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贾文祥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正常人的皮肤、肠道和呼吸道中,可以引起人体多部位感染.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引起严重院内获得性感染条件致病菌.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固有的特性,表现出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磺胺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存在天然或获得性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使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十分困难.

  • 新抗菌药物在婴儿及儿童感染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浴生;张莉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许多种类抗菌药物投入临床使用后,使多种耐药菌迅速出现.儿科感染中由肺炎球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产生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球菌导致的感染常表现出高水平的耐药性.美国的几个儿科中心曾报道肺炎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发生率平均为8~20%[1,2],高者可达26%[3],并呈现多重耐药(MDR).由于临床上绝大多数抗菌药物是通过成人的临床试验后才逐渐过渡到儿科应用,故在儿童感染,特别是药物的毒性不能从成人获得预见,另外耐药菌株导致的感染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问题变得日益重要起来.本文简要介绍儿童的临床药理特点,并对部份新抗菌药物在儿童感染中的应用进展进行讨论,以供参考.

  •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及CCCP对其的影响

    作者:陶传敏;吕晓菊;李萍;李小春;俞汝佳;高燕渝;陈慧莉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及氰氯苯腙(CCCP)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同时测定CCCP对FQNS的MIC值的影响.结果:14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但对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以及FQNS的耐药率较低,尤其是新型FQNS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其中抗菌活性由高到低依次是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

  • 111株葡萄球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屈春燕;杨敏

    目的:探讨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葡萄球菌的细菌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预测细菌耐药性的变迁.方法:采用MicroScan PC12鉴定板鉴定细菌及药敏试验,同时进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和β-内酰胺酶的测定.结果: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MRS阳性率分别为37.5%和98.7%;所有葡萄球菌均对万古霉素敏感,但敏感性正在逐渐降低;MRS比甲氧感葡萄球菌(MSS)表现出更严重的多重耐药性;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对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高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结论:MRS以及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的葡萄球菌的感染在临床日趋严重,因此有必要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有效控制感染的传播.

  • 多黏菌素在重症感染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徐瑾;史家欣;苏欣;施毅

    目的 评价多黏菌素治疗重症感染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和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初步入选文献的全文和参考文献中所列的相关文献,收集国内外关于多黏菌素治疗重症感染患者的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11篇观察性研究(5篇前瞻性研究和6篇同顾性研究),合并分析提示多黏菌素治疗重症感染尤其是耐药的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并不优于其他抗生素,且增加了肾脏损害及死亡的风险.亚组分析表明多黏菌素治疗耐药菌感染时,其临床有效性及肾毒性与其他抗生素治疗无明显差别,但死亡风险增加;治疗VAP时临床有效性、肾毒性及死亡率均与其他抗生素无明显差别.结论 多黏菌素在治疗重症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疗效并不优于其他抗生素,且增加了总体死亡率和肾损害的风险.受限于原始研究的质量、数量以及各研究间治疗方案的差异,上述结论仅供临床医生参考,确切的结论有待今后多中心、大规模RCT研究获取更多高质量证据对本系统评价进行更新.

  •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抗菌治疗

    作者:施毅

    美国胸科学会(ATS)近期内公布了新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处理指南,其中根据循证医学依据提出的抗生素治疗原则,对我国医务工作者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总的观点是,一旦临床上决定对HAP进行初始经验性治疗,应根据病人是否具有感染多重耐药(MDR)病原菌的危险因素,及时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并给予充分的治疗剂量.同时应根据连续临床和微生物学评价进行治疗调整,及时停药或降阶梯治疗,以限制耐药性的出现.

  • 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的调查及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蔡兴东;胡成平;钟有清;刘素君;陈简

    目的 了解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的特点,以及院内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湘雅医院2007年1月~12月院内下呼吸道非发酵菌感染病例2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致病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183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菌株分离率排前四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47.6%)、鲍曼不动杆菌(36.3%)、不动杆菌属某种(8.6%)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1%);神经外科(25.7%)和中心ICU(22.9%)分离率较高.非发酵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除外)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培南保持较好敏感性外,对其他抗生素均严重耐药.入住ICU(OR=23.77,P<0.001)、气管切开或插管(OR=4.16,P=0.001)、前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OR=2.77,P=0.032)是独立的院内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非发酵菌为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大部分耐药严重.严格把握入住ICU、气管切开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指征对防止多重耐药非发酵菌感染极为重要.

  • 女性生殖器结核与不孕

    作者:余艳红;陈雷宁

    结核病(Tuberculosis)防治一直是备受国际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大规模频繁流动、艾滋病的迅速蔓延、多重耐药结核菌株的扩散以及部分地区结核病防治的松懈,结核病的控制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

  • 血和尿中同时检出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1例

    作者:赵德军;张碧霞;毛跃;曹雁;杨围

    阴沟肠杆菌属于人体正常菌群,当机体的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尿路感染主伤口感染等.2006年7月,我们从一位患者血液和尿液中同时分离出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1例,现报道如下.

  •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耐药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李艺;杨信怡;游雪甫

    自1961年发现第一株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至今,其耐药问题已严重影响临床抗感染治疗的疗效,引起广泛重视.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逐步深入.对MRSA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特别是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子机制,包括其耐药决定性基因mecA基因,以及fem基因等其他辅助基因进行重点介绍.

  • 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操纵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晓玲;范昕建;吕晓菊

    多重耐药(mar)操纵子是广泛存在于肠杆菌科细菌染色体上的一个压力反应调控中心.mar位点突变或细菌暴露于诱导物时,其编码的转录激活蛋白MarA超表达,后者通过调节众多基因转录及改变细菌对药物的转运,使细菌对多种结构不相关的抗生素、有机溶剂及氧化作用压力的抗性增加,形成多重耐药(Mar)表型.

  • 主动外排系统与念珠菌的多重耐药

    作者:韩旭东;张永信

    近年真菌感染大幅度增加,随着三唑类抗真菌药大剂量、长疗程使用,多重耐药株感染导致的治疗失败也呈增加趋势,对耐药念珠菌的研究发现,多重耐药与真菌细胞膜上主动外排泵的活化密切相关;与多重耐药相关的主动外排系统有ATP结合盒超家族(cdrl与cdr2)和主要易化因子超家族(CaMDR和flul),临床分离的敏感株和耐药株应用Southem blot及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表明,两者在基因型上无明显的差异,而Northern blot发现,两者在主动外排泵基因的mRNA上差异明显,表明耐药的发生是源于基因表达的异常而不是基因扩增所致,而启动子区上游500bp的碱基序列分析,未发现能增加基因表达的突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基因表达的增加源于反式调节因子对启动子的激活.

  • 主动外排机制介导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研究进展

    作者:吕娟

    鲍曼不动杆菌足医院感染和机会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并且其耐药性高,常发生泛耐药或多重耐药.主动外排机制在细菌多重耐药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有关的外排蛋白主要有AdeABC、AdeIJK、Tet(A)、Tet(B)和AbeM外排泵.本文结合当前主动外排机制研究进展,对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有关的主动外排蛋白的分类、组成、基因表达调控以及耐药情况进行综述.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机制的深入研究,对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 多黏菌素单药治疗与联合治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疗效及安全性的分析

    作者:侯思远;冯星火

    目的 系统评价多黏菌素单药治疗以及联合治疗对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关于多黏菌素单药治疗与联合治疗对MDR-AB的疗效及安全性相关的临床研究.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标准独立筛选试验,提取资料,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95%CI).结果 终纳入了包含1162名患者的12篇临床研究.多黏菌素联合治疗方案获得了更好的细菌清除率(OR=0.54,95%CI:0.39~0.74,P=0.0001),有效改善了感染相关死亡率(OR=1.62,95%CI:1.05~2.49,P=0.0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临床反应性分析,多黏菌素联合治疗优于多黏菌素单药治疗,(OR=0.82,95%CI:0.58~1.15),但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P=0.24).全因死亡率分析,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1.15,95%CI:0.88-1.50,P=0.3).不良反应分析包括肾毒性、肝毒性和神经毒性,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多黏菌素联合方案可改善MDR-AB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效清除微生物,减少MDR-AB感染导致的相关死亡率,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对MDR-AB感染安全有效.

  • 某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

    作者:郑远明;周杰;陈智颖

    目的 分析近4年本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多重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WHONET 5.6,iLabDataForMDR-1.03和SPSS 19.0软件回顾性统计分析本院2012-2015年住院患者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率,运用双变量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除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明耐药率逐年下降的外(但其耐药率也不低,51.7%~38.1%).其它抗菌药物都呈不同程度的上升,哌拉西林程逐年上升趋势明显,且耐药率是高的(60.2%~78%).耐药率低的米诺环素(6.5%~24.9%),其年上升幅度也是高的.多重耐药较高(52.8%~80%),也是逐年上升的.13类抗菌药物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米诺环素与多重耐药相关不明显外,其它10类抗菌药物相关性显著.回归分析筛选出哌拉西林与多重耐药相关度大,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回归模型在总体上是显著的.哌拉西林每增加1个单位,多重耐药就增加1.575个单位.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性逐年上升,影响多重耐药明显的是哌拉西林.本院需要加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用药的合理管理.

  • 伤寒沙门菌主动外排多重耐药基因acrB与表达水平研究

    作者:余泽波;姚成;肖永红;蔡素芳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伤寒沙门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与多重耐药主动外排基因acrB的检测、序列分析及其表达水平.方法根据NCCLS推荐的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7种抗生素对伤寒沙门菌的抗菌活性,以基因库序列为参考设计引物PCR扩增acrB、测序并用RT-PCR方法检测其表达水平.结果32株伤寒沙门菌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哌拉西林、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0、0、28.13%、43.75%、40.63%和12.5%,其中多重耐药菌10株.所有细菌均检测到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测序显示与参考沙门菌序列(No.AL627267)比较,有2处碱基变异.与大肠埃希菌(No.ECU00734)比较,碱基同源性为85.51%(61/421),提示其碱基序列同源性极高.对不同种类抗生素耐药及不耐药部分伤寒沙门菌共16株进行一步法RT-PCR检测acrB表达水平,结果所测伤寒沙门菌均检测到多重耐药外排基因acrB的表达,多重耐药株主动外排的表达较其它菌株明显增强.结论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率低,对哌拉西林、氯霉素、四环素耐药率相对较高,且有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中均存在acrAB主动外排系统,acrB与大肠埃希菌同源性高,对不同结构抗生素耐药的种类越多,表达水平越高.主动外排机制可能是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 多重耐药MRSA耐消毒剂基因及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检测

    作者:黄支密;陆亚华;诸葛青云;单浩;邹玉秀;熊春林

    目的明确浙江湖州解放军第98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耐消毒剂基因及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0株多重耐药MRSA中耐消毒剂基因(qacA)、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mecA、blaTEM)、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apb(2″)、aph(3′)-Ⅲ、ant(3″)-Ⅰ、ant(4′,4″)、ant(6)-Ⅰ]、四环素耐药相关基因(tetM)、红霉素耐药相关基因(erm)和万古霉素耐药相关基因(vanA、vanB).结果20株MRSA中,qacA、mecA、blaTEM、aac(6′)/aph(2″)、aph(3′)-Ⅲ、tetM和erm基因PCR扩增均阳性,1株ant(4′,4″)基因阳性,而ant(3″)-Ⅰ、ant(6)-Ⅰ、vanA和vanB 4种基因均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MRSA中qacA、mecA、blaTEM、aac(6′)/aph(2″)、aph(3′)-Ⅲ、tetM和erm基因携带率均很高;在MRSA中发现qacA基因为我国首次报道,应引起医院感染监控部门高度重视.

  • 多重耐药淋病流行株孔蛋白和泵蛋白的表达

    作者:李国明;陈群;刘仿;陈军剑;樊翌明

    为探讨外排系统、外膜通透性与淋病流行株多重耐药性的关系,应用KB法和琼脂稀释法从湛江地区分离出62株淋球菌多重耐药株;利用SDS-PAGE法测定淋球菌外膜孔蛋白的表达;采用直接荧光法测定能量抑制剂NaN3加入前后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摄入和积累情况,比较耐药菌与敏感菌内膜泵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显示,5株多重耐药菌均有外膜孔蛋白表达的缺失或下降,同时伴有外排泵蛋白的表达.提示外排系统、外膜通透性与淋病流行株的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 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性的传递

    作者:孙二琳;宋诗铎

    目的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临床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耐药性的可传递性.方法琼脂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试验检测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情况.接合传递实验获耐药接合株.结果临床菌株 H417传递的抗生素耐药性是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羧苄西林、头孢他啶及庆大霉素;临床菌株 A3573传递的耐药性有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羧苄西林、氨苄西林 /克拉维酸和氨曲南.同时伴有质粒的传递.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临床株对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可经质粒介导传递.

  • 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临床株EC98A7表型和基因型研究

    作者:郭庆兰;宋诗铎;祁伟;郑东钧;郭文学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氏菌多重耐药临床菌株EC98A7对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K-B法、双纸片协同试验、接合传递试验、质粒谱分析、PCR、PCR-RFLP和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EC98A7的表型及基因型.结果 EC98A7对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高度耐药,并能将全部耐药表型通过一个大小约80kb的质粒传递给受体株.双纸片协同试验证明EC98A7产ESBLs.PCR等证实EC98A7含有TEM型和CTX-M型ESBLs.PCR-RFLP显示TEM型ESBL含有E104K突变,无R164H突变.同源性分析表明503bp的blaCTX-M DNA片段与CTX-M亚组1同一性高,与blaCTX-M-3相比仅有1个核苷酸改变即A787G,对应氨基酸改变为D239G.结论大肠埃希氏菌多重耐药临床株EC98A7同时产TEM型及CTX-M型两种ESBLs,推测这与对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高度耐药有关.

1215 条记录 53/61 页 « 12...50515253545556...606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