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西洛他唑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宋锦宁;张斌飞;马旭东;罗显华;白立曦;翟海程;黄廷钦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西洛他唑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其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西洛他唑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对照研究,时间截止2013年1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2.3软件进行.结果 纳入3个研究,共25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洛他唑降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RR =0.46;95%CI =0.30 ~0.71;P=0.0005)、血管造影脑血管痉挛(RR =0.60;95% CI =0.44~0.81;P=0.0008)、血管痉挛性脑梗死(RR=0.38; 95% CI =0.22~0.67;P=0.0008)发生率,但不改善短期临床预后(RR=1.28;95% CI=0.98~1.66; P=0.07).结论 西洛他唑可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血管痉挛性脑梗死,对患者预后影响还需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 西洛他唑对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支架术后患者的长期疗效

    作者:王守力;韩雅玲;荆全民;王祖禄;王冬梅;邓捷;杨桂棠;于海波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普通金属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及长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193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随机分两组,二联组(阿斯匹林+氯吡格雷)98例,三联组(阿斯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95例.两组均服用阿斯匹林300 mg/d,1 mo后改为100 mg/d长期,以及氯吡格雷75 mg/d,3 mo;三联组术后加用西洛他唑200 mg/d,6 mo.患者于术后6 mo行冠脉造影随访和1a临床随访.结果:二联组和三联组术后6 mo造影再狭窄率分别为33%(17/52)和23%(12/53)(P>0.05).二组术后1a内因心、脑血管事件再住院率分别为26%和16% (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等副作用,轻微出血亦无明显差异(2% vs 5%,P>0.05).结论:两组造影再狭窄率及1a内因心、脑血管事件再住院率无明显差异,出血等副作用无明显差异.支架术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合用西洛他唑有降低再狭窄率的趋势.

  • 西洛他唑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明

    西洛他唑的抗血小板作用机制是抑制磷酸二酯酶Ⅲ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防止血栓形成和血管闭塞,临床用于改善由于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溃疡、肢痛、发冷及间歇性跛行等缺血性症状和脑梗塞的治疗.本文主要通过临床经验对西洛他唑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阿司匹林与西洛他唑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的疗效对比

    作者:周寒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西洛他唑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对照组)与西洛他唑组(实验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西洛他唑对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具有良好效果。

  • 桃红饮合西洛他唑片洽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50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沈敏;郑承红

    目的:探讨桃红饮合西洛他唑片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将90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西洛他唑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桃红饮汤剂.12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踝/肱指数(ABI)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组ABI和血液流变学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桃红饮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西洛他唑联合罂栗碱注射液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党涛;王煜;刘丽华;乔树洲;白志冬;杨鹏;刘玲;任艳红

    目的:评价西洛他唑联合罂栗碱注射液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52例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别给予西洛他唑(西洛他唑治疗组,n=26)、西洛他唑联合罂栗碱注射液(西洛他唑联合罂栗碱治疗组,n=26)治疗1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无痛行走时间、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足部发红时间、足背静脉充盈时间的变化.结果:西洛他唑及西洛他唑联合罂栗碱注射液治疗后较治疗前无痛行走时间未见明显延长,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足部发红时间、足背静脉充盈时间明显缩短(P<0.01),西洛他唑联合罂栗碱注射液治疗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西洛他唑与罂栗碱注射液联合使用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缩短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足部发红时间、足背静脉充盈时间方面,效果优于单用西洛他唑治疗法.

  • 抗血小板新药--PAR-1受体拮抗剂

    作者:张媛

    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是预防和治疗粥样硬化血管血栓事件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有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噻吩吡啶、糖蛋白( GP ) IIb/IIIa受体拮抗剂和西洛他唑。虽然单独或联合应用降低了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由于药物同时抑制了血小板正常的凝血功能,增加了患者出血的发生率。正处于临床试验研究阶段的另一大类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蛋白酶激活受体(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s, PAR)-1拮抗剂。通过选择性地阻滞凝血酶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作用,抑制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理论上被认为不干扰正常血小板保护性的凝血途径,被期待成为不增加出血风险但具备良好的降低血管事件的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 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西洛他唑浓度

    作者:申屠建中;周惠丽;黄明珠;陈智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西洛他唑浓度的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5:55),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血样以固相萃取法进行预处理.结果:西洛他唑在10~5000 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8),方法的低检测浓度为10 ng·mL-1(S/N=3).血浆中低、中、高3种浓度的方法回收率在86.4%~99.6%,日内RSD为0.48%~4.0%和日间为1.5%~5.1%.结论:此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血药浓度监测.

  • 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西洛他唑中有机溶剂的残留量

    作者:张亿;朱蓉

    目的:建立了西洛他唑合成中所用丙酮、异丙醇、乙醇、氯仿有机溶剂残留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顶空进样,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水为溶剂,HP-INNOWAX(30 m×0.53 mm×1.0 μm)毛细管色谱柱,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柱温先在40℃保持5 min,然后以每分钟5℃的升温速率升至80℃,再以每分钟20℃升温速率升至150℃.结果:4种溶剂均达到了完全分离,各溶剂线性试验所得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加样回收率在95.9%~102.1%之间,RSD<2.0%(n=6).结论:方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达到有机溶剂残留的检测要求.

  • 西洛他唑有关物质的色谱-质谱结构鉴定

    作者:顾霄;康铁纯;郑金琪

    目的: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西洛他唑有关物质进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Waters XTerra RP-8(100 mm×4.6mm,3.5 μm)色谱柱串联Agilent Eclipse XDB-C8(12.5 mm ×4.6 mm,5μm)保护柱,以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对西洛他唑有关物质进行分离;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化的方法,通过飞行时间质谱(TOF)测定一级质谱精确质量,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Q-TRAP)扫描二级与三级质谱,并进行结构解析.飞行时间质谱(TOF)和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Q-TRAP)的喷雾电压、雾化气压力、去溶剂温度依次分别为4 kV和5.5 kV、240 kPa和275 kPa、350℃和480℃.结果:西洛他唑与其有关物质分离良好,检测出8个有关物质,其中4个尚未见文献报道,并综合分析鉴定了有关物质结构.它们大部分具有6-[4-(1-环己基-1H-戊四唑-5-基)丁氧基-2(1H)-喹诺酮结构,制剂中有关物质状态与原料药中的相似.结论: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有效地鉴定西洛他唑中有关物质,为其工艺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 西洛他唑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尹刚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142例诊断明确的UA病人,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A组)、阿司匹林+西洛他唑组(B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C组)和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吡格雷组(D组).同时以28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病人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UA病人血清可溶性黏附因子(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因子(sVCAM-1)、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29.11~94.97,q=3.40~22.76,P<0.05).各组在治疗后1周、1个月的浓度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清sICAM-1、sVCAM-1、MMP-9水平降低趋势也增加,以D组降幅大,A组降幅小,B、C组降幅相近.1年内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D组低,A组高,各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 西洛他唑治疗UA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西洛他唑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研究

    作者:张志明

    目的 比较西洛他唑联合胰激肽原酶与单用西洛他唑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D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LEADDP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西洛他唑对照组53例,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组53例;治疗前后给予降糖药物使血糖保持稳定;对照组口服西洛他唑片100 mg,2次/d,治疗组在应用西洛他唑的同时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20单位,3次/d,空腹服用,共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踝/肱指数(ABI)、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厚度等.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ABI较治疗前增加(P<0.05),联合用药组增加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足背动脉、左右胫后动脉IMT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斑块厚度较治疗前减少(P<0.01);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前后差值比对照组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洛他唑与胰激肽原酶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用西洛他唑治疗PDA患者.

  • 西洛他唑对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敖洪萍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对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2月在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西洛他唑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HbA1c、动脉硬化度(baPWV)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HbA1c、baPWV均下降,但是观察组的上述指标程度更加显著,取0.5为该研究的统计学检验水准进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洛他唑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作用,有助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西洛他唑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糖尿病足的体会

    作者:牛慧艳;张占强;张秀莉

    总结西洛他唑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糖尿病足的措施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应用西洛他唑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药物治疗、局部热疗、心理护理等措施,可以增加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结论:西洛他唑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是治疗糖尿病足的一项可靠有效的方法。

  • 尼莫地平与西洛他唑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对比

    作者:方力华

    目的:对比尼莫地平与西洛他唑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CCCI患者共计120名,随机分为治疗组1和治疗组2,各60例,治疗组1给予尼莫地平,30 mg,3次/d;治疗组2给予西洛他唑50 mg,2次/d.用药2 w后,进行血液流变学及血液动力学的检测.结果:在治疗效果上,尼莫地平组总有效率为79.3%,西洛他唑的总有效率为96.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尼莫地平、西洛他唑治疗脑供血不足效果明显,且西洛他唑的效果优于尼莫地平.

  • 西洛他唑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文莉;王珂

    目的:研究3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洛他唑治疗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的肺动脉高压患者13例,连续口服西洛他唑12周(100mg每日2次).主要疗效终点为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6MWD),世界卫生组织(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血浆B型利钠肽原(BNP)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时,患者6MWD由(375±55)m增加至(391±56)m(P=0.054);BNP由396(84-1274))pg/ml下降至193(94-726)(P=0.033);肺动脉收缩压由(75±17)mmHg下降至(68±24)mmHg(P=0.038).无一例患者发生死亡或因出现无法耐受的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结论:西洛他唑可降低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和BNP水平,并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 西洛他唑(培达)治疗下肢缺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赵翠萍

    目的 分析西洛他唑(培达)治疗下肢缺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下肢缺血患者20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所有患者西洛他唑治疗,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患者下肢疼痛和麻木症状评分及踝肱指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在下肢缺血患者的治疗中采取西洛他唑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不良反应少,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卫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用养阴消渴散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观察组用西洛他唑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养阴消渴散联合西洛他唑不仅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下肢敌血管病变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各种炎症因子分泌,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养阴消渴散在临床上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小锋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AD)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共86例,时间段为2016.5.18-2017.5.18,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5.35%,常规组为79.07%,P<0.05;治疗前两组的神经传导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PWV下降,RBI、ABI、SCV递增,比较治疗后两组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西洛他唑,便于将患者血流状态有效改善,值得采纳.

  • 西洛他唑与噻氯匹定预防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冠脉再狭窄的对比

    作者:缪月;叶灵超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与噻氯匹定预防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冠脉再狭窄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4月我院接受冠心病支架置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50例研究组(接受西洛他唑+阿司匹林治疗)和50例对照组(接受噻氯匹定+阿司匹林治疗)。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再狭窄及急性支架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2%、2%)、(34%、6%),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平均小管径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3月平均小管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能够降低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冠脉再狭窄的发生,对改善冠脉管径大小有重要的作用。

362 条记录 18/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