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蒋亚斌;聂立红;荆春霞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NID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情况及其与合并症、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来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7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检测,同时进行有关合并症、并发症的问卷调查.根据GHbA1c测定将患者分为观察组(GHbA1c>7%)和对照组(GHbA1c≤7%).结果 (1)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者(GHbA1c≤7%)占35.1%(237/676),控制不佳者(GHbA1c>7%)占64.9%(439/676).(2)观察组合并高血压病和脑血管事件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9.9%V8 55.7%,21.8%vs 8.9%](均P<0.001).但两组合并冠心病的比率无显著性差异[18.7%vs 17.3%](P>0.05).(3)观察组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和脂肪肝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6.0%vs 35.O%,36.9%vs 25.3%](均P<0.01).但两组并发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比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8.7%vs 16.5%,30.8%vs 27.4%,5.0%vs 3.8%](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率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与合并症、并发症有关.应加强健康教育和糖化血红蛋白监测.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患病率研究

    作者:关美萍;李晨钟;薛耀明;沈洁;高方;罗祥容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方法采用半定量比色尿试纸测定5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计算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正常、微量及大量尿白蛋白的患病率分别为66.67%、22.22%和11.1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中可能有约1/3的患者存在肾病损害,应早期筛查并干预治疗.

  • 2型糖尿病病人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研究

    作者:陈璇;陈薇;陈慎仁;罗毅平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检测,早期发现病人认知功能异常程度及相关因素.方法用Nicolet Viking Ⅳ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对两组间ERP各参数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及Poisson分析,观察病例组ERP各参数变化与糖基血红蛋白、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 (1)不同性别及文化程度的正常人中P300的波峰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P300波峰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波幅显著下降(P<0.05).(3)2型糖尿病患者P300波峰潜伏期的延长与糖基血红蛋白、血脂的增高相关(P<0.05).结论 ERP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潜在性痴呆.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95例临床观察

    作者:曾庆德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益气养阴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对症、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益气养阴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53例,有效3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0%.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4.051,P<0.05).两组血糖均比治疗前下降,且以观察组更为明显(P<0.01).结论:以中药益气养阴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治疗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

  • 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及食管运动功能观察

    作者:孙维峰;孙桂华;李丽娜;徐伟;黄哲;韦丽芳;马群波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胃、食管运动功能,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21例Ⅱ型糖尿病(DM)患者的胃排空及用SG-3型多功能消化道检测仪检测16例DM患者的食管运动功能.结果显示:21例DM患者胃排空延迟者11例,占52.3%.其中血糖6.1~7.8mmol/L者5例,胃排空均正常;血糖c>7.8mmol/L者16例,胃排空延迟11例,占68.75%,提示高血糖与胃排空延迟有关.16例DM患者食管运动功能亦有改变,主要表现在体部蠕动压偏低,强弱不等,且有多峰波,收缩波时间延长.本组病例均没有典型的消化系统症状,提示多数DM患者在未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之前已有胃排空及食道压力的异常.

  • 血清25羟维生素 D3水平对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作者:冯明;李华;陈素芳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 D3水平与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CAN)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T2DM 组)106例和正常健康对照(Control 组)60例,T2DM 组分为 T2DM 未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NDCAN 组)68例和 T2DM 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DCAN 组)38例。各受试者均行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测定,采用酶法测定清晨空腹血清25羟维生素 D3[25-(OH)D3],并常规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测定等。结果 DCAN 组25-(OH)D3缺乏的患者比例明显增高,DCAN 组25-(OH)D3平均水平较正常对照组,ND-CAN 组均明显降低(P <0.01),logistic 回归分析示25-(OH)D3水平较低为 DCAN 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血清25羟维生素 D 水平降低对 DCAN 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是 DCAN 发生的危险因素。

  •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晖;刘鹏鹰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队列研究,收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罗格列酮4mg口服,1次/d,B组给格华止500mg口服,2次/d,疗程8周.结果罗格列酮治疗后PBG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降血糖总有效率为84%,疗效与格华止相近(P》0.05);能降低FINS,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P《0.05),治疗后IAI增加,IRI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副作用轻微,主要是胃肠道反应,未观察到肝肾功能损害.结论罗格列酮降血糖疗效确切,能降低2型糖尿患者FINS水平,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与血糖监测的护理体会

    作者:黄冬荷

    目的探讨在血糖微机管理系统配合下,对患者的治疗与相关知识教育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患者进行有关药物知识、饮食运动知识及血糖监测知识的教育,严密监测血糖变化,使用血糖微机管理系统的分析处理,指导临床治疗与护理.结果 50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未发生严重的低血糖反应.结论 2型糖尿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血糖监测,除了必要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精心的护理与严密的病情观察外,通过血糖微机管理系统的分析处理的配合,更能及时有效地反映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 消渴丸与六味地黄丸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理及临床观察

    作者:

    目的探讨消渴丸与六味地黄丸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消渴丸与六味地黄丸合用治疗及单纯用消渴丸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空腹、餐后2 h血糖以及中医症状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渴丸与六味地黄丸合用治疗糖尿病能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

    作者:汪何;吕雄;刘乡;谢建军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口服降糖药与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降脂中药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TC,TG,LDL-C,FBG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升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纠正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降低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有一定作用.

  • 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作者:叶志东;郭行端;余健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联合治疗(胰岛素加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与单用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72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胰岛素(A组)、胰岛素加磺尿类药物(B组)、胰岛素加二甲双胍治疗(C组),治疗前后3个月分别对比BMI、FBG、PBG、HBA1C、TC、TG、HDL-C、FINS等指标变化;比较各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及各组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①A,B,C 3组在胰岛素治疗后FBG、PBG、HBA1C均得到满意控制,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②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C组)降低TC、TG水平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方面均优于单独使用胰岛素(A组)和胰岛素联合磺脲类药组(B组);③B组、C组在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天数、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低于A组,P<0.01.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能满意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TC、TG水平,其临床效果优于单用胰岛素和联合磺脲类药物.

  • Ⅱ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宏初;吴恒莲

    目的探讨血脂变化与Ⅱ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检测6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4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脂水平,比较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患者及无伴大血管病变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B100(Apo B10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其中伴大血管病变患者升高更为明显;经治疗后随血糖下降上述脂质水平降低,但伴大血管病变组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糖对血脂水平有一定影响;血清TG、TC、Apo B100水平升高与Ⅱ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关.

  • 糖尿病患者血浆维生素C、维生素E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周国用;王彤;汪吉仪

    目的了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浆维生素C(VitC)、维生素E(VitE)水平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9例NIDDM患者和39例健康人血浆VitC、VitE浓度和红细胞SOD活性,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NIDDM患者血浆VitC水平和红细胞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②NIDDM患者血浆VitE水平无明显变化;③NIDDM患者血浆VitE 与SOD有正相关关系;④VitC和SOD均与HDL有正相关关系.结论 NIDDM患者体内存在着VitC和SOD代谢紊乱,主要是抗氧化能力的降低,血脂代谢影响糖尿病患者氧化和抗氧化能力,VitE有助于维持SOD活性.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水平与部分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探讨

    作者:王中京;游晓华;孔德勇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60例2型DM患者(包括病程≤5年33例,病程>5年27例)和56例正常对照组的TNF-α含量,并将其与血清骨钙素(osteoalain, BGP)、空腹胰岛素(Insuline, Ins)、血尿钙、磷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与血清骨钙素呈负相关(r=-0.41,P<0.01),与尿钙、磷的水平呈正相关(r=0.43,P<0.01; r=0.46,P<0.01).结论:2型DM患者血浆TNF-α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

  •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变化

    作者:王红武;黄萍;邹德环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方法: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52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者及41例非糖尿病老年男性的腰椎和股骨近端部位的骨密度,并测定血糖、血钙、血磷、血镁、碱性磷酸酶、尿钙等.结果: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组腰椎L1-2、华氏三角(Wards)、股骨转子(Troch)骨密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前者合并骨质疏松的比例较后者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体重指数、尿钙较对照组高,血磷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老年男性,患有2型糖尿病者较易患骨质疏松症,其原因较复杂,可能与体重、糖代谢紊乱、激素内分泌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

  • 糖尿病并肺结核督导化疗疗效的观察

    作者:邝浩斌;李力刚;李佩竹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肺结核督导化疗(DOTS)疗效.方法:设立糖尿病并肺结核组54例,并在同期的单纯肺结核患者中选取82例为对照组,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病例均为初治涂阳,执行世行督导化疗方案,观察疗效并随访.结果:糖尿病并肺结核组治疗第2、3、5、6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是51.9%、64.8%、79.6%、87.0%;对照组第2、3、5、6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是65.9%、80.2%、82.9%、92.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空洞闭合率分别是46.7%和47.2%,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复发率分别是13.3%和5.4%.结论:方案适合于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但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 2型糖尿病患者167例抑郁症状调查分析

    作者:廖浩峰;杨水泉;陈小嫦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特点及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抑郁症 状的影响.方法: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表(HAD)的抑郁亚量表对167例2型糖尿病患者 进行测评,并总结分析年龄、糖尿病器质性并发症、糖尿病教育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抑郁症状,老年人、有器质性并发症、未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者抑郁症状的发 生率明显偏高.结论:要关注糖尿病病人,特别是要关注有器质性并发症及老年患者的心理现状,积极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作者:罗文惠

    目的:比较研究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CSII)和多次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MDI)分别对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方法探讨MDI和CSII在血糖控制、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发生率、治愈天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CSII组治疗达到理想血糖控制的疗效和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MDI组;CSII组治疗达到理想血糖控制所需的胰岛素剂量明显少于MDI组;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MDI组.结论:CSII对血糖控制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和准确的控制血糖方法.

  •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32例

    作者:楼雪勇

    目的:比较两种胰岛素给药方法对迅速控制高血糖的差异.方法:把糖尿病患者分成多次注射(CIT)组和胰岛素泵连续注射(CSII)组,比较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在5 d内血糖控制水平、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上的差异.结果:胰岛素泵连续注射比多次注射能显著控制高血糖,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CSII治疗较CIT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并减少低血糖发生.

  • 大豆异黄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林晓云;肖立中;江志平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格列吡嗪、大豆异黄酮组各26例,分别治疗3个月,观察血糖、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UAE)、一氧化氮(NO)、纤溶活性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大豆异黄酮组血糖稍降低,TC、LDL-C、UAE降低,NO、tPA/PAI-1、ISI增加(P<0.05).△NO与△TC、△LDL-C负相关(r=-0.35、-0.41,P<0.05),与△ISI、tPA/PAI-1正相关(r=0.48、0.46,P<0.01);格列吡嗪组仅血糖降低(P<0.001),其他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内皮功能、纤溶活性、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胰岛素抵抗状态.

1055 条记录 45/53 页 « 12...42434445464748...525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