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乌头类生物碱对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饶朝龙;彭成

    目的 研究鸟头类生物碱对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细胞增殖周期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乌头类中药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分别以0.5%的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作用细胞5min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乌头碱作用组G2/M期细胞比例从2.3%增加到19.5%,细胞增殖活动被抑制;而bcl-2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表达荧光均值从0.78增加到1.45.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作用组结果与乌头碱类似.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bcl-2基因可能在乌头类生物碱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 乌头类生物碱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评述

    作者:陈信义;李峨;侯丽;贾玫;刘雪强

    乌头类生物碱是温阳散寒中药乌头、附子的主要成分之一.因其毒性大,临床应用受限而使基础研究显得较为薄弱.但乌头、附子作为温阳中药正品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危重症的抢救和久治难以获效的疑难病例治疗中显示了明显效果.这就提示我们,乌头、附子及其乌头类生物碱具有潜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价值,并有理由相信通过相关研究有可能揭示一些我们尚未知晓的新发现.

  • HPLC分离测定四逆汤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及其6种水解产物

    作者:孙婷婷;栾立标

    四逆汤为中医的经典名方,由附子(制)、干姜及炙甘草(蜜炙)组成,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药具有强心,抗休克,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1].该方的君药为附子,其主要成分为乌头类生物碱(包括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此类生物碱属于双酯类生物碱,毒性极大.酯类生物碱分子中的酯键是产生毒性的关键部位,在水中加热易水解,首先生成苯甲酰乌头原碱,进一步反应产生乌头原碱,两类水解产物毒性极小,但仍有药理活性[2].因此,能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准确检测出该药中的各种活性成分是十分重要的,对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四逆汤这一经典药方的新剂型研发都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 煎煮方法和药物配伍对附子毒性的影响

    作者:刘筱蔼;吴伟康;梁天文

    目的:探讨煎煮时间、煎煮溶剂和配伍对附子毒性的影响.方法 以心律失常为指标,考察煎煮时间、煎煮溶剂和与甘草、干姜配伍对附子毒性的影响.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附子各种不同处理方法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 煎煮时间延长、醇提和与干姜、甘草配伍均能使附子的毒性降低,附子的毒性与3号色谱峰位置的生物碱呈显著相关性(r=0.91).结论 煎煮时间、煎煮溶剂和配伍对附子毒性均有影响,而3号色谱峰位置的生物碱可能是总乌头类生物碱中毒性较强的物质.

  • 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对CYP3A4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李晗;王宇光;马增春;谭洪玲;肖成荣;汤响林;张伯礼;高月

    目的:研究附子主要药效成分乌头类生物碱对C YP3 A4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前期实验室构建的pGI4.17-CYP3A4报告基因质粒、pcDNA3.1-hPXR表达质粒与pRL-TK内参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检测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乙酰乌头碱、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碱对PXR的转录激活效应;并利用real time PCR与Western blot技术对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不同时间及不同浓度处理组进行mRNA和蛋白的检测.结果:报告基因模型检测结果显示,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乙酰乌头碱、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对PXR无转录激活作用,且能下调CYP3A4报告基因荧光值的比活性,其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下调作用明显;同时不同浓度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均能下调LS174T细胞中的CYP3A4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论: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对CYP3A4 mRNA与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 含乌头类药材中成药质量控制项目及常见问题分析

    作者:阳长明;曲建博;韩炜

    本文对含乌头类药材中成药质量标准中质量控制项目的设置及申报资料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在含乌头类药材中成药质量控制、质量标准制定研究中,研究建立双酯型生物碱的限量检查和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制定合理的含量限度或含量范围.

  • HPLC法测定附子及其样品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

    作者:栾永福;孙蓉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附子药材及其样品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C18柱,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以0.1mol·L-1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结果6种乌头类生物碱均达到了较好的分离,分别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有效地用于附子的鉴别和内在质量控制。

  • 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王彬辉;冯健;赵燕敏;魏颖慧;徐铭;李范珠

    目的 建立微透析取样技术结合RP-HPLC分析方法同步研究附子中主要有效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大鼠十二指肠给予附子提取物1 055 mg·kg-1,颈静脉微透析采样,RP-HPLC测定透析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含量,以回收率校正实际药物浓度,并用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透析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分别在0.011 2~0.56 mg·L-1(r=0.999 9),0.010 6~0.53 mg·L-1(r=0.999 7)和0.011 4~0.57 mg·L-1(r=0.9998)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在93.12%以上.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专属灵敏,可用于附子提取物中乌头类生物碱的药动学研究.

  • 附子与干姜配伍前后对附子中4种乌头类生物碱成分含量的影响

    作者:彭稳稳;刘莎莎;王亚;张永鑫;李俊松;李文;蔡宝昌

    目的 以附子-于姜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单煎液及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HA)、苯甲酰乌头原碱(BAC)、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A)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A)4种乌头类生物碱,探讨两药相须配伍增效原理.方法 Kromasil C18柱(4.6mm×2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乙腈,B相为0.2%醋酸水溶液(三乙胺调pH为6.2),梯度洗脱(0~15 min:25% ~31%A;15 ~36 min:31% ~35%A;36 ~ 40 min;35% ~ 25%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结果 4种乌头类生物碱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 >0.999),加样回收率为96.9% ~ 101.9%,RSD< 3%.与附子单煎液相比,附子与干姜合煎液中次乌头碱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煎出量增加,苯甲酰乌头原碱及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煎出量稍有减少,但4种乌头类生物碱煎出量总和呈增加趋势.结论 附子与干姜配伍可促进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溶出,从成分角度解释附子与干姜相须配伍增效原理.

  • 参附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机制研究

    作者:吴红金;余少平;谢芳

    参附注射液是由中医治疗厥脱症(休克)著名古验方参附汤加工提炼而成,为红参、黑附片的提取物,主要成分为人参皂甙和乌头类生物碱,具有益气温阳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有多种药学作用.目前该药已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本文对近年来参附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 半夏和白蔹分别与生川乌合煎过程中淀粉类成分对生川乌生物碱类成分溶出的影响

    作者:王晖;张艳军

    目的 分析淀粉类成分在煎煮过程中对生川乌中小分子乌头类生物碱溶出的影响,初步探讨淀粉对生物碱成分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来源的淀粉类成分与生川乌药材合煎,运用RRLC-Q-TOF-MS技术分析淀粉对合煎液中乌头类生物碱溶出的影响;运用HPLC-UV技术分析淀粉与生物碱单体合煎后,溶液中生物碱类成分的量;采用方差分析和偏小二乘判别法进行差异分析.结果 与淀粉合煎后,生川乌中双酯型、单酯型和醇胺型生物碱溶出率均明显降低,其中单酯型和醇胺型生物碱在生川乌与白蔹淀粉、半夏淀粉、市售淀粉、白蔹以及半夏药材5组配伍后其降低更为显著;而生川乌中双酯型生物碱量在与除去淀粉的半夏和除去淀粉的白蔹配伍时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生物碱类成分直接与淀粉类成分合煎时,合煎液中生物碱量明显低于生物碱单独煎煮.结论 淀粉类成分能够在煎煮液中抑制生川乌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对于游离生物碱,淀粉类成分能够与其发生一定形式的结合,影响生物碱在水溶液中的量.

  • 乌头类中药的毒性反应

    作者:苏娜

    中药乌头是毛茛科草本植物,<本草纲目>将其列入草部毒草类.性味辛、大热,有大毒.乌头类药物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铁棒槌等.这类药物中含乌头类生物碱,对心脏毒性大.它对中枢神经有强烈的兴奋作用,先兴奋后抑制.对心肌有直接作用,用量稍大即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致人于死地.

  • HPLC测定五味麝香丸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

    作者:朱俏军;王彬辉;陈苹苹;章文红;张晓芬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步测定五味麝香丸中主要毒性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Thermo Hypersil GOLD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氯仿-三乙胺(100∶50∶3∶0.1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0℃.结果:乌头碱在3.28~82.0μg·mL-1(r =0.9998)、次乌头碱在3.2~80.0μg·mL-1(r =0.9998)和新乌头碱在3.2~80.0μg·mL-(r =0.9998)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回收率分别为99.2%(RSD =0.58%)、101.1%(RSD =0.89%)和99.6%(RSD=0.35%).结果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专属灵敏,可用于五味麝香丸的质量控制.

  • 液质联用技术在乌头类生物碱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根衍;潘桂湘

    为了更好地控制乌头类生物碱的药品质量,阐明该类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转化及药动学特征,综述了液质联用技术在乌头类生物碱的裂解、成分鉴别、炮制配伍前后成分变化、药物的体内代谢转化、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材、饮片、成药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 LC-MS/MS测定乌头属中药中8个生物碱含量

    作者:李萌;张根衍;潘桂湘

    目的:建立LC-MS/MS测定乌头属中药8种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以甲醇-水(水相含0.1%甲酸和2.5 mM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C18柱分离,采用ESI(+)源,MRM监测,对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药材饮片中的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胺醇型生物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上述8种生物碱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的RSD都低于6%,加样回收率为95.77%~101.9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应用于乌头属中药的质量控制.

  • 乌头类生物碱稳定性研究

    作者:李萌;张根衍;潘桂湘

    目的:考察乌头类生物碱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降解产物.方法:采用HPLC-UV考察双酯型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在不同温度(60~100℃)、pH值(7~10)和时间(0~20h)条件下的水解过程,并运用HPLC-IT/MS对其降解产物进行鉴定结果:在中性pH环境下,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易分别水解成相应的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pH 8.5碱性条件下,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分别水解成胺醇型生物碱乌头原碱和新乌头原碱.结论:双酯型乌头碱在一定条件下不稳定,易转化成毒性相对较低的单酯型和胺醇型生物碱,此研究为保证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 中毒动物生物检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LC/MS/MS分析

    作者:王海龙;董雷;许大方;张学金

    目的:建立乌头中毒致死的动物检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LC/MS/MS分析方法.方法:将生物检材用氨水调pH值为8~9,用氯仿/乙醚(1:4)萃取生物检材样品,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检测.结果:在中毒致死的动物检材中发现了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结论:LC/MS/MS法灵敏可靠,样品处理快速简便,适用于生物检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检测.

  • RP-HPLC法测定蒙药那如-3丸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

    作者:陶淑娟;邵太丽;毕开顺

    目的建立测定蒙药那如-3丸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RP-HPLC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水-氯仿-三乙胺(体积比60:40:2:0.1)为流动相,流速 0.8 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 254 nm,进样体积 10 μL,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在0.3~ 1.5 g·L-1 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 0.999 6、0.999 8、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0%、100.9%、100.3%,RSD分别为1.9%、1.2%、1.4%(n=9);测得那如-3丸中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0.001 26%、0.002 78%、0.003 35%.结论 RP-HPLC法可用于那如-3丸中乌头类生物碱的质量控制.

  • 附子煎煮与配伍应用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随志刚;陈明玉;刘志强;皮子凤;刘忠英

    目的:对比研究水浴和微波加热条件下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水解规律,检测与不同中药配伍煎煮后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方法:分别以水煎煮和微波加热的方法提取附子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对其中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进行含量测定;同时检测与不同中药配伍煎煮后,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减少程度的差异.结果:附子水煎煮30 min后,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分别变为峰值的10.5%和41.9%,乌头碱完全检测不到;附子微波加热150 S后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含量分别为峰值的59.2%、41.4%和86.6%.与生附子单煎煮比较,生附子与大黄、干姜或甘草共煎后,乌头类生物碱总含量均明显下降,分别降至附子单煎煮时的52.8%、66.2%和53.4 0A;与人参或白芍共煎煮后略有下降,分别为附子单煎煮时的79.5%和83.7%.结论: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在水煎煮和微波加热过程中有不同的水解规律;生附子与大黄、干姜、甘草、人参或白芍共煎后乌头类生物碱含量均有下降.

  • 怎样看待当前的中药风波——访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都晓伟教授

    作者:赵寒

    近期以来,关于中药的风波不断.《健康报》报道: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报告称,四成抽检中药材含有禁用农药.此前曾曝北京同仁堂中成药含有朱砂(硫化汞)、云南白药在香港被发现含有乌头类生物碱、多家制药企业药材农药残留超标……一时间,中药材毒性问题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药协会的重视.笔者就此采访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都晓伟教授.

5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