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何振龙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3月7日-2016年3月8日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06例,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脑神经功能残缺评分(NIHSS),观察2组治疗效果,并记录2组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情况,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的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和治疗后14 d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氟伐他汀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疗效观察

    作者:卢学超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联合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西洛他唑,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2组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IM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洛他唑联合氟伐他汀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的作用,是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有效药物.

  • 西洛他唑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Ps的应用研究

    作者:尹刚;李越凡;史春雷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西洛他唑、阿司匹林+氯匹格雷和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匹格雷治疗前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Ps)浓度的变化,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分子评价体系,评估西洛他唑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2例诊断明确的UA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西洛他唑组、阿司匹林+氯匹格雷组和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匹格雷组;同时设28例健康体检人员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的疗效,评价其应用.结果:治疗前各组血清hs-CRP、Ps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说明UA患者的血清hs-CRP、Ps浓度水平高于健康人.各组在治疗后1周、1个月的浓度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清hs-CRP、Ps水平降低趋势也增加.治疗1周时以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匹格雷组降低幅度大,阿司匹林组降幅小,另两组降幅相近.1年内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匹格雷组低,阿司匹林组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西洛他唑不仅能显著降低UA相关指标的水平,而且对临床常用阿司匹林+氯匹格雷对UA的治疗具有增强/替代作用,西洛他唑同样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且还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在预防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展为心肌梗死的同时还有治疗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廉价的药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丹红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90例临床观察

    作者:许斐

    我科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90例,获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银杏达莫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观察

    作者:许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也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西洛他唑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作者:郑柏勤

    西洛他唑(Cilostazol)是一种抗血小板药,先由日本大冢制药于1988 年研发上市, 商品名培达(Pletal)。1999 年在美国上市,FDA 批准的适应症为改善慢性动脉闭塞症的缺血性症状。2004 年以来, 浙江迪耳药业等制药企业仿制成功上市, 并于2009 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实验研究表明,原研制企业的进口产品与国产产品在主要药动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上具有生物等效性[1]。为使其得到更好的合理应用,本文对西洛他唑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用途作一综述。

    关键词: 西洛他唑 药理 临床
  • 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疗效观察

    作者:卢冬喜;张建东;于常英;吴颖;朱海英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术后应用西洛他唑(Cilostazol CS)的疗效.方法:DM合并下肢ASO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联用)及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CS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的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发生率、血管踝臂指数(ABI,足背动脉的收缩压与肱动脉的收缩压之比)、截肢率.结果:CS明显降低DM合并下肢ASO患者介入术后半年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发生率和截肢率,提高ABI.结论:CS在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血管再堵塞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西洛他唑对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脑血流的影响

    作者:杨燕;李宪章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对多发性脑梗死(MI)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入选记忆力减退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62例,均已口服阿司匹林3个月以上.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停用阿司匹林,改为口服西洛他唑,规范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临床疗效,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MMSE总评分有显著改善;P300潜伏期缩短;TCD示平均血流速度(Vm)提高,阻力指数(RI)降低;超声检查示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无明显变化,血流量增加;脑SPECT示血流灌注增加.结论 西洛他唑可改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脑血流.

  • 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抵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抗血小板作用观察

    作者:翟万庆;李瑞霞;宋丽艳;周亦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阿司匹林抵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抗血小板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13例TIA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 TIA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7 d后测量血小板聚集率和评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据此诊断是否存在阿司匹林抵抗( AR)。之后停用阿司匹林,改服西洛他唑治疗14d,然后再次测量血小板聚集率和评估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13例TIA患者中,有35例(11.2%)存在AR。 AR患者经阿司匹林治疗7 d后,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78.2±12.2)%和(27.5±7.8)%,与治疗前的(81.5±10.1)%和(30.6±9.8)%比较无差异(P>0.05);停用阿司匹林,改用西洛他唑治疗14 d后, ADP、 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1.4±9.8)%和(17.3±5.8)%,均低于治疗前( P<0.05)。西洛他唑治疗14 d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改善34例(97.1%)。西洛他唑治疗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西洛他唑对AR的TIA患者确有抗血小板作用,可以用于治疗AR的TIA。

  • 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宋欣蕊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抽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来我院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2组于入院后均给予降血糖、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西洛他唑片,2组均治疗4个月.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组的患肢踝臂指数(ABI)、双下肢血管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BI、足背动脉峰值流速、足背动脉血流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ABI、足背动脉峰值流速、血流量,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西洛他唑对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万蛟龙

    目的:研究西洛他唑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8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给予200 mg/d西洛他唑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100 mg/d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和MoCA评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MMSE和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效果较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前列地尔与西洛他唑联用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作者:卢冬喜;于常英;张建东;朱海英;吴颖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与西洛他唑(Cilostazol,CS)联用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用前列地尔组与联用西洛他唑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血管踝臂指数(ABI)、大行走距离和足背动脉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前列地尔组与联用西洛他唑组间歇性跛行、疼痛感及麻木感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显效率比较西洛他唑组明显高于前列地尔组(P<0.05),在冷感改善方面联用西洛他唑组明显好于前列地尔组(P<0.01).两组大行走距离、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大行走距离、足背动脉血流量联用西洛他唑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 前列地尔与西洛他唑联用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

  • 西洛他唑与氯吡格雷对ACS患者抗炎作用研究

    作者:李晓英;陈还珍;郑娴勇;王兆宏;刘国英

    目的 探讨抗血小板药西洛他唑、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斑块稳定性和炎症抑制的作用机制,以及与他汀类药物的协同作用.方法 入选82例ACS患者随机分成A组(常规用药+阿托伐他汀)、B组(氯吡格雷常规用药)和C组(西洛他唑+常规用药),观察治疗3周后血脂、白细胞(WBC)计数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组在治疗后WBC计数、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下降幅度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HDL-C)上升(P<0.05);3组治疗后TNF-a、IL-1β和hs-CRP水平均下降(P<0.05),氯吡格雷、西洛他唑两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常规用药(P<0.05).治疗前后TNF-a、IL-1β变化值与HDL-C变化值呈负相关(r=-0.38,P=0.04;r=-0.39,P=0.03).结论 予ACS患者阿托伐他汀联用西洛他唑或氯吡格雷较单用阿托伐他汀均可进一步降低致炎因子水平,抑制血小板活化.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西洛他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作者:苏笑赢;张栩;苏笑醒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西洛他唑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EMbase、Springer link、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至2013年3月).由两名评价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选择试验、评价质量并交叉核对,而后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0 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包括3 570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西洛他唑可降低PCI术后6 月再狭窄[OR=0.42,95%CI(0.29,0.63),P<0.01]、晚期管腔丢失(LL) [MD=-0.45,95%CI(-0.55,-0.35 ),P<0.01],增加小腔内直径(MLD)[MD=0.25,95%CI(0.37,0.53),P<0.01],可减少术后1年主要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或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MACCE 或MACE)[OR=0.53,95%CI(0.42,0.68 ),P<0.01],减少术后1年靶血管血运重建[OR=0.63,95%CI(0.48,0.84 ),P=0.002].但在术后6月靶血管血运重建、临床出血事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西洛他唑可以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增加术后小腔内直径,减少术后1年主要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或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减少术后1年靶血管血运重建,同时不增加主要出血并发症.

  • 贝前列素钠联合西洛他唑和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芬;王彦;孟海艳

    目的:探讨在西洛他唑和瑞舒伐他汀联用的基础上,长期加用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 T2DM合并 LEAD病人62例,均经住院药物治疗两周后,按院外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予以口服西洛他唑100 mg,2次/日,瑞舒伐他汀10 mg,1次/日;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贝前列素钠40μg,3次/日,总疗程均12周。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测定大行走距离及无痛行走距离、踝肱指数(ABI),多普勒血管超声测定足背动脉血流量变化,检测治疗前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肝功能、肌酸激酶及凝血功能,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4.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 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大行走距离及无痛行走距离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联用西洛他唑和瑞舒伐他汀相比加用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 T2DM合并 LEAD病人的疗效更好,且安全性较好。

  • 西洛他唑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作者:隗玮;许丹;田海军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用西洛他唑,观察组在应用西洛他唑口服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结果 两组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 西洛他唑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

  • 西洛他唑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

    作者:李晓英;陈还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广泛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其术后的再狭窄及血栓高风险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PCI术后给予西洛他唑,具有抗血栓和扩张血管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调节血脂浓度、对抗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等应用.

  • 针灸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32例临床分析

    作者:于金栋;张静;曹世强;吕丽柯;张坤

    将6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且临床分期为一期(局部缺血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选双侧足三里和承山,毫针刺加电针,治疗20次,总有效率90.6%;对照组给予西洛他唑100mg Bid,餐后口服,连续4周.总有效率62.5%.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57,P<0.05).

  • 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权

    目的:分析西洛他唑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标准治疗,同时加强饮食、运动康复管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1次/d,20 mg/次)联合阿司匹林(1次/d,100 mg/次)治疗;实验组则采用西洛他唑(2次/d,100 mg/次)与阿托伐他汀(1次/d,20 mg/次)联用的治疗方案,疗程均为12mo.加强随访观察,对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IMT积分及斑块控制情况进行分类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TG、TC、FPG、HbA1c、HDL-C、IMT、Tmax、Smax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均为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TG、HDL-C、MT、Tmax、Smax等5项指标的改善更为明显(均为P<0.05).结论:与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的用药方案相比,采用西洛他唑+阿托伐他汀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有增强作用,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西洛他唑与氯吡格雷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的影响

    作者:陈谋珠;肖志南;高宝荣;刘朝阳;陈佩怡;俞先长;徐珊;何卓雄

    目的:研究西洛他唑与氯吡格雷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西洛他唑,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治疗过程12个月.评价西洛他唑与氯比格雷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的影响.结果: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治疗组比对照组的抑制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西洛他唑更能抑制2型糖尿病患者ICCA-IMT的进展.

362 条记录 7/19 页 « 12...45678910...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