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型雌激素对女性血透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干预

    作者:沈丽莉;张翼翔;郁胜强;梅长林

    目的:观察雌激素他莫昔芬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50例MHD女性患者按有/无骨质疏松分为A组(n=26)与B组(n=24),再将A组随机分为A1组(n=13,服用他莫昔芬、骨化三醇和碳酸钙)与A2组( n=13,不服用他莫昔芬,余同A1);观察治疗前后(12个月)患者疗效、副作用及血清雌二醇( E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等指标的变化;并以E2、BMP-2水平对入组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A1组疗效显著优于A2组(P<0.05),两组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E2、BMP-2水平显著低于B组,治疗后A1组E2、BMP-2水平显著高于A2组(P<0.05),治疗前后iPTH、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提示治疗前A组及治疗后A2组iPTH与BMD值呈负相关(P<0.05),E2、BMP-2、Ca与骨密度(BMD)值呈正相关,且E2、BMP-2对BMD值影响大。 B组及治疗后A1组各指标与BMD值无线性回归关系。 ROC曲线提示E2、BMP-2与入组患者BMD值关系密切。结论他莫昔芬可能是通过提高MHD女性患者体内E2、BMP-2水平从而安全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且E2、BMP-2是影响MHD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重要因子。

  • 中药增骨Ⅰ、Ⅲ号调节rhBMP-2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作者:魏玉玲;邹庆;傅刚;梁克玉

    目的观察中药增骨Ⅰ、Ⅲ号调节体外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体外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成纤维细胞.然后用中药增骨Ⅰ、Ⅲ号及增骨Ⅰ、Ⅲ号复合rhBMP-2分别作用于成纤维细胞,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噻唑蓝(MTT)比色分析其增殖、放免测定骨钙素(BGP)含量.结果增骨Ⅰ、Ⅲ号MTT比色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药复合rhBMP-2组与对照组比色结果差异非常显著(P<0.01).增骨Ⅰ、Ⅲ号及中药复合rhBMP-2都可促进成纤维细胞BGP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差异分别为有显著性(P<0.05)和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增骨Ⅰ、Ⅲ号能激活成纤维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增强rhBMP-2诱导成骨,促进成纤维细胞成骨表型的表达.

  •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发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

    作者:陈雄生;贾连顺;倪斌;孔庆毅;徐爱民;陈华江;李玉莉

    目的:建立脊柱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方法:以中国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rhBMP-2)作为诱导物,分别将rhBMP-2/明胶海绵植入双侧黄韧带腹侧的硬膜外腔(E1组),或直接将rhBMP-2注射到双侧的黄韧带内(E2组),每一侧植入物中含rhBMP-2 100μg.设立相应的对照组(C1组、C2组).对手术节段进行X线、CT扫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脊柱CT扫描发现E1组4周时手术节段后正中椎板前方出现结节状高密度增高影,8周时密度进一步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E1组手术节段韧带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并发生骨化.E2组仅见黄韧带轻度增生肥厚及少量散在的软骨细胞.C1组和C2组黄韧带组织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rhBMP-2可诱导脊柱黄韧带骨化;明胶海绵可作为BMP诱导成骨的载体.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Ⅱ型胶原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慧章;傅冷西;叶君健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Ⅱ型胶原在退变腰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男23例,女7例)退变腰椎间盘髓核(退变组)和8例(男6例,女2例)无明显退变腰椎间盘髓核(对照组)中BMP-2和Ⅱ型胶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Image-Pro Plus 5.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各指标的平均灰度值.结果:退变组BMP-2的mRNA和蛋白(109.51±8.32和104.48±14.24)表达较对照组(146.93±16.35和146.38±19.53)增强(P<0.05和P<0.01);而退变组Ⅱ型胶原mRNA和蛋白(139.49±16.05和140.34±18.26)表达较对照组(113.09±15.28和113.72±13.59)减弱(P<0.01).退变组中,BMP-2和Ⅱ型胶原mRNA、蛋白表达均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r分别为-0.602和-0.614,P<0.01).结论: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BMP-2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其对椎间盘退变的调节作用与Ⅱ型胶原有一定关系;BMP-2在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增强可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应.

  • 微小颗粒骨自体异位成骨过程中BMP-2、TGF-β1的表达

    作者:武明鑫;张志鹏;刘玉田;闫冰;闫景龙

    目的:探讨自体微小颗粒骨在异位诱导成骨过程中BMP-2及TGF-β1的表达及该方法的成骨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为微小颗粒骨(A组)和块状骨(B组)两组,每组24只,取左侧髂骨,修剪成0.3×0.5×1.0cm骨块,A组将骨块制成微小颗粒骨,B组骨块不处理,均植入右侧臀大肌肌袋,于术后1、3、5、7、11、14、21、28d取材(包括移植物及周围软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并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术后5d颗粒骨组开始有软骨生成,7d时达到高峰,21d后有骨吸收:块骨组则以骨吸收为主.各时段颗粒骨组BMP-2和TGF-β1含量与块状骨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异位成骨强于块状骨,BMP-2及TGF-β1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椎间盘细胞Sox9 和Ⅱ型胶原基因的调控关系

    作者:赵勇;王文波;李吉友;卢宇;霍锐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检测不同浓度BMP-2对培养的人椎间盘细胞中软骨特异性基因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BMP-2浓度为100ng/ml和1000ng/ml时,椎间盘细胞中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mRNA表达与0ng/ml组(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在蛋白水平的检测中,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结论:BMP-2可以按照剂量依赖方式正向调节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提示BMP-2可能对退变早期的椎间盘具有修复功能.

  •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牙槽嵴裂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胥毅;陈仁吉;郑佳文;郭思远;穆玥;郑宗梅;苗聪聪;田振玔

    目的:建立牙槽嵴裂实验动物模型,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髂骨松质骨在修复牙槽嵴裂中成骨效能的差异。方法选择7只小型猪,以人工造裂的方式建立牙槽嵴裂,将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髂骨组及空白组,分别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含载体)、自体髂骨松质骨、载体修复牙槽嵴裂,然后比较不同修复材料组织相容性的差异,以及不同修复材料成骨效能的差异。结果人工造裂术后3个月牙槽嵴骨缺损自行修复不明显。所有实验动物牙槽嵴裂修复术后伤口均为甲级愈合。牙槽嵴裂修复术后3个月实验组成骨效能明显优于髂骨组(P<0.001)。结论成功建立牙槽嵴裂实验动物模型。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牙槽突裂的成骨效能大于自体松质骨,且较自体松质骨表现出更为持续的骨诱导能力。

  • 高浓度使用BMP-2的副作用及应对措施研究进展

    作者:陈良;王德飞;白涧飞;刘红

    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是目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应用于临床的唯一一种具有骨诱导作用的生长因子,自1965年被发现以来,因其具有骨形成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骨缺损治疗.由于缺乏明确的浓度与疗效的关系,为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一般采取较高浓度应用,许多与浓度相关的副作用逐渐显现出来.本文主要描述BMP-2在高浓度应用时所导致的副作用,并提出一些可能会减轻副作用的解决方式,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能明确BMP-2浓度和副作用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指导BMP-2的临床应用.

  • 模拟失重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的ROS17/2.8细胞中ERK活性的影响

    作者:王冰;曹新生;吴燕红;杨志;张舒

    目的 观察回转器模拟失重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诱导的大鼠骨肉瘤成骨样细胞(ROS17/2.8)中蛋白激酶ERK活性及c-fos/c-ju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地面1 G和回转器模拟失重条件下培养ROS17/2.8细胞,按培养时间再分为24 h和48 h组,各组又分为有或无BMP-2 (500 ng/ml) 组.提取细胞总蛋白,应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Elk(p-Elk)含量的变化,以反映蛋白激酶ERK的活性.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反转录PCR法检测c-fos和c-jun的Mrna表达量.结果 BMP-2 诱导组的p-Elk表达量明显高于无BMP-2组,各时间点模拟失重组p-Elk表达量均低于1 G重力对照组.模拟失重条件下24 h和48 h组的c-fos Mrna表达较1 G对照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P<0.01).模拟失重条件下48 h组的c-jun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1 G对照水平(P<0.01).结论 模拟失重降低了ROS17/2.8细胞中BMP-2诱导的ERK的活性,且抑制了c-fos和c-jun的基因表达.

  •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抗骨质疏松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邵华一;李卓荣

    骨形态发生蛋白能够增加成骨细胞分化的标志酶--碱性磷酸酶和骨钙蛋白等基因的表达,促进新骨形成及骨的层次化,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有可能成为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的重要作用靶点.随着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化合物被发现有上调BMP-2的作用,其-中包括他汀类药物、白藜芦醇、秦皮素、红曲及雌激素等.现就近年来在骨形成的分子机制和以骨形态形成蛋白为靶点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舒肝健骨方与阿那曲唑联用对MG-63细胞BMP-2和Runx2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元青;韩淑燕;李萍萍

    目的 研究中药舒肝健骨方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其对骨合成代谢的影响机制.方法 MG-63细胞培养及传代,分组药物干预:对照组,阿那曲唑组,舒肝健骨方组,联合用药组,培养48 h后,抽提细胞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P-2和Runx2 mRNA表达;提取细胞总蛋白,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合成的变化.结果 联合用药组和舒肝健骨方组BMP-2和Runx2 mRNA表达上调,2组BMP-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65、2.34倍,Runx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41、2.3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那曲唑组BMP-2和Runx2mRNA的表达下调.联合用药组、舒肝健骨方组BMP-2和Runx2蛋白的表达上升,BMP-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75、1.01,Runx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07、0.12,而阿那曲唑组二者的表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其余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舒肝健骨方对骨合成代谢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通过上调BMP-2及其下游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 mRNA的表达及蛋白合成而实现的.

  • BMP-2复合PLGA/磷酸三钙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密;徐建强;张树明;李长庚;杨飞;孙锁柱;王长江;王克利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e Protein,BMP-2)复合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c,PLGA)/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TCP)修复羊大段桡骨缺损的能力.方法 手术制成30mm绵羊尺、桡骨骨缺损模型,A组在桡骨缺损区植入BMP-2复合PLGA/磷酸三钙棒材,B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两组均以钢板固定桡骨缺损区.术后4、8、12、24周拍摄X片,24周时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X线片检查示A组术后24周桡骨缺损处完全成骨修复,皮质骨与髓腔的轮廓清晰;B组无有效骨痂形成.组织学检查示A组术后24周时骨痂外层形成皮质骨,为较成熟的板层骨,与断端皮质骨完全融合,其中央可见大量骨髓组织,未见植入材料残留;B组缺损区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填充.结论 BMP-2复合PLGM磷酸三钙能很好的修复绵羊大段桡骨缺损,未来有望成为解决临床骨缺损的有效材料.

  • 接骨七厘片对四肢骨折愈合过程中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影响

    作者:姚明智

    目的:探讨接骨七厘片对四肢骨折愈合过程中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临床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接骨七厘片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清BMP-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临床组第1、2、3疗程结束时的血清BMP-2表达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组第1、2、3疗程结束时的血清BMP-2表达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骨七厘片能够上调四肢骨折患者血清BMP-2的表达。

  • 骨碎补总黄酮对骨质疏松症大鼠BMP-2蛋白表达及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黄松;陈敬有;高皓

    目的 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骨质疏松症大鼠BMP-2蛋白表达及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摘除大鼠卵巢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并将大鼠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骨碎补总黄酮组和钙尔奇D片组.手术后第7天开始给药,1次/d,连续12周,HE染色观察大鼠骨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股骨中BMP-2蛋白表达情况以及血清中的骨钙素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骨碎补总黄酮组大鼠股骨组织的骨小梁数量、密度、布局及完整性均优于模型组,且大鼠股骨组织中BMP-2蛋白表达量[(13.469±0.215)pg/ml]和血清中骨钙素水平[(1.61±0.09) μg/L]均分别高于模型组的(5.516±0.119)pg/ml和(0.76±0.22)μg/L (P<0.05),接近于假手术组的(15.279±0.211)pg/ml和(1.34±0.17)μg/L(P>0.05).结论 骨碎补总黄酮治疗骨质疏松症大鼠的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股骨组织中BMP-2蛋白和血清中的骨钙素水平,进而促进骨组织的形成.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腰椎椎间融合的效果分析

    作者:镇万源;晏艳祥;熊昌军;王冠清;吴睿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腰椎患者椎间融合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7月~2016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0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修复方式的不同分为BMP-2融合组(采用BMP-2骨修复材料填埋于Cage中植入椎间隙,n=57)和传统融合组(采用剪碎的自体骨填埋于Cage中并植入椎间隙,n=49).比较两组患者平均耗时及术中平均出血量,比较两组术后第1、4、6、8、12、24周螺钉位置不良率、Cage移位率、相对椎间隙高度丢失,JOA评分及Oswestry指数(ODI)评估及治疗前后影像学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耗时和术中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周传统融合组螺钉位置不良率为1.53%,BMP-2融合组未出现螺钉位置偏移;截止术后第24周,传统融合组螺钉位置不良率达15.30%,BMP-2融合组仅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周传统融合组Cage移位率为4.08%,BMP-2融合组未出现Cage移位;术后第6周BMP-2融合组Cage移位率为1.75%;截止术后第24周,传统融合组Cage移位率高达20.41%,BMP-2融合组则为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第24周比较,传统融合组相对椎间隙高度为(2.11±0.40)mm,BMP-2融合组为(0.52±0.6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传统融合组、BMP-2融合组JOA评分分别为(13.03±3.45)、(14.56±2.17)分,术后第24周分别为(22.01±3.41)、(28.42± 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DI术前评分分别为(40.55±10.35)、(39.32±9.63)分,术后第24周分别为(17.2±8.4)、(7.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BMP-2骨修复材料替代自体骨进行腰椎后路钉棒内固定植骨间融合术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提供即刻的生物学稳定,达到有效的结构性支撑作用,而且还能促进患者椎间隙前后缘高度的恢复和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骨化指标与mSASSS评分的相关性

    作者:陈志勇;王松华;朱国太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rtic protein-2,bmP-2)与改良 Stoke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modiifed stok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pine score,m SASSS)的关系。方法选择47例AS患者(AS组)和2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于就诊或入院后第2日清晨空腹取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SOST及bmP-2水平,AS组患者同期以改良 Stoke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系统(modiifed stok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pine score,mSASSS)进行脊柱的结构性损害量化评估,分析骨化指标SOST及bmP-2与m SASSS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组患者其血清SOST水平呈现显著降低[(51.93±22.13) pg/ml vs (75.45±28.57) pg/ml;P<0.01)],而bmP-2水平呈现显著增高[(352.83±123.09) pg/ml vs (257.93±104.11) pg/ml;P<0.01)];AS患者血清SOST水平与mSASSS评分呈负相关性(r=-0.540,P<0.01),血清bmP-2水平与mSASSS评分呈正相关性(r=0.465,P<0.01)。结论血清SOST及bmP-2水平与AS患者脊柱的结构性损害相关,其可作为评估AS患者脊柱损害的血清学骨化指标。

  • 生物力学因素与BMP2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成骨作用的影响

    作者:张耀;刘宝戈;林欣;宋磊;李家谋;赵虎成

    目的 探讨生物力学因素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成骨作用的影响,为进一步发现OPLL多因素共同致病的具体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采集颈椎OPLL病变组手术减压过程中骨化部位的后纵韧带和颈椎外伤等手术减压过程中的正常对照组后纵韧带.利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分析BMP2上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109T>G(rs2273073),570A>T(rs23576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的分布.Masson三色染色观察组织学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MP2的分布和表达.用C3H10T1/2细胞做转染构建细胞模型:正常组、空载体组、BMP2野生型组、BMP2(rs2273073)单突变组、BMP2(rs235768)单突变组、BMP2(rs2273073,rs235768)双突变组.采用机械应力装置对接种于Flexercell板的细胞施加10%、0.5Hz的机械应力,持续加载24h.以同样接种于Flexereell板未施加机械应力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机械应力加载前后各组BMP2表达情况.结果 Masson三色染色组织学观察显示病变组有成骨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显示病变组BMP2的表达增加.机械应力加载后,细胞转染模型BMP2(rs2273073)单突变组和BMP2(rs2273073,rs235768)双突变组的BMP2表达较未施加应力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2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109T>G(rs2273073)的突变不仅能提高人们对OPLL的易感性,同时能提高OPLL患者对机械应力的敏感度,从而加速OPLL的进展.

  •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辛伐他汀修复大段骨缺损实验研究

    作者:李立平;杨海波;孙剑虹;李元;李永刚;李强;李振江;李辉

    目的 探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辛伐他汀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为临床解决骨缺损修复难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24只,手术去除双侧桡骨中段15 mm骨质,制备骨缺损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2只.对照组在双侧骨缺损区单纯植入磷酸钙骨水泥,实验组在双侧骨缺损区植入磷酸钙骨水泥和辛伐他汀复合物.分别在4、8、12周每组随机处死4只,取标本行肉眼观察、X线检查、骨密度测定,并制作病理切片,行新生骨量分析、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肉眼观察及X线检查:实验组4、8、12周骨痂生长及骨质连续情况均优于对照组;骨密度:实验组4、8、12周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实验组成骨质量及速度优于对照组;新生骨定量分析:实验组4、8、12周新生骨面积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免疫组化观察:实验组骨缺损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广泛出现在未成熟骨细胞及成骨细胞胞浆中,可见棕黄色阳性染色,4周时为明显,对照组阳性染色区域要弱于同期对照组.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成骨作用,局部植入磷酸钙骨水泥及辛伐他汀复合物可促进大段骨缺损区的修复.

  • 接骨宝对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表达的影响

    作者:梁文;陈丽纯;陈灿儿;黄世章

    目的:通过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接骨宝对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表达的影响和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制作40只兔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接骨宝组及对照组,术后1 d接骨宝组即喂服接骨宝.对照组喂服白开水.分别于术后1、2、3、4、5周取样,随后进行组织学切片及BMP-2免疫组化染色,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BMP-2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两组在骨痂处的BMP-2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相同,均为早期高后期低,用药组的BMP-2高峰值出现在第2周,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②接骨宝组在整个愈合过程中BMP-2的含量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结论:接骨宝能影响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的合成、分泌、分布和衰减,进而调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促进骨细胞的成熟,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加速骨折的修复和塑形,缩短了骨折愈合的进程.

  • 制备载BMP-2活性肽新型可降解水凝胶及诱导体内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晶晶;方真华;黄若昆;肖凯;李静;谢鸣;勘武生

    目的 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活性多肽P24复合于聚三甲基碳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聚三甲基碳酸酯(PTMC11-F127-PTMC11)凝胶材料上,测定BMP-2活性多肽P24体外释放曲线是否符合缓释要求.载P24/PTMC11-F127-PTMC11凝胶植入大鼠骶棘肌内,观察异位成骨情况.方法 将P24复合于不同质量分数(16%,20%,25%)的PTMC11-F127-PTMC11凝胶材料成形后,二喹啉甲酸(BCA)法测定释放的多肽;将载P24/PTMC11-F127-PTMC11凝胶植于大鼠骶棘肌,行组织学切片HE染色检测.结果 根据BCA法检测结果绘制释放曲线分析,质量分数为16%载P24/PTMC11-F127-PTMC11凝胶突释效应较质量分数为20% 、25%载P24/PTMC11-F127-PTMC11凝胶突释效应大,后2者在突释效应后释效均匀,可持续释放1个月左右,累积释放97.4%.第4周取材行组织学切片HE染色示一定量不成熟、散在的针状骨小梁组织;第6周可见骨小梁增宽增粗,骨陷窝细胞增多.结论 载P24/PTMC11-F127-PTMC11凝胶体外释放曲线符合缓释要求.载P24/PTMC11-F127-PTMC11凝胶在大鼠体内能平稳释放活性多肽,使BMP-2活性多肽在体内能发挥其诱导成骨活性,PTMC11-F127-PTMC11凝胶在体内引起炎症反应少,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活性多肽合适的载体材料.

207 条记录 2/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