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护理

    作者:雷巧玲;王景杰;张少玲;姜慧玲;孙盈盈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5年3月-2006年12月,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的62例Barrett食管患者进行APC治疗,术前除确保仪器设备性能完好外,重点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熟练配合医生操作,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术后严密观察各种潜在并发症并予以及时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APC治疗均顺利完成,术后仅6例出现轻度胸骨后疼痛,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APC是有效治疗Barrett食管的新方法,围术期护理是治疗成功和有效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氩离子凝固术在内镜辅助下治疗消化道病变疗效观察

    作者:韩海峰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观察氩离子凝固术在内镜辅助下治疗消化道病变取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息内患者于3个月内复查均无残留病变,14例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1个月复查表现恢复正常,10例Barrett's 食管患者5个月内复查有1例复发,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未再出血.结论 APC在内镜辅助下治疗消化道病变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尚现伟

    目的 研究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近年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12例平均分为常规组(常规药物治疗)和研究组(APC治疗)各56例,比较组别间出血控制情况、围术期不良反应率、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 研究组治愈率(78.6%)、总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围术期不良反应率1.8%显著低于常规组10.7%(P<0.01),复发率3.6%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6.1%(P<0.01),且无死亡案例.结论 APC治疗消化道出血能迅速、有效的控制出血状况,止血比较彻底,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能明显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率和死亡率,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病变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海华;张尤亮;农鲜丽;李菓

    氩离子凝固术( 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内镜消融疗法,其在内镜介入治疗的应用已经日趋成熟,在消化道疾病介入治疗中效果显著。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内镜下APC治疗消化道多种类型病变16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内窥镜室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内镜下APC治疗消化道多种类型病变166例,男98例,女68例,年龄18~76岁,平均47.5岁。病变类型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及息肉残基89例(其中贲门息肉10例),成熟型疣状胃炎35例,Barrett食管20例,消化道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18例,食管乳头状瘤3例,低位直肠高分化腺癌致肠腔狭窄1例。

  • 高频电切联合氩离子凝固术在治疗胃多发息肉中的应用

    作者:黄骏;吴小薇;曾勇;于皆平

    目的:探讨经内镜高频电切联合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胃多发息肉的实用价值.方法:分别用高频电切联合氩离子凝固术(A组)与高频电切联合电凝(B组)治疗胃多发息肉70例患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70例患者共356枚息肉,经高频电切联合氩离子凝固术36例(A组,182枚,其中山田Ⅰ-Ⅱ型151枚,山田Ⅲ-Ⅳ型31枚)均一次性顺利切(灼)除,经内镜高频电切联合电凝34例(B组,174枚,其中山田Ⅰ-Ⅱ型146枚,山田Ⅲ-Ⅳ型28枚)其中25例(145枚)息肉一次性顺利切(灼)除,另9例(29枚)出血需钛夹止血.A组治疗过程中止血效果明显优于B组(χ2 = 33.02,P<0.01).结论:经内镜高频电切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耗时少,优于高频电切联合电凝治疗,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氩离子凝固术对兔大肠黏膜的损伤作用

    作者:窦艳;刘庆森;杨云生;孟江云

    目的:研究国产氩离子凝固治疗仪不同输出参数对兔大肠黏膜的损伤深度,探讨APC治疗的安全使用范围.方法:以国产氩离子凝固治疗仪对32只新西兰白兔在体大肠黏膜进行凝固,参数选用不同氩气流量(2.0、2.5、3.0、4.0 L/min)和不同作用方式(3 s连续方式和脉冲方式凝固).内镜超声测量结肠壁厚度,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损伤深度.结果:内镜超声扫描喷凝局部黏膜呈高回声,其余各层回声减低.随氩气流量和输出功率增加,大肠黏膜损伤加重( P = 0.006、0.023).脉冲方式和连续方式对大肠壁的损伤程度有统计学差异( P = 0.030),脉冲方式的组织损伤程度较连续方式轻.结论:氩离子凝固术对大肠黏膜损伤深度可控,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

  • 三种内镜治疗方法用于结直肠息肉治疗的疗效比较

    作者:谈涛;李蜀豫

    目的 评估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高频电凝电切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用于结直肠息肉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就诊于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行内镜治疗的310枚息肉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行APC术(78枚)、高频电凝电切术(108枚)和EMR术(124枚),术后随访6 mo.分别统计3组术后并发症及原切除部位创面情况,比较3组之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扁平及浅表隆起型息肉178枚,A组、C组治愈率分别为98.1%和95.9%,均明显高于B组治愈率(64.2%),但A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蒂及有蒂息肉132枚,B组、C组治愈率分别为89.1%和97.3%,均明显高于A组治愈率(69.2%),但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和穿孔是其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8%、1.85%和2.42%,3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PC术适用于扁平及浅表隆起型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适用于亚蒂及有蒂息肉,EMR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息肉,3种方法均是安全有效的.临床工作中应根据结直肠息肉大小、形态等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法.

  •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78例

    作者:冯莉;吴云林;诸琦;钟捷

    目的本文比较氩离子凝固术(APC)和热探头(HP)在治疗消化道息肉中的作用.方法对78例消化道息肉患者分别行APC治疗(37例)和HP治疗(41例).记录两种方法切除消化道息肉的平均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副作用以及治疗创面渗血中的作用.结果与HP组相比,APC组切除息肉的平均时间明显缩短(P=0.0002);且不加用圈套器直接治疗较大息肉时间也明显缩短(P=0.0001);APC组无明显副作用,而HP存在探头粘连等副作用;两组治疗创面渗血作用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APC为经内镜非接触性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新方法,此法方便快捷,疗效较好.

  •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40例

    作者:冯莉;吴云林;钟捷;诸琦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APC)术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上海瑞金医院2000-01/08内镜诊断为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40例,先行内镜检查,同时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首先给予达克普隆+甲硝唑+丽珠得乐,4 wk后复查内镜并使用氩离子凝固术,以1s~3s/次的时间施以氩离子凝固治疗,根据病灶的大小采用不同的次数,以内镜下所有疣状病灶灼除后粘膜平坦或略凹为止.所有病例治疗1 mo后进行临床随访及内镜复查.结果APC术治疗40例成熟型疣状胃炎,病灶数共计212枚,平均每枚病灶治疗时间为4.96s(范围2.5s~5s).1 mo后随访,38例(95%)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内镜复查发现,原病灶处均覆有新生的粘膜上皮及肉芽组织,无明显疤痕形成.2例(5%)患者仍见少许疣状灶及糜烂残留,再次行APC术治疗.结论疣状胃炎临床治疗颇为困难,作者经初步研究证实,APC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应用APC术为消除成熟型疣状胃炎病灶的一种有效方法.

  • 胃窦毛细血管扩张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苏涛;杨力

    胃窦毛细血管扩张症(gastric antral vascular ectasias,GAVE)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但是常常会出现严重的、不明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且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治疗上较为困难,本文结合一例GAVE的治疗过程,分析氩离子凝固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重视消化内镜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云林

    数十年来,随着消化内镜器械的不断更新,高科技技术使消化内镜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日益提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器械操作性能的改进以及医学临床工作者实践经验的持续积累,大部分的消化系疾病的决定性诊断已由先前的实验化验、B超、X线摄片等转为内镜诊断(如食管、胃及结直肠疾病等),部分消化系病的临床治疗(如食管胃静脉曲张、胃肠息肉等)亦已大多选用内镜治疗.因此重视消化内镜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对于提高医疗水平极为重要.

  • 氩离子凝固术在内镜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吴云林;冯莉

    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为一种新的非接触性电凝固技术,1991年首次[1]应用于消化系疾病的内镜治疗.欧美国家有关学者经多年的临床实践,在治疗消化道出血、早期癌肿、良恶性狭窄、息肉、血管畸形、Barrett's食管、糜烂出血性胃炎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作者等首先将该技术引入我国,初步临床应用结果证实其使用方便,疗效明显且安全性好.现简要综合介绍如下.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老年人大肠息肉

    作者:邵耘;何晓璞;吴爱娟;陈国胜;许海尘;薛绮萍;孙为豪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老年人大肠息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德国ERBE 公司生产的APC(VI0 200D型)内镜专用氩气刀对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的大肠息肉进行内镜下治疗.结果 258例老年患者共检出525枚息肉全部使用APC治愈,根据息肉大小和形态,使用APC灼除302枚(57.5%),APC切除89枚(17%),黏膜下注射后APC切除134枚(25.5%),局部渗血者行APC电凝或钛夹止血.术后2例(0.8%)出现少量便血,予药物治疗后出血停止,无穿孔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APC可作为老年人大肠息肉的首选治疗,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中心气道阻塞1例

    作者:王韧韬;解立新;崔俊昌;张歆刚

    氩离子凝固术(APC)又称氩气刀,是治疗中心气道阻塞性病变的方法之一, 由于安全性高而倍受青睐.现报告因左主支气管内肿物行APC治疗患者1例.

  • 氩离子凝固术在LeD0.3Rf0分型的静脉曲张中的治疗应用

    作者:冯秀雪;令狐恩强;王向东;王红斌;孟江云;杜红

    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多采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治疗(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或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治疗(endoscopic variceal sclerotherapy,EVS)或两者序贯应用[1-5],但两种治疗方法只能针对直径跃0.3 cm的曲张静脉[1].目前尚无治疗直径约0.3 cm的曲张静脉的相关报道.

  • 氩离子凝固术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贾爱芹;尚瑞莲;孙自勤;陈桂荣;刘晓峰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在消化系统疾病内镜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采用内镜下APC术治疗562例患者(胃肠道息肉393例,疣状胃炎122例,Barret食管5例,消化道出血42例),以观察其对不同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 350例直径小于5mm的消化道息肉经APC治疗后3个月内复查内镜病变全部消除,治愈率为100%;直径大于5mm广基或亚蒂、细蒂息肉43例,38例于治疗后3个月内复查内镜均无残存病变,黏膜修复好,另5例黑斑息肉综合征经治疗后内镜下表现明显好转;42例消化道出血中41例APC治疗后均未再出血;122例疣状胃炎患者治疗后1个月复查胃镜,116例内镜表现完全恢复正常,治愈率可达95.08%.联合高剂量质子泵抑剂(PPI)治疗5例Barret食管患者,6个月后内镜及病理检查示3例恢复为鳞状上皮,12个月后复查未见复发.结论 APC可广泛用于消化道息肉、消化道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Barret食管、疣状胃炎等疾病的内镜介入治疗,尤其对广基(直径小于5mm)扁平息肉、疣状胃炎治愈率高、疗效显著,且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伴肝硬化门脉高压GAVE 6例

    作者:尚瑞莲;贾爱芹;孙自勤;刘晓峰

    胃窦血管扩张症(gastric antral vascular ectasia, GAVE)是临床少见的消化道出血原因之一,常表现为缺铁性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或大便潜血阳性,内镜下可见红斑或红点状病变呈弥散状或线状分布于胃窦部,病理学特征为黏膜固有层血管扩张、微血管血栓形成、梭形细胞增生(包括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以及纤维玻璃样变性.据报道约30%的GAVE患者伴发肝硬化.济南军区总医院自2003年引进氩离子凝固器以来,以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n,APC)治疗伴肝硬化门脉高压GAVE患者6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 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注射成功抢救Dieulafoy病伴大出血1例

    作者:贾爱芹;尚瑞莲;伏健;孙自勤

    Dieulafoy病亦称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以反复呕血、黑便为主要表现,常因饮酒、刺激性食物或药物、应激、高血压等因素诱发,为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本病病情凶险,内镜下诊治操作难度较大.我院曾以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n,APC)联合药物注射成功抢救1例DieulMoy病伴大出血患者,现报道如下.

  • 作者:

    关键词:
  • 气管良性狭窄支架植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周耕;严烁;茅爱武

    气道良性狭窄( benign tracheal stenosis ,BTS)是内科、外科、介入科和麻醉科医师都较难治疗的疾病,不及时救治可引起窒息。目前BTS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气管切除重建术、支架植入、球囊扩张、局部药物注射、近距离放疗、激光消融及氩离子凝固术等。笔者对支架植入治疗BTS的临床进展综述如下。

350 条记录 2/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