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膦酸盐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相关并发症中研究

    作者:邓娜;周珩;于灏

    目的 探讨双膦酸盐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骨转移患者应用双膦酸盐治疗的疗效,以及比较应用和未应用双膦酸盐患者病理性骨折、椎体压缩、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及骨痛的发生率.结果 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均可以有效的降低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骨并发症的发生率.唑来膦酸较帕米膦酸二钠可以为骨转移患者提供更多的益处.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发生骨转移,引起骨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双膦酸盐可以有效降低骨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静脉应用双膦酸盐治疗原发骨质疏松痛

    作者:丁远远;崔健君;周凤华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双膦酸盐治疗原发骨质疏松痛的疗效.方法 原发骨质疏松症患者68例,根据骨密度(BMD)降低的情况(通常用T表示),将患者分为3组,依据T值及年龄,予以静脉因卡膦酸二钠,治疗期间所有组均同时口服钙尔奇D,使用教字模拟评分法(VAS)及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测定治疗前后的骨密度评定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患者疼痛强度明显降低(P<0.05),骨密度较前略有增高(P>0.05),副作用轻微可耐受.结论 静脉应用双磷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疼痛,有给药方便、依从性好、安全性高、起效快、疗效优等特点,可供临床选用.

  • 双膦酸盐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广宇;谢毓元

    双膦酸盐类化合物是防治骨代谢疾病的重要药物,本文对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构效关系、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近几年有关其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药

    作者:李辉

    近年来骨质疏松治疗的进步引人瞩目.若倒退十几年,想增加由骨质疏松症而减少的骨量以及防止骨量减少导致的骨折是不可能的.但是近已经开发出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等强力的骨质吸收抑制剂,据欧美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能使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减少约50%,使骨质疏松症的传统治疗方法发生根本性变化.本文对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的新进展作一概述.

  •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27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文远;张寿

    双膦酸盐是骨质疏松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的抗骨吸收类药物,上世纪60年代用于Paget病治疗,上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被用于骨质疏松治疗.它是一种焦磷酸盐的类似物,能与骨矿化基质结合,抑制骨吸收.现已证实,双膦酸盐作为抗骨吸收抑制剂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 早期应用双膦酸盐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杜宝昌;刘军;王帅兵;齐秀恒;邹庆华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膦酸盐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照研究中国石油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68例,将骨密度( BMD) T-Score≤-2.5作为双膦酸盐应用指征,在确诊骨转移之前即开始应用双膦酸盐定义为早期应用。按是否早期应用双膦酸盐,将68例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分为两组,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患者34例为治疗组;未早期应用者3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骨转移发生率及确诊时间。结果治疗组骨转移发生率47.06%(16/34),对照组82.35%(28/34),二者差异显著(χ2=9.27,P<0.01);治疗组中位骨转移发生时间较对照组延迟87(218 vs 131)d,二者差异显著(P=0.006)。结论早期应用双膦酸盐治疗经老年NSCLC患者,可以减少骨转移发生率,并推迟骨转移发生时间。

  • 双膦酸盐对骨形成蛋白诱导骨的作用

    作者:宫琳;张玉凤;唐伟华;张爱军;星和人

    目的:研究双膦酸盐对骨形成蛋白(BMP)诱导骨的作用.方法:42只大白鼠背部植入BMP,诱导出异位骨后,将大白鼠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BMP植入后第3~7周,每周腹腔注射双膦酸盐(YM175)3次,剂量1μg·kg-1·d-1.对照组按同样的方式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在BMP植入第3、4、7和10周,将BMP诱导骨取出,采用显微放射照片(CMR)和HE染色方法观察双膦酸盐对骨形成蛋白诱导骨的作用.结果:BMP诱导骨3周时(即双膦酸盐未投药前),在BMP植入体周边形成编织骨,大量破骨细胞出现在新生骨组织表面.在4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骨组织均向BMP植入体内生长.在10周时,对照组骨细胞变小,实验组可观察到有规律地排列的板层状骨的特征.结论:双膦酸盐对骨形成蛋白诱导骨破骨骨吸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长期服用双膦酸盐与非典型性骨折相关性的病例分析

    作者:张纪存;王文越;柳云恩;郑成富;侯明晓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双膦酸盐与非典型骨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长期应用双膦酸盐且发生非典型性骨折的患者55例,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就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骨折后继续服用双膦酸盐的患者再次发生非典型性骨折的比率是57%,而服用其他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患者再次发生非典型性骨折的比率是25%。结论:长期服用双膦酸盐的患者发生非典型性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 降钙素和双膦酸盐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冯嘉威

    目的:探讨降钙素与双膦酸盐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纳入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150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每组50例,降钙素组肌内注射鲑鱼降钙素50μg/d,2周后转为鼻喷剂(200 IU/d),继续使用10周;双膦酸盐组服用阿仑膦酸钠(70 mg),1次/周,服用12周,对照组(单纯用钙剂600 mg和Vit D 0.5μg)连续服用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骨密度变化、新发骨折率、25羟维生素D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降钙素组与双磷酸盐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降钙素组与双磷酸盐组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组与双磷酸盐组的股骨颈及第1~4腰椎的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降钙素组与双磷酸盐组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组仅有3例(6%)患者发生骨折,而双磷酸盐组有4例(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明显低于对照组14例(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组与双磷酸盐组的25羟维生素D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降钙素组与双磷酸盐组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比较,降钙素组有效率为90%,双磷酸盐组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降钙素组与双磷酸盐组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与双膦酸盐均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可根据患者接受程度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案.

  • 博宁与大剂量超分割放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晓强;刘军;孔德嘉;刘翔;王宝春

    我们应用深圳海王药业公司生产的新一代双膦酸盐制剂一博宁(帕米膦酸二钠)和超分割放射治疗对2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了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 双膦酸盐类药物致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作者:凌翰彬;蒋宇亮;李致媛;钟玲;刘博;黎奔

    目的:分析双膦酸盐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2004年1月至2013年8月国内有关双膦酸盐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按年龄、性别、原发病、药物名称、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症状、治疗与转归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48例不良反应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感官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及全身性损害,高年龄段与女性发生率较高.结论:临床上应重视双膦酸盐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 89Sr联合双膦酸盐在骨转移瘤姑息性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萌;吕平欣

    目的 观察单独使用89Sr、双膦酸盐及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对三种治疗方法进行评价,并对89Sr对造血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统计骨转移瘤治疗病人115名,其中89Sr组36人,双膦酸盐组38人,联合用药组41人.收集观察对象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ual Anlogue Scale VAS)以及89Sr组和双膦酸盐组共77名使用过89Sr的患者的用药前后的白细胞数值.分别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进行治疗效果的分析,对比三组病人经过治疗后疼痛缓解的有效率,进行治疗方法效果差异分析,对比77名经历过89Sr治疗的患者不同时期的血细胞计数变化进行该药物对造血系统影响的分析.结果 89Sr单药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的变化支持89Sr治疗骨转移瘤改善患者生存状态疗效确定的结论(治疗前:4.31 1.47,治疗后:3.06 1.62,P<0.05).双膦酸盐单药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数据说明双膦酸盐改善骨转移瘤患者生存状态疗效确切(治疗前:4.61 1.69,治疗后3.53 1.80,P<0.05).89Sr治疗前后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及联合用药组二次入院血常规检查数据表明,89Sr会对造血系统产生可逆的一过性影响.三组观察对象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69.44%,68.42%,92.68%.对三组进行有效率χ2检验=9.29,P<0.05.说明三组有效率不同.进一步将三组进行两两对比,结果支持联合用药组有效率高于单独用药组.结论 89Sr、双膦酸盐及双药联合使用对改善骨转移瘤患者生存状态疗效确切.联合用药有效率高于单独用药.89Sr会对造血系统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为一过性反应,一般会在停药后恢复正常.

  • 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有助预防子宫内膜癌

    作者: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使用双磷酸盐类药物(此类药物通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和其他骨疾病)的女性发展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是不使用此类药物妇女患子宫内膜癌风险的一半左右。研究表明这种类型的药物有一定抗癌作用。在美国,近50%的妇科癌症为子宫内膜癌,而且它是第四类常见的恶性肿瘤。双膦酸盐是已知的能防止骨损失的药物。临床前研究表明,该药物也具有抗肿瘤作用,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侵入正常组织的能力。为了评估双膦酸盐是否会有助于预防子宫内膜癌,Sharon Hensley Alford 博士带领一个团队将总共29254名妇女被纳入分析,在因素包括年龄、种族、激素疗法的使用历史、吸烟状况和身体质量指数调整后,相比未服用双膦酸盐的女性,使用双膦酸盐的女性中只有一半人有可能发展子宫内膜癌(摘自:Cancer)。

  • 骨髓瘤骨病的病理机制进展与治疗

    作者:肖超;常春康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类恶性浆细胞疾病,其特点是克隆性浆细胞浸润骨髓,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并损害终末器官,导致溶骨性病变、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和贫血[1].常见的MM终末器官损害为溶骨性病变,即骨髓瘤骨病(myeloma bone disease,MBD),该病主要表现为典型的弥漫性溶骨病变、广泛的骨质疏松或累及脊柱、头颅和长骨的多发性溶骨损害[2],且受损骨骼越多,患者预后越差.

  • 老年骨质疏松细胞病理特点与治疗思考

    作者:王洪复

    制破骨细胞骨吸收,如双膦酸盐、降钙素-和雌激素等一类药物,这些药物由于降低骨重建空间和延长骨矿化时间,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一定程度地增加骨密度和减少骨折危险性。然而抗骨吸收药物对老……

  • 阿仑膦酸钠疗效与维生素D血清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潘凌;游利;彭永德;陈瑾瑜;陈琳

    目的 通过研究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有效性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探讨维生素D对阿仑膦酸钠疗效的影响,为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获得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本院骨质疏松门诊就诊,且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时间≥18个月,用药期间每3~5个月测25-羟维生素D(25-OHD)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579例.检测血清维生素D,记录所有被纳入者的身高、体重、用药时间、血清25-OHD水平、基础骨密度、治疗后骨密度、有无新发脆性骨折等临床资料.根据复泰奥欧洲研究(EUROFORS)标准将上述患者分为治疗无效组以及治疗有效组.对2组间的25-OHD水平进行比较及t检验,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阿仑膦酸钠疗效与维生素D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579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治疗有效者437例(75.5%),治疗无效者142例(24.5%);2组患者血25-OHD水平分别为(59.96±12.56) nmol/L、(47.50±9.92)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与维生素D水平显著相关(P<0.01),25-OHD水平升高治疗有效率显著升高,当25-OHD ≥50 nmol/L时获益大.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服用阿仑膦酸钠治疗期间25-OHD水平应维持在50 nmol/L以上.

  • 双膦酸盐对骨质疏松大鼠髁突内牙本质基质蛋白1表达的影响

    作者:江莉婷;周琦;魏立;李宁;高益鸣

    目的:观察双膦酸盐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髁突软骨及软骨下骨牙本质基质蛋白1( dentin matrix protein1,DMP1)分布及表达的影响。方法取6月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卵巢模型组( OVX组)和双膦酸盐药物治疗组( RIS组),每组10只。 Sham组大鼠仅术中暴露卵巢不切除,OVX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生理盐水皮下注射,RIS 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利塞膦酸钠(2.4μg/kg)皮下注射。术后3个月取大鼠髁突软骨常规脱钙,甲苯胺兰染色观察髁突软骨组织学结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染色观察髁突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髁突软骨内DMP1分布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半定量图像分析。结果甲苯胺兰染色显示RIS组肥大软骨层显著增厚;TRAP染色显示,3组中OVX组髁突软骨下骨破骨细胞计数高,RIS组较OVX组显著减少(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组DMP1蛋白主要表达在髁突软骨细胞层,髁突软骨下骨骨基质、骨细胞内也有表达,OVX组较Sham组、RIS组的DMP1蛋白表达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双膦酸盐减少骨质疏松大鼠髁突内破骨细胞数量,上调DMP1蛋白表达,从而影响髁突软骨矿化。

  • 静脉输注唑来膦酸盐导致的双侧急性葡萄膜炎伴右侧黄斑水肿一例

    作者:田伊茗;尹福在;马春明;陆强

    近年来,双膦酸盐广泛用于骨质疏松及骨代谢疾病的治疗,唑来膦酸盐是一种强效的双膦酸盐,因其用药更为便捷而使用率逐年上升。唑来膦酸盐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发热、肌痛、流感样症状、关节痛、头痛等,急性葡萄膜炎是一种罕见但危重的并发症。2005年以来全世界已发表23例静脉输注唑来膦酸盐致葡萄膜炎的病例,其中14例为个案报道[1-13],9例来自大型数据库分析[14-16]。本例为国内首次报道。

  • 双膦酸盐对大鼠颌面骨及外周骨不同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作者:俞宛璐;苏俭生

    目的:研究临床常用第三代双膦酸盐———唑来膦酸,对大鼠颌面骨及外周骨两种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从新生SD大鼠中分离和培养颌骨或髂骨来源的BMSCs,观察不同浓度唑来膦酸对2种来源BMSCs的影响。观察较高浓度的唑来膦酸对这2种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分泌的影响。结果:髂骨来源的BMSCs在唑来膦酸浓度≥2.0μg/mL时增殖受到抑制,浓度≤1.0μg/mL时增殖不受影响。而颌骨来源的BMSCs,当唑来膦酸浓度≥0.5μg/mL时细胞增殖就已受到明显的抑制。较高浓度的唑来膦酸(1.0μg/mL)可抑制颌骨BMSCs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及骨钙素形成;但此浓度,对于髂骨BMSCs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的形成并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双膦酸盐对不同来源的BM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有差异,可为探索双膦酸盐相关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双膦酸盐联合地塞米松对小鼠颌骨和颧骨创伤后骨改建的影响

    作者:冯沐;苏俭生

    目的:研究双膦酸盐(BPs)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对颌骨和颧骨创伤后骨改建的影响.方法:60只8~12周龄雌性C57BL6小鼠,每周2次腹腔注射唑来膦酸和地塞米松,以腹腔注射缓冲液为对照组.1周后将小鼠右上颌第一磨牙拔除,右侧颧骨制造骨创伤,后继续给药分别至术后第1天、第3周和第8周.小鼠安乐死后,取颌骨和颧骨,经不同处理后进行Micro-CT扫描、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质谱-色谱联用检测.结果:经双膦酸盐联合地塞米松处理后,颌骨和颧骨的骨改建均被抑制,出现骨细胞凋亡、辐射不透性死骨形成、炎症反应、骨小梁形态紊乱等现象,同时颌骨沉积的唑来膦酸的含量明显高于颧骨(P<0.05).结论:双膦酸盐和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可引起小鼠颌骨和颧骨创伤后的骨改建被抑制.

307 条记录 8/16 页 « 12...567891011...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