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肿瘤间质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晓黎;王建东;段华

    肿瘤间质包括间质肌纤维母细胞、上皮细胞、粒细胞等。大量研究表明,肿瘤间质可产生诸如蛋白酶、生长因子、免疫调节因子等大量分子,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内外双向的信号交换网络,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凋亡、黏附及迁移等过程,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表明,肿瘤间质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已成为当前卵巢癌生物学干预治疗的热门靶点。

  • 垂体腺瘤侵袭及复发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阎晓玲;张学斌

    垂体腺瘤作为临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肿瘤,多呈良性,部分具有侵袭性、易复发,是神经外科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临床预后主要受生物学因素和临床因素的影响,生物学因素方面,随着阵列技术等分子病理学的应用,以及对垂体腺瘤病因学与肿瘤进展,不同亚型垂体腺瘤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的深入,筛选出多种预测性、诊断分型和治疗相关预测因子和基因;临床因素方面,规范的诊断与治疗流程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明显改善垂体腺瘤预后.本文拟就生物学因素和临床因素与垂体腺瘤侵袭和复发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发生于颅眶交界区伴溶骨性改变的B小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作者:乔婕;高恺明;王虎;陈步东;姚鑫

    目的 报告1例具有溶骨性表现、向颅内和眶内侵袭性生长的B小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诊断与治疗策略进行分析.方法与结果 女性患者,6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左侧眼眶肿胀伴间断性头痛.头部MRI显示,左侧额颞叶、左侧蝶骨大翼、左侧蝶窦外侧壁、左侧眶外侧壁和上壁占位性病变;三维重建CT显示,左侧额骨、颞骨、蝶骨骨质广泛性破坏.于全身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胞核小而圆、染色质凝集深染、偶见核仁,胞质极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膜CD5呈弥漫性强阳性,CD20、CD43阳性,CD23部分阳性,CD138小灶性阳性,CD38散在阳性,黑色素瘤相关抗原突变型MUM1个别阳性,胞膜和胞质上皮膜抗原阳性,胞质免疫球蛋白κ链阳性;而细胞周期蛋白D1、CD10、CD56、Bcl-6、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突触素和免疫球蛋白λ链均呈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70%.终病理诊断为B小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术后辅以药物化疗.随访6个月仍生存且生活质量满意.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明确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B小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应注意与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其他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相鉴别,治疗方面于神经导航下大部分切除肿瘤,术后辅以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 甲基-β-环糊精干扰脂质微区影响脑胶质瘤细胞系C6侵袭和迁移的体外研究

    作者:李飞;李梅;卢佳友;朱刚;林江凯;孟辉;吴南;陈志;冯华

    目的 观察甲基-β-环糊精(MβCD)破坏脂质微区结构对经体外培养的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MβCD(5 mmol/L)破坏经体外培养的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膜脂质微区,通过Transwell细胞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性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膜脂质微区结构蛋白Caveolin-1和膜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干扰组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Caveolin-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0.001).对照组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穿过聚碳酸酯微膜数目为(54.00±9.59)个/视野,干扰组为(23.94±5.56)个/视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照组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迁移至空白端的细胞数目为(134.00 ±9.68)个/视野,干扰组为(88.00 ±6.22)个/视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甲基-β-环糊精破坏脂质微区结构后可降低经体外培养的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系C6细胞的侵袭性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aveolin-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多种膜蛋白和受体表达水平有关.

  • 辐射诱导的外泌体在肿瘤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徐金苹;袁德晓;张江虹;邵春林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在细胞内形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具有膜结构的小囊泡体,直径约为40~100 nm,内含大量microRNAs(miRNAs)及蛋白质,可通过信息传递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细胞通过外泌体可以促进癌基因、功能蛋白分子、肿瘤相关miRNAs的转移,引起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和重编程,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产生影响.笔者对肿瘤外泌体的结构特点、生物合成与分泌机制,特别是辐射诱导的外泌体在肿瘤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上调miR-200a、miR-141表达对胃腺癌细胞生长的体外研究

    作者:申发娟;苏娟;张庆瑜;康春生;周磊;王涛

    目的 探究上调microRNA(miR)-200a和miR-141表达对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介导miR-200a(miR-200a组)、miR-141(miR-141组)、miR-200a+miR-141(miR-200a+miR-141组)拟似物转染SGC-7901细胞,同时设未转染组(对照组)、无义序列转染组.应用qRT-PCR检测转染后各组miR的表达,Transwell小室法和划痕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和无义序列转染组相比,miR-200a、miR-141 和miR-200a+miR-141 组miR 表达较高,细胞穿膜细胞数较少(均P <0.05),划痕法显示SGC-7901细胞阻滞效果更明显,E-cadherin表达增加,N-cadherin、MMP-9表达减少,且以上变化在miR-200a+miR-141组更显著.结论 上调miR-200a、miR-141表达可有效抑制SGC-7901细胞的侵袭迁移.

  • p27和p21表达与结肠癌细胞浸润转移的组织微阵列研究

    作者:郭华;张诗武;赵秀兰;张丹芳;孙保存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基因p27、p21在结肠癌组织及其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随访资料完整并同时具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标本100例,按预先设计的需要制作成组织芯片,进行p27、p21免疫组化染色.根据染色指数(stainingindex,阳性细胞百分数×染色强度)观察分析结肠癌原发灶与转移灶的关系,并行相关分析.结果:100例结肠癌标本中,转移灶组织中p27、p21的表达均高于原发灶肿瘤组织的表达,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27、p21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结论:肿瘤相关基因p27、p21在已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和表达转移可能预示患者预后更差.

  • 靶向MMP-9的siRNA抑制人类SGC7901胃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研究

    作者:赵凤娟;崔小伟;刘建;宋小妹;康春生;张洁;张庆瑜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siRNA对胃腺痛细胞系SGC7901中MMP-9表达的影响以及siRNA干扰后对SGC7901细胞侵袭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合成针对MMP-9的siRNA,采用oligofectamine转染SGC7901胃腺癌细胞,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转染细胞后MMP-9mRNA及蛋白的表达.Matrgel 3D生长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情况,Matrgel 2D生长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结果:realtime PCR和蛋白印迹法显示转染MMP-9 siRNA后细胞中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空白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RNA干扰MMP-9基因后SGC790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也有明显下降.结论:靶向MMP-9的siRNA不仅能特异性的降低MMP-9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且能抑制人SGC7901胃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 经尿道深切除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疗效观察

    作者:徐子强;赵英奇;范玉铃

    2000年8月-2005年4月,我院对15例经B超、CT证实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根治性经尿道电切术(TURBT)治疗,随访6~62个月,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高良姜素抑制肺癌细胞A549增殖和侵袭的作用和机制

    作者:汪俊剑;黄少祥

    目的 探讨高良姜素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和侵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预铺于96孔板中,经过不同浓度高良姜素(0、5、10、20、40、60、100μmol/L)处理24 h,四氮唑蓝盐(MTT的改良方法,MTS)试验检测高良姜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采用无毒浓度(抑制率<5%)和低毒浓度(抑制率<15%)进行后续实验;Transwell小室检测高良姜素对细胞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高良姜素对细胞中生存素(Survivin)、p27、CD44、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的表达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PI3K)和AKT磷酸化(p-AKT)的影响.结果 随着高良姜素浓度的增加,A549细胞增殖率呈逐渐降低趋势,IC50为44.7μmol/L.采用10、20μmol/L进行后续实验.0、10及20μmol/L高良姜素组的侵袭率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0、10及20μmol/L高良姜素组除p27表达水平依次增高外,其他各蛋白表达水平均呈依次降低趋势(P<0.05).结论 高良姜素可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的增殖和侵袭,是潜在的肺癌治疗药物,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相关基因蛋白水平及抑制PI3K和AKT磷酸化有关.

  • lncRNA UCA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王海博;李忠廉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相关基因1(lncRNA UCA1)表达沉默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Real-time PCR检测各20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UCA1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并转染lncRNA UCA1特异性短发夹shRNA质粒(shRNA1和shRNA2),利用CCK-8法、Transwell小室和划痕实验观察沉默lncRNA UCA1表达对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并分别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沉默lncRNA UCA1表达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黏着斑激酶(FAK)和整合素(Integrin)β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lncRNA UCA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沉默lncRNA UCA1表达对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下调.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Cyclin D1、VEGF、MMP-9、FAK和Integrinβ3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lncRNA UCA1的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沉默lncRNA UCA1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 ADAM17-siRNA抑制人MCF-7乳腺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研究

    作者:杨雯靖;张雪鹏;焦桂梅;赵光明;路延芹;胡宝山

    目的:观察人MCF-7乳腺癌细胞中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的表达受抑制后对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可以表达针对ADAM17的小干扰RNA(siRNA)的干涉载体,转染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利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肿瘤细胞内ADAM17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DAM17蛋白的表达,Transwell方法检测肿瘤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结果:ADAM17mRNA及蛋白在MCF-7细胞中呈高表达,转染特异性ADAM17-siRNA后,其表达显著被抑制,同时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也明显受到抑制.结论:ADAM17及特异性的siRNA有望成为抗肿瘤侵袭治疗的新方法.

  • 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DNA甲基转移酶活性对胶质瘤恶性表型的影响

    作者:王晓蕊;杜汋;浦佩玉;康春生;韩磊

    目的:探讨阻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与DNA甲基转移酶的活性后对胶质瘤恶性表型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丙戊酸(VPA)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Aza)为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将U251胶质瘤细胞分为对照组、VPA治疗组、Aza治疗组和VPA+Aza联合治疗组.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分析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染色检测细胞凋亡,2D Matrigel、3D Matrigel、Transwell法检测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并建立U251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进行肿瘤局部多点注射上述药物治疗,治疗24 d,每4天测量肿瘤体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治疗2d后各治疗组肿瘤细胞的增殖均出现明显抑制,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减少,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治疗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侵袭和运动迁移能力均明显下降,各治疗组鼠移植瘤体积增长较对照组明显减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均以VPA+Aza联合治疗组为显著.结论:联合阻断DNA甲基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可抑制胶质瘤表观遗传学特征,抑制胶质瘤恶性表型.

  • 虎杖苷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作者:孙蓓;叶因涛

    目的 探讨虎杖苷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以肺癌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虎杖苷(0、10、20、50、100、200 mg/L)处理24、48和72 h后,四氮唑盐(MTS)实验检测虎杖苷对肺癌A549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以确定后续实验浓度;经不同浓度虎杖苷(0、10、20 mg/L)处理48 h后,Transwell实验检测虎杖苷对肺癌A549细胞体外侵袭的作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整合素β4(integrinβ4)、Toll样受体3(TLR3)和分化抗原44(CD44)的表达以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磷酸化(p-AK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基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报告基因技术检测核因子(NF)-κB启动子活性.结果 在0、10、20、50、100、200 mg/L浓度范围内,虎杖苷处理肺癌A549细胞后,细胞体外增殖率显著下调(以10 mg/L和20 mg/L处理48 h作为后续实验的药物浓度和时间).虎杖苷处理48 h后,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显著下降,TGF-β和TNF-α含量显著下调,MMP-2/9、integrinβ4、TLR3、CD44、p-AKT蛋白及mRNA水平以及NF-κB启动子活性显著下调(均P<0.05).结论 通过调控肿瘤相关基因表达和ART/NF-κB信号通路活性,虎杖苷可显著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

  • SIRT1的表达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孔德华;曾薇;朱金峰;单莉

    目的 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食管鳞癌侵袭转移相关性及其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104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SIRT1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SIRT1的表达情况,并对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IRT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61.54%(64/104)vs.29.81%(31/104),χ 2=21.100,P<0.05].食管鳞癌中SIRT1的阳性表达与脉管浸润(VI)、浸润深度(pT)、淋巴结转移(pN)、肿瘤临床分期(pTNM)密切相关(均P<0.05).SIRT1阳性表达者的总生存时间(OS)低于阴性表达者(Log-rank χ2=10.065,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SIRT1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较深、临床分期偏晚、脉管浸润均提示不良预后(均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IRT1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是食管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且肿瘤浸润深、淋巴结转移阳性、临床分期晚、SIRT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差.结论 SIRT1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其与食管鳞癌侵袭转移存在密切关系,并对患者生存预后产生影响.

  • 下调HER2磷酸化水平对骨肉瘤细胞U2-OS体外增殖转移的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张志宏;龙新华;刘志礼;王恒;汪逃芳;朱粮博

    目的:探讨下调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磷酸化水平对骨肉瘤细胞U2-OS体外增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5、10、20、30、40μmol/L)的HER2磷酸化抑制剂二甲苯磺酸拉帕替尼作用骨肉瘤细胞U2-OS。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作用不同时间(24、48、72 h)细胞的增殖能力,并计算出24 h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10μmol/L二甲苯磺酸拉帕替尼作用U2-OS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HER2(p-HER2)蛋白表达水平;Wound healing和Transwell invasion实验检测细胞迁徙、侵袭能力。结果二甲苯磺酸拉帕替尼显著抑制U2-OS细胞的增殖,并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二甲苯磺酸拉帕替尼作用24 h后,细胞中p-HE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0.093±0.033 vs 0.306±0.033);细胞迁徙率低于阴性对照组(%:32.70±3.00 vs 94.52±4.76),穿膜细胞数低于阴性对照组(个/视野:37±5 vs 85±10)。结论体外下调U2-OS细胞中HER2磷酸化水平能显著抑制U2-OS细胞的增殖、迁徙和侵袭,HER2有望成为抗骨肉瘤侵袭转移的分子靶点。

  • Snail和Raf激酶抑制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作者:齐战;杨大运;高少伟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Snail和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4例NSCLC及67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Snail和RKIP的表达情况,比较临床病理特征与Snail和RKIP阳性表达率的关系,分析Snail和RKIP的相关关系。结果 Snail蛋白在肺癌中表达率为79.03%,高于正常肺组织的19.40%(χ2=63.538,P<0.01);RKIP在肺癌中的表达率为36.29%,低于正常肺组织的77.61%(χ2=29.716, P<0.01)。两者的表达水平均与肺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生存时间有关;Snail与RKIP的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Snail高表达与RKIP低表达可能是NSCLC侵袭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可作为NSCLC的预后指标。

  •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在口腔癌中的表达

    作者:赵连香;张玉茹;朱晓虹

    口腔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口腔癌恶性程度高多呈浸润性生长,且易发生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以锌为辅助因子的蛋白酶家族,在体内主要降解构成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的胶原、层连接蛋白以及黏蛋白等物质,在肿瘤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1].本实验通过免疫组化S-P染色法对口腔癌及癌旁组织进行MMP-2和MMP-9的检测,研究MMP-2和MMP-9对口腔癌的浸润、转移的影响.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作者:肖荣;康马飞;骆梅青;董翠梅;刘秀丽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分别以0、10、20、50、100μg/L终浓度的rhIL-11作用于A549细胞,MTT法测定A549细胞增殖程度;用0、10、40、80μg/L终浓度的rhIL-11作用于A549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测定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rhIL-11对A549细胞增殖能力无影响;rhIL-11作用于A549细胞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rhIL-11能显著上调MMP-2和MMP-9的表达,且表达随rhIL-11浓度的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 rhIL-11能够促进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促进MMP-2、MMP-9上调为其可能的机制之一.

  • STAT-3抑制剂WP1066增强顺铂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能力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孔令平;刘爱芹;周旋;任玉;黄媛媛;刘速;张仑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调控miR-21增强化疗药物顺铂抑制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能力的作用.方法 实验共分3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顺铂组(DDP组)、小分子抑制剂+顺铂组(WP1066+DDP组).实时定量PCR检测miR-21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TAT-3及p-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的表达;用Matrigel基质生长实验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生长形成球形克隆、侵袭能力;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1的表达水平.结果 WP1066+DDP处理组的STAT3/pSTAT-3表达水平比DDP组低;WP1066+DDP组miR-21表达比前两组低;通过Transwell小室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WP1066+DDP组少于DDP组;WP1066+DDP组细胞生长形成球的能力明显较DDP组减弱;TIMP-3蛋白表达较前两组升高;MMP-2/9表达水平较前两组明显下调.荧光素酶实验证明WP1066+DDP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DDP组和DMSO组.结论 通过抑制舌癌细胞中STAT-3活性,下调miR-21表达,可以增强化疗药物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能力,为使WP1066联合DDP化疗成为靶向治疗人口腔鳞状细胞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648 条记录 12/33 页 « 12...9101112131415...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