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胚胎质量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5-8月在本中心行常规IVF-ET的449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其中实验组112例,于受精后2h脱颗粒;对照组337例,按常规受精后16-20 h脱颗粒.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实验组的受精率和卵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优质胚胎率和着床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VF-ET过程中受精2h后脱颗粒可改善胚胎质量,提高胚胎着床率.

  • 射干甙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实验研究

    作者:邝军;杨静;陈功;郭光云;张立波;杨力;王家宁

    目的:研究射干甙是否具有抑制嗜酸性粒细胞(EOS)脱颗粒作用.方法:哮喘病人外周血采用Percoll液密度梯度分离,收集EOS培养后检测射干甙作用前后主碱蛋白(MBP)及EOS阳离子蛋白(ECP)含量的变化.结果:射干甙作用后MBP和ECP含量降低.结论:射干甙具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作用.

  • 肥大细胞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发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王为;周国华;匡卫国;黄毅;冷明芳;唐齐林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缝线组、造模组,每组20只,分别予以仅麻醉不手术、回肠末端缝手术线、回肠末端-盲肠侧侧吻合术的处理.术后2、8周分批予以处死大鼠,取末端回肠组织,分别观察其病理学改变,计数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程度、增殖凋亡情况并分析.结果:1.SD大鼠术后2、8周肥大细胞的数量有明显的减少(F2周=63667.0,P2周=0.000;F8周=65363.0,P8周 =0.000);,且造模组与缝线组相比细胞数亦减少(t2周造模=8781.082,P2周造模<0.001;t8周造模=106.670,P8周造模<0.001).2.造模、缝线组中肥大细胞呈圆形、梭形、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改变,细胞间质可见多处点状颗粒样改变.3.SD大鼠术后2、8周肥大细胞脱颗粒程度逐渐加重(x22周=18.207,P2周=0.000;x28周=24.348,P8周=0.000),造模组与缝线组之间程度也有加重(P<0.05).4.在术后2、8周缝线组、造模组增殖率逐渐下降,且两者变化的情况相似(P>0.05).缝线组和造模组在第2周时,肥大细胞少量凋亡,第8周时,缝线组和造模组肥大细胞均可见大量细胞凋亡,而且凋亡细胞造模组明显多于缝线组.5.凋亡DNA梯度条带的变化:缝线组与造模组2、8周均出现特征性的“梯形”(200bp、400bp)条带,且造模组200bp条带较缝线组明显.结论:在实验性末端回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肥大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脱颗粒程度明显加重.这些变化可能与发病过程中肥大细胞的凋亡增多有关.

  • 滨蒿内酯对豚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类胰蛋白酶及细胞内钙的影响

    作者:滕赞;姜晖;王嫘;李智

    目的 滨蒿内酯(Soparone,Sco)通过松弛气道平滑肌、清除气道氧自由基、抑制气道炎症等多种途径起到抗炎平喘作用,该实验基于前期所做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探讨了Sco对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脱颗粒及其炎症介质的释放作用的影响及可能的调控途径.方法 不同浓度的Sco(10-5、10-6和10-7 mol/L)分别作用于正常及致敏MCs,并设立正常及致敏MCs的溶剂对照组(control,asthra),比较各组MCs脱颗粒百分数、类胰蛋白酶活力、组胺释放率及MCs细胞内钙([Ca2+]i)的变化.结果 1×10-5和1×10-6 mol/L Sco组MCs脱颗粒百分数分别为(39.10±2.81)%和(11.40±2.37)%,明显低于asthma组的(78.90±4.12)%(P<0.05),且以上Sco.组MCs的组胺和类胰蛋白酶释放亦较asthma组显著减少(P<0.05);在无细胞外钙条件下,不同浓度的Sco(10-5、10-6和10-7mol/L)对正常MCs [Ca2+]i的影响分别为(-12.1±2.2)%、(-6.1±2.4)%和(2.1±0.7)%,对致敏MCs[Ca2+]i的影响分别为(-75.6±2.2)%、(-33.9±2.5)%和(-4.0±0.02)%,相同浓度Sco.对正常组和致敏组MCs[Ca2+]i的降低作用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co.可剂量依赖性抑制豚鼠MCs脱颗粒从而抑制MCs组胺及类胰蛋白酶的释放;Sco.能够抑制豚鼠正常MCs以及致敏MCs[Ca2+]i水平.

  • 抗小鼠TLR2胞外段单表位抗体TSP-2对C48/80诱导P815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作者:杨翠兰;郑健;罗冰;刘艳君;富宁

    目的观察抗小鼠TLR2胞外段单表位抗体(TSP-2)对C48/80诱导的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方法用RT-PCR、免疫组化检测了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在mRNA水平的表达及膜表面TLR2与抗体TSP-2的结合;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小鼠TLR2胞外段单表位抗体TSP-2对C48/80诱导的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结果P815细胞在mRNA水平以及膜表面均有TLR2表达,抗体TSP-2能有效抑制C48/80诱导的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脱颗粒反应所致的形态学改变与钙流出.结论抗小鼠TLR2胞外段单表位抗体TSP-2可与P815细胞膜表面TLR2结合,并能抑制C48/80诱导的P815肥大瘤细胞脱颗粒.

  • 血塞通致RBL-2H3细胞与原代肥大细胞脱颗粒特性的比较

    作者:邓向亮;周联;王丽虹;王青;王培训

    [目的]通过比较血塞通注射液等在类过敏试验中致RBL-2H3细胞与大鼠腹腔原代肥大细胞脱颗粒特性的异同,以评价2种细胞在中药注射液类过敏试验中的意义.[方法]选用已经明确能引起类过敏反应的3种供试品即血塞通注射液、Compound 48/80和吐温80,分别与RBL-2H3细胞和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共同孵育1h,通过β-氨基已糖苷酶释放率和组胺释放率、释放量等的检测,分析比较脱颗粒特性的异同,同时观察了不同浓度血塞通注射液对脱颗粒程度的影响.[结果]2种细胞在血塞通注射液、Compound 48/80和吐温80的直接刺激下均出现脱颗粒现象,脱颗粒程度与血塞通注射液呈剂量依赖性;原代肥大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组胺释放量和释放率均显著高于RBL-2H3细胞,2种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类过敏反应脱颗粒试验中,RBL-2H3细胞和原代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具有相同趋势,均可用于中药注射液类过敏评价,RBL-2H3细胞应用方便,而肥大细胞更加敏感.

  • 肠黏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长期生存的影响

    作者:黄品婕;庞红宇;罗刚健;关健强;位静;黑子清

    [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对SD大鼠生存的影响.[方法]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毕75 min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24):S组(假手术组)、M组(模型组)、C组(缺血再灌注+色甘酸钠25 mg·kg-1组),CP组(缺血再灌注+compound 48/80 0.75 mg·kg-1组).C及CP组分别在再灌注前5 min和再灌注后3 d静脉注射药物,S、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7 d的生存率、存活状态,光镜观察存活动物肠黏膜病理学变化,进行Chiu's评分,电镜观察肠黏膜微绒毛和IMMC的超微结构及类胰蛋白酶表达比较进行IMMC计数.[结果]M组、CP组第7天生存率明显低于S组(P<0.01);C组第7天存活率高于M组(P<0.05),与S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P组第7天生存率低于M组(P<0.05).存活动物光镜下M、CP组肠黏膜绒毛损伤轻微,电镜显示M、CP组微绒毛肿胀、有脱落,S组、C组基本正常,各组间肠黏膜Chiu'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镜下CP组IMMC脱颗粒明显,M组次之,S组、C组未见IMMC脱颗粒,各组间IMMC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影响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长期生存率.

  • 色甘酸钠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肥大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蕙;陈良万

    目的:观察色甘酸钠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血管周边肥大细胞聚集的抑制作用,评价其时间相关性,找寻肥大细胞稳定剂治疗的佳时机。方法选取18只雄性未成年SD大鼠,随机分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对照组大鼠未做任何处理,当天即进入实验程序;假手术组大鼠行假手术后64 d进入实验程序;模型组大鼠通过实施升主动脉缩窄手术来制备“左心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模型,手术前5 d至造模术后第15、22、36、50天,分别腹腔注射色甘酸钠25 mg/( kg· d),假手术组和对照组从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结果20~50μm肺血管周边,在第36天时均发生明显的肥大细胞聚集现象,采用色苷酸钠干预后肥大细胞功能受到抑制;模型组血清MCP-1和IL-6明显较其他组升高,而采用色苷酸钠干预后水平明显下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20~50μm肺细血管周围肥大细胞的聚集及脱颗粒是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变化,采用细胞膜稳定剂色苷酸钠可以降低炎症因子MCP-1和IL-6水平,抑制肥大细胞功能。

  •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抗原诱导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的影响

    作者:黄丰;李满萍;吴赛春;涂苑青;曾静;童晓云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SA)对抗原诱导大鼠嗜碱性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at basophilic leukemia cell line,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HYSA对RBL-2H3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每孔加入抗DNP-IgE单抗(0.25μg/ml)与二硝基苯基人血清白蛋白(30 ng/ml)以复制抗原诱导细胞脱颗粒模型,研究HYSA对抗原诱导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的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YSA对抗原诱导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3~300 μmol/L的HYSA对RBL-2H3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300 μmol/L HYSA能显著降低RBL-2H3细胞脱颗粒程度以及抑制MAPK蛋白的表达.结论:HYSA对抗原诱导RBL-2H3细胞活化脱颗粒的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其作用可能与抑制MAPK蛋白表达有关.

  • 幽门螺杆菌致BALB/c小鼠胃粘膜内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变化的研究

    作者:吕静;李惠;蔡涛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小鼠胃粘膜内肥大细胞(Mast cells,MC)及其脱颗粒的影响,从而证明Hp在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的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50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成2组,Hp组30只,每间隔3d灌喂1次Hp菌液,共7次,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albnmin serum,BAS)为对照组,灌胃2%的BAS,灌喂方式同上.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测定灌胃后老鼠胃粘膜内MC总数及脱颗粒的百分比,每片连续计数10个高倍视野的MC,结果以个数/高倍视野表示,脱颗粒MC比值以脱颗粒MC总数/MC总数表示,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2组小鼠胃粘膜MC总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比30.7,P<0.01);脱颗粒MC总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8.85比6.51,P<0.01);脱颗粒MC百分比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0%比23%,P<0.01).结论:Hp感染可导致小鼠胃粘膜MC总数增加,并且脱颗粒MC所占的比例亦显著增加,从而释放组胺和一系列血管活性介质到外周血,这可能与导致临床上的红斑、风团等荨麻疹的典型表现有关

  • 抑肽酶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峰

    抑肽酶( aprotinin)是从牛肺中提取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是:( 1)抑制循环中纤溶酶,能显著减少术后出血;( 2)阻止血小板激活,保护糖蛋白Ⅱ b/Ⅲ a受体及止血功能;( 3)抑制中性白细胞激活和脱颗粒,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4)抑制激肽释放酶的激肽形成和血管活性效应,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 5)减少补体激活,抑制 C3a和 C5a产生.这些药理学的作用使它不仅广泛用于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而且在非心脏手术中也得到广泛应用,现就抑肽酶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青藤碱对RBL-2H3肥大细胞增殖凋亡以及活化脱颗粒的影响

    作者:王文君;李红;杜群;王培训;梁瑞燕

    目的 通过研究青藤碱对肥大细胞增殖凋亡以及活化脱颗粒的影响,深入探讨青藤碱的抗炎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青藤碱等药物对体外培养的RBL-2H3肥大细胞增殖凋亡以及活化脱颗粒的影响.结果 青藤碱对肥大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G50约为1 mmol/L,并能促进肥大细胞凋亡,且对RBL-2H3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青藤碱可能部分通过下调肥大细胞功能发挥抗炎抗风湿作用.

  • IL-33刺激原代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脱颗粒并分泌IL-1β、IL-6及TNF-α

    作者:周佳;张晨;尚靖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33(IL-33)对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BMMC)脱颗粒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小鼠BMMC,用(0、10、20、50) ng/mL的IL-33进行刺激,分别收集细胞及培养上清.Western blot法检测c-Kit表达水平;于收集的各IL-23处理组培养上清中分别加入β己糖胺酶底物,通过底物与β己糖胺酶反应所得产物吸光度值,间接测定上清中β己糖胺酶含量.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组织胺含量评估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IL-33促进BMMC的c-Kit表达.不同剂量的IL-33作用于BMMC 30 min后,可浓度依赖性地促进β己糖胺酶及组织胺的释放.IL-33作用于BMMC 24 h可促进IL-1β分泌,以50 ng/mL IL-33时作用显著;IL-33可促进IL-6分泌,以50 ng/mL浓度时作用显著;IL-33可促进TNF-α分泌,以20 ng/mL浓度时作用显著.结论 IL-33可刺激BMMC脱颗粒,并分泌IL-1β、IL-6及TNF-α.

  • 肥大细胞系LAD2的培养及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的建立

    作者:杨永强;陈晓红;李怡然;冉新泽;孙仁山

    目的 培养人肥大细胞系LAD2和建立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模型,为研究Ⅰ型超敏反应提供体外实验模型.方法 噻唑蓝(MTT)检测细胞生长曲线,细胞染色及电镜观察,Biotin-IgE致敏LAD2细胞,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攻击,测定组胺及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判断LAD2细胞的激活效应.结果 MTT检测LAD2细胞的倍增时间为10d;细胞染色及电镜发现细胞内有致密颗粒,随着BiotinIgE致敏浓度的升高,组胺及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均逐渐升高.结论 人肥大细胞系LAD2培养成功,建立了由IgE介导的脱颗粒模型,为进一步研究Ⅰ型超敏反应奠定基础.

  • 肥大细胞脱颗粒在牙周炎病理中的作用

    作者:潘倩茹;吕芳丽;黄博;陈莹;刘曼;黄世光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脱颗粒在牙周炎病理中的意义.方法:将自愿接受研究的受试者分为3组:轻度慢性牙周炎组(轻度组,17例)、重度慢性牙周炎组(重度组,18例)、正常对照组(15例).取牙龈活检组织制作连续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各组牙周组织的组织学改变;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各组肥大细胞的数量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状况;天狼猩红染色法观察各组牙周组织纤维化的程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慢性牙周炎组的牙周组织中肥大细胞显著增多(p<0.01);重度组与轻度组相比较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率均明显升高(p<0.01),牙周组织纤维化程度更加严重(p<0.05).结论:肥大细胞的募集、脱颗粒和纤维化程度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肥大细胞可能在牙周炎的发病和疾病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基于实时细胞分析技术评价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类过敏反应

    作者:范姗姗;陈瑞;尹清晟;韩娟;张艳军;周大铮;鞠爱春;李德坤;庄朋伟

    目的 建立中药注射剂体外类过敏反应评价方法,快速评价不同批次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类过敏反应表现.方法 体外培养嗜碱性白血病细胞株RBL-2H3细胞,选择Compound 48/80为阳性药,采用实时细胞分析(real-time cell analysis,RTCA)系统检测药物干预后引起的细胞指数(CI)值变化,并利用甲苯胺蓝、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骨架变化,以及检测组胺和β-已糖苷酶释放量验证RBL-2H3细胞的脱颗粒情况.选择20个批次的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100 μg/mL)作用于RBL-2H3细胞,进行基于RTCA技术的类过敏反应评价.结果 阳性药Compound 48/80(20 μg/mL)能够使RBL-2H3细胞的CI值在加药后30 min内呈先快速上升后下降趋势;形态学研究发现,Compound 48/80使细胞形态和细胞骨架均发生明显改变,发生明显的脱颗粒现象;组胺和β-己糖苷酶释放实验进一步证实Compound 48/80导致炎症介质的释放,引起了明显的脱颗粒现象;提示RTCA系统可以用于快速敏感的评价RBL-2H3细胞脱颗粒.不同批次的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对RBL-2H3细胞CI值无明显影响,提示所选批次为合格批次,无类过敏反应现象的发生.结论 建立了一套基于RTCA系统的类过敏反应体外快速评价技术,可用于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等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体外快速评价.

101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