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临床实践中推拿手法规范化的思考
文章论述和分析了推拿手法规范化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要重视手法规范化研究和相应的研究方法.结合自身经验,笔者提出临床实践中手法规范化应用的措施,并建议借助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手法操作进行规范化,甚至进一步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推拿手法进行模拟、分析,制订出切合实际需要的临床操作规范.
-
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运动学》的课程建设
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立足点与出发点[1].运动学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康复治疗方法的理论基础.同时,它又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包括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力量、耐力、柔韧等)、运动功能障碍及代偿运动等方面的知识,而构建运动学课程标准、选择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一直是个难点.
-
倒走的运动生物力学与生理学研究进展
人类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向前走、向前跑的运动模式,但向后走、跑的运动很少.然而向后走、跑已日益成为健身锻炼、临床康复的重要手段.国外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即开始了对倒走(backward walking)的研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倒走对人体生理机能、步态的影响和改变上.研究证实倒走与正走有着完全相反的运动方向,却对于下肢肌力锻炼、平衡能力改善、有氧能力提高有着其独特地作用机制.国外学者对倒走研究已经很深入细致,然而我国国内学者对此的研究较为少见,这是我国学者亟需填补的空白.
-
人体环节惯性参数的研究
人体环节惯性参数是建立人体模型、进行人体运动技术影像解析的基础数据,其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影像解析结果的精度,因而,对人体环节惯性参数的测量研究一直是运动生物力学的一个重大的基础性课题,同时也是工效学、人类学及人体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背景.从德国Braune-Fischer的尸体解剖法到中国学者郑秀瑗等的CT活体测量法,对人体环节惯性参数的测量研究已历经一百多年.目前,人体环节惯性参数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对它的应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了解过去、认清现在、把握未来,因为一个事物的应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发展前景.我们对人体环节惯性参数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目的就是为了认清研究的不足,探索发展的方向,促进学科的进步.
-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技术的发展与存在问题
生物体的运动,尤其是人体运动,从来都是物理学家极有兴趣思考的问题.从简单的机械运动到复杂的生命运动,有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甚至难有清晰的描述;有许多现象还不知怎样提问题,甚至还有许多现象未被发现,然而,这也正是生物力学还年轻但又迅速发展的原因.研究生物运动的力学问题,根本上取决于研究技术[1].过去主要依靠测量技术的进步,现在更依靠分析技术的进步[2].考察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明晰学界做了什么研究、正在做什么研究、将要做什么研究以及怎样做研究.在欣喜运动生物力学获得长足进展的时候,尤应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技术困难,惟这些技术困难有所突破,运动生物力学关于人体运动的研究水平方有可能实现质的进步.
-
踝关节外侧损伤不稳定的发生机制及防治
踝关节损伤在体育活动及军事训练中非常多见,其发病率在人体各关节损伤中占首位。因此,关于踝关节损伤的生物力学损伤机制越来越引起科研人员的关注。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患者,即使经适当的治疗,仍有10%~30%不能恢复踝关节功能,表现为外踝关节反复扭伤,即使走平路时也感觉踝关节不稳,同时伴有疼痛、肿胀、打软等。落地或下法是军事训练中常用训练之一,成功的落地动作不仅依靠受训者自身的力量,同时还需要动作控制来平衡冲击后稳定阶段的身体姿势。因为冲击负荷一旦超出人体下肢肌肉骨骼系统的承载范围,就可能发生损伤[1]。鉴于此,近年来关于踝关节运动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逐渐成为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等领域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通过对踝关节解剖结构、生物力学功能及病理改变的认识,我们提出对踝关节不稳的发生机制和防治的几点看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也为运动损伤后期的临床诊断、治疗及体能康复训练等提供理论支持。
-
基于2006至2015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运动生物力学共词分析
背景:科技文献作为反映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主要载体,目前尚没有学者利用科技文献对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进行回顾性综述,致使运动生物力学的发展受到制约。目的:在高频关键词的共词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国外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等进行客观分析。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运动生物力学文献进行检索,运用共词分析的方法,并结合SPSS 20.0软件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对研究主题进行识别。结果与结论:结果发现国际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4个类团:运动损伤机制与运动生物力学、动作分析与运动生物力学、运动损伤预防与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康复与运动生物力学;然后分别对每个类团逐一进行深入分析;并在国际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主题的特征分析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对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
老年人三维本体感觉测试系统研制与应用
目的:研制老年人三维本体感觉测试系统。方法采用惯性传感技术研制一套基于三轴加速度计、三轴磁力计、三轴陀螺仪传感器的姿态测量系统,通过卡尔曼滤波进行数据融合,使该系统可以输出较高精度的姿态角数据。将受试者测试关节的近端环节固定,惯性传感器通过绑带固定在测试关节的远端环节上。惯性传感器在远端环节运动过程中与其做相同的运动,并记录下实时变化的三维角度值,即关节活动角度值。记录本体感觉测试常用方法———角度重建法中三维的目标角度、重建角度等数据。结果采用国际公认的本体感觉测试装置 BIODEX测试系统测试8名男性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测试结果与该测试系统获得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老年人三维本体感觉测试系统能够测试老年人各关节的三维本体感觉,尤其是可以测试小关节本体感觉,能方便携带到康复大厅、病房等场合,在老年人健康评估、康复进程监控、伤残评定等多个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
偏瘫患者步态特征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目的 研究偏瘫步态特征与下肢异常肌力之间的内在关系,阐明导致偏瘫步态的肌力原因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建议.方法 以偏瘫步态和正常步态为研究对象进行建模仿真,通过正常步态下仿真模型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模型有效性,对两种模型的运动学数据、地面反作用力(ground reaction force,GRF)及肌力等特征曲线进行差异分析.结果 LifeMOD仿真结果与测力台实测GRF曲线复相关系数为0.922,动力学模型合理有效.偏瘫步态患者初始着地期胫前肌肌力小导致踝关节背屈不足,摆动前期腓肠肌肌力小,起不到蹬离推动作用.结论 胫前肌、腓肠肌软弱无力是偏瘫患者出现足下垂等偏瘫步态特征的主要原因,LifeMOD建模仿真可协助诊断偏瘫患者的异常肌力.
-
基于软件OpenSim的人体运动建模理论及其应用领域概述
红外捕捉系统、高速摄像、平面摄影、表面肌电测试等现行实验室测试手段不能显示人体运动时肌肉产生肌力的具体信息以及准确阐释神经-肌肉协调机制.因此,计算机模拟与仿真应运而生.目前,国内用来进行人体动作仿真的软件主要有LifeMOD、AnyBody、ANSYS等,这些软件有其自身的缺陷,如肌肉控制不够精确、价钱昂贵等.为了更好解决肌肉模拟问题,斯坦福大学团队研发了一款免费软件OpenSim,它是基于C++和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应用于肌肉模型开发、模拟仿真与分析神经肌肉系统的开放性软件.以计算机建模与数学理论推导为基础,对OpenSim建模理论和步骤进行详细介绍,为国内从事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学者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同时,探讨未来利用OpenSim建模仿真研究的主要方向,例如通过OpenSim的模拟研究可以探求偏瘫步态、帕金森步态等异常步态的神经-肌肉机制,为异常步态康复手段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依据.
-
帆船运动及受力分析
针对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回顾了在帆船的演变中从利用风对帆的推力转变为升力的过程,介绍了帆船运动的开展,分析了帆船的受力状态,并讨论了其研究方法.
-
女子举重下蹲式上挺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目的 从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方面对举重下蹲式上挺进行研究,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认识和寻找适合自己的上挺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三维录像和三维测力台同步测试的方法.结果 发现下蹲挺下蹲撑铃点低,人体重心下蹲撑铃比较迅速,杠铃上升距离短,所需杠铃上升速度小.但是下蹲挺撑铃的前后稳定角及平衡角小,稳定性低,稍有不慎就可导致动作失败.下蹲挺撑铃和起立时间较长,起立距离也较长,消耗的能量多.结论 下蹲挺上挺发力所需力小,但是撑铃和起立的稳定性差.
-
短跑运动中下肢环节间互动动力学分析
目的 从动作控制角度出发,探讨运动控制对提高短跑运动成绩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的可能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8名国家级优秀短跑运动员(好成绩:10.27 s~10.80 s),利用8台红外高速摄像系统(采样频率300 Hz)与测力台系统(1200Hz)同步记录受试者在短跑大速度阶段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地面反作用力资料.根据逆动力学理论建立下肢多环节互动动力学模型,对短跑一个步幅的各种力矩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短跑支撑阶段地面反作用力矩是下肢各关节处的主要被动力矩,它在着地初期对膝关节产生一个较大的伸膝作用,腿后肌为抵抗此力矩的作用容易造成损伤.腾空阶段惯性力矩的作用非常明显,其大值出现在摆动末期,腿后肌在被拉至长的同时还需承受较大的惯性力矩负荷.结论 支撑前期与摆动末期均有可能造成腿后肌损伤,腿后肌的肌力与损伤是限制短跑成绩提高的一项主要因素.
-
平底帆船的波浪干扰力初探
目的 研究波浪对平底帆船的干扰力.方法 以小型平底帆船为对象,基于线性切片理论计算一阶规则波浪对船体的干扰力,分析波浪干扰力对帆船运动的影响.结果 计算了斜浪时波高对干扰力的影响;遭遇角对干扰力大小、振荡周期的影响;波浪频率对干扰力振荡周期的影响,及斜浪对船体横漂的影响等.结论 帆船在波浪中行驶时,遭遇角是影响帆船运动状态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保持正确航向应适时修正遭遇角.
-
生物力学—一门跨学科的学科
生物力学是研究力与运动学、医学、生物学和材料学等学科之间关系的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融合而形成的交叉科学体系.其分支运动生物力学与医用生物力学是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科技奥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科技奥运"主题所刊登的有关生物力学在竞技体育应用和在运动医学基础与应用方面相关文稿作出简要综述.
-
生物力学:与生命科学的有机融合--关于我国生物力学"十一·五"发展的一点建议
生物力学是研究生命体运动和变形的学科,其基本内涵是运用力学原理、理论和方法深化对生物学/医学问题的定量认识.当前生物力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包括:(1)按力学分支学科分类,包括:生物流体力学,生物固体力学,生物传热与传质,生物动力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等.(2)按生理系统分类,包括:心(脑)血管力学,骨骼-肌肉-创伤力学,呼吸系统力学,感觉系统力学,泌尿-生殖系统力学,等等.(3)按解剖层次分类,包括:整体(局部)力学--运动生物力学,器官-组织力学,细胞-亚细胞-分子力学,等等.(4)按研究对象分类,包括:(哺乳)动物生物力学,植物生物力学,仿生力学,等等.
-
太极拳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的运动生物力学对比分析研究
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是武术新竞赛规则太极拳难度动作,本文选取体育学院武术队运动员6名,运用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生物力学实验实的Motion Analysis运动分析解析系统,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同步测量,找出其运动生物力学规律,以期对训练有所指导作用.
-
(扌衮)动作原理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现状
(扌衮)法是20世纪40年代由(扌衮)法推拿流派创始人丁季峰老先生在继承家传一指禅推拿手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创造的一种具有规范化动作结构的操作技术,是(扌衮)法推拿流派的主治手法.作为一种推拿手法,(扌衮)法在本质上属于以力为特征的一种物理治疗手段.通过手法动作时产生的不同形式的"动态力信号",作用于受术部位的各种感受器,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同程度地发放动作电位并向中枢传导相关感觉的神经冲动,再经过神经中枢的整合与反馈,从而发挥手法的治疗作用[1].
-
浅谈提高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质量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是运动训练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程,它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和体育保健学等多学科实验内容,是体育院校中诸多专业都要涉及的重要的专业基础教学内容,是运动训练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神经肌肉电刺激模拟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物力学研究
基于对电刺激模拟肌肉力量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果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的训练效果显著优于肌肉直接电刺激(MES);肌肉力量素质的增长与电刺激方式和刺激源的电特性有关;NMES能以较低的体能消耗完成肌肉力量训练,适合作为常规训练前、中、后的辅助训练手段;NMES模拟肌肉力量训练的方式能满足肌肉功能群协调能力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