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支具治疗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加重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支具治疗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畸形变化情况并分析侧凸畸形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对65例接受支具治疗的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随访.在随访期间连续测量记录患者的Cobb角、侧凸类型、月经初潮与否、坐高、站高、Risser分级、顶椎旋转度等.分析初诊时和末次随访时侧凸变化情况,并从上述多项参数中筛选引起侧凸加重的危险因素.结果:65例获得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4.1个月.初诊年龄10~16岁,平均13.7岁.末次随访时17例(26.15%)患者侧凸进展超过5°,初诊时原发弯Cobb角>35°,顶椎旋转度≥Ⅲ度的患者,侧凸明显进展的百分率较高(P<0.05).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初诊时原发弯Cobb角>35°,顶椎旋转度≥Ⅲ度,年身高增长>30 mm的患者,是侧凸进展到5°以上的危险因素.结论:初诊时原发弯Cobb角值,顶椎旋转度及身高增长速度是预测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进展的重要因素,借助Risser分级预测侧凸进展并不可靠,初始原发弯Cobb角>35°、顶椎旋转度≥Ⅲ度、年身高增长>30 mm的患者,侧凸进展的危险性较高.
-
旋转复位配合矫形鞋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
退变性腰椎侧弯(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是继发于腰椎间盘及腰椎骨关节退变的成人脊柱侧弯,较一般典型的腰椎骨性关节炎症状重,同时伴有明显旋转侧弯畸形,常规治疗方法疗效差.2003年9月-2005年9月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结合矫形鞋治疗77例DLS患者,近期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
口腔矫正器治疗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2例分析
目的:评价口腔矫正器治疗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口腔矫正器治疗10例OSAS、2例鼾症患者,分析治疗前后气道、呼吸功能及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戴用矫正器后软腭后气道增大较显著,SPP-SPPW由(8.98±2.62)mm增加到(12.03±2.95)mm,舌根后气道间隙也明显增大,TB-TPPW由(10.58±3.10)mm增加到(11.76±3.90)mm.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从(35.64±23.16)/h降到(9.23±5.64)/h;低血氧饱和度由(70.8±8.24)%上升到(81.68±7.21)%.结论:口腔矫正器是一种有效的、简便的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鼾症的保守疗法.
-
直丝弓矫正技术矫正替牙期错(牙合)畸形18例分析
笔者采用直丝弓矫正技术对几种替牙期错(牙合)畸形的矫正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9例,年龄7~11(平均8.5)岁.其中(1)前牙反合6例,反覆合覆盖不超过2 mm,下颌可后退至对刃关系;(2)内倾性深覆合导致下颌后缩4例;(3)上中切牙间多生牙至前牙拥挤,异常覆盖覆合3例;(4)前牙拥挤牙齿扭转5例.
-
上颌Ni-Ti丝用于下颌扩弓1例分析
对上颌Ni-Ti 丝用于下颌扩弓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13岁.主诉牙列不齐,要求正畸治疗.查:恒牙列,牙列式(7+77+7),(6+66+6)中性(牙合).21唇倾,弓外牙,13~23牙弓宽度32 mm,15~25牙弓宽度37 mm,33~43牙弓宽度23 mm,35~45牙弓宽度32 mm,上颌拥挤度4 mm,下颌拥挤度2 mm,覆(牙合)4 mm,覆盖4 mm,曲面体层摄影显示11与21,21与22有重叠阴影,头颅定位片未见异常.
-
肩关节外展支具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结了15例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应用肩关节外展支具的效果.正确佩戴和使用肩关节外展支具,可使患者在卧床、移动、翻身、下床、活动、康复等运动状态下仍保持有效的肩关节外展角度,降低修补术后锚钉失效风险,缓解肩关节的疼痛、肿胀、麻木,增加舒适度,使损伤的肩袖组织在无张力的状态下愈合,提高临床康复护理效果.
-
后路可调节矫正术治疗37例患儿脊柱侧凸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了37例脊柱侧凸患儿行后路可调节矫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注重心理护理,正确的脊柱牵引治疗,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对疼痛的护理,及时处理在胃肠道方面出现的问题,通过定时轴位翻身减少压迫切口的时间,注意皮肤护理,强调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和持续佩戴支具治疗.本组术后出现便秘34例,胃肠道反应23例,皮肤破溃2例,表浅感染1例,脱钩2例,螺钉松动2例,断棒2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症状消失并痊愈.
-
安陆德免荷一号矫形器治疗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研究
目的 评估安陆德免荷一号矫形器对内侧膝骨关节炎患者活动、疼痛、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36例骨关节炎患者.按平均、计算机随机、双盲方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以安陆德免荷一号矫形器加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美洛昔康联合治疗,B组单用安陆德免荷一号矫形器治疗,C组单用美洛昔康治疗,每组12例.从入组起,每3周门诊随访,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KOOS评分表、SF-12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过去24 h VAS疼痛评分表以及Tegner活动积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总疗程为12周.结果 (1)治疗后12周,A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85.64±4.74,KOOS评分症状:73.17±8.29、疼痛:70.33±5.96、日常生活:77.08±4.32、体育及娱乐:81.67±5.77、生活质量:80.58±5.76,SF-12生活质量评分:19.08±1.88,过去24 h VAS疼痛评分1.25±0.754,Tegner活动积分:7.45±1.08,各项评分较开始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85.33±4.68,KOOS评分症状:71.33±10.63、疼痛:68.83±5.01、日常生活:75.92±5.18、体育及娱乐:80.00±7.07、生活质量:78.17±6.63,SF-12生活质量评分:18.83±2.52,过去24 h VAS疼痛评分1.4±0.809,Tegner活动积分7.55±1.31,各项评分较开始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76.17±5.557,KOOS评分症状:60.92±7.75、疼痛:57.67±8.69、日常生活:68.17±4.61、体育及娱乐:70.00±8.53、生活质量:69.33±8.24,SF-12生活质量评分:14.18±1.81,过去24 h VAS疼痛评分2.2±0.669,Tegner活动积分:4.36±0.91,各项评分较开始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评分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较C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从整体趋势而言:C组患者症状好转快,终疗效不如A、B组.B组起效慢,终疗效比C组好.A组起效快,终疗效较C组好,但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使用后3周,C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71.08±7.63,KOOS评分症状:56.25±12.22、疼痛:41±10.24、日常生活:55.5±10.7、体育及娱乐:57.08±14.22、生活质量:55.5±10.7,SF-12生活质量评分:10.92±2.11,过去24 h VAS疼痛评分2.08±1.08,Tegner活动积分:3.67±1.23,较疗效较B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使用后6周,A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81.25±8.95,KOOS评分症状:69.5±11.33、疼痛:62.5±9.8、日常生活:69.5±9.35、体育及娱乐:72.92±10.97、生活质量:69.5±9.35,SF-12生活质量评分:16.58±2.84,过去24 h VAS疼痛评分1.58±0.79,Tegner活动积分:6.58±1.56,疗效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疗效较3周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B组相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第9周时,A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85.08±4.91,KOOS评分症状:71.17±10.53、疼痛:65.67±7.33、日常生活:72.42±6.1、体育及娱乐:77.5±7.54、生活质量:72.42±6.1,SF-12生活质量评分:18.92±2.07,过去24 h VAS疼痛评分1.46±0.54,Tegner活动积分:7.42±0.9,疗效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疗效较第6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B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安陆德免荷一号骨关节炎矫形器治疗内侧膝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疗效.(2)单独使用安陆德一号骨关节炎矫形器起效较NSAIDs缓慢,但终能全面改善患者症状、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质量.(3)矫形器联合使用NSAIDs在短期内可以缓解疼痛症状,且终治疗效果良好,但终疗效与单用矫形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锁定加压钩钢板治疗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尺骨远端锁定加压钩钢板(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distal ulna hook plate,LCP-DUHP )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采用LCP-DUHP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患者共29例,获完整随访资料者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20~75岁,平均47岁。损伤骨机制:平地跌伤13例,电瓶车伤5例、交通事故伤3例、高处跌伤2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足外侧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无开放性骨折。按照Lawrence-Botte分区:I区者18例,II区5例。从外伤到手术时间为1~5天,平均2天。术后定期随访评估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如: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再折及创伤性关节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 )中足评分标准评定。结果23例随访11~22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部分负重时间3~6周,平均4周;完全负重时间5~16周,平均7周。术后恢复以前生活状态时间8~18周,平均11周。末次随访时,AOFAS中足评分为72~100分,平均94分;其中优1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7%。术后即刻X线片显示,骨折均获得满意复位;骨折愈合时间4~16周,平均7.6周,无骨不连及畸形愈合;1例(4.3%)出现延迟愈合,经石膏制动4周后,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3例(13.0%)出现轻度跖骰关节退变。结论 LCP-DUHP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
-
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共对39例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平均45.15岁;其中左踝18例,右踝21例;1例为开放性骨折。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石膏托固定4周,定期复查。结果32例术后获得平均随访16(10~24)个月。伤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平均11.2周。患者术后平均14(11~18)周时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不适。术后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 )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平均84.1(72~100)分。结论对旋后内收型踝关节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和正确的内固定,是恢复踝关节正常形态及良好行走功能的基础。
-
生长棒技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疗效以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 评估生长棒技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2年8月至2009年10月接受后路生长棒矫形术的3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22例;年龄2 ~ 13岁,平均6.9岁.其中4例接受后路单侧生长棒矫形手术(单棒组),30例接受双侧生长棒矫形手术(双棒组).撑开手术的时机选择在2008年之前为畸形加重超过10°或者身高增长2 cm;2008年之后改为每6个月进行规律撑开.对患者的年龄、撑开次数以及并发症进行记录.同时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在X线上测量冠状面侧凸Cobb角、躯干偏移、T1 ~ S1长度、矢状面上胸后凸Cobb角以及腰前凸Cobb角.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24~110个月,平均40.5个月.单棒组4例患者共施行28次手术,其中20次为撑开术,平均每例患者经历5次撑开.冠状面主弯侧凸Cobb角术前平均80.9°,术后即刻59.5°,末次随访时65.3°.T1~S1长度从术前平均24.3 cm增至术后即刻26.0 cm,末次随访时为31.1 cm,平均增长率为1.05 cm/年.SAL术前平均0.81,术后即刻改善至0.84,末次随访时为0.92.其中有3例患者终接受后路脊柱融合术;有3例患者发生共4例次并发症.双棒组30例患者一共施行159次手术,其中125次为撑开术,平均每例患者经历4.2次撑开术.冠状面主弯侧凸Cobb角术前平均72°±22°,术后即刻35°±14°,末次随访时35°±17°.T1 ~S1长度从术前(25 ±5) cm增至术后即刻的(29±5)cm,末次随访时为(33±5) cm,平均增长率为1.49 cm/年.SAL术前平均0.84±0.08,术后即刻改善至0.94±0.05,末次随访时为0.96±0.06;有3例终接受后路脊柱融合术.在30例患者中,共有7例患者共发生13例次并发症,主要为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 生长棒技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是安全而有效的,该技术可以在维持矫形的同时,保留脊柱的生长潜力.生长棒技术需要多次手术,而且目前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和评价不同部位和程度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175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接受了矫正融合手术.按照畸形的程度和部位分为4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各组患者的失血量、手术时间、矫正率、随访矫正丢失率及并发症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没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侧凸矫正率分别为:第1组:81%;第2组:86%;第3组:68%;第4组:72%.所有患者随访时间2年以上,平均为38个月(24~52个月).结论根据脊柱侧凸畸形的程度和部位,正确选择适当的矫正方式,特发性脊柱侧凸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膝关节牵伸技术治疗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屈膝畸形
目的探讨用膝关节牵伸技术(Ilizarov)治疗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屈膝畸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98年8月至2003年2月收治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6例,其中双膝4例,共10个膝关节.男5例,女1例,年龄3岁7个月至13岁,平均年龄8岁2个月.术前屈膝畸形程度平均51°,合并肢体其它部位畸形13个.应用改良Ilizarov膝关节牵伸器,手术安装牵伸器时,应维持膝关节于大伸展位,牵伸器的关节铰链对准膝关节的旋转中心,于膝上下股骨和胫骨各穿2组2 mm克氏针与牵伸器上下的钢环固定.术后5 d旋转延长膝后的螺纹牵伸杆,第1周2~3 mm/d,第2周后改成1~2 mm/d,直至达到膝关节伸直到0°位.合并髋、足关节畸形者,同期或第二期实施手术矫正.本组术后膝关节牵伸时间23~48 d,平均37 d,治疗期间患肢可负重锻炼,停止牵伸2周后拆牵伸器再装支具行走.结果10个膝关节屈曲畸形完全矫正,无严重并发症,其中9个膝术后随访平均1年3个月,畸形无复发,患者行走功能显著改善.结论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屈膝畸形,方法简单、安全,效果确实,符合生物学原理和微创外科的原则.
关键词: 矫正装置 膝关节 足畸形 先天性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 -
矫正器法乳头内陷矫正术后血运障碍的研究
目的 研究矫正器法乳头内陷矫正术后乳头血运障碍的临床表现、分级及对策.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43例患者81侧行矫正器法乳头内陷矫正术后乳头局部血运障碍症状、处理对策及转归资料,分析归纳出乳头血运障碍临床分级理论.结果 术后乳头血运障碍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级,发生率为:Ⅰ级13.58% (11/81),Ⅱ级11.11% (9/81),Ⅲ级2.47%(2/81).血运障碍Ⅱ、Ⅲ级伤口,经换药7~34 d(平均15 d)后伤口全部愈合.结论 矫正器法乳头内陷矫正术后血运障碍分级理论对临床观察、处理及预后预测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
耳廓矫形器在先天性耳廓畸形中的应用进展
先天性耳廓畸形发生率高,耳廓矫形器对新生儿耳廓畸形治疗效果确切,但目前认知不足,推广有限.近年随着新一代小儿耳廓矫形器的引入,非手术矫正新生儿耳廓畸形逐渐受到重视.为规范该类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提高治疗成功率,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总结先天性耳廓畸形的类别、发生率、自愈率和发病机制,并对耳廓矫形器的材料、治疗时机、有效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进行归纳,以期指导临床更好地开展该类技术,促进其推广应用.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计算机辅助下颌定位系统的研制与矫治器疗效预测
目的研制适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计算机辅助下颌前伸定位系统(CAMRS),利用该系统初步判定OSAHS患者的下颌适前伸距离,预测其口腔矫治器的疗效.方法 CAMRS通过计算机控制微型步进电机,借助螺母与螺栓间的相对移动控制下颌前伸,结合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对14例OSAHS患者夜间睡眠进行下颌前伸定位和口腔矫治器疗效预测.结果 CAMRS运行稳定,能有效前伸下颌,对睡眠干扰小.14例患者随着下颌的逐步前伸,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逐步改善,但每例患者的下颌适前伸距离不同,与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727 47).结论新研制的CAMRS系统运行稳定有效,对睡眠干扰小.通过该系统可以预先确定OSAHS患者的下颌适前伸距离,并预测口腔矫治器的疗效.
-
高角及低角型深覆(牙合)矫治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目的:比较高角及低角型深覆(牙合)病例正畸矫治及治疗后复发的结构特征,以探讨两者在矫治机制及复发特点的差异.方法: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门诊挑选出治疗后2年以上的高角组深覆(牙合)病例10例,低角组深覆殆病例9例.将两组病例进行测量并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高角组中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ANB)角、颌凸(NA-PA)角减小,后下面高/前下面高之比(Ar-Go/ANS-Me)增大,上下磨牙均升高;低角组仅表现为下颌磨牙升高.复查阶段高角组与低角组在覆殆稳定性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角组复查阶段覆(牙合)的变化主要与治疗中上切牙舌倾有关;低角组与治疗中磨牙的升高相关.结论:治疗后高角组下颌升支表现出较强的生长潜力,从而维持下颌平面的倾斜度.覆殆的复发主要与牙齿因素的变化相关.
-
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用于口腔正畸临床效果观察
口腔正畸,俗称口腔矫正,是通过使用矫正装置来调整上下颌骨、上下齿及齿颌间的畸形关系,来达到美化面容、整列牙齿、加强咀嚼等功能[1].在口腔正畸的过程中,支抗的方案设计和稳定控制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2].我们对30例错颌畸形患者采用微螺钉支抗种植体进行治疗,并与28例采用口外弓强支抗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其临床效果更为优良,报道如下.
-
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雄性新西兰兔生殖系统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雄兔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30只纯种雄性6月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OSAHS组、佩戴矫治器(MAD)组和对照组.在建立OSAHS动物模型基础上,MAD组同时佩戴下颌前移矫治器导下颌向前;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正常饲养.三组动物仰卧位睡眠4~6 h/d,持续8周后,全麻下取材备光镜、电镜下观察,并对精子计数,进行精子活动率、存活率及畸形率的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SAHS组上气道间隙减小,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和pH值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精子计数、活动率、存活率下降,精子畸形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MAD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与OSAHS组相比,MAD组睾丸生精细胞、生精小管、生精上皮健康改善;血气分析结果显示血氧饱和度与附睾尾中精子畸形率呈负相关(r=-0.614,P<0.001).结论 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OSAHS,能减缓缺氧对睾丸中生精细胞的损伤,有效提高精子质量,改善生殖系统健康.
-
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
目的探讨用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术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1996年1月~2003年2月,应用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期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患者12例13个足,男9例,女3例;年龄20~36岁,平均26岁;左足4例,右足7例,双足1例.病因: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例,小儿麻痹后遗足畸形6例,外伤1例,脑性瘫痪后遗足畸形1例,小腿海绵状血管瘤施行放射治疗后遗马蹄内翻足畸形1例.根据病情,术前组装Ilizarov踝足关节牵伸器,术中先实施足的后内侧软组织有限松解和三关节切骨术,依照Ilizarov的穿针固定原则,安装具有三维矫形功能的踝足关节牵伸器.术后7 d旋转螺纹牵伸杆,逐渐矫正足内翻、内收和前足下垂畸形,在牵伸矫形过程中患足可负重行走.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4年,平均15个月,畸形未复发,足持重行走功能良好.术后平均牵伸71 d.10例11个足达到0°位全足持重,2例保留15°~20°足下垂角(因合并下肢短缩).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和针道感染、皮瓣坏死、血管神经损伤、骨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结合三关节有限截骨矫正成年人重度马蹄内翻足是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