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吸虫病胸肺型16例误诊分析
我院1994~1999年曾误诊肺吸虫病胸肺型患者16例,本文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
肺吸虫病1例报告
肺吸虫病是常寄生于人体肺部的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容易误诊为肺炎或肺结核.本院于2010年1月份收治1例以肺部结节为表现的肺吸虫病,现报道如下.
-
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肺吸虫病15例诊治分析
肺吸虫病属于人兽共患蠕虫病,由于肺吸虫虫种、寄生部位、发育情况和宿主反应性的不同,临床表现常呈多样化[1],误诊率可高达55.48%[2].笔者对近年来本院收治的以胸腔积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肺吸虫病误诊为结核1例
患者 男性,17岁,重庆市忠县人.因胸闷、气促伴干咳半月在本院就诊,无低热、盗汗、咯血.体检:右肺呼吸运动及语颤减弱,右下肺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低.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19.50×109/L,中性粒细胞(NE)0.15,淋巴细胞(LY)0.13,嗜酸性粒细胞(EO)0.69;胸部CT示右侧胸腔积液,右下肺炎;胸水常规示WBC3 250.00×106/L,黏蛋白阳性,NE0.40,LY0.60;胸水生化示总蛋白80.00g/L(血清总蛋白87.60g/L,参考值:50~83g/L),乳酸脱氢酶(LDH)2 712.20U/L(血清LDH179.50 U/L,参考值:109~245 U/L),腺苷酸脱氨酶(ADA)53.10U/L(参考值4.00~18.00U/L);胸水未找到抗酸杆菌及癌细胞;胸水培养阴性;多次大便找虫卵阴性.
-
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肺吸虫病1例
肺吸虫病是以肺部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变而复杂,极易漏诊.本院曾收治以胸腔积液为主要表现的肺吸虫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
腹壁肺吸虫病1例
患者男,10岁,学生.发现腹壁肿块1周入院.患者1周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现腹壁有一肿块,约鹅蛋大小,质地偏硬,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无破溃,无发热、恶心、呕吐及腹泻.入院前5个月曾因左腰部肿块行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示:肉芽肿性病变伴碎屑样坏死及见大量嗜酸细胞浸润.体检:左中腹腹直肌处扪及约1.5 cm×1 cm×1 cm肿块,质地偏硬,有轻压痛,肿块边界清,表面光滑,腹直肌紧张时肿块更加突出.实验室检查:EOS计数0.35×10/L(正常0.04~0.03×10/L),中性0.61,淋巴0.26,嗜酸0.13.血清学肺吸虫抗体阳性. 病理检查送检灰棕色不规则组织2.2 cm×2 cm×1 cm,切面棕黄灰色,致密性.另一暗黑色组织0.7 cm×0.2 cm×0.1 cm.镜下见灰棕色组织为嗜酸性肉芽肿伴碎屑样
-
肺吸虫病18F-FDG PET-CT显像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肺吸虫病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全身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对1例肺吸虫病例的临床资料、18F-FDG PET-CT全身影像及相关文献的复习研究,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及全身PET-CT表现.结果 PET-CT全身扫描发现双肺内多发云絮状、结节状病灶,FDG摄取明显增高,SUVmax(2.4~9.0),延迟扫描后进一步升高SUVmax(3.15~11.2),部分病灶内见空洞及附壁结节,双侧胸膜增厚粘连伴少量胸腔积液,两肺门及纵隔肿大淋巴结.此外还发现食管下段及胃壁FDG摄取增高,肝内多发斑片状FDG摄取增高灶,肝门部多发高代谢肿大淋巴结.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不仅很好地显示肺内病灶的分布、形态、密度及代谢特征,且能更好地发现肺外组织、器官的受累,为肺吸虫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有用信息.
-
以气胸为主要表现的肺吸虫病10例分析
肺吸虫病是一种由肺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我院近2年来共收治了以气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吸虫病患者10例,分析如下.
-
肺吸虫病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与治疗
肺吸虫病又称并殖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流行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我国也是流行地区,报告省份已达24个之多,主要有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两种.目前尚缺乏全国性的流行病学数据,不同地区、民族、年龄感染率不尽相同.湖北省6个县(市)2周岁以上常住居民8251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出肺吸虫特异性抗体阳性率3.03%,其中男性阳性率3.44%,女性阳性率2.66%[1].
-
肺吸虫病1例
肺吸虫病,又称肺并殖吸虫病,或肺蛭病,是因为肺吸虫在体内寄生繁殖所致的急性或慢性寄生虫病。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肺吸虫囊蚴的蝲蛄(小龙虾)、溪蟹或沼虾、溪水等感染。主要是由于成虫、童虫虫体和虫卵在人体的肺、支气管、胸膜及其他器官组织游走、寄生和沉着或其他代谢物等抗原物质所造成的机械性、毒素性炎症及免疫病理反应损害。我国主要有卫氏肺吸虫和斯氏肺吸虫(又称四川肺吸虫)两种。肺吸虫主要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肺,也常在脑脊髓、腹腔和皮下组织,造成相关损害[1]。现将我院呼吸内科2015年08月收治的1例肺吸虫病报道如下。
-
肺吸虫病误诊为化脓性胸腔积液1例
一、临床病例患者29岁男性,公司职员,因"胸痛半月余"于6.23号入院,无寒战发热及咳嗽咳痰,无咳血盗汗,无关节疼痛及皮疹,伴有腹痛,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查胸部CT示左肺下叶背段感染性病变,左侧胸腔积液,胸部B超示左侧少量胸腔积液,上下径4.3 cm,前后径2.9 cm,腹部B超示极少量积液,血常规示WBC7.2*109/L,N63.2%,嗜酸性粒细胞5.8%,结核抗体阴性,PPD实验阴性,给予抽胸水治疗,抽出200ml淡黄色胸水,送检示渗出液,细胞分类中中性80%,格兰氏染色见多鼍白细胞,未找到抗酸杆菌,遂考虑为化脓性胸腔积液,给予抗感染治疗,患者胸痛及腹痛无明显改善,于28号复查B超,胸腔B超示左侧积液,上下径为3.5 cm,前后径2.0 cm,腹部B超示极少量积液,抽胸水120 ml,送检示渗出液,细胞分类中中性1%,嗜酸性84%,之后分别于6月30号及7月1号复查B超,显示胸水较少,上下径在2.5 cm,前后径在1.5 cm左右,继续换药抗感染治疗,于7月5号复查B超,左侧胸腔积液,上下径2.5 cm,前后径3.1 cm,腹腔积液大前后径6.6 cm,抽腹水50 ml送检,示渗出液,细胞分类中嗜酸性90%,中性1%,并复查血常规示WBC6.94* 109/L,N67%,嗜酸性粒细胞10.5%,再仔细询问病史,患者发病前2周有食生鱼片史,后查寄生虫全套示血清肺吸虫抗体阳性,诊断为肺吸虫病,给予吡喹酮0.6g治疗3天,胸痛腹痛症状明显缓解,查B超示积液明显吸收,6天后复查胸腔及腹腔积液完全吸收.
-
肺吸虫患者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明显增高分析(附2例报道)
肺吸虫病并胸腔积液患者临床多有报道,但有关该类患者胸腔积液的乳酸脱氢酶(LDH)明显增高的报道较少,现将2例胸腔积液中LDH明显增高的肺吸虫病报道如下.一、例1,男性,23岁.因咳嗽、左胸痛2月余,活动后气促1月入院.无咯血、畏寒、发热、盗汗.查体:体温36.8℃,呼吸20次/分,脉搏96次/分,血压125/80 mmHg.气管居中,双下肺触觉语颤减弱、叩诊浊音、呼吸音消失.心脏、腹部未见异常.X片见双侧中量胸腔积液,抽液后行胸部CT检查见左下肺斑片状影,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
肺吸虫病2例报道
患者一.女性,49岁,因"右侧胸痛伴咳嗽6天"入院.门诊胸片示右侧液气胸,右上肺少许炎症.既往体健,1月前曾发生左侧液气胸.平素喜生食虾蟹类食物,发病前2个月曾生食醉蟹约500克.入院查体示右侧液气胸体征,余无阳性发现.
-
肺吸虫病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1例报告
一、病例资料男,11岁,以"胸闷胸痛20余天"为主诉入院.患者入院前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胸痛,深吸气时加重,伴有胸闷,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咳嗽咳痰,无夜间盗汗.在当地胸片示右肺感染,右侧胸腔积液,在当地县医院住院治疗,给以"头孢"抗感染治疗20余天,症状有所好转,复查胸部X线示:双侧胸腔积液,双肺感染.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拟"结核性胸膜炎"收住入院.入院查体:T36.5℃,BP110/70 mmHg.全身皮肤无皮疹、皮下出血、皮下结节.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
11例肺吸虫病例误诊分析
肺吸虫病属人兽共患蠕虫病,为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病殖吸虫等寄生人体所致,人因在流行区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溪蟹或蜊蛄,饮用生水而感染,临床特点:有长期咳嗽,咳铁锈色痰或癫痫,头痛,瘫痪等,或有持续的嗜酸性细胞增多而已排除其他寄生虫或游走性皮下结节或包块等,确诊以痰、粪或各种体液内找到虫卵或皮下结节等活检找到虫卵,童虫或成虫为可靠依据,免疫学试验相当有特异性,且敏感度都很高,均有助于诊断[1].因该病临床表现不一,故在临床上极易造成误诊,张兵等报道误诊率高达64.2%[2],现将我院于2006年9月~2011年4月收治的11例病人报道如下.
-
肺吸虫病误诊为肺结核病7例分析
肺吸虫病属地方性寄生虫病,由于生食含有襄蚴的虾蟹或生水致消化道感染,再经血循环到达肺部或身体的其他部位而致病.
-
福建省延平区肺吸虫病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延平区肺吸虫病病原虫种、第一、二中间宿主和人群的感染率.方法收集全县l0个乡镇38个村的淡水螺蛳与溪蟹标本并按常规检查其肺吸虫囊蚴,对葫芦山、吴丹、明洋三个村人群作肺吸虫成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者抽血以ELISA法检测肺吸虫抗体.结果发现的病原虫种为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和三倍体.第一中间宿主有二种螺蛳:放逸短沟蜷、小桥拟钉螺,因数量少没有检查.第二中间宿主有三种溪蟹,即:福建华溪蟹、福建马来溪蟹及华南溪蟹属一新种.三个村蟹标本检查囊蚴感染率为12.12%(8/66).人群皮内试验的阳性率为7.08%(110/1 554).三个村人群的皮试阳性率分别为10.37%(55/530),6.53%(34/521),4.18%(21/503),三个村皮试阳性者血清肺吸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72%(7/55),11.72%(4/34),4.76%(1/21).结论延平区为闽北肺吸虫轻度流行区,但局部地区为中度疫区.
-
皖南山区两县肺吸虫及其中间宿主的调查
肺吸虫病是我省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安徽省南部有卫氏肺吸虫分布早在上世纪早期就已证实[1].60年代末至70年代,曾在皖南的"小三线"职工和当地居民中流行,造成全国性的影响.
-
福建寿宁县坑底乡杨梅州村肺吸虫中间宿主调查
寿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鹫峰山脉东麓,境内山峦起伏,海拔多在700~1 000m,是我省高山地区县之一.坑底乡杨梅州村位于闽浙交界,生态环境保护完好,为我县边远偏僻的生态旅游长廊.野猫、野猪、麂等野生动物时常出没于村边野外,为肺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创造了有力条件.该村曾有多个病例发生(李友松等,1987),为此我们对该村肺吸虫病第1、2中间宿主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并殖吸虫感染与肺结核发病的相关性探讨
浙江南部永嘉山区是较早发现的卫氏并殖吸虫病(惯称肺吸虫病)流行区.因生活习惯和饮居风俗,人群感染肺吸虫相当严重.临床调查中发现,患有肺吸虫病者常同时伴发结核病.为了解此两种病在感染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于1995年5月~1996年12月在永嘉肺吸虫病流行区开展了此项研究,有关资料总结分析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