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间隔存储与常规存储超声造影动态图像定量分析的差异

    作者:吴玉泉;杨红;何云;彭金波;赵华群;申金金

    目的:探讨间隔存储与常规存储超声造影动态图像在定量分析方面的差异。方法2013年3至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造影检查的15例参与者(10例肝细胞癌,2例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肝硬化,1例正常),均经手术和(或)穿刺活检病理和(或)临床确诊。对参与者分别进行常规存储、间隔(0.3 s)存储动态图像的2次超声造影,2次检查要求相同切面、相同时长。均用SonoLiver软件分析灌注参数:上升时间(RT)、峰值时间(TTP)、平均转换时间(MTT)、峰值强度(IMAX)、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2种存储方法的磁盘占用空间、分析时耗。结果常规存储、间隔(0.3 s)存储分析特定区域RT、TTP、MTT、IMAX、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028、1.012、0.558、0.223、0.556,P值为0.322、0.329、0.586、0.826、0.587),两者相关性好(r值为0.989、0.992、0.867、0.865、0.947,P值均<0.05)。间隔(0.3 s)存储图像占用空间为常规存储的1/3左右,且每例超声造影节省分析时耗25~30 min。结论间隔存储可得到与常规存储相同定量分析结果,且节省磁盘占用空间,减少分析时耗,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 应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优化血培养阳性标本处理流程

    作者:叶丽艳;马艳宁;马薇;沈跃云;张永轻;杨继勇;张有江;罗燕萍

    目的通过优化血培养阳性标本处理流程来缩短阳性血培养检验结果回报时间.方法微生物科于2015年1月26日在细菌室启动了血培养阳性标本处理流程优化项目,将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应用于微生物学检验流程管理中.收集了项目启动日前后各约两个月中共124份血培养阳性且为肠杆菌科细菌的TAT数据,分析项目启动前的数据的TAT中位数、均值、标准差等数据分布特点及基准Z值、过程性能指数、百万出错机会等流程能力指标,并对TAT进行分解为六个时间段进行分析,找到流程改进的重点及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提出整改措施,对血培养检验流程实施优化再造.本项目应用MiniTab17.0统计软件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及双样本t检验.结果项目实施后,血培养平均周转时间由改进前的77.10h缩短至改进后的64.03h,改进后平均周转时间比改进前缩短了13.06h(16.94%),过程性能指数由0.49提高到0.88;基准Z值由1.48提高到2.63;改进后,除血培养的阳性报警时间外,其余的分解时间段均值在项目实施后均较实施前明显缩短.结论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应用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减少了等待时间,大大缩短TAT,使得工作效率和流程性能大幅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 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

    作者:沈絮华;郑一宁;金晔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升高,临床上进行血液检验是疾病诊断、判断预后、发现病情变化和提供治疗依据的重要手段.已经证实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检测前标本的质量控制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采血时间、采血方式等,需要客观的分析不同采血时间和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

  • 建设快速反应型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

    作者:任健康;答嵘

    不恰当的抗生素经验治疗以及延迟的抗生素针对性治疗与增高的临床死亡率高度相关.由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与鉴定技术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生长而耗时较长,临床常常采用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这又进一步促进了耐药的发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应尽可能提供早期快速病原学报告,以实现从针对性的起始抗感染治疗或经验治疗到针对性治疗的及时转换.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应整合各种微生物学快速检验技术,优化工作流程,建设快速反应型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

  • 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现状分析

    作者:陈韵岱;宋现涛;吕树铮;朱华刚;潘伟琦;宁尚秋;康铁朵

    目的分析评价我国目前存在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现状.方法分析我国近三年12所医院注册的518例于发病后12 h内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现状,包括:再灌注治疗,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调脂药治疗等.结果 (1)近1/3的患者未接受任何形式的再灌注治疗,1/2的患者接受了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5的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2)年龄>75岁、合并糖尿病是患者未能接受再灌注治疗的预测因子;(3)阿司匹林的使用率接近100%;仍能进一步提高β-受体阻滞剂(65.2%~71.4%)、ACEI(52.1%~60.4%)、调脂药(69.8%~73.5%)的使用率;(4)接受直接PCI治疗的患者总住院时间短;(5)直接PCI治疗在住院期间的疗效优于溶栓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结论 (1)除外就诊时间长(>12 h)以及医院因素(能否开展再灌注治疗)以外,年龄>75岁、合并糖尿病等是影响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的因素;(2)即使急诊PCI开始治疗的时间晚于溶栓治疗,其疗效仍然优于溶栓治疗;(3)我国需要接受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治疗(再灌注治疗,ACEI、β-受体阻滞剂、调脂药治疗)的患者为数众多.

  • 急性脑卒中就诊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曹海燕;卢俏丽;魏常娟;薛蓉;程焱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就诊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9月~2011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室就诊的脑卒中患者748例,记录就诊时间和到达急诊室的方式,分析脑卒中类型、病情轻重、发病次数、职业、文化程度及首发症状对就诊时间是否有影响.结果 748例患者中,仅22.99%的患者在发病<2h到达医院就诊,31.95%的患者在发病2~6 h到医院就诊,到达急诊室常见的转运方式是出租车(37.97%).脑出血、病情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就诊时间≤6h比例高(P<0.05),首发症状以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发作以及≥3个症状的患者就诊时间短(P<0.05).结论 公众对脑卒中的识别能力低、急救意识差,院前急救系统不完善,缺乏救护人员对脑卒中救治的规范化培训,院前延误治疗十分严重.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与后继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大力;常莉莎;赵晓晶;张江;张丽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持续时间与后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首次入院的脑梗死患者658例,男性378例,女性280例,平均年龄(64.03±11.13)岁,按患者脑梗死前是否发生同侧TIA,将其分为无TIA组(536例)和TIA组(122例),TIA组又按持续时间分为<5 min组(20例),5~20 min组(68例),21~60 min组(26例)和>60 min组(8例)4个亚组.采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后,分析T1A的缺血预适应与TIA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 在5~20 min组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比率较高(82%),Ⅰ级预后(79%),与无TI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1~60 min组、>60 min组和无TIA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较严重,<5 min组Ⅰ级预后(65%),21~60 min组Ⅰ级预后(62%),>60 min组Ⅰ级预后(6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TIA的缺血预适应与TIA发作持续时间有一定关系.

  • 119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小宇;秦俭;梁潇;华琦

    目的 对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急诊抢救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急诊抢救室的15408例急诊患者中,急性心衰患者119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心衰患者占所有急诊抢救患者的7.8%.≥80岁高龄患者比例29.1%.急诊病死率12月份高.急诊抢救好转出院或自动离院212例(17.7%),急诊住院580例(48.4%),继续急诊留院227例(18.9%),转院64例(5.3%),死亡115例(9.6%);每年急性心衰病死率无明显下降趋势;13.9%在入抢救室2h内死亡,63.5%在24 h内死亡.2010、2011年24 h内死亡比例较2008年以前明显下降(P<0.05).患者在抢救室滞留时间逐年延长.结论 急性心衰占急诊抢救患者的比例有逐年增加趋势,应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急诊病死率,并减少急诊滞留时间.

  •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特点的分析

    作者:马玉良;孙宁玲;李文娟;高旭光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影响因素及动态血压特点.方法82例发病在7天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记录患者住院诊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血压≥140/90mm Hg(1 mm Hg=0.133 kPa)为诊室血压升高;24 h动态血压平均值≥130/80 mm Hg、日间平均值≥135/85 mm Hg、夜间平均值≥125/75 mm Hg为动态血压升高.结果既往高血压病史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诊室血压升高有影响(P<0.05).有高血压病史者平均诊室血压(146.02±18.89)/(86.36±11.52)mm Hg,无高血压病史者平均诊室血压(136.22±14.63)/(82.61±11.86)mm Hg,二者收缩压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表现为夜间血压负荷增加,24h平均血压于发病后4~5天明显升高,6~7天降低.诊室血压升高与诊室血压正常比较,血压形态均以非杓形和反杓形为主,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诊室血压升高与高血压病史有关,急性脑卒中随发病时间延长,血压呈下降趋势.

  • 提高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时间分辨率的相关技术及应用

    作者:王艳;卢洁;杜祥颖

    目前,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发展快,使冠心病的无创性检查成为心血管影像学研究热点.由于其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以及扫描速度都有了显著提高,目前,已经成为冠心病筛查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1-4].

  •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再认识

    作者:张微微

    1病名的由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k,TIA)临床常见.TIA是一种综合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1].也就是说,临床医生不能仅诊断TIA就算完成任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重点是区别病因,然后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

  • 应用核磁共振确定觉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的研究

    作者:张锦凤;刘国荣;李月春;王宝军;张京芬;梁芙茹;张天佑;李锐铭

    目的:比较觉醒后缺血性脑卒中和确认发病时间缺血性脑卒中M RI影像特点,明确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和液体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失匹配在确定觉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首次发现异常6 h内完成头颅 M RI检查200例,包括DWI和FLAIR ,根据发病时间是否明确分为觉醒后缺血性脑卒中组(觉醒组)87例和确认发病时间缺血性脑卒中组(确认发病组)113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影像特征,比较2组DWI‐FLAIR失匹配在不同时间段特点。结果觉醒组与确认发病组首次出现异常到 MRI 检查2 h 内 DWI‐FLAIR 失匹配比较,无显著差异(50.0% vs 70.0%,P=0.181)。随着时间的增加,觉醒组DWI‐FLAIR失匹配大幅度减少,确认发病组在出现异常到MRI检查时间4.0 h内仍有较高的DWI‐FLAIR失匹配存在。觉醒组DWI‐FLAIR失匹配在首次出现异常到MRI检查2.1~3.0h、3.1~4.0h、4.1~5.0h明显低于确认发病组(13.6% vs60.7%,9.5% vs47.8%,5.9% vs 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首次出现异常到M RI检查时间为2.1~3.0 h、3.1~4.0 h、4.1~5.0 h、5.1~6.0 h与MRI检查DWI‐FLAIR 失匹配密切相关,是DWI‐FLAIR失匹配预测因素。结论首次出现异常到M RI检查2 h的觉醒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能适合静脉溶栓治疗。

  •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门-球囊扩张时间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赵威;高炜;郭丽君;白瑾;王方芳;张福春

    目的 以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为主要指标评价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临床指南的执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急性STEMI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情况、本次就诊时的多项体检与辅助检查指标以及症状开始、就诊和球囊扩张的精确时间等.结果 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219例,中位进门-球囊扩张时间135 min,进入医院90 min内开通冠状动脉患者占24.7%.经logistic回归分析,于非常规工作时间就诊为独立预测因子(P<0.001,OR=3.413,95%CI 1.805~6.452).结论 在对急性STEMI患者进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与临床指南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非常规工作时间就诊是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不达标的独立预测因子.

  • 年龄对心肌梗死发病时间规律的影响

    作者:孙宇姣;姜大明;张志红;赵凯迪;高军;齐国先

    目的 比较老年人与中青年人群心肌梗死发病时间的差异,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 选取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且症状发作时间明确的1024例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5岁)536例,老年组(≥65岁)488例,比较两组发病月、周、日的差异。结果 中青年组心肌梗死发病人数在10月及2月,周五、周六及周三,早上10点及晚上10点较高。老年组心肌梗死发病人数在10月、1月及3月,周五、周日及周一,早上6点及2点较高。老年组在3月(11.89%),周日(15.97%)及周一(17.42%),早6点(6.35%)及2点(5.74%)心肌梗死发病高于中青年组(P<0.05)。中青年组在2月(9.89%),周六(16.98%),晚8点(4.86%)及晚10点(5.78%)心肌梗死发病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 老年人心肌梗死发病时间规律不同于中青年,易发在季节交替、休息日与工作日交替及凌晨。提示心肌梗死发病时间规律在不同年龄段有所差异。

  • 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魏腾飞;赵蓓;刘佩林;冯雪瑶;张中;时全星;高铁山;刘莉;赵京涛;宋洪勇;刘利峰;刘瑛琪;饶萌萌;王守力

    目的 探讨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6年4月连续在解放军第三○六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41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SO-to-FMC时间,将患者分为≤90 min组(201例)和>90 min组(140例).分析两组的救治时间、病死率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1年病死率及出院后1年MACCE发生率的危险因素,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术后4.5年累计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90 min组患者的入门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104(88,125) min比111(92,144) min,P=0.023]、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146(119,197) min比177(125,237) min,P=0.005]、发病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200(170,257) min比338(270,474) min,P<0.001]均短于>90 min组,术后30 d病死率[2.99% (6/201)比7.86%(11/140),P=0.042]、1年病死率[2.89% (5/173)比9.57%(11/115),P=0.015]、出院后随访1年的MACCE发生率[1.16% (2/173)比6.96%(8/115),P=0.021]和术后4.5年的累计病死率(3.00%比11.20%,P=0.007)均低于>90 min组,出院后随访4.5年的累计无MACCE生存率高于>90 min组(97.20%比88.80%,P=0.025).两组之间的院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9%(5/201)比6.43%(9/140),P=0.0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SO-to-FMC时间>90 min是STEMI患者术后1年病死率(OR =2.90,95%CI 1.22 ~6.92,P=0.016)和出院后1年MACCE发生率(OR =5.19,95%CI1.21 ~22.20,P=0.026)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SO-to-FMC时间>90 min是患者术后4.5年累计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2.88,95%CI 1.10 ~7.53,P=0.031).结论 缩短SO-to-FMC时间可以显著减少STEMI患者救治时间,降低其近远期病死率及MACCE发生率,改善STEMI患者的预后.

  • 进化论医学在儿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赵凤杰;汪琪;曹伟

    1991年美国的乔治·威廉姆斯与伦道夫·内斯,将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一进化论医学(evolution medicine,EM)[1].它运用进化论从四维时空(三维空间+时间因素)解释疾病及医学问题,从物种而不是从个体的观点研究疾病.

  • 运用达尔文医学开展儿科护理

    作者:赵凤杰;刘欣;曹伟;张多;李欣

    1991年美国的乔治·威廉姆斯与伦道夫·内斯,将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一进化论医学、即达尔文医学(Darwinian medicine,DM)[1].它运用进化论从四维时空(三维空间+时间因素)解释疾病及医学问题,从物种而不是从个体的观点研究疾病.

  • 探讨持续微量泵注射胰岛素时间因素的影响

    作者: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应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但是在微量泵泵入胰岛素过程中是否随着泵入时间的延长而使使用中的胰岛素浓度改变呢?为了找寻适宜的时间段来更换泵入的胰岛素注射药液,保证有效血药浓度,达到佳治疗效果,以指导临床工作,作了如下研究.

  • 决定紧急剖宫产手术至胎儿娩出间隔时间与胎儿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玲玲;方畅平

    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实施,高龄产妇等高危妊娠人数增加,使得紧急剖宫产率亦随之增加.本文就从决定紧急剖宫产手术至胎儿娩出间隔时间(decision-to-delivery interval,DDI)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进行讨论,建议明确紧急剖宫产的手术指征、规范紧急剖宫产流程、统一新生儿评估指标等,从而有效改善胎儿预后.

  • 妊娠期子宫颈微小浸润鳞癌延迟治疗的孕期观察和母儿结局

    作者:王彤;吴玉梅;宋芳;朱力;郝霞;孔为民;段微;范玲;张为远

    目的 评价妊娠期宫颈微小浸润鳞癌延迟至胎儿成熟在产后治疗的可行性和母儿结局.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7年8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在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门诊检查且孕前1年内未进行过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的孕妇进行TCT筛查,对TCT结果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和阴道镜指导下宫颈活检.病理诊断宫颈微小浸润鳞癌(浸润深度≤3 mm)的孕妇在知情同意后选择继续妊娠,每8~12周复查阴道镜,可疑病变进展可再次阴道镜指导下宫颈活检;适时指导分娩,产后6~12周进行第1次复查阴道镜+宫颈活检,之后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记录母儿结局及随访情况.结果 TCT筛查孕妇共27 230例,病理检查报告宫颈微小浸润鳞癌17例,检出率为0.062%(17/27 230).15例孕妇在知情同意后选择了继续妊娠,其初次诊断孕周(19.3±5.9)周,孕期阴道镜检查2~4次,1例孕妇从孕22周随诊至孕34周经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诊断病变进展,提前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孕期进展率为1/15.分娩孕周34 ~ 40周,平均(37.1±1.8)周,平均延迟分娩时间(18.4±5.2)周.分娩方式全部为剖宫产术.新生儿全部健康存活.产后行CKC终病理确诊为宫颈鳞癌Ⅰa2期1例,宫颈鳞癌Ⅰ a1期1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3例.全部15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22 ~ 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宫颈细胞学检查及妇科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 妊娠期对1年内未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的孕妇进行TCT检查是必要的;宫颈微小浸润鳞癌在阴道镜等手段监测下严密随诊推迟至胎儿成熟在产后再进行治疗是可行的.

327 条记录 5/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