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贝那普利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 代谢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安;瞿荣兰;钟骏慧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该院门诊追踪治疗的代谢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贝那普利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吡格列酮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胜花;宋钦华;刘海蔚;陈金逸;王转锁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联用胰岛素治疗对初诊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选择初诊LADA患者51例,分为单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25例)和吡格列酮联用胰岛素治疗组(26例).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治疗访视,研究结束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吡格列酮联用胰岛素治疗组AUCP30、AUCP120和2hC肽水平均高于单用胰岛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吡格列酮在减轻LADA患者胰岛β细胞进行性免疫破坏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保护早期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吡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作者:全会标;高勇义

    目的 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吡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初诊T2DM先单用二甲双胍(1.0 g/d)治疗4周,血糖控制不佳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B组:吡格列酮+甘精胰岛素,C组: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甘精胰岛素,治疗随访12周.结果 12周后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全部达标,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A、B两组HbA1c部分达标,C组HbA1c达标(P<0.05).C组疗效优于A、B组,FPG达标所需时间短,日胰岛素用量少.3组低血糖发生率均<3.5%,无严重低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吡格列酮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三药联合疗效优于二药联合,安全有效是初诊T2DM理想的治疗方案.

  •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免疫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毛焕东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4月入住某院治疗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未给予任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二甲双胍及盐酸呲格列酮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CD3+、CD4+、CD4+/CD8+、IgM明显降低(P<0.01),CD8+、IgA、IgG、C3明显升高(P<0.01);而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CD8+、IgM明显升高(P<0.05),CD8+、IgA、IgG、C3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呲格列酮联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状态.

  •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吡格列酮干预治疗

    作者:张霞;言红健;陈雷;赵亚敏

    [目的] 研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吡格列酮的治疗作用.[方法] 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25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APN、HOMA-IR、TG、HDL、BMI,同时利用超声检测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增加程度FMD. [结果]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FMD及APN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吡格列酮治疗后FMD显著改善(7.15±3.20 vs 10.36±4.55,P<0.01)、APN升高[(6.94±2.58)mg/L vs(9.77±3.16、mg/L,P<0.01.多元相关分析显示,FMD与APN、HDL呈显著正相关(r=0.592,r=0.306,P<0.01),与FBG、HOMA-IR呈负相关(r=-0.285,r=-0.291,P<0.01),与年龄、性别、:BMI、TG无关.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功能紊乱及低脂联素血症,吡格列酮可通过多种途径起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 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大鼠心肌PPAR γ-AP-1信号途径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晓寒;阴瑞兰;宋明;张悦红;覃秀桃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对高脂饮食大鼠心肌PPARγ-AP-1信号途径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方法]随机选取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高脂组(HF)、吡格列酮处理组(HF+PI)3组,每组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他两组饲喂高脂饲料.各组同时做灌胃处理分别饲以干预剂.于0周、3周、6周尾静脉采血测TG、TC、HDL-C含量及6周末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及抗氧化SOD、GPx活性变化.6周末留取心肌组织.RT-PCR分析各组PPARγ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PPARγ、AP-1蛋白质水平.[结果](1)吡格列酮能降低高脂饮食大鼠血清TG、TC含量;(2)吡格列酮能显著降低血清MDA含量,增加血清SOD、全血GPx活性;(3)高脂饮食大鼠心肌PPARγ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吡格列酮能显著增加心肌PPARγmRNA表达水平;(4)高脂组心肌PPAR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核转录因子AP-1呈高表达水平;而吡格列酮组心肌PPARγ蛋白表达水平较高脂组呈高水平表达,核转录因子AP-1表达水平较高脂组降低.[结论]吡格列酮能拮抗高脂饮食大鼠心肌PPARγ表达水平降低,并由此途径阻止心肌核转录因子AP-1表达水平的升高,并具有降血脂、抗氧化作用.

  • 吡格列酮与厄贝沙坦联合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 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纪月霞;刘冬梅;李平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某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吡格列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糖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9% (40/45),对照组为66.7% (3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指标[HbAIC、FPG、PBG2h]及肾功能指标[SCr、BUN、UAER、mAlb]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o.05);两组用药前后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吡格列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能起到协同作用,显著提高疗效,降低血糖,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探讨.

  •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高倩;刘小兰

    目的 系统评价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9期)、PubMed、Embase、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5年9月,搜集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RCT,3 0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当疗程≤24周时,与磺脲类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相比,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患者HbAlc水平相当[MD=-0.04,95%CI(-0.26,0.19),P=0.74],但发生低血糖风险更低[RR=0.39,95%CI (0.15,1.01),P=0.05].疗程>24周仅纳入1个研究,未进行Meta分析.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联合二甲双胍控制血糖的疗效相当,但低血糖发生率降低.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可能存在偏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作者:勾忠平;李秀钧;吴泰相

    目的 系统评价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4期)、MEDLINE(1966~2007)、Embase(1984~200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7)、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07)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07),并手工检索<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等相关杂志,收集噻唑烷二酮类(TZDs)药物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不能进行Meta分析的数据,则只进行描述性的定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包括1183例MS患者.由于大多数研究间存在临床异质性,故仅对个别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5个研究进行了罗格列酮与安慰剂比较,但仅1个研究报告了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发生率,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0,95%CI(0.25,1.00)];罗格列酮减少代谢综合征患者例数及对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ndex)的改善优于安慰剂,而二者对TG、HDL-c的影响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与安慰剂比较,吡格列酮对HOMA-index、QUICKI、SBP、HDL-c的改善优于安慰剂;二者对TG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吡格列酮+格列美脲与罗格列酮+格列美脲比较,两者对HOMA-index、SBP/DBP、FPG、PPG和HbA1c的影响,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罗格列酮+格列美脲对HDL-c无影响,而对TG、HDL-c的改善吡格列酮+格列美脲优于罗格列酮+格列美脲.与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比较,罗格列酮十二甲双胍对HOMA-index、SBP/DBP、HDL-c、TG的改善优于格列美脲+二甲双胍,但二者对FPG、PPG、HbA1c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罗格列酮+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比较,两者对HOMA-index、FPG、PPG、HbA1c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对TG、HDL-c无影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对TG、HDL-C的改善优于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常规治疗加用罗格列酮与不加用罗格列酮比较,常规治疗加用罗格列酮对HOMA-index、SBP/DBP的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对体重指数和腰围无改善或使二者增高.有9个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结果 显示TZDs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TZDs与安慰剂比较能提高MS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吡格列酮对HDL-c的改善优于罗格列酮;TZDs对血压的疗效不确定;目前尚未发现罗格列酮对TG、HDL-C有影响;TZDs对肥胖指标无改善,或有负性影响.由于上述结论基本来自单个研究,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大多数研究样本量小,因此使用结论时必须谨慎.由于对心血管事件、MS患者比率影响的研究少、质量不高,目前TZDs对心血管事件、MS患者比率的疗效还难以得出结论.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哪种药物更有效,期待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RCT,以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 玉女煎联合吡格列酮片治疗胃火炽热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临床观察

    作者:姚秋雯;宋知理;洪桂荣

    目的:观察玉女煎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方法:随机选取10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吡格列酮+中药玉女煎治疗,2组均2个月为1疗程,患者连续治疗3个疗程.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殖内分泌激素、血糖、IR相关指标及胰岛素水平;比较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结局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SH、LH、LH/FSH、E2、PRL及T均较治疗前变化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HOMA-IR、HOMA-β、胰岛素及血糖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幅度大(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候及体征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卵率、多胎率及妊娠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流产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玉女煎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胃火炽热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疗效确切,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药理与临床

    作者:张世春

    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药物是一类新型的口服胰岛素增敏药.曲格列酮(Troglitazone)属第一代,1996年经美国FAD批准上市.但因其肝毒性等不良反应,1997年被英国MCA撤消.2000年3月被美国FAD和日本撤消.第二代TZD药物中,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单独用或与二甲双胍联用治2型糖尿病于1999年5月在美国获FAD批准上市.吡格列酮(Pioglitazone)1999年7月由美国FAD批准进入市场并与罗格列酮剧烈竞争.环格列酮(Ciglitazone)在Ⅲ期临床中发现有一定毒副作用不适合长期使用,被排除在临床之外.还有恩格列酮(Englitazone)也于1999年上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TZD药物的药理作用可归纳为下列几方面:

  • 格列美脲和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作者:田景伦;李薇;何书经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和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伴有2型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参照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ATPⅢ,2001)指南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筛查代谢综合征伴2型糖尿病39例,比较用药前后各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39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清晨静息状态下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HDL-c、LDL-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联合应用格列美脲和吡格列酮治疗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大多数代谢指标.

  • 吡格列酮对人胃癌细胞MCG-803生长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胡晓;韩盛玺;李贞茂;陈和平;张志宏;邱春华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吡格列酮对人胃癌细胞株MCG-803生长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吡格列酮作用于MCG-803后,分别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细胞增殖状态、细胞凋亡率及PPAR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浓度吡格列酮均可显著抑制MCG-803细胞增殖(P<0.01),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48小时后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随着吡格列酮浓度增加,PPARγ基因表达呈升高趋势.结论 吡格列酮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抑制人胃癌细胞株MCG-803生长,并促进其凋亡;PPARγ在MCG-803中有表达且随着吡格列酮浓度增加表达上调.

  • 吡格列酮改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文;匡雪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与脂质浸润、炎症损伤、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密切相关.即使在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也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参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吡格列酮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减少炎症介质释放、改善胰岛素抵抗等途径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由于胰岛素抵抗是重要的中间环节,故一并讨论.现将关于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促进冠心病发生发展和吡格列酮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机制做一综述.

  • 吡格列酮药物延迟对大鼠跨区穿支皮瓣成活的影响

    作者:李浙峰;高伟阳;陈时益;李俊杰;闫合德;李志杰;林丁盛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药物延迟对大鼠跨区穿支皮瓣成活及choke血管的影响. 方法 取70只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35),在背部建立三血管体穿支皮瓣模型,包括两个choke血管区域.实验组术前按照10mg/(kg·d)剂量取吡格列酮并溶于1.5 mL生理盐水,连续灌胃5 d;对照组同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大体观察皮瓣成活状况,并于7d时测量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术后7d采用明胶-氧化铅灌注进行皮瓣血管造影观察,取皮瓣choke Ⅱ区中央区域组织行HE染色,测量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VEGF表达情况.术后即刻及1、3、5、7d取choke Ⅰ区及Ⅱ区中央区域组织测量NO含量. 结果 术后两组皮瓣大体变化相似,随时间延长均有不同程度坏死,但7d时实验组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87.73%±3.25%)显著高于对照组(76.07%±2.92%)(t=-10.338,P=0.000).血管造影显示实验组choke Ⅰ、Ⅱ区真性吻合数分别达(5.40±1.14)、(3.00±0.71)个,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0±0.84)、(0.80±0.84)个(t=-3.479,P=0.008;f=-4.491,P=0.002).实验组choke Ⅱ区MVD及VEGF表达分别为(33.16±7.73)个/mm2、4 368.80±458.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29±5.91)个/mm2、2 241.24±554.43(t=5.073,P=0.000; t=-14.789,P=0.000).除术后即刻外,其余各时间点实验组choke Ⅰ、Ⅱ区NO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可通过促进皮瓣choke血管扩张及血管新生改善皮瓣血供,从而提高了大鼠背部跨区穿支皮瓣的成活率.

  •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姚勇利;白秀玲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具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30例,给予二甲双胍500 mg,每日2次和吡格列酮15 nag,每日1次,治疗6个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和停药6个月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和胰岛素释放水平.结果:15例多毛、痤疮症状均明显改善.22例(78.6%)恢复规律的排卵性月经.治疗后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曲线下面积(Ins-Auc)均分别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在停药6个月内,15例已恢复排卵性月经的患者又相继停经,LH、T、F-Ins、Ins-Auc又有所上升,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治疗PCOS具有协同作用,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的方法,但在停药后病情有一定程度的复发.

  • 盐酸吡格列酮口腔崩解片在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

    作者:周燕文;梁燕;石全;苏明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口腔崩解片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18名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盐酸吡格列酮口腔崩解片与市售盐酸吡格列酮片,用HPLC测定其血浆中的浓度.结果 受试者服用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后的Tmax分别为2.08±0.88、2.31±1.02 h,Cmax分别为1.173.4±0.384、1.262±0.437 μg·ml-1,AUC0-24分别为9.816±3.040、10.513±3.288 μg·hml-1,AUC0-∞分别为11.032±3.745、11.509±3.486μg·h·ml-1.结论 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 血浆中吡格列酮的测定及其在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作者:邱枫;孙亚欣;何晓静;肇丽梅

    目的 建立测定血浆中吡格列酮的方法.方法 采用Diamosil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pH5.8磷酸盐缓冲液(55:45)为流动相,安定为内标,检测波长225 nm.结果 吡格列酮在0.02-2.0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68),平均回收率为105.3%,日内、日间的RSD为4.23%~18.40%.结论 所建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准确可靠,适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的监测及药动学研究.

  • 4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建薇;田浩明;殷霞;张祥迅;任艳;梁荩忠

    目的 比较重组人胰岛素、吡格列酮、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4种药物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58例T2DM患者分为4组,分别接受4种药物84 d的治疗.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及血清铁蛋白.结果 重组人胰岛素组、吡格列酮组和瑞格列奈组的FBG和HbA1c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重组人胰岛素组的HbA1c下降值大于其他两组(P<0.05).重组人胰岛素组及瑞格列奈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有显著性下降(P<0.05及P<0.01,吡格列酮组下降接近统计学水平(P=0.052).那格列奈组的FBG、HbA1c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4组的FBG和HbA1c与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重组人胰岛素、瑞格列奈治疗T2DM患者84 d,降低了血清铁蛋白水平,未发现血清铁蛋白水平的下降与血糖水平的下降相关.

  • 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马昌军;鲜社章;张娟;罗光涛

    目的 评价胰岛素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对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的协同作用和血脂变化,胰岛素剂量,观察其有效性.方法 对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加吡格列酮30mg)与单用组,观察随访12周.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联合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1),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上升(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上述指标也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5-0.01).联合组在2周时及12周时胰岛素治疗剂量均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初次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可更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剂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脂代谢.

1195 条记录 54/60 页 « 12...51525354555657...596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