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比较

    作者:傅霞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根据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学龄儿童组,比较三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婴幼儿组患儿临床特征以咳嗽、咳痰以及喘息为主,分别占80.56%和52.78%,69.44%的患儿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性啰音,肺外表现以胃肠道表现较为多见,发生率为36.11%,77.28%的患儿胸片提示出现支气管肺炎;学龄儿童组76.92%的患儿可出现体温>39℃的表现,仅有28.57%的患儿出现咳嗽、咳痰症状,5.49%的患儿出现喘息,20.88%的患儿出现肺部干湿性啰音,肺外表现以皮损较为常见,发生率为13.19%,而胃肠道表现不甚明显,发生率仅为7.69%,仅有25.27%的患儿胸部X线片提示为支气管肺炎;学龄前儿童组的临床特征介于婴幼儿组与学龄儿童组之间。三组患儿的临床特征、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血CRP水平等情况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例MP感染患儿中有44例出现单份血清MP-IgM≥1:80,以学龄前儿童出现多,24例,占32%;128例出现双份血清MP-IgM阴性转阳性,婴幼儿组出现28例,占77.78%;30例出现MP-IgM增高至少4倍情况,以学龄儿童出现多,20例,占21.98%。结论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主要可能是由于肺部损伤机制的不同所导致。

  •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76例临床分析

    作者:彭碧云;吴成

    我们于1998年8月~2000年7月经检测确诊为下呼吸道支原体(MP)感染者76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均为住院患儿,男49例,女27例。年龄2月~3岁,平均17月,其中≤1岁24例,~3岁52例。 1.2 测定方法 采用间接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用深圳安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测定患儿血清中MP特异性抗体,若IgM抗体阳性且类风湿因子测定为阴性者判断为MP急性感染者。

  • 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刘占彪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山西大学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28例).实验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比较2组患者退热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咽痛及头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诊断

    作者:宁克勤;谢妮;艾辉;罗云玲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对鉴别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诊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46例,经病原菌培养和病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对其进行血清CRP定量分析.结果 146例患儿中,MP感染患儿58例,CRP为16.21±12.32 mg/L;细菌感染患儿42例,CRP为33.52±18.33 mg/L;病毒感染患儿46例,CRP为3.86±4.61 mg/L.MP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感染组与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检测可作为儿童MP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 金标法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邵燕丽

    目前,肺炎支原体(M P)感染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在儿科患儿中,M P感染率达到30%以上,对肺炎支原体抗体(M P-Ab)的检测也进入多数医院检验科的日常工作。快速检测M P-Ab对早期诊断M P感染并进行对症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金标法快速检测的准确性,并与被动凝集法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小儿肺炎支原体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红欣;丁纯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改变,评价其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采用被动凝集法,血清免疫球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显著低于正常.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存在着体液免疫功能的降低.

  • 29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分析

    作者:肖春燕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的改变,评价其免疫功能.方法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采用被动凝集法,血清免疫球蛋白、C3及C4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IgG、IgA、C3显著低于正常.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存在着体液免疫功能的降低.

  •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作者:李莉;苏瑜

    目的:探讨在辅助治疗后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12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试验组患儿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儿童的疾病恢复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模式的护理后,采用个性化护理的试验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儿护理后的咳痰缓解时间(3.92±0.94)d、咳嗽缓解时间(3.14±0.86)d、喘息缓解时间(3.37±0.86)d明显少于对照组咳痰缓解时间(6.52±1.88)d、咳嗽缓解时间(6.81±1.87)d、喘息缓解时间(6.62±1.8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少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提升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程度,应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

    作者:李文岭;马玉风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研究组)和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儿嗜酸粒细胞、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免疫球蛋白E(IgE)及研究组患儿急性期肺功能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MP-IgM阳性检出率为42.35%,高于对照组的14.00% (P<0.05);研究组MP-IgM阳性患儿的嗜酸粒细胞、血清IgE水平均高于MP-IgM阴性患儿(P<0.05);研究组急性期患儿MP-IgM阳性率为60.87%,缓解期患儿的阳性率为22.22%,差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儿MP-IgM阳性者的FEV1、FEV1%均低于阴性者(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儿的MP-IgM阳性表达与FEV1、FEV1%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2、-0.699,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多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着密切联系.

  • 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观察

    作者:万华;李春华;赵年;欧琴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退热、营养支持、平喘化痰等常规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肠溶片10 mg/kg,口服,每日1次;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热毒宁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患儿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阿奇霉素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较单用阿奇霉素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相当。

  • 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0月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郭江;李玲;吴贤丽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年龄、性别、季节及疾病种类的分布情况,并对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0月儿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2 397例,入院当天采集静脉血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支原体分离培养鉴定,并做药敏试验.结果:2 397例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惠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阳性的有688例,总阳性率28.70%,其中≤1岁者有108例(11.33%);>1~3岁者有262例(36.49%);>3~6岁者有208例(44.35%);>6~14岁者有110例(42.80%).按季节分布,夏季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阳性率高于其他季节.按疾病分布,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阳性上呼吸道感染284例(36.18%),下呼吸道感染404例(25.06%).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的有486例(20.28%),其中≤1岁者有82例(8.60%);>1~3岁者有201例(27.99%);>3~6岁者有133例(28.36%);>6~14岁者有70例(27.24%).药物敏感试验,强力霉素敏感458例(94.24%);美满霉素敏感449例(92.39%);交沙霉素敏感95例(19.55%);克拉霉素敏感341例(70.16%);罗红霉素敏感307例(63.17%);阿奇霉素敏感445例(91.56%);氧氟沙星敏感185例(38.07%);左氧氟沙星敏感458例(94.24%);司帕沙星敏感460例(94.65%).结论:1岁以内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较少,之后随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逐渐增加;夏季感染率高可能与气候相关;上呼吸道感染所占比率较高与患儿年龄增大、免疫功能成熟有关.强力霉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对肺炎支原体敏感,交沙霉素、氧氟沙星对肺炎支原体耐药.

  •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晓玲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病患儿中肺炎支原体( MP )感染的阳性率及其相关性,并观察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CVA患儿随机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各42例,另选取42例以咳嗽为主诉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对照C组,3组均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 MP-IgM )检测,对比3组的MP阳性率及MP阳性与年龄的相关性,同时测定3组患儿的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水平.观察A组和B组均给予常规的解痉止咳治疗,A组同时加用口服阿奇霉素,1个月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A组和B组的MP-IgM阳性率分别为38. 10%和33. 33%,其平均阳性率35. 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 28%( P<0. 01 ).年龄越大, CVA患儿的MP-IgM阳性率越高.观察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5).治疗1月后观察A组、B组患儿病情均有好转,临床有效率观察A组为85. 71%,明显高于观察B组的66. 67%( P<0. 05 ).结论 MP感染与小儿CVA有密切相关性,建议将MP-IgM检测作为CVA患儿的常规检查项目,加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可增强临床疗效.

  • 琥珀酸氢考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40例

    作者:刘媛媛;赵莉

    目的 探讨琥珀酸氢考在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予氨茶碱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每日静脉滴注5 mg/kg琥珀酸氢考治疗.结果 观察组气促缓解、咳嗽消失和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 05).两组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IgE)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 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 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7. 50%( P<0. 05).结论 琥珀酸氢考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疗效好,能够快速起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重庆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罗蓉;黄英;闫莉;代继宏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致病率逐年增高,作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MP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化,体征不典型,胸片无特异性,还可有肺外合并症,易误诊.我们对2009年1-12月本科住院的呼吸道感染儿童中MP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 不同年龄组肺炎支原体肺炎

    作者:王开元;刘恩梅;付杰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逐年增加,肺炎支原体成为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本文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从2002年1月~2003年10月住院的5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探讨

    作者:符佩华;田铭霞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咽拭子支原体培养方法,检测18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MP阳性率.同时设无喘息症状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84例为对照组.结果:喘息组MP阳性71例,阳性率为39.4%.对照组阳性34例,阳性率为18.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MP感染与小儿喘息性疾病关系密切,对反复喘息患儿一定要注意到MP感染的可能,及时予咽拭子支原体培养及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同血清学方法检测及临床应用

    作者:石立新

    目的:通过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同血清学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探讨,评价几种方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儿科病房以呼吸道感染收治的住院患儿161例,分别采用SERODIA-MYCO凝集试验、ELISA法、金标法检测血清抗MP-IgM和冷凝集试验.结果:161例受检样品中阳性结果分别为33例(20.5%),28例(17.4%),22例(13.7%),冷凝集试验阳性结果13例(8.1%).血清抗MP-IgM敏感性分别为94.3%、80%、62.9%;特异性分别为97.7%、96.7%、99.2%;冷凝集试验敏感性为37.1%,特异性为94.7%.结论:抗Mp-IgM是机体受肺炎支原体感染时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血清抗MP-IgM检测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早期诊断的优点,目前适于一般实验室常规应用.

  • 肺炎支原体感染防治若干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振国;邱作成;刘柏宏;乐德行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治疗中有效对策.方法 结合近代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研究现状部分问题,运用中医辨证和辩病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方法,防治肺炎支原体感染.结果 中西医结合防治此病有效.结论 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辩病结合论治防治此病为有效对策.

  •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

    作者:王玉荣;卢云飞;李峰敏

    患者 男,53岁.19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颈部肿痛,活动时加重,就诊当地医院,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诊断颈部淋巴结炎.给予先锋霉素治疗10天,疼痛消失,淋巴结缩小.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分布调查

    作者:郭江;李玲

    目的 了解攀枝花市及周边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年龄、性别、季节及疾病种类的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2397例,入院当天采集静脉血检测MP-IgM,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39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检测阳性688例,总阳性率28.70%,女性高于男性;其中0~6月22例(4.50%),~1岁85例(18.44%),~3岁264例(36.67%),~6岁203例(43.19%),~14岁114例(45.24%).夏季MP-IgM阳性率(31.32%)高于秋冬季节(26.63%).上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阳性率(36.18%)高于下呼吸道感染患儿(25.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攀枝花地区儿童MP感染四季均存在,但以夏季高发,女性高于男性,婴儿感染率较低,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感染率较高,随年龄增大,MP感染率增加,MP感染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比例高于下呼吸道感染.

914 条记录 37/46 页 « 12...34353637383940...454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