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脉血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陈端;侯伟宁;钟惠娟

    [目的]观察脉血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8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西洛他唑100mg/次,2次/d,口服.治疗组20例脉血康胶囊,1g/次,3次/d,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口服.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下肢间歇性跛行、夜间静息性疼痛、溃疡/坏疽)、踝肱指数、出血风险发作、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2.2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症状(下肢间歇性跛行、夜间静息性疼痛、溃疡/坏疽等)、踝肱指数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药物使用后出血风险发作情况并无增加(P>0.05),两组出血风险发作情况几率接近(P>0.05).[结论]脉血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西洛他唑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比临床观察

    作者:唐静;李敬林

    [目的]对比西洛他唑(培达)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DNP患者随机分为培达组23例,银杏叶组23例.两组均经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合理运动、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基本平稳后,两组均予甲钴胺注射液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银杏叶组加用银杏叶提取物87.5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内静滴每日1次;培达组加用西洛他唑0.2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内静滴每日1次,分别治疗15天.观察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并监测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改善,但培达组的效果更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培达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均有临床疗效,但培达组优于银杏叶提取物组.

  • 西洛他唑联合温经通络方对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孟路阳;俞雷来;田坤

    目的:研究西洛他唑联合温经通络方对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医院收治的86例AS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3例(西洛他唑联合温经通络方外洗),对照组43例(西洛他唑),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学流动流血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8.37% (38/43),对照组72.09% (29/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内径明显增加(P<0.05),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5);对照组动脉内径无明显变化(P>0.05),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通络方联合西洛他唑能明显改善ASO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

  • 温盐水、西洛他唑、甲基B12治疗糖尿病足64例报告

    作者:周南福;陈星玲

    采用2%~4%温盐水、西洛他唑(培达)、甲基维生素B12(弥可保)治疗糖尿病足64例,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 西洛他唑-对羟基苯甲酸共晶制备新工艺

    作者:林锋;赵玉梅;郑志兵;李松

    目的 制备西洛他唑-对羟基苯甲酸共晶(物质的量之比1∶1).方法 采用混悬液结晶法,以西洛他唑和对羟基苯甲酸为原料,硝基甲烷或乙腈为溶剂,室温条件下快速搅拌1h,抽滤,干燥,即得目标产物.结果与结论 应用X-射线粉末衍射(XRPD)、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红外光谱分析(IR)、单晶X-射线衍射(SCXRD)对本实验合成的西洛他唑-对羟基苯甲酸共晶物进行了表征.

  •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对载药与药物溶出度的影响

    作者:王彦竹;孙立章;宋爱华;姜同英;王思玲

    目的 为提高水难溶性药物的分散性及溶出度,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作为水难溶性药物的载体.方法 探索得到简单有效地制备球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工艺条件,采用扫描电镜及氮气吸附-脱附等手段分析表征载体的外观形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并选取水难溶性药物西洛他唑作为模型药物,以溶剂浸渍挥干法载药制得药物固体分散体,采用热分析、氮气吸附-脱附曲线以及溶出度实验研究药物固体分散体的基本性质.结果 制得的二氧化硅载体的形貌近球状,粒径大小分布在200~250 nm,载体的比表面积高可达1101.54 m2·g-1,孔径分布主要集中在3.0~4.0 nm.载药过程对西洛他唑在载体中的存在形式没有影响,固体分散体中西洛他唑的溶出度得到显著提高,当药物与载体的质量比为1:3时,药物60min累计溶出达85%.结论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有望成为水难溶性药物的优良载体.

  • 两种介孔二氧化硅载体用于改善西洛他唑溶出度的比较

    作者:王彦竹;赵勤富;孙清;李乐道;姜同英;王思玲

    目的 研究两种介孔二氧化硅(MCM-48和MCM-41)作为西洛他唑(cilostazol,CLT)的载体在改善药物溶出度方面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3种方法制备CLT/MCM-48和CLT/MCM-41固体分散体,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载药量.以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对载药方法、药物与载体的质量比和固体分散体粒径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并应用氮气吸附和低温DSC法分析样品中药物的存在状态.结果 当药物与载体质量比为1∶3时,以共沉淀法制备的CLT/MCM-48和CLT/MCM-41样品,经150 μm孔径筛处理后,药物的溶出度高,分别达到78%和85%.与以PEG4000为载体制备的CLT/PEG相比,显示了更加优良的药物溶出的稳定性.氮气吸附结果表明药物已经成功分散于载体孔道中;DSC分析显示,药物极有可能以无定形存在,且介孔孔道对药物向稳定型转变有延缓和阻滞作用.结论 MCM-48和MCM-41作为药物载体制备固体分散体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CLT的溶出度.

  • 管状介孔硅用于提高西洛他唑的溶出速率及对其物理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李文静;李佳;刘佳;邸东华

    目的 以合成不同于传统球形介孔硅的管状硅(mesoporous silica tube,MST)为载体,制备西洛他唑(cilostazol,CLT)固体分散体系(CLT-MST),提高难溶性药物CLT的溶出速率和物理稳定性.方法 采用多壁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CNT)为硬模板,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为辅助模板制备MST,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比表面积分析仪表征MST外在形貌和内部孔道特征.采用挥干载药的方法,将CLT载入制备的MST中,并测定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系的药物溶出度,以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X射线衍射仪(X ray diffraction,XRD)分析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后对介孔硅固体分散体系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 所制备CLT-MST在1h时累计溶出度达到82%,且储存6个月后CLT-MST的DSC和XRD表征图谱均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MST可使难溶性药物CLT高度分散,能够改善CLT的溶出速率以及保持CLT的物理稳定性.

  •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的网络Meta分析

    作者:李定远;于净;韩若冰;魏玉灵

    目的 探究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西洛他唑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性和安全性,为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在Pub Med、Clinical Trails、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搜集建库至2017年4月发表的所有关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西洛他唑对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进行基本特征信息和数据提取,使用R3.3.2软件进行网络Meta分析,通过Revman5.1.0中RCT的偏倚与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有23项符合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终的网络Meta分析.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西洛他唑、氯吡格雷显著降低卒中复发率(OR=0.40,95%CI=0.29~0.55;OR=0.57,95%CI=0.35~0.91),西洛他唑显著优于阿司匹林(OR=0.45,95%CI=0.34~0.60);与安慰剂相比,西洛他唑、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均显著降低复合事件发生率(OR=0.52,95%CI=0.37~0.73;OR=0.77,95%CI=0.64~0.91;OR=0.84,95%CI=0.73~0.98),且西洛他唑优于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OR=0.68,95%CI=0.48~0.97;OR=0.62,95%CI=0.44~0.87),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OR=0.91,95%CI=0.83~0.99);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OR=0.81,95%CI=0.70~0.95),西洛他唑显著降低颅内出血发生率(OR=0.76,95%CI=0.59~0.98);与安慰剂相比,阿司匹林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OR=0.93,95%CI=0.87~0.98);血管性死亡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六项指标总SUCRA值显示,西洛他唑,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分别为5.1591,3.8853,0.5852.结论 在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综合比较中,西洛他唑是优治疗方案,氯吡格雷次之,阿司匹林第三.

  • 西洛他唑和前列腺素E1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肾病初期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作者:曹翠平;王新;邓娓娓;蒋丽娟;徐锦春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和前列腺素E1联合治疗对糖尿病肾病初期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检测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及西洛他唑和前列腺素E1干预治疗1个月NO、ET、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 UAER和ET:正常蛋白尿(NA)组、微量蛋白尿(MA)组逐渐升高,NO逐渐降低.MA组中UAER、ET和NO:西洛他唑组(B组)干预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素E1组(C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更明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D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更显著,二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1).ET与UAER呈强正相关(rET=0.458,P<0.01);NO与UAER呈强负相关(RNo=0.493,P<0.01).结论 西洛他唑和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较肯定,并且联合治疗效果好于单药治疗.

  • 西洛他唑对家兔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殖和血管重构的影响

    作者: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家兔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殖的抑制作用和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日本雄性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高脂组,西洛他唑组.采用高胆固醇(1.5g/(kg·d)加腹主动脉内皮剥脱制作血管狭窄模型,之后行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于术后4周处死动物,取血管成形术部位血管标本,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高脂组内膜增生明显,内膜面积大而管腔面积小;西洛他唑组内膜面积较高脂组明显减小,管腔面积明显扩大,两组相比P<0.05.电镜结果:高脂组见大量泡沫细胞,合成型平滑肌细胞多,而西洛他唑组泡沫细胞少见,收缩型平滑肌细胞多并可见凋亡细胞.PCNA免疫组化染色:高脂组PCNA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西洛他唑组,主要分布于内膜和内弹力板区域(P<0.05).结论:新型抗血小板制剂西洛他唑能够抑制家兔血管成形术后的内膜增殖,促进有益的血管重构.

  • 糖尿病下肢动脉不全闭塞33例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张丽华

    目的:观察综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不全闭塞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及中药足浴(活血通脉汤)。治疗3周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疼痛评分、踝臂指数(ankle -brachium index,ABI)及双下肢血管超声;半年后随访双下肢血管超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降低及 ABI 升高(P <0.05),双下肢血管超声无明显变化;半年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双下肢血管闭塞。结论:综合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不全闭塞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 西洛他唑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脏病致窦性心动过缓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军

    窦性心动过缓多见于老年患者,或因生理性衰退、心肌纤维化或心肌缺血导致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从而影响窦房结传导功能.目前其临床药物治疗可选择阿托品、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无效可选择起搏器植入.前者长期应用副反应较多,甚至会引发新的心律失常,后者治疗费用高,且后期并发起搏器综合征.本文拟观察西洛他唑应用于老年缺血性心脏病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疗效,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 西洛他唑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脂联素的影响

    作者:杨生;郭洵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和脂联素(ADPN)水平的变化及西洛他唑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早期DN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早期DN患者(NA组和MA组)116例和健康体检者(NC)40例进行Cys-C、ADPN水平和生化指标测定.治疗组进行西洛他唑和缬沙坦联合干预治疗,并检测1个月治疗前后Cys-C、ADPN、UAER水平的变化.结果 NA组与NC组相比,SBP、BUN和CR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血糖、血脂与糖化血红蛋白、Cys-C、ADPN和UAER有明显差异(P<0.05).MA组与NC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血浆Cys-C水平与BUN、CR、UAER、HBA1c、FPG呈正相关性.血浆ADPN与HBA1c、TG、BUN、CR、UAER呈负相关性.西洛他唑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Cys-C、ADPN和UAER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UAER有显著性差异(P<0.05),Cys-C和ADPN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N患者血清ADPN和Cys-C联合检测能反映DN早期内皮损害及肾功能进展情况.西洛他唑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DN患者的肾功能.

  • 西洛他唑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雪娟;王桢;骆梅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蛋白激酶B(PKB)的活性变化.方法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48例,随机分2组,即西洛他唑(cilostazol,CS)组和阿斯匹林(aspirine,AS)组;26例健康老年人作对照组(NC组).UAP组在常规抗凝治疗的同时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即CS组给予CS100mg口服;AS组给予AS 300mg口服.于用药前10 min及用药后3.5 h、6 h、24 h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PKB的活性变化.结果所有老年UAP患者血小板大聚集率均较NC组明显增加(P<0.01);胞膜PKB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胞浆PKB表达则显著降低(P<0.01).口服CS、AS后6h血小板大聚集率较用药前降低明显(P<0.01),但24 h时CS对血小板聚集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AS已不明显.口服CS6 h后UAP组患者血小板胞膜PKB活性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1);而胞浆PKB表达则已明显升高.AS组二指标虽有所变化,但用药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UAP患者体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CS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作用优于AS,为抗血小板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 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功能及血流循环的影响

    作者:宋丽艳;翟万庆;唐甲凡;周亦;何晓燕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 LI)患者脑血管功能以及血流循环的影响情况。方法 LI患者74例,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入院后均给予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西洛他唑片口服,疗程12 w,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相关血脂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管功能、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长谷川智能量表( HD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有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 LDL-C、HDL-C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且观察组增加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血液流变学指标中,除血细胞比容外,观察组患者的其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HDS 评分均较前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LI相比单纯应用阿司匹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增加脑组织血流量,改善脑功能。

  • 西洛他唑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作用

    作者:林志坚;陈旭辉;吴军;张海鸥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的作用.方法 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口服西洛他唑胶囊每次100 mg,每日2次;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3d、1 w和2 w采集外周静脉血,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CD62P、PAC-1的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服用西洛他唑后1 w、2 w外周血CD62P、PAC-1的水平与用药前比较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用药后3dCD62P、PAC-1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 w CD62P、PAC-1和用药后2 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洛他唑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用药1 w可达到较稳定的状态.

  • 西洛他唑治疗CADASIL临床研究

    作者:黄立;杨期东;陈璇;马明明;袁梅;黄清;曾凤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是一种由第19号染色体上的NOTCH3基因突变引起显性遗传性脑血管病.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选择两确诊CADASIL家系,两位先证者试服用西洛他唑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 西洛他唑联合复方芎蝎胶囊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作者:高音;利玲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复方芎蝎胶囊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171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分为3组,实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57例,3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实验组加用西洛他唑联合复方芎蝎胶囊,对照1组加用西洛他唑,对照2组不加用其他药物。1个疗程周期为60 d,1个疗程后检测各组下肢血管彩超以及踝肱指数( ABI),并统计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7.7%,对照1组为70.2%,对照2组为59.6%,实验组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 <0.05,P <0.01);3组胫前动脉血液流速和踝肱指数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 <0.05,P <0.01)。结论西洛他唑联合复方芎蝎胶囊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能改善胫前动脉血液流速和踝肱指数,改善临床症状。

  • 用不同剂量的西洛他唑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观察

    作者:徐丽群;黄奕红

    目的:研究用不同剂量的西洛他唑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门诊或住院部收治的9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应用较小剂量的西洛他唑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应用较大剂量的此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与进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12个月后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总积分较低,IMT较小,软斑及混合性斑所占的比例较低,硬斑所占的比例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6个月、12个月后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总积分较低,IMT较小,斑块中软斑及混合性斑所占的比例较低,硬斑所占的比例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应用50mg的西洛他唑相比,应用100mg的西洛他唑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更显著地抑制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但引发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

362 条记录 8/19 页 « 12...567891011...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