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企事业单位体检人群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增高与高血压检出率及知晓率调查

    作者:赵春杰;邹兰;冀云萍

    目的 分析2013年部分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体检中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高血压检出率及知晓率,为糖尿病及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3 646名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作为研究对象,从工作性质上分为两组,即事业单位组1 652人,企业单位组1 994人;男性1 599人,女性2 047人,年龄22~60岁.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测定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雅培C16 000).分别计算企事业单位和男女性别人群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的检出率和高血压检出率及知晓率.应用x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结果 3 646名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及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3.26%、7.16%和19.03%,企业单位职工分别为4.51%、5.77%和21.77%,事业单位职工分别为1.76%、8.84%和15.74%;男性职工分别为5.38%、9.38%和29.58%,女性职工检出率分别为1.61%、5.42%和10.80%.企业职工高血压知晓率为43.09%,事业职工为60.38%;男性职工为49.47%,女性职工为49.77%.企业单位职工糖尿病及高血压检出率高于事业单位,男性高于女性;事业单位职工空腹血糖增高检出率高于企业单位,男性高于女性;事业单位职工高血压知晓率高于企业单位,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理念与职业、环境密切相关.

  • 济南市历城区城乡居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

    作者:王创新;李兆民;夏淑红

    目的 探讨济南市历城区城乡居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制订糖尿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6084人进行居民健康状况调查,选取血糖、血压及体检资料完整的调查对象2137人列入本次研究.结果 历城区城乡≥15岁居民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6.40%.其中男性为6.07%,女性为6.78%,性别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81,P>0.05);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3.51,P<0.01);城市居民为9.28%,农村居民为4.78%,城市高于农村(χ2=38.68,P<0.001).历城区城乡≥15岁居民空腹血糖受损(IFG)标化患病率为2.55%,其中男性为2.14%,女性为2.78%,性别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FG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28.47,P<0.001);城市为3.54%,农村为1.98%,城市高于农村(χ2=13.79,P<0.001).糖尿病的知晓率为47.76%,治疗率为44.78%,控制率为30.85%,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城市均高于农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围、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是糖尿病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838(1.116~3.028),2.452(1.736~3.463),1.394.(1.155~1.682).结论 济南市历城区城乡居民糖尿病、IFG患病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较低.腰围、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是糖尿病危险因素.加强健康教育、适当体育活动,采取控制体重尤其是控制腹型肥胖、防制血脂异常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

  • 大同市糖尿病流行特征及中西医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赵卫东;张卫星;王建英;彭江;龚长根

    目的 了解大同市糖尿病流行现状,评价社区干预效果,探索社区干预新方法、新模式.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的方法,抽取30~73岁居民2 586人进行问卷调查及医学体检,对207名糖尿病患者实施血糖监测、规律运动、药物优化等指导以及中医体质辩识和调控的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行为改变及血糖、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体质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大同市30~73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90%,标化率为7.76%,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为8.76%,标化率为5.92.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中医阳明、厥阴体质者糖尿病和IFG的患病率高于其他体质类型.药物优化(40.09%)、血糖监测(29.46%)及主动运动(59.90%)与干预前(分别为25.12%,15.94%,32.36%)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血脂、血压及BMI均下降.结论 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中医药的介入对在血糖、TC、TG、血压及BMI的控制有明显效果,将中医药引入社区干预体系对提升糖尿病综合防控水平有积极意义.

  • 糖尿病高危人群临床选择性筛查效果

    作者:黄俊;孙彦文;赵琬;刘奕男

    目的 探讨临床选择性筛查方法在社区早期发现糖尿病的筛查效果.方法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前来就诊的45岁以上具有高血压、体质指数≥24 kg/m2、糖尿病家族史等1项或几项高危因素者作为筛查对象,进行空腹血糖(FPG)和2 h血糖检查.并随机调查部分筛查对象的认知和行为现况.结果 757名高危对象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调节受损检出率分别为31.04%,8.85%和24.57%.总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70.28%和60.14%(P<0.01),其中糖尿病和IFG检出率的性别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调查的199名筛查对象中,96.98%和89.45%的调查对象对筛查项目和费用表示认同,90.95%愿意动员身边具有高危因素者进行筛查.调查对象对糖尿病高危因素和糖尿病前期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分别仅占27.14%和25.13%,医生主动动员筛查者占31.16%.结论 对45岁以上的具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FPG和2 h血糖筛查有较高的检出率,通过加强社区医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社区宣传、发动以及已接受筛查的高危人群的伙伴影响,临床选择性筛查可以作为社区糖尿病早发现的有效方法之一.

  • 第18届国际糖尿病联盟学术年会侧记--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受损、胰岛素抵抗发展与演变为2型糖尿病

    作者:相爱霞;赵璐杰;董砚虎

    第18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大会于2003年9月24日至29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本次大会有关2型糖尿病预防方面的论文60余篇,内容涉及高危人群的筛选,危险因子的界定及其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干预.

  • 不同血糖水平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作者:朱颖;黄科宇;孟令民;杨慧;张久春;褚鹿鹿;吴寿岭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水平与新发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 在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101 510名职工中分层随机抽取观察对象,按入选标准选取5 440名观察对象组成研究队列,分别于2010-2011年和2012-2013年对观察队列进行随访健康体检,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2010-2011年FPG水平将观察队列分为3组:理想血糖组、FPG受损组、糖尿病组,并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5 440例观察对象中,排除2010-2011年FPG、超声资料不完整者及超声检测发现颈动脉有斑块者,纳入本次研究3 084例,其中又排除未参加2012-2013年健康体检者175例,颈动脉斑块超声资料不完整者561例,终纳入统计分析2 348例.随访2年后,全部人群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15.0%(352/2 348);理想血糖组(n=1 724)、FPG受损组(n=464)、糖尿病组(n=160)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14.2%(245/1 724)、14.9% (69/464)、23.8%(38/160),糖尿病组高于理想血糖组、FPG受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理想血糖组比较,FPG受损组、糖尿病组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比(95%CI)分别为0.924(0.691~1.235)、1.733(1.107~2.713),但是在调整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后的风险比(95%CI)则分别为1.117(0.824~1.513)、1.393(0.872~2.226).结论 糖尿病人群新发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增加,但在调整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后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需要更多的大样本研究长期随访来进一步证实.

  • 秦皇岛市13~15岁人群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晓丽;陆强;马春明;刘博伟;娄东辉;尹福在

    目的探讨秦皇岛市13~15岁人群不同空腹血糖(FPG)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情况.方法测量1665名13~15岁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腰嗣、臀同、血压、FPG、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具有超重、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中2项或以上者为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结果 (1)人群按FPG分为<4.4(n=176),4.4~4.9(n=740),5.0~5.5(n=650),5.6~6.0(n=91)和≥6.1 mmol/L(n=8)5组.可见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率随FPG升高逐步上升,分别为7.4%,5.9%,8.8%,15.4%和37.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校正性别、年龄后,5.6~6.0 mmol/L组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率已明显升高,为FPG<4.4 mmol/L组的2.365倍(95%CI:1.005~5.564,P=0.049).(2)以FPG 5.6 mmol/L为切点分为FPG正常组(FPG<5.6 mmol/L,n=1566)及空腹血糖受损(IFG)组(FPG 5.6~7.0 mmol/L,n=99),IFG组体重指数[(21.4±4.2)kg/m2 υs. (20.3 4±3.9)ks/m2]、腰围[(70.4 4-10.7)cm υs.(67.0±9.6)am]、收缩压(109.4±13.8)mm Hg υs.(106.4±12.9)mm Hg,1 mm Hg=0.133 kPa J均高于FPG正常组,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PG超过5.6 mmol/L的13~15岁青少年已存在心血管危险凶素聚集,应该蕈视对青少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预防.

  • 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诊断标准及其变迁

    作者:高志红

    回顾了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产生背景、修改过程及依据,介绍了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减低概念的提出及诊断切点的调整变化及这种变化所带来的益处.同时,比较了美国糖尿病学会与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不同之处,指出目前糖尿病诊断中的不足之处.另外,糖化血红蛋白A1c可能成为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的可靠指标.

  • 糖尿病诊疗标准(三)--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6年公布

    作者:《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编辑部

    编者按 2006年1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在Diabetes Care杂志(2006,26:S4-S42)中发布了其对糖尿病治疗的新推荐标准,因此,我刊自2006年第2期开始陆续刊登2006年公布的新标准.由于我刊已经刊登了ADA2005年推荐标准的前4部分,经过比较,发现其大部分内容和ADA2006年标准相同,因此不再重复刊登.有关前4部分几点不同之处是:在新标准"糖尿病筛查"部分中,ADA推荐在筛查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时,可以检测空腹血糖或者进行2 h OGTT(75 g糖负荷试验),或者二者同时进行;对于空腹血糖受损者可以利用0GTT更好的评价其糖尿病危险性.在"妊娠糖尿病的鉴别与诊断"部分,新标准推荐对于妊娠糖尿病妇女应该在产后6~12周筛查糖尿病,同时应随访其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发展.

  • 2型糖尿病预防的药物与非药物干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

    作者:田建卿;邹大进

    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受损(IFG)是正常糖代谢发展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与糖尿病的发牛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对此类人群给予药物、非药物干预可以明显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2型糖尿病的药物与非药物干预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糖尿病前期筛查的分歧与共识

    作者:高鑫

    目前将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称为糖尿病前期,处于该阶段的个体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高.美国糖尿病协会强烈主张单独应用空腹血糖(FBG)定义糖代谢状态,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则极力推荐对无症状高血糖人群应用标准化的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联合空腹和负荷后2 h血糖来定义一个个体是否存在任何程度的糖代谢紊乱.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焦点主要是测定FBG或2 h血糖的可行性.由于OGTT整个过程至少需要2 h,因此不太适合群体研究.但是单独测定FBG以定义糖代谢状况往往存在假阴性风险,而且糖负荷后2 h血糖是诊断IGT的唯一方法.基于两方面的考虑,推荐在群体中进行糖尿病前期和未诊断糖尿病筛选时,首先应用费效比合理的筛查工具确定出高危人群,然后再进行OGTT以进一步确诊.

  • 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减低的概念及表现谱的差异和对策

    作者:卢艳慧;陆菊明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提出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概念,2003年11月ADA提出IFG下限诊断标准从6.1 mmol/L下调到5.6 mmol/L.IFG与糖耐量减低(IGT)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均较正常血糖人群高,但两者的表现谱却存在许多差异,如两者的患病率具有性别及种族差异;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抵抗状况也不同;两者与血管病变的关系及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有差异.因此,基于IFG、IGT的病理生理学应对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 有关国际糖尿病联盟专题研讨IGT/IFG的情况

    作者:潘长玉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于2001年8月初在伦敦召开了有关葡萄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受损(IGT/IFG)的专家研讨会.召开这次会议的背景大致是:

  •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血管病变

    作者:陆菊明;卢艳慧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IFG与IGT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均较正常人高,但两者的表现谱却存在许多差异.两者的患病率具有性别及种族的差异,IFG在男性更为常见,而IGT在女性稍多;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抵抗(IR)状况也不同,IFG者主要存在肝脏IR及基础状态下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而IGT者主要存在外周组织IR,早期胰岛素分泌反应下降.餐后2 h血糖(2hPG)与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强于空腹血糖(FPG),IGT者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危险性均高于IFG者.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根据FPG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提出,FPG的诊断切点应从7.8mmol/L下调到7.0 mmol/L,同时提出IFG的概念.

  •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特点及演变

    作者:陆菊明;卢艳慧

    本研究对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共2344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并进行随访研究.分析显示单纯空腹血糖受损者主要是肝脏胰岛素抵抗和基础状态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单纯糖耐量减低者的肌肉胰岛素抵抗较重,糖负荷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较重;糖尿病前期阶段,全天平均血糖,日内、日间血糖漂移幅度较正常人增加;糖调节受损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善具有一致性;基线时合并的代谢异常项目越少,代谢异常改善越明显,对于糖调节受损逆转并维持正常血糖越有益;对糖调节受损人群进行综合强化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发生率,且疗效优于国内外单药干预研究;腰围及收缩压的增加、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恶化是糖调节受损进展为糖尿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优先选择治疗药物

    作者:朱禧星

    代谢综合征的基本病变是胰岛素抵抗,其发生率相当高.Isomaa等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在糖耐量受损(IGT)/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中占42%~64%,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占78%~84%.

  • 糖尿病前期药物治疗现状

    作者:董静莲;张会敏

    糖尿病前期是 2 型糖尿病的重要阶段,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我国糖尿病前期发病率达到15. 5% ,如不及时给予干预治疗,很快就会发展为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为胰岛素抵抗、β 细胞分泌缺陷和慢性炎症.该病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即饮食和运动治疗,是治疗的基本措施,药物干预包括双胍类药物、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格列奈类、GLP - 1 受体激动剂等药物.AACE 的专家共识认为,高危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可以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药物治疗,同时要控制血脂、血压、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

  • 国内外糖尿病预防临床试验研究进展

    作者:周文龙;黄宇虹;张德芹

    通过对近15年来国内外干预糖尿病高危人群临床试验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目前糖尿病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现状,干预措施.对今后开展干预糖尿病高危人群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推进循证医学研究,控制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诊治

    作者:赵进喜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其生物效应降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高血糖为基本病生理改变的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紊乱综合征.近年发病率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多种血管神经并发症,也成为患者致死、致盲、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世界各国和医学界都非常重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问题.对于其诊断与分型,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委员会提出了更新糖尿病分型和诊断标准的建议,并已于1999年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咨询.在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分型的基础上,还提出了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IGT)、空腹血糖受损(IFG)的诊断标准[1].治疗方面,虽然口服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降糖药物、双胍类降糖药物、餐时血糖调节剂-诺和龙、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和胰岛素治疗等都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药物肝肾损害、继发性失效和并发症防治等.因此,研究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重大意义.

  • 现代检验诊断新技术(51)血糖测定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王金良

    国际上的糖尿病学专家越来越重视血液葡萄糖(简称血糖)测定结果在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作用.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诊断糖尿病的新标准,将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界限值(切点)由7.8毫摩/升降至7.0毫摩/升.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也采用了这一标准,2003年美国ADA又将空腹血糖上限从6.1毫摩/升降为5.6毫摩/升,凡空腹血糖超过5.6毫摩/升者即为"空腹血糖受损"(IFG).凡餐后2小时或在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的血糖超过7.8毫摩/升者,即为"糖耐量受损"(IGT).以上标准我国糖尿病学会均予采纳为我国的标准.

556 条记录 10/28 页 « 12...78910111213...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