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争;杜鸿瑶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改变早于斑块的发生,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指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传统的As的危险因素同样为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新近国内外研究发现其他一些相关因素亦可致CIMT增加,本文就近年来CIMT相关因素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以期对A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许先进;董旭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痛、脑血管病及多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加是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指标,是心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与预测因子.深入研究颈动脉IMT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是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 开滦集团职工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李晓庆;刘星;李雯;黄玮;耿晓妍;邵丹;吴寿岭;刘雪梅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排除既往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不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及相关研究资料缺失者,终纳入统计分析的共5353例,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物化学指标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心血管健康评分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人群共5353例,年龄40~94(55.1±11.8)岁,其中男性3209例,占59.9%.(①具备≤1项、2项、3项、4项、5项以及≥6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研究人群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别为0.89±0.19 mm、0.88±0.19 mm、0.85±0.19 mm、0.82±0.18 mm、0.80±0.18 mm、0.76±0.15 mm,各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分别为32.6%、31.4%、24.7%、20.3%、15.9%、9.5%.②影响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因素后,心血管健康评分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线性负相关(B=-0.012,95% CI:-0.014 ~-0.011,JP<0.001);影响颈动脉硬化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因素后,与具有≤1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研究人群比较,具有3项、4项、5项以及≥6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研究人群发生颈动脉硬化的风险值(0R)分别为0.62、0.40、0.31、0.18.结论中老年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是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保护性因素,随着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项数及其评分的增加,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颈动脉硬化检出率均降低.

  • 糖化血红蛋白A1c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胡晓霞;胡彩虹;石红;杨丽丽;孙静;徐坤;刘霞;党静;何继瑞

    目的 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IMT水平,观察其变化并探讨相互关系.方法 超声测量49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以此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同时检测各临床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探讨影响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 IMT在无血管病变组、T2DM单纯大血管病变组呈递增趋势,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2h-PG相关性强,其次是年龄、HbA1c,HbA1c与2h-PG相关性强,而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该研究提示HbA1c与2h-PG相关性强,而与空腹血糖无明显相关性,HbA1c水平能够预测IMT的进展,即HbA1c水平越低、IMT的进展越慢.

  • X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观察

    作者:崔进;韦建瑞;蒋作锋

    目的观察X综合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探讨X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两组受试对象:21例X综合征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测定X综合征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高分辨力超声多普勒分别测定X综合征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将以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X综合征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IMT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厚.结论在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紊乱致冠状动脉舒张储备不良和异常收缩的基础上,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也参与了X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 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患者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膜

    作者:崔进;韦建瑞;郭顺华;冯琼;蒋作锋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患者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3例,接受阿卡波糖50 mg,3次/天.另选取23例正常健康人作为正常组.分别于实验前测定三组的肱动脉基础内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内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并于6个月及12个月时复查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上指标.结果 6个月及12个月实验组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的变化明显升高,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6个月及12个月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卡波糖可以改善糖耐量减低患者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逆转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清铜锌的关系

    作者:海静如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与血清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非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各90例,以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铜和血锌水平,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同时检测患者血压、体重指数、血糖、血脂.将血铜和血锌水平与血压、体重指数、血糖、血脂和IMT值等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非老年组与老年组腰臀比和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的血压、血清FPG、HbA1c、HOMA-IR、TC、TG和LDL-C水平更高,而血清HDL-C水平则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非老年组和老年组的血铜水平、铜/锌比值和IMT值显著升高,而血锌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非老年组和老年组的血铜水平与IMT、FPG和HbA1c呈正相关;而血锌水平与IMT、FPG和HbA1c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铜水平升高以及血锌水平降低可能是IMT增厚的一个因素.

  •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田晶;吴绍燕

    目的 研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以健康体检者550例为研究人群,检测记录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血压等基本信息,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生化指标;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 baPWV、颈动脉超声测量CIMT ,研究baPWV及CIMT的主要影响因素.以baPWV<1 400 cm/s和baPWV≥1 400 cm/s为标准分组比较各组CIMT值;再将CIMT值以CIMT<1 mm、1 mm≤CIMT<1.5 mm、CIMT≥1.5 mm为标准分组,比较各组baPWV值;线性回归比较CIMT和baPWV的相关性.结果 CIMT受性别、年龄、腰围、收缩压、LDL、踝臂指数(ABI)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受性别、体质量、年龄、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 与 CIMT 有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MT和baPWV呈线性关系.CIMT早期增厚期就已经有大动脉的动脉僵硬度改变,应在CIMT早期增厚期进行干预而非只重视斑块期的治疗.

  • 载脂蛋白M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余文珮;王小静;李英莎;何洪波;赵志钢;祝之明;闫振成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血浆载脂蛋白M(apolipoprotein M,ApoM)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9月-2016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高血压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75例、单纯2型糖尿病未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2例以及正常对照组的志愿者57例,采集一般情况并完善脂代谢、生化、肾功、血管功能、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下肢动脉CT成像或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采集血浆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ApoM的表达水平,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明确ApoM表达水平同脂代谢、血管病变参数以及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3组受试者的一般情况以及脂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具有更低的踝臂指数和趾臂指数及更高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血浆ApoM的值为9.4(6.91,11.74) m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8.45(15.10,23.93) mg/L,P <0.001]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15.76(11.79,18.63) mg/L,P<0.001];进一步通过相关分析表明,除同脂代谢指标相关外,ApoM同血管病变参数[ABI(r2=0.229)、TBI(r2=0.252)、IMT(r2=-0.247,r2=-0.259)]、超敏C反应蛋白(r2=-0.229)和吸烟量(r2=-0.173)呈显著相关.结论 ApoM可能通过调控脂代谢进而抑制2型糖尿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 血压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的影响研究

    作者:孙国强;李玉波;孙明莉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压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 T )和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2012年1~12月期间就诊的老年冠心病并发高血压患者100例,经流行病学调查,测量血压,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CIM T和颈动脉斑块,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对CIM T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共纳入患者100例,其中,男48例,CIM T为(0.7 ± 0.1)mm ,斑块检出率45.8%;女52例,CIM T为(0.7 ± 0.1)mm ,斑块检出率34.6%,男女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9,P=0.018)。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调整影响因素后,男SBP每升高1 mm Hg ,CIMT 厚度增加0.00114 mm ;脉压每升高1 mm Hg ,CIM T厚度增加0.00118 mm。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高血压3级检出纳入斑块数大于1的发生风险是高血压1级的2.115倍(OR=2.115,95% CI:1.128~3.966,P=0.020)。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高血压,尤其在男性患者中收缩压越高、脉压越大,颈动脉CIM T厚度越大,颈动脉斑块发生的风险越高;高血压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 汉族人群乙醛脱氢酶2基因 Glu504 Lys 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马孝湘;刘玉萍;王林;何霞;杨雁华;陈晓平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ALDH2基因Glu504Lys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增厚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EH患者414例,根据CIMT厚度分为CIMT增厚组与CIMT正常组,对CIMT增厚组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FMD)检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CIMT增厚的关系及CIMT增厚组中不同基因型携带者与FMD的相关性。结果 CIMT增厚组AG型、AA型、AA/AG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C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DH2基因Glu504Lys AA/AG基因与CIMT增厚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IMT增厚组中ALDH2基因Glu504 Lys AA/AG基因型与FMD值的降低独立相关;将FMD作为变量纳入回归分析后,ALDH2基因多态性与CIMT的相关性较之前明显降低。结论汉族人群ALDH2基因Glu504 Lys多态性与EH患者CIMT增厚存在相关性,ALDH2基因Glu504 Lys突变可能通过使血管EDD发生障碍导致EH发生CIMT增厚。

  • 老年糖尿病患者UACR与CIMT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振;王申;李玉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将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UACR分为正常组(UACR<30 mg/g) 42例与升高组(30 mg/g≤UACR≤300 mg/g)58例.对UACR与CIMT的相关性进行多元逐步分析.结果 升高组患者HDL-C水平低于正常组,年龄、FPG、SBP、PP、HbA1c、CIMT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CR与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HDL-C、FPG、SBP、PP、CIMT及HbA1C呈正相关(P<0.05);CIMT、PP及HbA1c与老年糖尿病患者UACR独立相关,PP校正后,HbA1c与CIMT仍与老年糖尿病患者UACR独立相关(P<0.05).结论 UACR老年糖尿病患者CIMT独立相关,通过常规检测UACR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及早评估意义重大.

  •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联研究

    作者:杨珂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6年1月 ~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2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以及反应性充血时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进行测定,并由此开展相关性分析.结果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可知,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出现反应性充血时期肱动脉内径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舌下含服硝酸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中厚度和舌下含服硝酸油后 、反应性充血时的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呈现为明显的负相关.结论 患者机体内皮功能出现紊乱时会导致其机体的血管壁发生结构重组,由此导致血管厚度增加以及斑块生成,功能粥样硬化的产生会受到机体内皮功能损伤的影响.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 PA PP-A 水平的变化

    作者:魏健强;李健;郑小龙;马剑;薛婷婷

    目的: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PA PP‐A )水平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动脉栓塞脑梗死组、腔隙性脑卒中组。根据需要选取健康体检者120例,测PA PP‐A值、颈动脉斑块与内膜中膜厚度(IM T )分析之间关系;将缺血性脑卒中组及健康体检对照组分别行颈部血管B超检查后分析各组血清PA PP‐A水平。结果:脑梗死组的PA PP‐A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易损性斑块组在血清PAPP‐A 测量水值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可以作为脑卒中的预测因子及预后指标。

  • 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特点及其预测价值

    作者:何辉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特征及其对早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10例早发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应用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情况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早发冠心病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IMT≥0.8mm和有粥样硬化斑块共6例,而早发冠心病组为3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8%比12.5%,P<0.05).早发冠心病组平均IMT明显高于对照组[(0.80±0.19)mm比(0.64±0.12)mm,P<0.05].进行双因素相关分析表明,IMT与吸烟及总胆固醇相关联.而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吸烟(OR=4.22,95%CI为1.63~7.06,P=0.003)、高胆固醇(OR=4.06,95%CI为1.45~6.90,P=0.03)和颈动脉超声阳性(OR=7.19,95%CI为1.92~21.37,P=0.007)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早发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发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

  • 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张冉冉;李慧;王霞霞;李姗;于玲范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血尿酸(S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查体的40~75岁的体检者334例,根据S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记录体检者的年龄、性别、S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血糖(FPG)水平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对所有研究对象S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病人的CIMT显著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t=2.206,P<0.05).所有研究对象的SUA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226,P<0.05),与TG、LDL、TC、FPG呈正相关(r=0.175~0.42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水平与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关联(OR=1.003,95% CI=1.001~1.006,P<0.01).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致病因素之一.

  • 关于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临床研究

    作者:艾利;殷华;李海峰;汤华;姚惠莉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脑血管病及多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加是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指标,是心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与预测因子.

  • 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晨新;王亚非;董四新;张鲁春;苏吉量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探讨其血管内皮功能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高血压患者测定其IMT及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IMT(1.02±0.07mm)与正常对照组(0.78±0.05mm)比明显增厚(P<0.001).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为(2.78±2.7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IMT与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损伤,内皮功能紊乱引起血管重构、肥厚、斑块形成.因此,原发性高血压的内皮功能损伤促进了动脉硬化的产生并加速了其硬化进程.

98 条记录 5/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