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作者:柏柳枝

    喹诺酮类药物是人工化学合成的一类抗菌药,其基本母核是4-喹诺酮,通过对其母核的修饰得到了一系列的喹诺酮类药物.

    关键词: 喹诺酮 不良反应
  •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喹诺酮类耐药表型和质粒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袁星;沈继录;徐元宏;熊自忠

    目的 调查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质粒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常见耐药基因和分子机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Vitek系统鉴定细菌,用M-H琼脂稀释法药物敏感试验测定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MIC,PCR扩增质粒上的qnrA、B、C、D、S,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Ib及外排泵qepA基因,选取部分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8.3%、58.3%和40.0%.PCR扩增结果 显示,aac(6')-Ib阳性率达29.2%(35/120),测序发现aac(6')-Ib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密码子不存在点突变,未检出新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6')-Ib-Cr基因;未检测出质粒上的qnrA、B、C、D、S及外排泵qepA基因产物.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严重,耐药机制与aac(6')-Ib-Cr亚型无关,也没有质粒上的qnrA、B、C、D、S和外排泵qepA基因的因素.

  • 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赵旺胜;江淑芳;顾兵;吴姗姗;刘根焰;张巧娣;吴海玮

    目的 调查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 在南京地区的医院随机收集了73株鲍曼不动杆菌,历时9个月.定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MIC,PCR扩增gyrA基因和parC基因并进行酶切分析,选取部分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39.7%(29/73);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76.7%(56/73);对加替沙星耐药率为32.9%(24/73).对3种喹诺酮类药物均耐药的有16株,占21.9%.PCR-RFLP显示,对gyrA基因,耐药株有80.4%(45/56)不能被Hinf Ⅰ酶切,敏感株100%(17/17)被HinfⅠ酶切;对parC基因,耐药株73.2%(41/56)不能被HinfⅠ酶切,敏感株有88.2%(15/17)被Hinf Ⅰ酶切.测序结果:耐药株中的gyrA和parC基因存在突变,敏感株中则不存在突变,并在耐药株中发现gyrA和parC基因新的点突变,Genbank号分别为DQ270238和DQ270239.结论 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其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有关.

  •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gyrA基因突变与喹诺酮类耐药关系研究

    作者:宋世平;黄春基;张中奎;解小珍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gyrA基因突变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关系,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PCR Hinf Ⅰ酶切分析、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等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及36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gyrA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Hinf Ⅰ酶切结果显示,所有13株环丙沙星耐药株,3株环丙沙星中介株中的2株,20株环丙沙星敏感株中的1株存在gyrA基因Hinf Ⅰ酶切位点突变;SSCP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耐药菌株和中介菌株的gyrA基因带型与标准菌株均不同;20株敏感菌株中有5株的带型与标准菌株不同.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喹诺酮类耐药与gyrA基因Hinf Ⅰ酶切位点突变密切相关,但gyrA基因突变不局限于该位点,在常规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开展gyrA基因突变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淋病奈瑟菌GyrA基因及ParC基因突变与耐喹诺酮类药物的关系

    作者:谢平;糜祖煌;李琴;张稷;肖琛月

    目的:探讨淋病奈瑟菌DNA回旋酶A亚单位GyrA基因及拓扑异构酶ⅣC亚单位ParC基因突变与耐喹诺酮类药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DNA序列测定法对20株无锡地区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的GyrA及ParC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并利用琼脂扩散法检测了该20株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对诺氟沙星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0株被检淋病奈瑟菌菌株在GyrA基因的两个常见突变位点之一的Ser91处均未发生突变,却在另一位点Asp95处则均有突变;而19株被检淋病奈瑟菌菌株中有16株发生了ParC基因的86、87、88、91位点突变.结论:GyrA基因的Asp95位点突变与ParC基因的Asp86、Ser87、Ser88和Glu91位点突变共同参与了淋病奈瑟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的耐药.

  • 淋病奈瑟菌喹诺酮耐药表型与基因型配对研究

    作者:郑亚芬;承小京;黄瑞萍;汤韧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1989年曾被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推荐用于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NG)感染的一线药物[1,2].自20世纪90年代起,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在我国被广泛用于NG感染的治疗,然而该药物治疗NG感染无效率逐年上升.为探讨NG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和耐药机制,我们对48株NG菌株进行了纸片法检测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和PCR直接DNA测序法检测喹诺酮第一靶位--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基因(GyrA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resistance determining region, QRDR)序列的表型与基因型配对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氧氟沙星的临床用药进展

    作者:杜璇;屠锡德

    氧氟沙星是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于1981年研制成功,至1985年在日本和德国上市以来,已在英美等80多个国家应用.1987年在我国进行该制剂的临床验证,1988年获得批准应用[1].氧氟沙星是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通过抑制DNA拓扑异构酶发生作用.DNA拓扑异构酶Ⅱ对于细菌DNA复制以及翻译、修复、重组、转运的某些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氧氟沙星在体内攻击该酶的A亚单位,通过对易感生物体中DNA促旋酶的抑制作用,抑制了DNA的ATP依赖反向超螺旋结构,同时抑制了超螺旋DNA独立于ATP的松弛,并促进了双螺旋DNA的裂解[2].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作者:唐琰;丁雁;刘嵘;朱雄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全合成的活性化合物,具有抗菌谱广、作用机制独特、高效低毒等特点,其发展已历经4代.综述喹诺酮类化合物的骨架合成方法及结构修饰研究的新进展,简要介绍其中代表性化合物的抗菌活性及构效关系.

  • 三种常用喹诺酮类药治疗轻度下呼吸道感染效果分析

    作者:冯建军;曹建忠

    莫西沙星、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均为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被推荐用于呼吸道感染,但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考虑如何合理使用的报道较少.我们选择150例轻度下呼吸道感染的门诊患者,对上述3种抗菌药作成本-效果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安全、经济、有效的用药参考.

  • 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和喹诺酮药效活性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明志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体外药效及其耐药机理.为临床正确选择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分离确认的313株肺炎克雷伯菌利用K-B法、稀释肉汤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13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2006~2008年平均耐药率分列为5.4%、17.8%、38.6%;头孢三嗪2006~2008年平均耐药率分别为6.5%、18.7%、35.1%;头孢噻肟2006~2008年平均耐药率分别为6.5%.17.8%、37.8%.对诺氟沙星2006-2008年平均耐药率分别为25.0%、45.8%、65.8%;左氧氟沙星2006~2008年平均耐药率分别为8.7%、11.2%、32.4%;环丙沙星2006~2008年平均耐药率分别为5.4%、9.3%、29.8%.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有逐年上升趋势.

  • 成人支原体肺炎72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丽莉;冯旰珠

    目的:探讨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对72例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中年龄<60岁者52例(72.22%),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主要是干咳(52例,72.22%),44例(61.1%)肺部无阳性体征,64例(88.89%)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单用喹诺酮类(莫西沙星)组及β-内酰胺类联合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组的疗效(热退时间、影像学吸收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优于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组.结论:支原体肺炎多发于年轻人,表现为干咳为主,缺乏胸部体征,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低于正常.喹诺酮类对成人支原体肺炎的疗效优于大环内酯类.

  • 男性发热性尿路感染患者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

    作者:秦大勇;王志新

    目的:评估男性发热性尿路感染(FUTI)患者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和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患者临床表现及尿细菌涂片检查确诊的大肠杆菌感染的FUTI患者123例,采集患者清洁中段尿或经膀胱穿刺获取尿液标本,进行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大肠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反应,并评估与大肠杆菌耐药性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34%的大肠杆菌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且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也较高,尤其是对阿莫西林(P<0.001)和复方新诺明(P<0.001).大肠杆菌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与年龄、既往尿路感染史、尿道异常、既往使用抗生素(特别是氟喹诺酮类)、卫生保健相关的尿路感染( HA-UTI)等因素有关,其中HA-UTI(OR 4.34,95%CI 1.62 ~12.13,P<0.001)、既往尿路感染史(OR 6.27,95%CI 2.71~15.32,P<0.001)、既往使用氟喹诺酮史(OR 14.37,95%CI 2.14~73.26,P<0.001)是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FUTI患者的耐喹诺酮类药物的大肠杆菌对其他抗生素也存在较高的耐药性,尤其是对阿莫西林和复方新诺明;HA-UTI、既往尿路感染史和既往使用氟喹诺酮类是男性FUTI患者大肠杆菌耐药的高危因素,因此,应避免在男性FUTI患者中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泌尿系感染.

  • 封管方法影响喹诺酮类药物致静脉炎及导管堵塞的观察

    作者:吴丽红;吴金香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对喹诺酮类药物致静脉炎及导管堵塞的影响.方法 单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90例,按用药顺序分为A、B、C 3组各30例.A组用肝素盐水(25 U/ml)2.5 ml正压封管;B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封管;C组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再用肝素盐水(25 U/ml)2.5 ml正压封管.结果 C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意义(P<0.05);C组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入喹诺酮类药物后封管,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再用肝素盐水2.5 ml正压封管,可降低静脉炎与导管堵塞的发生率.

  • 淋病奈瑟菌耐药基因检测

    作者:糜祖煌;黄瑞萍

    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是性传播疾病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NG对一些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逐年下降.细菌耐药基因的监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病菌传播与流行.本文就NG的青霉素、四环素、喹诺酮、红霉素和大观霉素耐药基因检测作扼要介绍.

  • 志贺氏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玲;沈继龙

    志贺菌属(Shigella sp.)细菌通称痢疾杆菌,是一类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危害严重的革兰阴性肠道致病菌,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三类传染病病原体.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急性腹泻的原因之一[1].自人工合成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于菌痢治疗以来,喹诺酮类药物以其强大的抗菌作用,成为临床上治疗菌痢的首选药物.随着该类药物的普遍使用,尤其是临床不合理用药,出现了大量耐药志贺菌株,这些耐药株产生速度快,耐药率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困难[2].本文就志贺菌耐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 结核病治疗前后耐喹诺酮(gyrA)基因的变化分析

    作者:李洪敏;安慧茹;王巍;苗青;张霞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gyrA基因突变的规律.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鉴定106例治疗前后的临床分离株,确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菌种,并进一步分析gyrA基因突变的情况.结果 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为对照,106株临床分离株的16S rDNA SSCP电泳图谱均与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相同.59株耐喹诺酮类药临床分离株中30株异常,占50.8%.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与gyrA基因突变有关,且在药敏实验高、低浓度区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 COPD并医院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徐坤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5年4月~2007年3月收治的48例COPD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从48例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64株,革兰氏阴性菌45株占70.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0.3%,不动杆菌属占15.6%,大肠埃希氏菌14.1%.革兰氏阴性菌对三代头孢及喹诺酮均有高耐药性.结论 CAPD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细菌耐药率高,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左旋氧氟沙星衍生物(YH54,YH57)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叶辉;武济民;杨玉社;陈凯先;嵇汝运

    YH54、YH57是以左旋氧氟沙星为先导化合物合成的新氟喹诺酮[1].其化学名分别为:(S)-9-氟-2,3-二氢-3-甲基-8-氨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代-7H-吡啶并[1,2,3-de][1,4]苯并口恶嗪-6-羧酸、(S)-9-氟-2,3-二氢-3-甲基-8-氨基-10-(3-甲基-1-哌嗪基)-7-氧代-7H-吡啶并[1,2,3-de][1,4]苯并口恶嗪-6-羧酸.本文研究其抗菌活性.

  • 宁波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喹诺酮耐药gyr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车洋;杨天池;平国华;林律

    目的 为阐明宁波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ple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gyr基因突变特征,深入研究MDR-TB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与gyr基因突变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1%比例法对MDR-TB进行氧氟沙星药敏检测实验,通过DNA直接测序法分析MDR-TB的gy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120株MDR-TB临床分离株中有34株对喹诺酮耐药,总耐药率为28.33%(34/120).34株耐喹诺酮菌株中,30株gyr基因发生突变,突变率为88.24%(30/34).30株gyr基因发生突变的菌株中gyrA基因突变有29株,占96.67%(29/30),突变位点包括90、91和94位氨基酸;gyrB基因突变有2株,其中1株均合并gyrA基因突变,占6.67%(2/30),突变位点包括499和502位氨基酸.结论 宁波地区MDR-TB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形势较为严峻,gyrA基因突变与MDR-TB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

  •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与gyr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

    作者:赵丽丽;夏强;赵秀芹;刘志广;万康林

    目的 分析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ple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临床分离株的gyr基因突变特点,探讨MDR-TB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产生与gy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比例法对耐多药结核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氧氟沙星的药物敏感性检测,应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MDR-TB的gy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125株MDR-TB临床分离株中,50株对喹诺酮类耐药,耐药率为40%.50株耐药菌株中,40株gyr基因发生突变:其中39株gyrA基因突变,突变率为78%,突变位点包括90,91和94位氨基酸;5株gyrB基因突变,其中4株合并gyrA基因突变,gyrB基因突变位点为500,506,534和539位氨基酸.结论 MDR-TB中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态势比较严峻,其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主要与gyrA基因突变有关.

340 条记录 9/17 页 « 12...6789101112...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