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小RNA-451抑制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实验研究

    作者:南阳;郭丽云;王乐;甄英伟;郭红宝;张亚辉;郭连梅;俞凯;黄强

    目的 研究微小RNA-451(miR-451)通过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表达对LN229胶质瘤细胞株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内、外实验均设立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无义序列组和miR-451 mimics组.合成寡核苷酸miR-451 mimics转染LN229胶质瘤细胞以上调miR-451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后miR-451的表达,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通过Transwell实验评估各组LN229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同时建立LN229细胞荷瘤裸鼠模型,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肿瘤内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PCR检测结果提示,与空白对照组、无义序列组相比,miR-451 mimics组miR-451的表达明显升高(均P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451 mimics组MMP-2的相对表达量(0.26±0.03)均低于空白对照组(0.67±0.03)和无义序列组(0.65±0.04)(均P<0.05);miR-451 mimics组MMP-9的相对表达量(0.25±0.02)亦低于空白对照组(0.71±0.04)和无义序列组(0.73-±0.01)(均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miR-451 mimics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为(41.0±2.9)个,低于空白对照组[(79.0±2.7)个]和无义序列组[(73.0±3.4)个](均P <0.05).体内实验结果表明,miR-451 mimics组的肿瘤体积[(697.31±65.25) mm3]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1 753.69±76.52) mm3]和无义序列组[(1 532.64-±65.31)mm3](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和无义序列组相比,miR-451 mimics组肿瘤组织MMP-2、MMP-9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miR-451通过调控MMP-2和MMP-9的表达抑制LN229胶质瘤细胞的侵袭性生长能力,可能为潜在的人脑胶质瘤基因治疗的候选靶点.

  • miRNA-451调控人脑胶质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发生的机制研究

    作者:张亚辉;郭红宝;南阳;甄英伟;王乐;管强;俞凯;黄强;钟跃

    目的 研究miRNA-451过表达后通过靶标钙结合蛋白39(CAB39)调控人脑胶质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发生的机制,以及miRNA-451过表达对胶质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培养U251胶质瘤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无义序列组以及miRNA-451 mimics处理组(简称miRNA-451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后U251细胞miRNA-451的表达;以Western blot法检测CAB39、E-钙黏素、N-钙黏素、波形蛋白、TWIST、人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Snail、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实验进一步验证N-钙黏素、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及无义序列组相比,miRNA-451组的miRNA-451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及无义序列组相比,miRNA-451组CAB39、N-钙黏素、波形蛋白、TWIST、MMP-2、MMP-9、Snail、P-AKT的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而E-钙黏素的表达水平升高(均P <0.05).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miRNA-451组的N-钙黏素、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 <0.05).划痕操作后24 h、48 h miRNA-451组的划痕修复率与空白对照组及无义序列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转染48 h后miRNA-451组穿过滤膜的细胞数目与空白对照组及无义序列组相比显著减少(均P <0.05).结论 miRNA-451可能通过降低靶标CAB39的表达调控PI3K/AKT通路,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现象的发生,从而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 TRIM33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昀昇;张俊文;米蕊芳;周益强;程森;宋文杰;刘福生;金贵善

    目的 观察低氧条件下TRIM33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及对胶质瘤U251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U251细胞分别在低氧及常氧条件下培养不同时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RIM33的表达变化情况.通过构建TRIM33过表达慢病毒转染U251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U251细胞TRIM33的表达,低氧条件下利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与常氧条件培养的U251细胞相比,低氧条件下U251细胞中的TRIM33表达发生下调(P<0.00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RIM33组的TRIM33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3)CCK-8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RIM33组的细胞增殖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TRIM33组的迁移及侵袭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MT相关蛋白即波形蛋白、N-钙黏素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E-钙黏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结论 在低氧条件下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TRIM33表达发生下调,过表达TRIM33可以显著抑制低氧环境对U251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其可能是通过影响EMT实现的.TRIM33可作为拮抗低氧微环境的潜在基因治疗靶点.

  • 敲低转录共激活子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栗伟杰;王广秀;于福华;张安玲;康春生;韩磊;浦佩玉;贾志凡

    目的 研究敲低带PDZ结合域的转录共激活子(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with PDZ-binding motif,TAZ)表达后对胶质瘤细胞株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TAZ小干扰RNA(TAZsiRNA)敲低LN229和SNB19细胞株中TAZ表达,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CR) 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鉴定转染后TAZ敲除效果,噻唑兰比色法检测两种细胞株的增殖能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改变;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增殖及侵袭等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转染TAZ siRNA可显著敲低LN229和SNB19细胞株中TAZ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两种细胞株中TAZ被抑制后,细胞增殖率均下降且呈逐渐下降趋势,而细胞凋亡率分别增高至(12.05±0.65)%和(8.02 ±0.66)%(LN229:F=414.2,P=0.000;SNB19:F=156.8,P=0.000);两细胞株TAZ siRNA组细胞穿膜细胞数与对照组和无义序列组相比明显降低,划痕间隙融合能力也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转染后细胞增殖核抗原(Kiel 67 antigen,Ki-67)、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 9,MMP-9)等增殖、凋亡及侵袭相关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敲低TAZ可抑制胶质瘤细胞株LN229和SNB19增殖和侵袭能力,提示TAZ可能成为治疗胶质瘤的新靶点.

  • CLDN9基因与垂体瘤样细胞瘤侵袭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永刚;洪礼传;冯洁;于升远;李储忠;张亚卓

    目的 研究CLDN9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亚型瘤样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瘤样细胞瘤的发生和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例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瘤样细胞瘤标本(侵袭性和非侵袭性瘤样细胞瘤各10例)和3例正常垂体组织标本.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LDN9在正常垂体组织与瘤样细胞瘤之间,以及侵袭性与非侵袭性瘤样细胞瘤之间的表达差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i-67在瘤样细胞瘤标本中的表达.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Ki-67与瘤样细胞瘤侵袭性的相关性.结果 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在瘤样细胞瘤中CLDN9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垂体组织(P<0.01),且在侵袭性瘤样细胞瘤中的表达(6.54±0.32)高于非侵袭性瘤样细胞瘤(2.47±0.12)(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LDN9蛋白在侵袭性瘤样细胞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瘤样细胞瘤(3.331 ±0.165比2.497±0.125,P<0.01).Ki-67> 3%的瘤样细胞瘤标本中,侵袭性4例,非侵袭性3例,统计结果显示Ki-67与瘤样细胞瘤的侵袭性无相关性(P=0.946).结论 CLDN9可能是与瘤样细胞瘤的侵袭性特异相关的一个重要基因.

  • 叶酸受体α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与部分临床指标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丁哲旻;王清;李兵;缪亦锋;鲁晓杰

    目的 研究叶酸受体(FR)α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旨为垂体腺瘤的靶向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垂体腺瘤和正常垂体组织中FR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研究FRα的表达和部分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RT-PCR方法显示在无功能性(NF)垂体腺瘤中FRα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有内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及正常垂体组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Rα在NF垂体腺瘤中明显高表达(P<0.05),而在有内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及正常垂体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FRα仅在NF垂体腺瘤中表达,表达阳性率为93.75% (30/32).此外,FRα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但其表达量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复发性肿瘤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FRα在NF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有内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及正常垂体组织,且其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关联,这对NF垂体腺瘤将来的分子靶向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 组织芯片技术研究FSCN1蛋白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红云;刘春晖;张亚卓;高华

    目的 探讨Fascin-1(FSCN1)蛋白在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构建包含10例正常垂体组织和212例垂体腺瘤.垂体腺瘤按照是否侵袭分为侵袭组(97例)和非侵袭组(115例).利用Leica BOND-Ⅲ系统检测FSCN 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212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电话随访.结果 正常垂体核阳性比例为1/10;垂体腺瘤核阳性率为34.9%(74/212),胞质阳性率为20.8% (44/212).其中侵袭组FSCN1核阳性率为54.6%(53/97),非侵袭组FSCN1核阳性率为18.3%(21/115) (x2 =30.65,P=0.004);侵袭组FSCN1胞质阳性率为37.1% (36/97),非侵袭组FSCN1胞质阳性率为6.9%(8/115) (x2=29.09,P=0.000).在67例FSCN1高表达组中,肿瘤复发率为22.4% (15/67),在145例FSCN1低表达组中,肿瘤复发率为7.6% (11/145)(x2=9.3310,P=0.002).结论 FSCN1蛋白的表达水平同垂体腺瘤是否侵袭呈密切相关,是预测垂体腺瘤复发的候选基因.

  • 磁共振成像、术中探查和病理在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位振清;王任直;姚勇;邓侃;王剑新;肖健齐;焦永辉;孙博文;左赋兴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术中探查和病理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分析125例向海绵窦生长的垂体腺瘤患者的MRI、手术和病理临床资料,分别以MRI、术中探查和病理为标准来确定其侵袭性并分组.MRI组以Knosp-Steiner分级Ⅲ或Ⅳ级为标准;手术组以术中观察海绵窦内侧壁有穿孔或破损为标准;病理组以Ki-67标记指数>3%为标准,并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MRI组:104例判定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组:92例判定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病理组:14例判定为侵袭性垂体腺瘤,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病理组与手术组比较、病理组与MR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MRI组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灵敏度100%,特异度63.6%,阳性预测值88.5%,阴性预测值100%),准确性明显高于病理(灵敏度20.7%,特异度84.8%,阳性预测值79.2%,阴性预测值27.7%).结论 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诊断上,MRI及术中探查明显较病理学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判定高级别胶质瘤侵袭范围的初步研究

    作者:侯宗刚;蔡旭;谢坚;李欢;曾春;王江飞;高之宪;张明宇;张柠

    目的 探索高级别胶质瘤的侵袭特点,并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分析高级别胶质瘤的侵袭范围.方法 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例额叶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及DTI检查,于MRI T1加权增强扫描图像上,分别在肿瘤强化实体、距离强化实体边缘1 cm和2 cm的部位各选取1个感兴趣区;之后应用DTI技术测定3个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术后对3个感兴趣区的标本依次进行相关病理学检查和肿瘤细胞比例测定.通过建立判别分析模型,对3个感兴趣区的ADC、FA值与肿瘤细胞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理学相关结果显示,随着距离肿瘤实体边缘距离的增加,残余肿瘤细胞比例显著减少(均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Ki-67的表达较肿瘤实体显著下降(均P<0.05).通过对3个感兴趣区的ADC、FA值与肿瘤细胞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标准化典则判别函数为D=0.201ADC+1.094FA(其中D为肿瘤细胞的比例,为标准化的数值),该函数可通过DTI测定的ADC值和FA值预测肿瘤细胞的比例,准确率为66.7%.结论 随着距离高级别胶质瘤实体边缘距离的增加,肿瘤细胞的比例、侵袭性和增殖力均较肿瘤实体明显下降.通过建立判别分析模型,初步得出DTI参数与肿瘤细胞比例的量化关系,以期协助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490对喉癌侵袭性的影响

    作者:路秀英;李晓明

    目的 观察酪氨酸激酶(Janus kinase,JAK)家族成员JAK2抑制剂AG490对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侵袭力的影响,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喉癌细胞侵袭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AG490处理喉癌Hep2细胞,以定量Matrigel侵袭实验检测Hep2细胞侵袭力的变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磷酸化的STAT3(P-STAT3)蛋白表达.结果 AG490明显抑制喉癌Hep2细胞STAT3信号转导通路活化及Hep2细胞侵袭,AG490作用244小时,Hep2细胞P-STAT3蛋白表达和侵袭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统计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AG490作用484小时和72小时,Hep2细胞P-STAT3蛋白表达和侵袭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极明显降低,统计学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p-STAT3蛋白表达与Hep2细胞侵袭率变化呈正相关(r=0.946).结论 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喉癌侵袭调控中有重要作用,阻断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可以抑制喉癌细胞侵袭.

  • 基质金属蛋白酶-1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与喉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段世宏;郭玉芬

    目的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1 (MMP-1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 (MMP-7)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喉癌浸润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3例喉癌和癌旁组织中MMP-11和MMP-7蛋白水平表达.结果 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②MMP-11、MMP-7蛋白表达在T3+T4组高于T1+T2组,淋巴结转移组高于菲淋巴结转移组;③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MMP-11、MMP-7蛋白表达强阳性组预后较阴性、弱阳性组差.结论 MMP-11、MMP-7的表达与喉癌浸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喉癌浸润和转移潜能及评估预后参考指标之一.

  • 侵及颈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

    作者:谷京城;徐艳萍;司忠义;隋瑾辉;王雪峰;邢巍巍;康健;崔颖;孙旭云;柴丽;陈冬;王锐;刘永新;宫亮;马晓峰;陈鲁赞;郭飞飞

    目的 探讨侵及颈总动脉病变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分析11例资料完整的患者资料,包括喉癌喉3/4切除术后复发1例,结核性颈总动脉瘤破裂大出血1例,医源性颈总动脉瘤1例,颈动脉体瘤3例,甲状腺癌侵及颈总动脉1例,颈部肿瘤侵及颈总动脉2例,颈总动脉离断伤1例,气性坏疽1例.结果 上述病例中,2例完成肿瘤切除,颈总动脉重建;2例术中应用Shunt转流管,完成肿瘤切除;1例颈外伤,行颈总动脉结扎;1例医源性颈总动脉瘤患者,行动脉瘤切除,颈总动脉修补;甲状腺癌患者分离颈总动脉并切除部分气管侧壁完成肿瘤切除及应用颈前肌气管修补:2例颈部肿瘤保留颈总动脉切除肿瘤;1例气性坏疽患者颈部切开减压.结论 侵及颈总动脉病变的手术治疗,主要有下列3种形式:①切除肿瘤及颈总动脉、颈动脉重建;②切除肿瘤及颈总动脉,颈总动脉结扎:③分离颈总动脉切除肿瘤.

  • RNA干扰介导的PIK3CA基因沉默抑制Hep-2细胞增殖和侵袭力

    作者:王生才;房居高;倪鑫;黄志刚;王琪;陈晓红;张伟;钟琦;王鸿;孟令照

    目的 观察RNA干扰介导PIK3CA基因表达沉默对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探讨PIK3CA基因作为喉癌基因治疗靶标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PIK3CA-sh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人喉癌细胞Hep-2.采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PIK3CA基因的表达,MTT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生长增殖,Boyden小室模型检测细胞的体外侵袭力.结果 表达PIK3CA-shRNA的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PIK3CA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分别达75%和70%(P<0.05);细胞增殖和侵袭力均受到明显抑制,差异显著(P<0.05).结论 靶向PIK3CA基因的RNA干扰可抑制喉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力,PIK3CA有望成为喉癌基因治疗的新的候选基因.

  • 肿瘤浸润肥大细胞在鼻咽癌中的分布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小梅;李湘平;赵飞鹏;黄浩然;鲁娟;刘雄

    目的 研究鼻咽癌组织中肿瘤浸润肥大细胞(tumor-infiltrating mast cells,TIM)的浸润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和治疗的154例鼻咽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TIM的浸润数量;根据TIM浸润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低密度组,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TIM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TIM主要分布于鼻咽癌间质中,在154例鼻咽癌组织中均有浸润,根据TIM中位数(25.60个/高倍视野)将患者分为高密度组(79例)和低密度组(76例).TIM高密度组患者的N分期(Z=-2.193)和临床分期(Z=-2.551)较低密度组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高密度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64.4%)和无进展生存率(55.7%)均较低密度组(78.3%,77.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91,x2=11.706,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TIM是影响鼻咽癌患者总生存期[相对危险度(RR)=2.023,95%可信区间1.152 ~3.553,P<0.05)]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RR =2.218,95%可信区间1.282 ~3.838,P<0.05).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存在TIM,TIM与患者的N分期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关系,TIM密度与鼻咽癌预后密切相关,TIM密度能否作为预测鼻咽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需要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 microRNA-214在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作者:洒娜;于亮;牟亚魁;孙高英;徐伟

    目的 研究microRNA-214(miR-214)在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下咽癌FaDu细胞系侵袭、迁移、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qRT-PCR技术检测30例晚期下咽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miR-214的表达;通过转染过表达载体hsa-mir-214上调FaDu细胞中miR-214的表达;采用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分别检测miR-214表达上调后对FaDu细胞侵袭、迁移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上调miR-214表达对Twis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iR-214在晚期下咽鳞癌组织中相对表达((x)±s)为(0.311±0.206)明显低于下咽正常黏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为(1.620±1.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9,P<0.05).实验组FaDu细胞转染hsa-mir-214后,miR-214的表达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上调(t=6.347,P<0.05).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显示,实验组FaDu细胞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1.6,P<0.01;t=6.499,P<0.05).平板克隆实验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克隆形成数及克隆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92,P>0.05),miR-214对FaDu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214上调后的实验组细胞Twist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中的表达(t=6.545,P<0.05).结论 miR-214在晚期下咽鳞癌组织中低表达,且可明显抑制FaDu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wist蛋白表达有关.miR-214对FaDu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

  • 梨状窝癌向邻近组织结构侵犯规律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作者:刘文中;李树春;李振东;徐成钧;方凤琴;李延国;赵月娇;姜力

    目的 探讨梨状窝癌侵犯邻近组织的规律.方法 对68例梨状窝癌全喉或部分喉及下咽切除整体标本连续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 68例梨状窝癌中室、声带水平声门旁间隙受侵分别为63、38例,其受侵频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37,P<0.01);甲状软骨受侵频度高,为92.6%(63/68),喉软骨触压式侵犯89例次,浸润式51例次,浸润范围明显小于触压范围;环杓侧肌、环杓后肌、甲杓间和杓间肌受侵频度分别为63.2%(43/68),57.4%(39/68),55.9%(38/68),51.5%(35/68);环杓关节和环甲关节受侵频度分别为31.0%(21/68),17.6%(12/68).喉上神经侵犯频度67.7%(44/65)多于喉返神经27.7%(18/65).梨状窝内壁(为主)癌14例,外壁(为主)癌18例,内外壁癌36例;梨状窝尖受侵34例,正常26例,黏膜下浸润8例;梨状窝癌淋巴细胞轻度浸润为66.2%(45/68),多见.梨状窝癌黏膜下侵犯24例和跳跃式浸润8例.结论 梨状窝癌对喉内的侵犯首先通过声门旁间隙;喉软骨膜和喉软骨可抵抗癌侵犯;环杓侧肌、环杓后肌、甲杓间和杓间肌经常受侵;梨状窝内壁癌可侵犯喉内结构,外壁癌可沿甲状软骨内壁向上、下、外侵犯,内外壁癌可同时侵犯喉内、外结构,是严重的梨状窝癌病变.梨状窝尖侵犯是癌向下咽下方及邻近组织侵犯的重要标志.

  • 低氧对人喉癌Hep-2细胞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及其侵袭力的影响

    作者:马建刚;路秀英;李晓明

    目的探讨低氧对喉癌细胞表达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 HPSE)蛋白及其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将Hep-2细胞分为常氧组和低氧组,分别置于常氧(37℃,5%CO2,20%O2)和低氧(37℃,5%CO2,2%O2)条件下培养6、12、24、36 h,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对HPSE蛋白表达进行检测,以荧光指数表示HPSE蛋白表达的相对含量,采用基质凝胶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力.结果常氧及低氧6、12、24、36 h状态下Hep-2细胞HPSE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常氧组与低氧6 h组HPSE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氧组与低氧12 、24、36 h组HPSE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低氧6、12及24 h组间荧光指数比较,HPSE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氧组侵袭细胞数与低氧6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氧组侵袭细胞数与低氧12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氧组侵袭细胞数与低氧24、36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随着低氧时间延长,侵袭细胞数逐渐增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01, P<0.01),在低氧6~36 h期间,低氧引起的细胞侵袭力的提高呈时间依赖性;低氧时HPSE蛋白表达的变化与细胞侵袭力的变化呈正相关(r=0.8092,P<0.01).结论低氧可显著提高Hep-2细胞HPSE蛋白的表达及其细胞的侵袭力,其侵袭力的增加可能与HPSE表达水平增高有密切关系.

  • 有周围侵袭的高分化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李振东;董慧蕾;李树春

    目的分析有周围侵犯的高分化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2000年在辽宁省肿瘤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周围有侵犯的高分化甲状腺癌患者201例的临床资料.生存统计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喉全切和颈段部分气管切除3例,气管部分切除6例,喉、气管表面剔除67例,喉返神经切除9例,喉返神经表面剔除26例,包括带状肌、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迷走神经等周围软组织切除90例.201例中合并食管受累肌层切除19例,局部拉拢缝合,其中4例用胸锁乳突肌、2例用胸大肌瓣局部加固修补.甲状腺一侧叶及峡部切除189例,一侧腺叶及对侧次全切除5例,甲状腺全切除7例.颈清扫术129例(双颈清扫5例),共134侧,其中经典性颈清扫75侧,改良性颈清扫59侧.5年生存率为85.6%,10年生存率为77.3%,15年生存率为69.4%.经Cox模型分析显示年龄、肿瘤侵犯部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有周围侵袭的高分化甲状腺癌经过恰当的外科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 慢病毒介导的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基因沉默抑制喉癌Hep-2细胞增殖和侵袭的研究

    作者:黎景佳;叶进;庄士民;王涛;王志远;常利红;张革化

    目的 探讨小干扰RNA(siRNA)重组慢病毒介导的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domain 7,EGFL7)基因沉默对体外培养喉癌Hep-2细胞增殖和侵袭潜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RNA干扰技术,构建靶向EGFL7的shRNA重组慢病毒并转染Hep-2细胞,通过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在mRNA及蛋白水平鉴定转染结果;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NC)、空白慢病毒感染组(Lenti-NC)和EGFL7基因沉默慢病毒感染组(Lenti-EGFL7),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说明Lenti-EGFL7组mRNA相对表达量较NC组下降达94%(P<0.001),Western blot检测证实Lenti-EGFL7组EGFL7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07 ±0.04)较NC组的(0.39 ±0.12)明显减低(P <0.001),表明成功构建稳定沉默EGFL7基因的喉癌Hep-2细胞株.CCK-8细胞增殖实验说明靶向沉默EGFL7表达导致喉癌细胞增殖明显抑制(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与NC组和Lenti-NC组相比,Lenti-EGFL7组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G1期细胞百分比下降(P<0.05),细胞凋亡检测证实Lenti-EGFL7组细胞凋亡率为(66.2±1.28)%较NC组的(6.09±3.28)%和Lenti-NC组的(9.86±2.13)%明显增加(P <0.001).Transwell侵袭实验发现Lenti-EGFL7组穿过Matrigel到达下室的平均细胞数较NC组和Lenti-NC组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 靶向沉默EGFL7基因能抑制体外培养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并降低细胞侵袭能力.

  • 葡萄膜转移癌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丛春霞;林锦镛;王兰惠

    目的 观察葡萄膜转移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眼科医院198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3例葡萄膜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生长方式、肿瘤类型和相关的病理学特点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为37.0~66.0岁,平均年龄52.1岁;均为单眼发病,右眼5例,左眼8例.13例中10例肿物发生于后部脉络膜,1例发生于前部脉络膜和睫状体,2例发生于虹膜;肺癌5例,乳腺癌4例,前列腺癌、甲状腺癌、食道癌各1例;原发癌病灶不清1例.10例后部脉络膜转移癌主要表现为视力迅速减退,其中8例伴有广泛性视网膜脱离,6例伴有继发性青光眼.2例虹膜转移癌表现为虹膜瞳孔缘多发性灰白色结节状肿物或粉红色菜花状肿物.病理学检查显示后部脉络膜转移癌主要位于颞侧或鼻侧脉络膜,其中6例呈局限性或弥漫性扁平状肿物;1例肿物几乎累及全部脉络膜和睫状体,2例呈体积较大的结节状或球状肿物,1例肿物位于视乳头周围;3例侵犯视神经,3例侵犯眼球外或眶内.1例前部脉络膜睫状体转移癌侵犯到结膜下.结论 葡萄膜转移癌有多种生长方式,患者视力迅速减退、扁平状或结节状脉络膜占位性病变、伴有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和继发性青光眼是主要临床表现,有些病例可侵犯到眼球外或眶内.

648 条记录 9/33 页 « 12...6789101112...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