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吗啡耐受大鼠脑内孤啡肽的表达

    作者:翟中云;杨进辉;张思甜;吴宝华;辛典;周丽华

    目的 探讨孤啡肽在大鼠急性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18只,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急性吗啡耐受组(B组)和单次吗啡注射组(C组),每组6只.采用热甩尾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对SD大鼠急性吗啡耐受形成过程中疼痛行为学以及海马孤啡肽(OFQ)表达进行定位检测.结果 B组大鼠第1次注射吗啡后30 min,热甩尾阈升高(98.1±6.3)%,第5次注射后升高(53.9±4.7)%,第8次注射仪升高(12.5±5.4)%,产生明显的吗啡耐受(P<0.05).B组海马组织孤啡肽大量表达,表现为海马组织着色明显较深,孤啡肽免疫反应呈强阳性.A组(皮下单次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未见海马组织着色,孤啡肽免疫反应呈现呈现阴性.C组(皮下单次注射吗啡10mg/kg)则可见少量海马组织着色,孤啡肽免疫反应呈现弱阳性.结论 多次注射吗啡能引起大鼠海马OFQ含量和释放增多,表明OFQ的升高可能参与大鼠急性吗啡耐受的形成.

  • 孤啡肽系统与脑缺血

    作者:高焕民;程介士

    孤啡肽是阿片肽家族的新成员,其结构与强啡肽相似,但与阿片受体的结合力低.孤啡肽受体(OP4)与普通的阿片肽受体不同,具有多种功能,如进食调节、学习与记忆、心脏和肾脏功能调节、自主运动、胃肠活动、控制焦虑和应激,以及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等等.文章就孤啡肽系统的功能及其与脑缺血的关系作了综述.

  • 鞘内注射孤啡肽对吗啡耐受形成及吗啡耐受大鼠抗伤害感受作用的影响

    作者:管忍;徐建国;李伟彦

    目的:观察孤啡肽(OFQ)对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是否具有延缓作用,以及OFQ与吗啡间是否存在交叉耐受性. 方法:本实验运用热辐射甩尾测痛模型,采用鞘内同时注射不同剂量的OFQ与吗啡,观察其对急、慢性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并观察OFQ对吗啡耐受大鼠及吗啡对OFQ耐受大鼠的抗伤害性感受作用. 结果:鞘内注射OFQ可延缓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而对急性吗啡耐受的形成几乎无影响;OFQ与吗啡间无交叉耐受性. 结论:OFQ延缓慢性吗啡耐受形成的作用可能与其通过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影响G蛋白-AC-cAMP系统有关,也可能与其抑制伏隔核多巴胺的释放有关;OFQ与吗啡耐受形成的机制可能不同,OFQ可能通过其特异性受体发挥脊髓抗伤害性感受作用.

  • 脑卒中后抑郁与孤啡肽及单胺类递质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谈鹰;王庄;王亚仙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与孤啡肽(OFQ)及单胺类递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PSD患者10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躯体健康、无抑郁的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血OFQ及单胺递质含量。结果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OFQ、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血5-羟色胺(5- H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OFQ与卒中危险因素间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与5- HT含量呈负相关(r=-0.613,P<0.05),与NE含量、HAMD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712、0.871、0.443,均P<0.05)。结论 OFQ与5- HT、NE含量相关,NIHSS评分越高,OFQ含量越高。OFQ有可能通过影响脑内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从而导致PSD症状的发生、发展。

  • 拮抗内源性孤啡肽可通过下调 microRNA-1途径抑制大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作者:熊畅;任晓芬;韩毅;王一迪;李占峰

    目的 研究内源性孤啡肽(N/OFQ)对大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的影响,以及microRNA-1(miR-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孤啡肽受体拮抗剂(UFP-101)预处理组(U+I/R组),每组8只.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记录各组大鼠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评分;采用qRT-PCR法检测miR-1、GJA1及KCNJ2基因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x43、kir2.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拮抗内源性N/OFQ可明显降低大鼠RA及致心律失常评分(P<0.01).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提示,与Sham组相比,I/R组miR-1表达增多(P<0.01),而Cx43及其mRNA表达下降(P<0.05),kir2.1表达下降(P<0.01);与I/R组比较,U+I/R组miR-1表达下降(P<0.05),Cx43及kir2.1表达增多(P<0.05).结论 内源性N/OFQ可上调miR-1,使Cx43及kir2.1蛋白表达受到抑制,从而导致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 孤啡肽对大鼠顶叶皮层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的抑制作用

    作者:曲丽辉;李玉荣;田华;崔岚巍;金宏波;王伟;姚坤;王腾

    目的 研究孤啡肽(orphanin FQ/nociceptin,OFQ/N)对大鼠顶叶皮层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干扰学习记忆过程的离子机制.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OFQ/N对急性分离的大鼠顶叶皮层神经元IK的作用.结果 ①OFQ/N明显抑制IK,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②0.1μmol·L-1OFQ/N使IK的电流-电压(I-V)曲线降低(n=8,P<0.01).③0.1μmol·L-1OFQ/N使IK激活曲线的半数激活电压(V1/2)和斜率因子(k)分别由给药前的(-43.4±6.1)mV和(11.5±1.1)mV变为给药后的(-19.1±4.6)mV和(17.3±3.2)mV(n=8,P<0.01).④0.1μmol·L-1 OFQ/N使IK失活曲线的半数失活电压(V1/2)和斜率因子(k)分别由给药前的(-68.8±2.6)mV和(16.5±1.7)mV变为给药后的(-76.8±2.8)mV(n=5,P<0.01)和(15.7±3.1)mV(n=5,P>0.05).结论 OFQ/N可抑制大鼠顶叶皮层神经元IK,使IK激活曲线右移,失活曲线左移.

  • 痛稳素碳末端八肽翻转孤啡肽对抗吗啡镇痛的作用

    作者:陈勇;陈鲤翔;陈强;杨顶建;彭雅丽;杨祺;王锐

    目的观察痛稳素碳末端八肽在小鼠脑内对孤啡肽对抗吗啡的镇痛作用的影响. 方法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了痛稳素碳末端八肽,用辐射热甩尾法测定痛阈,观察(1)小鼠脑室注射(icv)孤啡肽对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2) 小鼠脑室注射(icv)痛稳素碳末端八肽对小鼠基础痛阈的影响;(3)小鼠脑室联合注射(icv)痛稳素碳末端八肽和孤啡肽对吗啡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孤啡肽可对抗吗啡的镇痛作用;痛稳素碳末端八肽本身不影响小鼠的基础痛阈,但可逆转孤啡肽对抗吗啡的镇痛作用.结论痛稳素碳末端八肽在脊髓以上水平可以逆转孤啡肽对抗吗啡的镇痛作用.

  • 血浆孤啡肽水平与抑郁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丽娜;刘兰芬;乔冬冬;张敬悬

    目的 探讨抑郁障碍患者血浆孤啡肽(OFQ)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RIA)法分别测定24例抑郁患者和31例正常人血浆OFQ的浓度.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血浆OFQ水平明显增高(t=2.7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抑郁组OFQ含量与HAMD、MADR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血浆OFQ水平的变化可能参与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并可能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 抑郁障碍 孤啡肽
  • 孤啡肽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丽娜;刘兰芬

    孤啡肽(OFQ)作为内源性阿片肽家族的成员发现于1995年,是1994年发现的孤啡肽受体的内源性配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组织.OFQ与已知的阿片肽如强啡肽结构起源相似,但却介导许多不同于阿片肽的功能.本文就孤啡肽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及进展作一综述.

  • ERK-1/2对N/OFQ调节大鼠皮层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激活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李晓红;王艳丽;张宇;刘程伟;曲丽辉

    目的 研究ERK-1/2对N/OFQ调节大鼠皮层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IK)激活动力学的影响,初步探讨N/OFQ调节大鼠皮层神经元IK的ERK-1/2途径.方法 研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ER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对N/OFQ调节大鼠皮层神经元IK激活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在ERK-1/2抑制剂U0126存在情况下,IK激活曲线的V1/2由给药前的(-42±3.7)mV向超极化方向移动为(-39.9±5.9)mV(P<0.01).IK激活曲线的K由给药前的(21.6±8.1) mV变为给药后的(22.9±3.8) mV(P<0.05).结论 U0126可以显著抑制N/OFQ对IK激活曲线的影响.

  • 孤啡肽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史淑红;李佃贵

    孤啡肽及其受体是一种新发现的内源性阿片肽类受体-递质系统,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组织,参与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听觉系统、生殖内分泌系统等多系统及痛觉的调节.

    关键词: 孤啡肽 孤啡肽受体
  • 血浆孤啡肽水平与情感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兰芬;王丽娜;张敬悬;赵贵芳

    目的 探讨血浆孤啡肽(orphanin FQ,OFQ)水平与情感障碍的关系,为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诊断等寻找新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筛选71例情感障碍患者(单相抑郁组24例、双相抑郁组21例、双相躁狂组26例)和31例正常人,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其血浆OFQ水平,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浆OFQ水平,分析病例组OFQ水平与各量表总分的相关性.结果 1.血浆孤啡肽水平:单相抑郁组为(17.20±4.13)ng/L,双相抑郁组为(20.16±3.58)ng/L,躁狂组为(11.29±3.28)ng/L,对照组为(13.92±4.53)ng/L.单、双相抑郁组OFQ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76;t=5.28,均P<0.01);躁狂组OFQ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47,P<0.05).2.单、双相抑郁组OFQ水平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蒙哥马利抑郁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躁狂组OFQ水平与Beth-Rafaelsen躁狂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情感障碍患者血浆OFQ水平的变化可能参与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并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

  • 胎儿宫内窘迫孕妇静脉血及脐血孤啡肽的变化

    作者:胡电;古航;洪新如;侯庆香;章青;熊英

    目的探讨宫内窘迫脐血孤啡肽(OFQ)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及23例胎儿宫内窘迫孕妇(缺氧缺血组)静脉血及脐血OFQ的含量,同时行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 1.缺氧缺血组脐血OFQ(23.46±6.72) ng/L,对照组为(13.29±4.14) ng/L,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脐动脉血血气分析,pH为(7.00±0.15),p(O2)为(1.70±0.42) kPa,p(CO2)为(8.80±0.69) kPa;OFQ与脐血pH、p(O2)呈显著负相关(r=-0.418,-0.437 P均<0.05),与p(CO2)呈显著正相关(r=0.442 P<0.05).3.缺氧缺血组及对照组母血浆OFQ含量分别为(9.23±3.01) ng/L及(8.57±2.83) ng/L,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4.脐血OFQ含量与母血OFQ含量无显著相关(r=0.287 P>0.05).结论 OFQ与缺氧缺血导致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孤啡肽对大鼠脑内内阿片肽含量的影响

    作者:王金兰;王建祯;娄季宇

    目的:研究侧脑室注射孤啡肽(OFQ)对大鼠脑内内阿片肽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组(NS):大鼠右侧侧脑室注射NS;孤啡肽组:大鼠右侧侧脑室注射OFQ.采用推挽灌流的方法收集脑内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区(PAG)中的灌流液,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灌流液内内阿片样免疫活性物质的含量.结果:孤啡肽组侧脑室注射OFQ后PAG灌流液内β-内啡肽((-10.4±3.2)ng/L)和亮氨酸-脑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2.9±1 4)ng/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0.4±2.7)ng/L)和((2 2±0.8)ng/L)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侧脑室注射OFQ能抑制PAG内内阿片肽物质的释放.

  • 福尔马林致痛和针刺镇痛时大鼠脑内孤啡肽的变化

    作者:王金兰;娄季宇;王建祯

    目的:观察福尔马林致痛和针刺镇痛时大鼠脑内孤啡肽免疫阳性物质和孤啡肽mRNA的变化情况.方法:大鼠80只,分为4组:①生理盐水组,在动物右后脚掌皮下注射生理盐水;②电针组,在大鼠右后肢的"足三里"和"昆仑"2穴上给以电针;③福尔马林组,在动物右后脚掌皮下注射5 g/L福尔马林;④电针+福尔马林组,给大鼠电针第10 min时,在同侧后脚掌皮下注射福尔马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大鼠脑内孤啡肽的变化.结果:福尔马林致痛和电针30 min时脑内孤啡肽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电针后再给动物注射福尔马林,孤啡肽免疫阳性细胞数介于福尔马林致痛和电针镇痛组之间,而不是进一步减少.福尔马林致痛和电针10h后,脑内孤啡肽mRNA阳性细胞数增加,电针后再给动物注射福尔马林,孤啡肽mRNA的表达进一步增加.结论:福尔马林致痛和电针均可促进孤啡肽的释放及合成,激活内源性的孤啡肽能系统.提示电针镇痛时脑内孤啡肽的释放及合成的增加可能是针刺效果不全的原因之一.

  • 高压氧对窒息新生儿血中孤啡肽含量的影响

    作者:胡电;古航;洪新如;金志军;刘彦;侯庆香;曹立萍

    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经高压氧(HBO)治疗后其血中孤啡肽含量的变化.;方法共选取新生儿77例,根据其在宫内有无窒息史,将33例正常新生儿归为对照组,剩下的44例宫内有窒息史的新生儿归为窒息组.同时根据治疗手段不同,将窒息组新生儿进一步分为2个亚组,窒息常规组(22例)及窒息HBO组(22例).窒息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处理,窒息HBO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HBO)治疗.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组新生儿在治疗前、后其脐动脉血及静脉血中孤啡肽含量的变化.;结果;(1)窒息组新生儿在分娩时的脐动脉血中孤啡肽含量为(27.53±7.04)ng/L,与对照组(12.52±3.05)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窒息组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pH为(7.0±0.1),氧分压为(1.6±0.8)kPa,CO2分压为;(8.9±0.7)kPa;其孤啡肽含量与脐动脉血pH、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与CO2分压呈显著正相关;(3)窒息HBO组新生儿经高压氧治疗后,其静脉血孤啡肽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治疗后的窒息常规组新生儿其血中孤啡肽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与对照组和窒息HBO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4)窒息组新生儿血中孤啡肽含量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孤啡肽参与了新生儿窒息的病理变化过程,与窒息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BO能显著改善窒息新生儿的缺血、缺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孤啡肽的生成有关.

  • 内囊出血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孤啡肽、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水平的变化

    作者:黄兴城;罗晓阳;陈学华;吴润华;张素芬;陈艳玲

    目的研究内囊出血大鼠血浆及心肌组织中孤啡肽、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含量变化及其在急性心肌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内囊出血模型,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及心肌组织中孤啡肽、PACAP含量.结果大鼠内囊出血组血浆及心肌组织中孤啡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PACA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心肌组织中PACA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孤啡肽、PACAP含量变化在内囊出血后急性心肌损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孤啡肽的研究及进展

    作者:薛彩萍;袁孝如

    继1994年发现了阿片受体家族中的新成员-阿片样孤儿受体(ORL1或LCl32或OP4),1995年人们又找到其内源性配体(OFQ).OFQ与已知的阿片肽结构起源相似,但却介导许多不同于阿片肽的功能.下面就OFQ及其受体的发现,OFQ与阿片肽及其它中枢递质如Glu,GABA,DA的关系,阻断剂及拮抗剂,组织学分布,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及进展作一概述.

  • 抑郁发作患者与正常人血浆孤啡肽含量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丽娜;刘兰芬;张敬悬;赵贵芳

    目的:探讨抑郁发作患者血浆孤啡肽(OVQ)水平的变化,为抑郁发作的起病、诊断、治疗等寻找新的生物学指标.方法:筛选45例抑郁发作患者和31例正常人,应用放射免疫(RIA)法分别测定其血浆OFQ浓度,比较抑郁组与对照组血浆OFQ水平,抑郁组OFQ含量与各量表总分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①抑郁组血浆OFQ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65,P<0.01).②抑郁组OFQ含量与HAMD、MADRS、HAMA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③血浆OFQ含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家人的关心、睡眠状况、家庭和睦、自杀观念或未遂史和总病程.结论:血浆OFQ水平的变化可能与抑郁发作的发病机制相关并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 抑郁发作 孤啡肽
  • 孤啡肽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屈秉成;陈根元;闫占明;杜宝在

    目的 观察孤啡肽(OFQ)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的影响.方法 Percoll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2代后分别在含有浓度为0、10-13、10-12、10-11、10-10、10-9、10-8和10-7 mol/L的OFQ培养基中继续培养,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 当OFQ浓度小于10-11 mol/L时,OD值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当OFQ浓度大于10-11mol/L时,OD值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结论 适当浓度的孤啡肽可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

97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