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平衡针结合运动再学习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位娜娜;潘俊晓;陈艳萍;陈瑛

    目的:探讨平衡针结合运动再学习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再学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平衡针偏瘫穴、臀痛穴、膝痛穴等穴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8周.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平衡功能(BBS)评分、Rivermead评分及偏瘫步态分析指标.结果:两组患者FMA-L、BBS、Rivermead及偏瘫步态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针结合运动再学习治疗方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Ri-vermead评分及平衡功能,纠正偏瘫步态.

  • 平衡针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潘俊晓;陈艳萍;位娜娜

    目的:观察平衡针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平衡针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1例,平衡针组采用偏瘫穴、肩痛穴、腕痛穴,其中肩痛穴、腕痛穴取得针感后即可出针,偏瘫穴取得针感后不出针,开始留针的同时接受运动再学习疗法训练,训练结束后出针;常规针刺组常规针刺肩髃、肩前、肩贞、臂臑、曲池等穴,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取针后进行运动再学习疗法训练.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d,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对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平衡针组患者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与常规针刺组相比更为明显(P<0.05).结论:平衡针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的综合能力,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

  • 针刺结合运动再学习技术对中风康复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晓亮;糜中平;王和生;徐道明;裴丽霞;刘景;石雯;潘伟超;张丽霞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运动再学习技术应用中风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纳入364例患者,通过中央随机分为试验组(184例)与对照组(180例),试验组予以针刺结合运动再学习技术,对照组予以运动再学习技术,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第2、5个月,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差异.结果 终完成试验353例,其中试验组179例,对照组174例.(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随访第2、5个月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FIM量表评分均明显增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随访第2、5个月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随访第5个月FIM量表评分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2)两组总体Fugl-Meyer量表、FIM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等级组内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第2、5个月试验组Fugl-Meyer运动功能等级、神经缺损功能等级的改善优于对照组,随访第5个月FIM量表等级分布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训练与单纯的运动再学习训练均能有效地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独立功能,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运动再学习训练.

  • 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秦大伟;郭天龙

    目的 探讨运动再学习疗法(MRP)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Bobath提出的促进技术,康复组采用运动再学习方案(MRP).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前后两组差异都有显著性(P<0.05),但训练后组间比较,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作用.

  • 运动再学习方案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疗效观察

    作者:邵天民;贾云

    目的 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案(MRP)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TRP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法(PNF),MRP组采用MRP方法进行康复训练.于训练前后测评两组患者的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结果 训练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均较训练前提高( P<0.05),但MRP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MRP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 运动想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刘惠宇;朱丽芳;谢冬玲

    目的 探讨运动想像结合运动再学习方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运动想像组(32 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再学习治疗,运动想像组同时采用运动想像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后运动想像组FMA评定分别为(17.43±5.98)、(27.22±6.18),对照组分别为(18.36±6.23)、(24.58±5.88);运动想像组MBI分别为(48.86±8.78)、(75.96±9.48),对照组分别为(47.98±6.65)、(67.52±9.54).运动想像组患者FMA及MBI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动想像结合运动再学习有利于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的综合能力.

  • 运动再学习对脑梗死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作者:余茜;李晓红;黄林;覃波;程明;彭兴铺;段小东;李怡;李雨峰;许嘉;肖宗欣

    目的 研究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脯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其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影响.方法 选择99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接受运动再学习训练)和对照组(47例,未训练),比较12周后两组患者Berg平衡评分、Sheikh躯干控制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步行能力等指标,观察在运动功能改善的同时ERP P300是否有改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ERP正常对照.结果 观察组Berg平衡评分、Sheikh躯干控制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步行能力等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ERP P300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波幅明显增高(P<0.01).但与正常对照组的ERP P300比较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运动再学习训练在改善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同时对ERP P300的改善有积极的作用.

  • 早期电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对照研究

    作者:刘惠宇;朱丽芳;谢冬玲;李劲

    目的探讨早期电针疗法能否增加脑梗死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再学习的训练效果.方法 12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早期是否接受电针治疗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71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和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脑梗死早期接受10~14 d电针治疗.对每例患者在进入研究时和1个月后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结果治疗组FMA两次评定分别为(30.4±10.3)、(78.5±34.9),对照组分别为(31.6±11.2)、(60.5±23.8),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电针治疗结合恢复期运动再学习疗法能显著提高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

  • 运动再学习结合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万新炉;叶正茂;潘翠环;何镜清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结合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82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运动再学习结合高压氧治疗组(运动再学习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运动再学习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行运动再学习和高压氧治疗;常规康复治疗,仅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的1、2、3个月时进行以下评定:Fugl-Meyer评定、Bardnel指数评定、躯干Sheikh评定、平衡Berg评定.结果:治疗后1、2、3个月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2组患者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结合高压氧治疗有利于颅脑外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运动再学习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宏伟;罗兴华;黄东峰;王于领;李燕铃

    目的:研究运动再学习(MRP)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9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MRP治疗.2组入院时及治疗2个月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及运动评定量表(MAS)评定运动功能,Fugl-Meyer 量表评定关节活动度,Banhel 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 (ADL),生存质量指数 (QOL) 评定生存质量.结果:Brunnstrom、:MAS、Fugl-Meyer、ADL、QOL评定:入院时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和出院6个月和12个月后随访各项评定结果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P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在运动功能改善的同时能明显提高其ADL和生存质量.

  • "运动再学习"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陈兆聪;黄真

    "运动再学习"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主要以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重组为理论基础,并且认为实现功能重组需要反复练习功能性的活动,把中枢神经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视为一种再学习的过程."运动再学习"把神经生理、运动科学、生物力学和行为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运动技能习得的过程对患者进行再教育,以恢复其运动功能[1].

  •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疲劳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郭丽云;史长青;王潞萍;田泽丽;崔丽霞

    脑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0SF)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症状,发生率约30%-68%[1-3]。PoSF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各种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的恢复,对病程进展和死亡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4]。目前,对PoSF的研究较少,有关运动训练对PoSF的影响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对PoSF患者进行以Bobath法、运动再学习为主的运动训练,对其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进行评定,探讨PoSF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影响。

  • 星状神经节阻滞加运动再学习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蔡明;楚敏;童玉玲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脑梗死患者26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经CT或MRI证实,同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选时意识清醒,病情稳定且发病后急性期均经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排除以下情况:并发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大面积梗死者;恶性肿瘤晚期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各项比较P>0.05.

  • 运动再学习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谷爱武;吴毅;范振华;叶万钧;章健康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为探讨运动再学习训练方法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本文对20例偏瘫患者进行了运动再学习的训练及临床观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医疗体操在脑梗死偏瘫恢复期的应用

    作者:林元平;张德清;段晓文

    根据运动再学习强调早期活动和主动活动的指导思想[1],我们对36例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在常规药物和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偏瘫病人每日医疗体操训练计划",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前者较后者满意,现报告如下:

  • 运用运动再学习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净潜;韩亚东;房钢

    目的:探讨运用运动再学习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为首次发病、在神经内外科常规治疗病情稳定后来我科进一步康复治疗者.两组均采用针灸、理疗、运动疗法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按照运动再学习方案进行功能康复训练,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由同一位康复评定医师,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AS)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MAS积分和Barthel指数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运动再学习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满意.

  • 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

    作者:高晓艳;谷艳;夏彩秋;周萍萍;杨青兰;王代誉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肚体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改善的治疗价值.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再学习(MRP)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运动想象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和WHOQOL-BREF中文版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1) 2组患者治疗前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3个月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2)2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3)IVHOQOL-BREF中文版评分: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3个月后冶疗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高压氧结合运动再学习治疗急性脑梗死86例疗效观察

    作者:齐莫寒;崔红艳

    目的 探讨运动再学习结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1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综合治疗组(86例)和常规治疗组(84例).对综合组进行高压氧治疗及按照Carr的运动再学习原理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平均治疗时间为28 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及简式Fugl-meyer量表(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经高压氧和运动再学习康复训练综合治疗后,NFI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FMA及MBI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提高,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动再学习结合高压氧治疗在临床急性脑梗死治疗中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估.

  • 美多巴结合强化训练对脑梗死偏瘫肢体的影响

    作者:刘惠宇;朱丽芳;何小燕;何永祥;黄秀娟;曾春英;杜碧青

    目的 探讨美多巴结合强化训练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美多巴组和安慰剂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再学习强化训练治疗,美多巴组患者每天在运动治疗前30 min服用美多巴0.25 g,而对照组患者每天在运动治疗前30 min则服用安慰剂.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评定.结果 美多巴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美多巴结合强化训练疗法有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的综合能力.

  • 运动再学习与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相结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正永

    目的 探讨运动再学习(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RP)[1]与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2]相结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基线期采用MRP促进偏瘫侧上、下肢恢复一定的主动运动,随后上肢采用改良的CIMT,在治疗期间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限制肢体活动,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同时接受塑性训练.下肢CIMT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起坐训练,运动平板训练,上下楼梯训练,平衡训练,单腿负重等.在CIMT治疗的前8周的基线期、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和10m大步行速度(MWS)来评价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结果 6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常规康复治疗前后比较:STEF和MWS功平均平均提高(3.0±1.2)分和(3.1±0.9)s,效应值分别为0.11和0.14.MRP与CIMT相结合治疗前后比较:STEF和MWS功平均提高(27.3±11.1)分和(10.1±6.7)s,效应值分别为1.73和0.51.结论 MRP与CIMT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6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