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首乌方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血液和纹状体细胞外液左旋多巴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作者:孙晓芳;王丹巧;吴兆恩;李鹏;牛建昭;王继峰;王巍

    目的:采用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的方法,同步探讨首乌方对左旋多巴(L-DOPA)在帕金森病(PD)大鼠血液和纹状体细胞外液药动学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左旋多巴组、首乌方+左旋多巴组.脑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造模,首乌方+左旋多巴组提前ig首乌方煎剂(生药量18 g·kg-1·d-1)6 d,各给药组单次ip L-DOPA 24 mg·kg-1和盐酸苄丝肼6 mg·kg-1.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分别用高效液相-荧光法(HPLC-FLD)、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D)检测血液、纹状体细胞外液L-DOPA浓度.应用DAS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左旋多巴组相比,首乌方+左旋多巴组血药浓度在6个时间点升高,纹状体细胞外液药物浓度在给药后15 min时降低(P<0.05).左旋多巴组、首乌方+左旋多巴组血液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1 627.7±420.6)mg·L-1·min-1,(2 626.4±980.6)mg·L-1·min-1;Tmax 30 min,(37.5±8.2)min,MRT(0-t)(71.98±3.19)min,(83.44±9.53)min.纹状体细胞外液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50.0 ±15.5)min,(81.0±27.3) min,MRT(0-t)(68.7±15.34)min,(107.9±26.7)min.与左旋多巴组相比,首乌方+左旋多巴组血液AUC增加(P<0.05),Tmax延后(P<0.05),MRT(0-t)延长(P<0.05).纹状体细胞外液Tmax滞后(P<0.05),MRT(0-t)延长(P<0.05).结论:首乌方可减慢L-DOPA消除,增加血液L-DOPA的吸收,减少纹状体L-DOPA药物浓度波动.

  • 基于微透析采样技术分析羟基喜树碱磁性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作者:朱海媚;谢毅;谢波;凌家俊

    目的:探究羟基喜树碱(HCPT)磁性脂质体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为该药物的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微透析样品中开环HCPT(C-HCPT),闭环HCPT(L-HCPT)的HPLC,SD大鼠尾静脉注射HCPT磁性脂质体和HCPT注射液,腹腔注射HCPT注射液(剂量以HCPT计均为10 mg·kg-1),于给药后采用微透析技术定时采样.微透析样品经各样本自身体内回收率校正,利用DAS 2.1.1软件计算相关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HCPT磁性脂质体尾静脉给药组,HCPT注射液尾静脉给药组和HCPT注射液腹腔给药组的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2.789±0.158),(4.537±0.092),(0.340±0.066) mg·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4-±0),(6±0.127),(24±0.127) min,平均滞留时间(MRT0-∞)分别为(72.255±4.668),(20.325±4.288),(112.630±29.969) m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216.870±3.271),(150.668±7.306),(34.883±10.245) mg·L-1·min;与HCPT注射液尾静脉给药组相比,HCPT磁性脂质体尾静脉给药组的tmax,MRT0-∞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HCPT注射液腹腔给药组相比,HCPT磁性脂质体尾静脉给药组的Cmax,AUC0-∞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PT磁性脂质体尾静脉注射能显著提高药物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及其在体内的滞留时间;且脂质体可保护HCPT活性必需基团内酯环不被破坏,从而保证HCPT的抗肿瘤活性.

  • 基于血液微透析技术探究五味子甲素的体内代谢过程

    作者:诸明娜;徐瑞鑫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五味子甲素的方法,探讨五味子甲素在大鼠血中的代谢过程。方法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将探针由右侧颈静脉植入大鼠右心房膨大处,透析取样。透析液检测的色谱条件为:以甲醇-乙腈-水(40∶35∶2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UV检测波长254 nm。经体内测定探针的回收率校正后,绘制药时曲线,采用DAS2.0软件计算五味子甲素灌胃给药后在大鼠血液中的药动学参数。结果五味子甲素在2~5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均RSD<3%,五味子甲素的含药透析液室温放置12 h内稳定性良好。药动学参数ke为(0.364±0.047)/h,t1/2为(1.637±0.302)h,Tmax为(0.612±0.194)h,Cmax为(165.92±28.830)μg/mL,AUC0-t为(240.793±25.540)μg?h/mL,AUC0-∞为(282.710±30.727)μg?h/mL。结论本方法操作便捷、液相保留时间短,能满足透析液中五味子甲素含量测定的需要,可用于五味子甲素在大鼠血液中代谢过程的研究。

  •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血液和纹状体细胞外液左旋多巴药动学同步研究

    作者:孙晓芳;王丹巧;吴兆恩;李鹏;王志国;牛建昭;王继峰;王巍

    目的 采用清醒自由活动大鼠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的方法,同步探讨左旋多巴(L-DOPA)在帕金森病(PD)大鼠血液和纹状体细胞外液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高剂量对照组、高剂量模型组和低剂量模型组,脑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造模,血-脑双位点微透析采样,分别用高效液相-荧光法(HPLC-FED)、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D)检测血、纹状体细胞外液L-DOPA浓度.应用 DAS 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PD 大鼠腹腔给药后,药物迅速吸收入血,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纹状体.血液、纹状体细胞外液L-DOPA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纹状体细胞外液L-DOPA的达峰时间(t<,max>)晚于血液,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和达峰浓度(p<,max>)小于血液.结论 清醒PD模型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药动学过程与血液相比存在时间滞后;血、脑药物浓度与给药剂量存在依赖关系,血液药动学行为不能完全反映纹状体中的情况.

  • 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王彬辉;冯健;赵燕敏;魏颖慧;徐铭;李范珠

    目的 建立微透析取样技术结合RP-HPLC分析方法同步研究附子中主要有效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大鼠十二指肠给予附子提取物1 055 mg·kg-1,颈静脉微透析采样,RP-HPLC测定透析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含量,以回收率校正实际药物浓度,并用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透析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分别在0.011 2~0.56 mg·L-1(r=0.999 9),0.010 6~0.53 mg·L-1(r=0.999 7)和0.011 4~0.57 mg·L-1(r=0.9998)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在93.12%以上.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专属灵敏,可用于附子提取物中乌头类生物碱的药动学研究.

  • 基于微透析技术结合液质联用的丹酚酸B正常和高脂血症大鼠药动学比较研究

    作者:朱黎霞;张英丰

    目的 探讨丹酚酸B单体在正常大鼠和高脂血症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复制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建立丹酚酸B微透析样品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研究丹酚酸B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 ig给药的正常和高脂血症大鼠的药动学特征.采用微透析技术定时采样,微透析样品经体内回收率校正后液质联用检测,以采样时间中点对血药浓度建立药-时曲线,采用非房室模型拟合获得药动学参数.结果 正常大鼠丹酚酸B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38.551±6.692)、(95.550±12.544)、(204.251±20.342) ng/m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1.125±0.000)、(1.375±0.125)、(1.125±0.125)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65.995±12.367)、(178.806±33.592)、(422.836±72.344) h.ng/mL,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2.002±0.061)、(1.911±0.042)、(1.955±0.053)h;高脂血症大鼠丹酚酸B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49.265±7.317)、(113.986±15.294)、(246.454±30.476)ng/mL,tmax分别为(1.125±0.000)、(1.125±0.125)、(1.375±0.125)h,AUC0~t分别为(96.013±15.384)、(207.192±32.676)、(486.843±89.276)h·ng/mL,MRT分别为(2.161±0.049)、(2.089±0.033)、(2.097±0.035)h.结论 结果表明液质联用检测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能够满足分析要求.高脂血症各剂量组丹酚酸B Cmax、AUC0~t均高于正常组,平均滞留时间长于正常组,有利于体内长时间滞留来发挥疗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青藤碱、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在体微透析方法的建立

    作者:李周;王利胜;巴文强;张艳;王玎;廖卫国;范文涛

    目的 建立青藤碱、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在体微透析方法.方法 以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的回收率(R)为指标,采用增量法考察灌流液体积流量对R的影响,并综合考虑实际操作时需要注意的因素,确定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微透析的体积流量和取样间隔;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灌流液质量浓度对探针体外R以及传递率(D)的影响,确定探针R和D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在体微透析减量法,考察一定时间间隔内皮肤和血液探针的D,并确定探针R的稳定性.结果 增量法中,青藤碱、雷公藤甲素的皮肤和血液探针体外R在0.5~2.5 μL/min,随着体积流量的增高而降低,综合考虑到实际实验时间和数据准确性,后确定体积流量为1 μL/min,采样时间间隔为0.5 h;体积流量为l μL/min、青藤碱质量浓度为10~40 μg/mL和雷公藤甲素质量浓度为3~12 μg/mL时,青藤碱、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探针体外R和D稳定且相等,说明药物质量浓度对微透析探针R影响小、在体微透析可以用探针D代替R;在体微透析减量法在10h内测得的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皮肤探针体内D分别为(41.27±0.87)%和(37.8±0.99)%,血液微透析探针体内D分别为(44.68±1.28)%和(51.35±1.15)%,说明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在10 h内探针的D保持稳定.结论 建立的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皮肤与血液微透析方法可用于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皮肤给药后皮肤和血液药动学研究.

  • 雪上一枝蒿甲素血液微透析探针体内外回收率研究

    作者:邓显仪;陈晓兰;唐红艳;谢浪

    目的:建立UPLC-MS/MS测定雪上一枝蒿甲素血液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减量法)测定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并考察灌流液流速、浓度、温度对回收率的影响;反透析法(即减量法)测定其体内回收率,以探讨血液微透析技术用于雪上一枝蒿甲素体内药动学研究的可行性.结果:该试验建立的UPLC-MS/MS分析方法在要求范围内线性良好,色谱的专属性、回收率、精密度等均符合微透析样品的研究要求.体外回收率试验,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得回收率无显著差异;相同条件下,探针的体外回收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与探针周围雪上一枝蒿甲素的浓度无关;反透析法测得血液探针体内回收率是(52.9±3.76)%,探针日内回收率在12 h内稳定.结论:血液微透析探针可用于雪上一枝蒿甲素药动学研究,反透析法即减量法可用于雪上一枝蒿甲素体内回收率的测定.

  • 芥子碱皮肤和血液在体微透析方法的建立

    作者:刘霞;郭秀彩;徐月红;吴传斌

    目的 优化芥子碱皮肤与血液体外微透析方法的条件,建立芥子碱在体微透析方法.方法 以芥子碱稳定性为指标,选掸灌流液;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体积流量和质量浓度对皮肤和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的影响,确定芥子碱微透析的体积流量及取样间隔;以确定的体外微透析方法,研究芥子碱穴位及非穴位皮肤、血液在体回收率的稳定性.结果以10%乙醇/生理盐水溶液(pH=5.5)为灌流液;增量法和减量法中皮肤探针体外回收率在1~4 μL/min体积流量下均相近,且皮肤与血液探针体外回收率在1.32~20.00 μg/mL内与芥子碱溶液的质量浓度无关;以体积流量2 μL/min,取样间隔30 min,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得皮肤探针的体外回收率分别为(37.68±1.05)%和(42.85±2.82)%,血液探针分别为(78.31±2.35)%和(75.23±1.14)%;穴位皮肤、非穴位皮肤、血液在体微透析8h,芥子碱体内回收率稳定,分别为(24.02±4.44)%、(26.51±7.67)%和(33.73±2.72)%.结论 建立的芥子碱皮肤与血液微透析方法可用于白芥子涂方穴位与非穴位给药后芥子碱皮肤和血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利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芎冰喷雾剂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叶勇;晏亦林;周莉玲;黄秋洁

    目的 探讨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研究芎冰喷雾剂药动学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大鼠鼻腔或静脉注射给予芎冰喷雾剂后,利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药动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透析液样品中磷酸川芎嗪( TMPP)的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鼻腔给药和静注给药后TMPP的吸收均符合二室模型,芎冰喷雾剂鼻腔给药有一定优势.结论 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芎冰喷雾剂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可行,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 利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青藤碱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凌家俊;王岩;谢波;李锐

    [目的]探讨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研究青藤碱药动学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对象,青藤碱静脉内给药,采用微透析技术采血,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3p97程序数据分析.[结果]青藤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为静注二室模型,分布相和消除相的半衰期分别为10.98min和44.71 min.[结论]采用血液微透析技术进行青藤碱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可行,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