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儿童的结核感染及预防的研究

    作者:马全照;马丽萍

    为了解与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儿童的结核感染情况,我们对河南省部分县的涂阳肺结核病人家庭中密切接触的儿童进行了调查,并对自愿服药的结核菌素试验(PPD)强阳性的儿童进行预防服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卫生检疫工作中常用疫苗的相容性

    作者:张明江;张家祝

    1 相容性的产生在国境卫生检疫预防接种工作中,常遇见许多国际旅行者因时间的原因不能同时满足规定的免疫接种(黄热病);推荐的免疫接种(霍乱、甲肝、白喉、IG、鼠疫等);常规免疫接种(各国不尽相同);接种程序(已接受过初种者);医学检测(如日本等一些国家要求入境者提供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以及预防服药(如抗疟药)的需要,常导致出现下列情形:

  • 广西北流市1996~1999年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与管理

    作者:宁杰生;李劲

      北流市地处桂东南的山丘地区,东邻广东信宜,南与广东高州、化州接壤。耕地面积38 173 km2,主产水稻,全市辖23个镇110万人口,境内河沟众多,年平均气温21.7℃。疟疾经过几十年的防治,连续10年无内源和继发性疟疾病例发生。1994年经上级考核达到消灭疟疾标准后,工作的重点转为开展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与管理上,以防止输入性疟疾扩散和流行。1 监测和管理措施1.1 疟原虫检测 血检中心为市防疫站寄防科,各镇设监测站28个,镜检站25个,镜检人员31人,开展居民发热病人血检和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查找疟疾传染源。1.2 流动人口管理 健全三级灭疟网,各镇防保组和村医负责辖区外出人员的登记管理及采血镜检,发现阳性病人及时上报市站寄防科,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1.3 病人处理和监测措施 对现症病人进行三疗程系统治疗和抗复发根治,病家周围人群进行居民血检和预防服药。对疟疾疫点、边远山区、流动人口频繁的村屯居民和周围学校15岁以下儿童进行疟疾荧光抗体测定。2 结果与分析2.1 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 1996~1999年发热病人血检5 150人,疟原虫阳性6人,阳性率0.12%,全部为间日疟。其中,外出回归人员血检5 063人,疟原虫阳性5人,阳性率0.10%;外来人口血检87人,疟原虫阳性1人,阳性率1.15%。2.2 流动人口健康人群血检 1996~1999年共血检该人群7 783人,镜检全部阴性。2.3 病人治疗和病灶点处理 4年来查出的6例外源病人采用氯喹2.5 g加伯喹112.5 mg采用5 d 3疗程根治。病家周围人群预防服药4 546人次。1998年5月对外来发病人员工作住地30人进行血检,未发现阳性病人,全部人员给予预防服药。2.4 血清学监测 1996~1999年采滤纸血膜分别为:16 360人、13 098人、13 650人、645人,进行荧光抗体测定全部阴性。1996~1999年居民血检分别为:1 831人、1 965人、1 320人、573人,镜检全部阴性。

  • 对长江流域抗洪转退官兵血吸虫感染的调查

    作者:刘庆文;闫素梅;张纪霖;付永春;张永建;康希平

    1998年夏,我国长江、嫩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山东临沂籍320名转退官兵参加了长江流域抗洪抢险。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于1999年5~7月对上述官兵进行了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的转退官兵。1.2 调查内容 一般情况、病史、症状、体征、皮内实验和免疫学诊断。1.3 调查方法 对目标人群筛检性普查,筛检出的高危人群进行诊断性调查,所有被调查者均进行皮内实验,对皮内实验阳性者做间接血凝试验。2 结果  1998年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临沂籍转退官兵共320人,本次实查226人,调查率为70%,其中皮试阳性19人,阳性率为8.05%,间接血凝试验19人全部阴性。3 小结  本次调查实查率仅为70%,原因在于退役官兵离开部队时间较长,很多人已外出打工。本次调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者,因为该人群大多在接触疫水前进行过预防服药,完成抗洪抢险任务后原部队进行过血吸虫感染调查和预防性治疗。另外,本次调查目标人群标本较小,实查率不高,也可能是未发现感染者的原因之一。  建议对调查的部分目标人群继续有计划地进行追踪观察,以保证抗洪转退官兵不因感染血吸虫病而对身体造成危害。

  • 齐河县丝虫病的防治与监测

    作者:王吉仁;张文彬;王建华;朱永泉;郭波

    齐河县位于鲁北平原,濒临黄河,北纬36°4′~37°00′,东经116°28′~117°03′.全县有14个乡镇,1 050个村,601 359人,总面积1 554.49 km2. 齐河县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4℃,年降水量634.8 mm,多集中在7~9月份.齐河县是原丝虫病流行区,淡色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齐河县丝虫病防治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重点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多次大面积普查,普查人数达120多万.对查出的微丝蚴血症者及晚期丝虫病人及时进行治疗,对病家及重点人群预防服药,并实施了有效的防蚊、灭蚊措施,人群微丝蚴率逐年下降,1975年达到基本消除丝虫病标准.尔后进行了传染源监测及蚊媒监测,于2003年达到消除丝虫病标准.

  • 预防服药对减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作用

    作者:欧阳结颜;邓桂英;黄龙淳;李翠久

    目的:探讨预防服药对减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将3640例行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20例.对照组在造影检查前只散瞳不服药,观察组则在造影检查前除散瞳外,造影前20 min给予维生素B6 20mg,马来酸氯苯那敏片4 mg口服,观察造影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1%,对照组为6.7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前予预防服药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如东县1988~1998年疟疾流行态势及防治

    作者:张爱红

    60年代后期,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采取“两全两复”措施,即全民性休根和15岁以下疟史儿童复治,流行季节每半月一次的全民预防服药和当年疟史者复治,取得显著效果,发病率大幅度下降。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口增多,出现疟疾疫情有所反复。80年代后期积极采取检索传染源,现疟病人管理、病灶点处理和流动人口管理为主的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1988年疟疾发病率首次降至0.1‰以下。在不同流行阶段针对不同流行态势及时调整防治政策,1998年已通过江苏省对如东县疟疾基本消灭的考核验收。现将1988~1998年疟疾流行态势及防治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以1988~1998年全县各乡镇疟疾疫情报告卡统计分析。凡血检阳性、抗疟药物试治有效和临床症状典型的发热病人均作为疟疾病例。根据疟疾个案调查登记表进行疟疾病例分类。凡在本县住10天以上而发病者列为本县感染病例,凡在本县居住不足10天而发病均列为外源输入性病例[1]。

  • 崇左县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管理措施与效果评价

    作者:张世京

    广西崇左县历史上是高疟区,中华按蚊是主要传疟媒介。经过多年的防治,至1993年已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此后,重点抓了传染源的检索、流动人口及重点人群的管理。由于措施得力,6年来没有发现内源病人,疟疾发病稳定在较低水平,现将6年来的管理措施和效果报告如下:1 监测和管理措施1·1 传染源检索各乡镇镜检站继续对“四热”(疟疾、疑似疟疾、感冒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并要求凡近3年内疟原虫阳性所在村屯年血检率10%以上,其余血检率5%以上(1999年改为2.5%以上),村屯覆盖率达100%。各乡镇镜检站月底将血检情况报县防疫站,对阳性血片及时上送县防疫站寄防科鉴定虫种。1·2 现症病人管理及病灶点处理现症病人一律用血检疟原虫阳性确诊,并用氯、伯5日疗法治疗,采用专人送服(送服到手,服后再走),进行个案病例调查,建立档案;凡发现疟疾病人的村屯,一律列为病灶点。在流行季节出现病人时,除治疗传染源外,对病家及周围人群进行预防服药。同时使用杀虫剂对居民住房及牲畜房进行喷洒灭蚊。

  • 2004年丰县城区中小学生结核病人筛查分析报告

    作者:李鸿来;王清华

    目的 通过开展学校学生结核病人筛查工作,了解中、小学校学生结核病流行现状,防止结核病在学校爆发和流行,为制订学校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学生进行结核菌素(PPD)注射,筛查PPD阳性学生,强阳性者进行胸透,胸透可疑者摄片、查痰,按学校及学段随机把强阳性者分成两组,一组预防服药,一组不预防服药,3年后跟踪观察结核病发病情况.结果 共筛查学生17753名,阳性学生7561名,其中强阳性207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11人,胸膜炎1人,经χ<'2>检验,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强阳性率,不同学段结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核病发病情况3年后跟踪观察:预防服药发现肺结核0人;未预防服药发现肺结核2人.结论 目前在丰县城区初中、高中存在着学校结核病爆发流行危险因素,初中、高中是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学校学生进行PPD试验筛查PPD强阳性并预防服药或跟踪观察结核病发病足有效控制结核病在学校爆发及流行的重要手段.

  • 1999年杨家垸4村洪涝前后血吸虫病情况调查

    作者:张玉其;张娟;杨晖;张瑞;孙维山;章伟;胡合举;徐芳;刘云堂

    湖北省潜江市张金镇属湖沼垸内沟渠型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1999年6月下旬普降暴雨,一周内降雨量达410 mm,辖区五大外围河水均超过1 954年以来的高水位,灾情严重.作者及时进行了灭螺灭蚴、预防服药等抗灾防病工作,并采用与1998年相同的方法[1]对灾后血吸虫病作了调查.

  • 南京市长江新济洲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

    作者:杨惠敏;徐国余;谢朝勇;胡鸿宝;裘伶;杨青;杨佩才;夏登华;胡家发

    新济洲为南京市长江中的一个洲岛,为血吸虫病重疫区,面积6 km2,人口3 800多人,耕地366.85 hm2,农作物主要为小麦、水稻、棉花等,洲上有水牛110头,羊40头,多为散养.近3年长江连续洪水,当地居民因抗洪、生产、捕鱼、生活等接触疫水,血防部门对接触疫水者采取吡喹酮预防服药,3年未在此地开展查病工作,为了彻底摸清该地区的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制定防制对策,1999年8月,在该洲开展了血吸虫病调查,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

  • 青蒿琥酯预防耕牛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作者:向军;袁烛孙;向景雍;徐红;刘继文;徐志明;李万汲

    耕牛是江湖草洲血吸虫病主要的传染源.我们用青蒿琥酯预防耕牛血吸虫病,并对预防服药后的副反应以及耕牛血液生理指数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结核病高危儿童预防服药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作者:罗琳

    目的观察结核病高危儿童应用不同方案预防服药疗效及发生的不良反应,探讨儿童预防用药的佳方案.方法对1605例结核菌素强阳性儿童分3组给予不同服药方案进行预防性治疗.结果 3组儿童规则治疗率分别为84.9 %、42.4 %、60.6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4 %、16.1 %、9.3 %; 1年发病率分别为0.49 %、1.58 %、2.13 %;2年发病率分别为0.99 %、2.63 %、3.19 %.结论结核病高危儿童预防服药时,联合用药3个月的短程方案效果佳.

  • 罗田县灭疟后期的监测及管理

    作者:徐德富

    地处大别山南麓的罗田县是历史上疟疾高发区之一.防治初期,针对疟疾发病率高和暴发流行的特点,坚持两根治,一预防,大力灭蚊的综合性防治措施,70年代坚持全民休治和全民预防服药的抗疟策略.

  • 日本血吸虫反复感染及多次治疗鼠诱生抗攻击感染的效果观察

    作者:喻容;蔡力汀;龚燕飞;张祖萍;曾庆仁;沈杰;林雪迟

    目的 观察小鼠受日本血吸虫(Sj)反复感染与用吡喹酮或青蒿琥酯多次治疗后诱生的抗攻击感染保护力.方法 反复感染与多次治疗试验:设A、B两组昆明鼠,分第1、2、6周感染Sj尾蚴.A组在第1和2次感染后15 min经腹部皮肤涂抹吡喹酮,并在第1和2周灌服青蒿琥酯.B组仅在第1和2周灌服青蒿琥酯.第8周两组鼠均灌服吡喹酮,第9周每组剖杀1半小鼠,观察虫荷、检测特异抗体和体外杀童虫试验.抗攻击感染试验:以反复感染与多次治疗两组为实验鼠,对照组用正常鼠,在前述试验第10周,对三组鼠攻击感染Sj尾蚴.感染后第7周解剖冲虫,观察虫荷.结果 反复感染与多次治疗鼠:在A组中,未发现虫体,在B组中,发现1条虫;特异性抗体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两组鼠血清对童虫具有明显杀伤作用.抗攻击感染试验:与对照组比,两组实验鼠的减虫率均为33.36%,肝卵减少率分别为24.03%和56.46%.结论 反复感染和多次治疗鼠模型可诱生部分抗攻击感染的保护力.

  • 农村中小学生结核病高危人群预防服药效果分析

    作者:刘秀平;林元敏

    目的:分析农村中小学生结核病高危人群预防服药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87例农村中小学生结核病高危人群,采取结核病预防服药观察,服用异烟肼、利福喷丁抗结核药物,其中,观察组(预防服药组)学生80例,对照组(未服药组)107例,1年后,观察两组学生结核病的发病情况,从而为农村中小学生结核病的预防提供指导依据.结果:观察组1年内无结核病发病,结核病发病率为0,对照组半年内发病3人,1年内发病8人,结核病发病率为7.48%,异烟肼预防服药组坚持服药27例,服药疗程完成率为67.5%,异烟肼联合利福喷丁预防服药组坚持服药35例,服药疗程完成率为87.5%,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农村中小学生结核病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服药,可有效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其中,采用联合预防服药的方法,采用联合预防服药的方法,学生配合治疗依从性较好,能够坚持完成预防治疗,保证预防效果,可作为农村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的重要方法.

  • 一起O139霍乱爆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作者:秦德彪

    2005年9月24日上午,大渡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报告:9月23日巴南区发现一例O139霍乱病人,患者钟某,女,63岁,9月18日参加了大渡口区建胜镇四民村黄某为其岳母举办的80岁生日宴席,要求对参加宴席的人员进行调查.接报告后,该中心立即电话报告区卫生局和区政府,并组织专业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预防服药和现场消毒等工作,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 云南省新平县傣族居民G6PD缺乏及带疟原虫调查

    作者:黄正美;范波;邢兰燕;金正海;李绍生;陈亚松;普忠华

    在疟疾治疗和预防服药中,因少数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简称G6PD)缺乏,致使服用伯氨喹等抗疟药后发生溶血反应,影响到疟疾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解新平县高疟区乡(镇)傣族居民G6PD缺乏及带疟原虫情况,于2002年7月对3个乡(镇)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磷酸喹哌预防无免疫力人群感染疟原虫的观察

    作者:苏定志;苏来富

    目的:了解无免疫力人群进入疟疾流行区以口服磷酸喹哌预防疟疾的效果.方法:在疟疾流行高峰期,选择天安乡采石场为试点,全部人员系来自内地无疟区无免疫力之民工,采用磷酸喹哌1g(4片,每片含基质0.25g)一次口服作为预防服药,观察预防效果.结果:在采石场试点中,暴露人群96人均口服1g磷酸喹哌.当月第16、17、18、20天分别感染2、1、2、1例恶性疟,感染率6.25%.结论:磷酸喹哌1g用作预防服药的用量不足或该地区恶性疟已对磷酸喹哌产生了抗性.

    关键词: 预防服药 磷酸喹哌
  • 预防服用维生素B6联合氯苯那敏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后不良反应的影响

    作者:朱俊峰;谢晓露;刘昕宇;林洪杰

    目的:探讨预防服用维生素B6联合氯苯那敏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后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326例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前30 min,观察组患者给予维生素B6片10 mg,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4 mg,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氧氯普胺片10 mg,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4 mg,口服.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发生率,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前给予维生素B6联合马来酸氯苯那敏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