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β细胞功能影响的比较

    作者:乌仁塔娜;刘丰民;章江南;雍玉国;杨冰洲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格列美脲治疗新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二甲双胍组、吡格列酮组、格列美脲组,各3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脂代谢、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治疗前(P<0.05),吡格列酮组胰岛素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吡格列酮组在治疗后总胆固醇水平有所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升高(P<0.05);治疗后,二甲双胍组、吡格列酮组HOMA-IR均明显降低(P<0.05),HOMA-β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格列美脲组HOMA-β明显增高(P<0.05).结论 3种口服降糖药均能有效降血糖,盐酸吡格咧酮、二甲双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利于修复胰岛β细胞功能,且安全可靠.

  • 吡格列酮对肥胖性高血压的影响

    作者:张旗来;金丽娟

    目的 观察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对高血压合并肥胖的降压影响.方法 将高血压合并肥胖的61例患者(糖尿病患者除外)分成两组,一组为治疗组在原来降压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艾丁)15mg,每天1次;另一组为对照组继续原降压方案治疗.结果 4周后治疗组血压的变化为收缩压治疗前(154.17±10.66)mmHg,治疗后(144.65±9.42) mmHg;舒张压治疗前(99.69±7.83) mmHg,治疗后(89.26±7.47) mmHg.对照组血压的变化为收缩压治疗前(155.78±9.86) mmHg,治疗后(153.26±10.71) mmHg;舒张压治疗前(99.39±6.7) mmHg,治疗后(95.39±7.66) mmHg.治疗组血压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对高血压合并肥胖者有一定的协同降压作用.

  •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侯志梅;吴新荣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GT)治疗2型糖尿病(T2DM)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珐:根据随机、双盲的原则将140例已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PGT组.PGT组使用PGT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安慰剂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GT组与治疗前比较,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HbA1 C)、胰岛素抵抗指数(RI)、hs-CRP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PGT治疗T2DM除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外,还具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使hs-CRP下降.

  • 吡格列酮对原发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降压疗效观察

    作者:柳立红;盛惠玲;陈润霞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原发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糖代谢、血浆胰岛素、脂肪代谢、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10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分组进行常规降压治疗组(A组),和常规降压加吡格列酮治疗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糖代谢胰岛素水平、脂代谢和体重指数的变化.结果:(1)常规降压加吡格列酮组患者,血压下降值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降压加吡格列酮组患者胰岛素水平、血脂水平、体重指数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较好地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起到协同降压作用.

  •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观察

    作者:黄兰香;侯志梅;阿依古丽·玉努斯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GT)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LF)的疗效.方法:116例经确诊的NAFL同时合并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PGT组予吡格列酮15 mg,日一次;二甲双胍(Met)组予二甲双胍0.5g,日三次;对照(Con)组予以除二甲双胍及噻唑烷二酮类以外的其他降糖药物治疗,共6个月.结果:治疗后PGT组肝脾CT比值、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脂肪肝消失率高,MeT组次之,Con组低.PGT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 IR)低,Met组次之,Con组高.PGT组和Met组的空腹胰岛素(Pins)明显低于Con组.结论PGT能够治疗NAFL,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

  •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作者:黄兰香;侯志梅;阿依古丽·玉努斯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PGZ)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组(A组)、二甲双胍联用PGZ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压(BP)、血糖(P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 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及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 - IR降低(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用PGZ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低血压,减轻体重,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IR).

  • 吡格列酮联合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体会

    作者:王春梅;张祥林;杜娟

    目的 应用吡格列酮联合诺和灵30R胰岛素与单用诺和灵30R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种治疗对尿白蛋白排泄率、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诊治的117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据用药不同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62例,应用吡格列酮联合诺和灵30R胰岛素;单药治疗组55例,单用诺和灵30R胰岛素治疗.观察时间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P<0.001),其中甘油三酯水平联合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单药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亦有显著改善,与基线及单药治疗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诺和灵30R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同时,显著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同时可改善甘油三酯水平,优于单用诺和灵30R胰岛素治疗.

  •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作者:冯久双;刘颖;孙胜君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纳入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分别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1g/次,每日2次)和盐酸吡格列酮片(30 mg/次,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以及两组患者SOD、MDA水平.结果 给予降糖药4周后,两组患者FPG、PPPG、HbA1c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甲双胍组患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吡格列酮患者则无显著性变化.吡格列酮组患者血清MDA水平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显著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吡格列酮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均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并发症;吡格列酮降低MDA水平效果优于二甲双胍,但增加SOD水平仅见于二甲双胍.两种药物对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不同,有利于联合用药.

  •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尿酸变化的影响

    作者:汤备卫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尿酸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南通市通州区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并确诊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结合运动疗法等一般治疗方式.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0.5g/次,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治疗,吡格列酮剂量为15 mg/次,每日1次.两组服药时间均为2个月.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浓度经治疗后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尿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评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疗效,可降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尿酸水平.

  • UPLC-MS/MS法测定中成药及保健品中添加的16种降糖类化学药物

    作者:屠婕红;盛静;丁宝月;徐宏祥;傅应华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中成药及保健品中非法添加的16种降糖类化学药物的方法.方法:采用UPLC-MS/MS法,使用Waters Acquity BEH-C18(1.7 μm,2.1 mm ×50 mm),以0.1%甲酸甲醇溶液(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 ~3 min,32%A→50%A;3 ~6 min,50% A→60% A;6 ~9 min,60%A→70%A;9 ~ 11 min,70%A→90%A;11 ~ 12 min,90%A→90%A;12~13 min,90%A→32%A);流速:0.2 mL·min-1;柱温:40℃;选择ESI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测定16种降糖类化学药物.通过比较MRM通道中样品峰与对照品峰的分子离子峰,二级碎片离子峰、色谱保留时间等信息确定添加的化学药物,并根据外标法以质谱峰面积计算添加药物的准确量.结果:在上述色谱及质谱条件下,二甲双胍、丁二胍、苯乙双胍、罗格列酮、小檗碱、吡格列酮、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妥拉磺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瑞格列奈、格列苯脲、格列美脲、那格列奈、格列喹酮等16种药物的分离度良好,方法定量下限(LOQ)均在0.2~1.5 ng· mL-1之间,标准加样回收率均在88.6% ~ 116.9%之间.结论:本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作为中成药及保健品中非法添加降糖类化学药物的定量测定方法.

  • 吡格列酮对大鼠脑出血后Cyt-C表达影响及意义

    作者:李国迎;李述卫;蒋涛;隋爱华;王海萍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Pio)对大鼠脑出血后细胞色素C(Cyt-C)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Pio干预组(Pio组)、Pio与5羟基葵酸盐(5-HD)干预组(5-HD+Pio组),每组8只.应用自体血尾状核定位注射方法建立大鼠自体血脑出血模型.采用RT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血肿周围组织CytC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Pio组、5-HD+Pio组Cyt-C表达明显升高(F=55.053、854.023,t=10.681~43.556,P<0.05);Pio组Cyt-C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5-HD+Pio组(t=4.794~25.357,P<0.05);对照组与5 HD+Pio组Cyt-C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io可以降低大鼠脑出血后Cyt-C的表达,从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其神经保护作用可被5-HD所拮抗.

  • 吡格列酮对大鼠脑出血后AQP4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述卫;阎文静;宋岩;张蕊;杨堃;王海萍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对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吡格列酮组.应用自体血尾状核定位注射方法建立大鼠自体血脑出血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脑组织AQP4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脑出血组AQP4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F=222.03,q=29.15,P<0.05),而吡格列酮组AQP4蛋白的表达较脑出血组明显降低(q=9.21,P<0.05).脑出血组AQP4 mRNA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F=327.22,q=33.13,P<0.05);吡格列酮组AQP4 mRNA含量与脑出血组比较明显降低(q=3.98,P<0.05).结论 吡格列酮能够抑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AQP4的表达,从而减轻脑水肿.

  • 瑞舒伐他汀与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影响

    作者:董晓楠;陈秀花;李姗;郭淑丽;陈作元

    目的 观察选择性羟甲戊二酰还原酶抑制剂瑞舒伐他汀(Rosu)联合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Piog)对糖尿病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NC)组;普通饮食,并给予枸橼酸缓冲液及生理盐水作对照.采用高糖高脂饮食法制作糖尿病大鼠AS模型成模后4周,模型(M)组:腹腔注射50 mg/kg链脲佐菌素及生理盐水作对照;Rosu组:腹腔注射50mg/kg链脲佐菌素+Rosu 5mg/(kg·d)灌胃;Piog组:腹腔注射50 mg/kg链脲佐菌素+Piog 5 mg/(kg·d)灌胃;Rosu联合Piog组(R&P组):腹腔注射50 mg/kg链脲佐菌素+Piog及Rosu各5mg/(kg·d)灌胃.16周后取血检测各组大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稳态血糖(BG)与空腹血胰岛素(PGI)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主动脉血管壁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PPARγ的表达水平.结果 Rosu组、Piog组、R&P组、M组TC、TG、LDL-C及BG较NC组明显升高(F=66.89~273.24,q=3.93-46.60,P<0.05),前3组较M组明显降低(q=5.72~26.02,P<0.05),R&P组与Piog组及Rosu组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q=3.93-29.85,P<0.05);Rosu组、Piog组及R&P组MMP-9、PPARγ阳性细胞率和浸润的单核细胞数明显高于NC组(F=29,39~593.33,q=5.03~59.62,P<0.05),而低于M组(q=3.14~54.89,P<0.05),R&P组与Rosu组、R&P组与Piog组比较,MMP-9、PPARγ表达水平和浸润的单核细胞数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q=2.85~24.72,P<0.05).结论 Rosu可降低大鼠TC、TG、LDL-C及MMP-9表达;Piog可降低大鼠LDL-C、BG水平,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MMP 9、PPARy的表达;而两者联用可更有效降低血LDL-C及MMP-9、PPARγ的表达,防止AS的形成.

  • PPARγ激动剂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机制

    作者:王明玉;孟凯;李华德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在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吡格列酮预处理组(PGZ组)及吡格列酮+GW9662预处理组(PGZ+GW9662组),每组10只.再灌注后,取静脉血检测血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取胰腺组织检测核因子-κB (NF-κB)、Bcl-2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结果 与S组相比,其余3组血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胰腺组织NF-κB活性均明显升高,SOD、Bcl-2表达则明显降低(F=21.72~356.76,q=4.37~10.13,P<0.05);与IR组相比,PGZ组血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和胰腺组织NF-κB活性均明显降低,SOD、Bcl-2表达明显升高(q=3.45~8.72,P<0.05);而PGZ+GW9662组与I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16~1.13,P>0.05);与PGZ组相比,PGZ+GW9662 组血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和胰腺组织NF-κB活性表达明显增加,SOD、Bcl-2表达明显降低(q=3.77~8.98,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可能是通过PPARγ途径上调SOD的活性、Bcl-2表达及下调NF-κB表达,对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作者:曹德云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5)和观察组(35),对照组单纯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及体重变化和临床效果。结果:经临床治疗,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和体重均获得明显改善,较之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的各项血糖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吡格列酮抑制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滑膜S100A8/A9mRNA的表达

    作者:黄火高;韩春光;刘永学;郭启煜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滑膜表达S100A8 mRNA和S100A9 mRNA的影响,探讨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选择3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以Ⅱ型胶原免疫诱导大鼠,按发生关节炎时间先后顺序再随机入组,分为模型对照组、吡格列酮用药大剂量组[20 mg/(kg·d)]和吡格列酮用药小剂量组[4 mg/(kg·d)],每组3只.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吡格列酮两种剂量对大鼠出现CIA 14 d后滑膜表达S100A8 mRNA和S100A9 mRNA的影响.结果 PPARγ、S100A8、S100A9 mRNA在关节炎后14 d大鼠滑膜表达均明显增高;吡格列酮用药组滑膜表达S100A8 mRNA和S100A9 mRNA明显低于对照组,小剂量用药组S100A8 mRNA和S100A9 mRNA分别减低62.7%和34.2%,大剂量用药组S100A8 mRNA和S100A9 mRNA分别减低82.1%和71.9%.结论 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CIA的S100A8 mRNA和S100A9 mRNA表达产生抗炎作用.

  • 吡格列酮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观察

    作者:李明;苑建房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吡格列酮,观察组加用益气活血汤。结果: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所改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AlC、血糖、心电图改变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T2DM合并CHD临床效果显著。

  •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如涛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吡格列酮.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4.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85.29%;两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观察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方面的指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单一药物,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效果更好,该药物联合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不孕的疗效

    作者:代宏

    目的:给予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不孕的患者实施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弧或吡格列酮展开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12月份--2018年12月份入院治疗的1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中55例,展开环丙孕酮+吡格列酮治疗;参照组中54例,实施环丙孕酮+二甲双弧治疗,分析患者的激素情况与妊娠不良反应.结果:在进行治疗后,患者的LH、FSH等数据均有所降低,且PRL、T、A2等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并无显著差异,即P>0.05;而在实验组中患者的体重增加、胃肠道反应以及水肿和刚功能异常情况均优于参照组,数据进行比对后呈现临床不均衡性(P<0.05).结论:临床应用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不孕的效果比较显著,可展开临床推广与应用.

  • 瑞格列奈、吡格列酮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和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孔剑华

    目的 对照分析瑞格列奈、吡格列酮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和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2013年1月到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使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和诺和灵30R治疗,对照组使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和诺和灵30R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都优于对照组,控制血糖的整体效果和用药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方面,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和诺和灵30R的治疗方案的整体疗效优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和诺和灵30R的用药方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1195 条记录 58/60 页 « 12...52535455565758596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