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综合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162例疗效观察
综合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是在牵引和电刺激过程中引入运动机制.1996年开始笔者采用此法治疗颈椎病16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 ANN)是在对人脑组织结构和运动机制的认识理解基础上模拟其结构和智能功能而构成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1].具有自学习、联想记忆、高度并行、容错等功能及强大的非线性处理能力[2,3] ,其理论的应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并取得非常令人瞩目的进展,近年来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将ANN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
-
康复医疗的价值会得到认可——专访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主委、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励建安
在中国康复医疗界,励建安是当之无愧的领军者.他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运动与康复治疗、运动控制障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及神经阻滞、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他领导创立中国综合医院第一个完整配置的步态分析实验室,在国内率先开展肌肉痉挛的神经阻滞治疗并推广应用;他率先发展康复医学教学和建立国内康复治疗学本科教学体系;他主持的多项课题从康复基础理论和运动机制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为中国康复医学的临床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
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在帕金森病中的诊断价值
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LSEP)顶部记录为N20-P25复合波,中央前记录为P22-N30复合波.已有的研究表明,中央前成份由运动区起源,并同运动及运动机制有关.帕金森病是由黑质-纹状体病变引起的锥体外系综合征.对该病的体感诱发电位研究国内仍未见类似报道.
-
动态Pulley结构机制的研究进展
动态Pulley结构机制的提出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集多种现代科研方法于一身,使人们对眼眶解剖、眼球运动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对临床诊疗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但是动态Pulley结构机制本身并不完善,许多相关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
-
肺气肿经气道减容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达1.8%,是全球范围导致死亡的第4大原因[1].COPD的主要表现是肺气肿,过度充气导致气体交换面积的减少和肺弹性回缩力的减弱,并且干预呼吸运动机制.COPD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内科药物治疗,然而重度肺气肿患者对药物反应差,疗效不佳.1956年Brantigan等首次尝试采用肺减容手术(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LVRS)的方法治疗重度肺气肿,然而LVRS真正引起世界医学界普遍关注是在1995年,随着Cooper等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肯定效果后,其迅速成为胸外科领域的一个新热点[2].相关研究表明,LVRS可改善肺气肿患者的运动耐力、肺功能、生活质量和呼吸困难,但其围手术期死亡率为4%~ 15%,手术后长期肺漏气发生率为30% ~ 60%[3].
-
胶囊内窥镜中主动式运动机构综述
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研究胶囊内窥镜主动式运动机构的新进展,分析了不同机构的运动和控制原理,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由于人体肠道的复杂性,以及胶囊内窥镜对运动机构的尺寸和功耗的限制,目前还没有采用主动式运动机构的内窥镜胶囊用于临床.永磁体外部旋转磁场激励运动机构可以对已经商业化的内窥镜胶囊进行改进,但旋转磁场较为复杂.采用形态记忆合金激励的主动式运动机构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
现代影像学和OrbitTM生物力学模型在眼球运动和眼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由于眼外肌运动机制的复杂性,斜视的诊断和治疗大多建立在经验和推理的基础上.临床上对斜视受累肌肉的改变,包括神经支配、肌肉的收缩力和张力等无法进行定量分析,主要凭借临床经验选择手术方案和评估手术效果.
-
脑卒中肩痛的早期康复护理
肩痛是脑卒中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脑卒中后1~2个月.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在肩关节正常运动机制受损的基础上,不恰当地活动患肩造成局部损伤和炎症反应.起初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度终末时局限性疼痛,随着加重,范围越来越广泛而涉及整个患肩、上臂和前臂.有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肩痛发生率高达84%[1],肩痛不但使脑卒中后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受到一定限制,而且也阻碍整个康复进程,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使脑卒中后肩痛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