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张晓红;何平;王科程;张厚高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7月就诊的20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10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和凝血相关指标、颈动脉IMT和斑块积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IMT和斑块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IMT和斑块积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常规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高于治疗前和常规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可有效改善患者颈动脉IMT,且具有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郭晓斌;王鹏;陶立元;吴华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4—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体检的受检者372例,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372例受检者分为斑块形成组(110例)和无斑块形成组(26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颈总动脉IMT,并测定补体C1q水平和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吸烟、规律运动、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服用降压药、服用降脂药、服用降糖药、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BMI)、补体C1q、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IMT与补体C1q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rs=-0.14,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1,95%CI(1.07,1.16)〕、规律运动〔OR=2.88,95%CI(1.37,6.22)〕、服用降糖药〔OR=0.15, 95%CI(0.03,0.59)〕、舒张压〔OR=1.05,95%CI(1.02,1.09)〕、Cr〔OR=1.03,95%CI(1.00,1.06)〕、TG〔OR=1.49, 95%CI(1.01,2.22)〕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与年龄、规律运动、糖尿病服药情况、血压和血脂水平有关,对临床预防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量和超声回声跟踪技术检测高脂蛋白(a)血症家族成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研究

    作者:张辉;余舒杰;毛永江;张二红;郑荣琴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测量和超声回声跟踪( ET)技术检测高脂蛋白( a)〔Lp ( a)〕血症家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2个高Lp ( a)血症家族61人为病例组。按照年龄将其分为3个亚组,10~20岁亚组16人,21~40岁亚组26人,41~58岁亚组19人。同时选择在本院体检的与病例组各亚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61人为对照组。测量左侧颈总动脉( LCCA) IMT及右侧颈总动脉( RCCA) IMT,并利用超声ET技术检测双侧颈总动脉硬化程度〔硬化度(β)、弹性系数( Ep)、顺应性( AC)、膨大系数( AI)、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β)〕。结果病例组10~20岁亚组与对照组10~20岁亚组LCCA、 RCCA的IMT、β、 Ep、 AC、 AI、 PWV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病例组21~40岁亚组与对照组21~40岁亚组LCCA、 RCCA的IMT、 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21~40岁亚组与对照组21~40岁亚组LCCA、 RCCA的β、 Ep、 AC、 PWV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例组41~58岁亚组与对照组41~58岁亚组LCCA、 RCCA的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例组41~58岁亚组与对照组41~58岁亚组LCCA、 RCCA的β、 Ep、 AC、 AI、 PWV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IMT测量可能不适合作为一个敏感指标用于发现高 Lp ( a)血症患者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高Lp ( a)血症家族中20岁以下的成员,超声ET技术难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21~40岁的成员,超声ET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敏感的手段用以发现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41~58岁的成员,由于血管内已经出现斑块等中晚期病变,超声ET技术不再适合评价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关系

    作者:王黎;陈曦;张源明;梁丽艳;张邱兵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与血清胱抑素 C (Cys - C)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4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高血压科住院的49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维吾尔族197例,汉族297例。根据颈动脉 IMT 分组,将维吾尔族患者分为正常组100例和异常组97例,汉族患者分为正常组179例和异常组118例。收集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检测并比较 IMT 正常与异常患者生化指标〔空腹血糖、Cys - C、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颈动脉 IMT 及动态血压〔24 h 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 平均舒张压(24 hDBP)〕。结果维吾尔族患者中,正常组与异常组年龄、Cys - C、24 hS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汉族患者中,正常组与异常组年龄、Cys - 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维吾尔族患者中,年龄、空腹血糖、Cys - C、24 hSBP与颈动脉 IMT 呈正相关(P <0.05);进一步校正年龄、空腹血糖、24 hSBP后,Cys - C仍与颈动脉 IMT 呈正相关(r =0.217,P =0.010)。汉族患者中,年龄、体质指数、24 hSBP与颈动脉 IMT 呈正相关, Cys - C与颈动脉 IMT 呈负相关(P <0.05);进一步校正年龄、体质指数、24 hSBP后,Cys - C仍与颈动脉 IMT 呈负相关(r =-0.163,P =0.038)。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ys - C是维吾尔族患者颈动脉 IMT 的影响因素,年龄是汉族患者颈动脉 IMT 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血清Cys - C水平升高是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 IMT 增加的危险因素,而可能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 IMT 无关。

  • 抑郁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苑杰;齐文风;刘勉;吕少博;王晓一;李丽娜;王莹;王静

    抑郁症状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相关,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能够增加老年人患抑郁的风险,且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抑郁症程度或患抑郁症的风险,改善抑郁症患者的预后。本文介绍了在不同人群中抑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对抑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老年人、抑郁症患者、一般人群及脑梗死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对抑郁程度存在影响,因此在抑郁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降脂药物的应用可能缓解抑郁程度。

  • 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时武;王喜玉;马建林;李斌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一氧化氮(NO)与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以及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67例,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00μmol/L,n=85)和对照组(Hcy﹤10.00μmol/L, n=82)。两组患者均抽取肘静脉血10 ml,测定hs-CRP、MCP-1、sICAM-1、NO和6-K-PGF1α水平,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IMT。结果 H型高血压组Hcy、hs-CRP、MCP-1、sICAM-1及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6-K-PGF1α和NO均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患者hs-CRP、MCP-1、sICAM-1与IMT呈正相关( P﹤0.05);NO、6-K-PGF1α与IMT呈负相关( P﹤0.05)。H型高血压患者hs-CRP、MCP-1、sICAM-1与NO、6-K-PGF1α均呈负相关( 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存在炎性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可能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应采取措施积极干预。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袁方;刘从兵;何金朋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30例及冠心病非糖尿病组30例进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2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大小及回声、血管狭窄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颈动脉平均IMT厚度明显高于冠心病非糖尿病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77%)及血管狭窄发生率(30%)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超声可以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IMT及斑块,为临床预测冠心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 通心络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干预作用研究

    作者:谭巨涛;裴瑄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116例门诊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并随机分为3组.通心络胶囊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3次1辛伐他汀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40 mg,每晚1次;联合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3次,辛伐他汀40 mg,每晚1次.患者均连续服药6个月,并均于服药前和服药后第6个月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现察比较各组患者用药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用药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减轻甚或消退.用药前后通心络胶囊组与辛伐他汀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后与通心络胶囊组和辛伐他汀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轻更明显(P<0.05).各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通心络胶囊和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药联合效果更佳,且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 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胡啸吟;陈悦;杨娇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1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30例及冠状动脉病变组85例,冠状动脉病变组进一步分为单支病变组28例、双支病变组26例、3支以上病变组31例,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CIMT,同时检测血清γ-GGT水平,分析血清γ-GGT、C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组吸烟、高血压、γ-GGT、尿酸(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IMT、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与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3个不同病变亚组γ-GGT、CIMT、Gensini评分均明显增高(P<0.01或0.05),并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差异越显著(P<0.01或0.05),Gensini评分与CIMT呈正相关(r=0.622,P<0.05),与γ-GGT呈正相关(r=0.524,P<0.05);CIMT与γ-GGT呈正相关(r=0.583,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UA、CIMT、γ-GGT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γ-GGT的面积为0.671[95%CI (0.557,0.785),P<0.01],CIMT的面积为0.733[95%CI (0.624,0.842),P<0.01].结论 CIMT及血清γ-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 针灸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崔明晓;陈彤;梁红娟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血管性疾病,应用文颇超声显像技术观察针灸对颈动脉的影响.结果:针灸能够明显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正常内膜无明显影响.

  •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动态血压参数的关系

    作者:周康;殷音;彭毅;杨徐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动态血压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4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单一斑块组和多发斑块组,同时根据超声中IMT的数值,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增厚组,另外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检查结果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应用彩色超声心动图仪测量IMT值,并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患者进行24 h ABPM检测,记录各项动态血压参数.对比分析不同分组IMT值和动态血压参数及IMT值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单一斑块组相比,多发斑块组动态血压参数和IMT水平明显升高(P<0.05);杓型组明显低于非杓型组(P<0.05);IMT增厚组各动态血压参数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5);颈动脉IMT值与24 h 平均收缩压(SBP)、24 h 平均舒张压(DBP)、白昼SBP(d SBP)、夜间SBP(n SBP)、d DBP、n DBP及24 h平均脉压(PP)呈正相关(r=0.723、0.694、0.731、0.689、0.703、0.711、0.756,P=0.028、0.038、0.025、0.040、0.035、0.032、0.018).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多发性斑块及非杓型均是造成动态血压参数和IMT数值升高的原因;同时,IMT增厚也是诱发动态血压参数升高的原因,且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为临床上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新的思路.

  • 血管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变化在糖尿病肢动脉闭塞症中的表达意义

    作者:谢丽娟;陈卓;崔娜;尹健;杨松柏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功能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在监测和评估糖尿病肢动脉闭塞症病情变化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院的75例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程分为一、二和三期组,各25例,并纳入2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其体内一氧化氮、内皮素1、6-酮-前列腺素F1a和血栓素B2水平变化,并运用高分辨率超声对患者及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性.结果:随着病程变化,健康对照组与三组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相比较高,一、二和三期患者的EDD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期患者的EID值较健康组、一期及二期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期与三期患者IMT与对照组相比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病程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空腹血糖水平、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变化可反映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病程发展,可作为这临床诊断与监测的参考指标.

  • Fetuin-A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张文洛;曹悦鞍;夏菁;田力;杨璐;谢文秀;彭朝胜

    目的:探讨胎球蛋白-A(fetuin-A,FA)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按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分为2组,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组33例,IMT≥0.9 mm,或有1个以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不伴动脉粥样硬化组27例,IMT< 0.9 mm,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所有对象均测定FA、IMT.结果:糖尿病两组FA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组FA值高于糖尿病不伴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A值与IMT呈正相关.结论:FA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可作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监测指标.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文敏;王静;马全红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检查163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0.9mm及IMT<0.9mm两组,测定患者一般情况及实验室相关生化指标如:血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测定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结果(1)与IMT<0.9mm 组相比,IMT≥0.9mm组的血清胱抑素C值明显增高(2.26±1.11)mg/L比(1.02±0.19)mg/L(P<0.001)。(2)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 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IMT呈显著正相关,与维生素B12呈显著负相关(P<0.05)。(3)颈动脉IMT与各生化指标间的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胱抑素C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颈动脉血管内膜增厚程度成正相关,可作为临床上早期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程度的指标。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碎朋;方汉云;潘建生;陈勇;侯旭清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PPI)、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和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PI大小,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低PPI高血压组(PPI≤0.400)、中PPI高血压组(0.401~0.600)、高PPI高血压组(>0.600),各40例.检测和比较受检者PPI、颈动脉IMT、血清hsCRP水平.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PI、IMT、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均P<0.05);随着PPI的增大,IMT、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PPI呈正相关性,PPI、IMT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性.结论 PPI、hsCRP参与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参考指标.

  • 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研究

    作者:王欣;任巧华;雷琳;郭静霞;卢彩平;刘之慧;周士超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减对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纳入225例6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按甲状腺功能状态分为亚临床甲减组65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190例;测定两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甲状腺激素(TT4)、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平均厚度等.比较两组血脂水平及CIMT,并分析TSH与TC、LDL-C、CIMT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亚临床甲减组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相比,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临床甲减组TC、LDL-C、脂蛋白a[Lp(a)],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HDL-C)低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亚临床甲减组内膜中层厚度(IMT)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两组体质指数(BMI)、Apo-A1、载脂蛋白B(Apo-B)、三酰甘油(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SH值与TC、LDL-C、CIMT成正相关(r=0.202、0.472、0.365,P均<0.05),与BMI、HDL-C、TG、Apo-A无明显相关.结论 老年亚临床甲减患者存在脂代谢异常并且是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人群,存在心血管疾病高风险.

  • 2 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液指标的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赵梁燕;高倩;陈将南;陶学芳;潘晔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的变化及与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确诊的单纯T2DM患者60 例(T2DM组)、60 例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AS组)、60例健康对象(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NLR、RBP4、sdLDL、ANGPTL4.结果 CAS组患者的RBP4、sdLDL测定值显著的高于T2DM组、对照组(均P<0.05),CAS组患者的血清ANGPTL4、NLR显著的低于T2DM组、对照组(均 P<0.05);T2DM组患者的 RBP4、sdLDL 测定值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均P<0.05),T2DM组患者的血清ANGPTL4、NLR显著的低于T2DM组、对照组(均P<0.05);CAS组患者的RBP4、sdLDL测定值与内膜中层厚度(IMT)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CAS组患者的ANGPTL4测定值与IMT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CAS组患者的NRL测定值与IMT无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RBP4、sdLDL、ANGPTL4水平变化与其IMT增厚有关.

  • 昼夜血压节律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作者:巧丽番·阿力哈孜;迪丽努尔·买买提依明;木胡牙提

    目的 探讨昼夜血压节律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影响.方法 11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按动态血压的节律模式分组:反杓型组,非杓型组和杓型组.研究对象行超声诊断仪用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量,行无创性ABPM仪检测动态血压参数,并随访患者3.5 ~5年,记录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24h脉压(24hP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脉压(nPP)和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高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1级、颈动脉斑块2级的检出率均高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患者内膜中层厚度和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昼夜血压节律改变.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夜间收缩血压持续增高,动脉硬化病变严重进而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京;张金冉;王晨霞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方法选取63例血小板活化状态异常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的资料分析,将其命名为血小板活化状态组(简称活化组);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 CD62p,用多普勒分析仪器对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TM)进行影像学分析,进而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活化组 CD63和 CD62p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活化组颈动脉 ITM为(1.123±0.132)mm,健康对照组颈动脉 ITM为(0.872±0.1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两变量做散点图发现,两者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使用 Sperman 秩相关分析,r =0.399,P <0.05,具有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增强,活化状态与颈动脉 ITM是线性正相关的关系,且活化状态越强,颈动脉 ITN 增厚。

  • 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刘春;殷子杰;曹志娜;张志强;张志国

    目的:观察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将12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 Hcy 水平分为 Hcy 正常组、Hcy 增高组,所有对象均检测 Hcy,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Hcy 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 IMT)呈正相关,与颈内动脉内径(ICA DIA)、颈内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ICA SPV)、颈内动脉阻力指数(ICA RI)无明显相关性。随着Hcy 水平增高,CA IMT 明显增厚。结论血 Hcy 水平增高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密切相关。说明其参与高血压动脉硬化,促进高血压大动脉的重构。

98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