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钩吻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张彬锋;俞桂新;王峥涛

    目的:对钩吻 Gelsemium elegans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3个酚酸类化合物,2个黄酮类化合物,2个香豆素,2个果糖衍生物,1个核苷类化合物.分别为tamarixin(1),tamarixetin 3-O-β-D-galactopyranoside(2),东莨菪苷(3),东莨菪内酯(4),尿嘧啶核苷(5),咖啡酸(6),咖啡酸乙酯(7),阿魏酸乙酯(8),乙基-α-D-呋喃果糖苷(9),和乙基-β-D-吡喃果糖苷(10).结论:化合物1~3,5~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5~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GC-MS定量测定山豆根非生物碱部分成分含量

    作者:祝路;齐心;高月求;赵爱华;贾伟

    目的:采用GC-MS定性、定量分析山豆根非生物碱中的部分化学物质组成和含量.方法:非生物碱部位样品经TMs衍生后,采用GC-MS法测定,通过NIST 2.0数据谱库检索,结合人工解析,鉴定各种化学成分.在此基础上,测定了各组分的含量.结果:从非生物碱部位共鉴定了24个化合物,其中定量测定了19个化合物的含量,占总量的34.72%,其中5个糖类成分占22.62%,9个有机酸占11.81%,其他5个成分占0.29%.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为定性、定量测定植物中复杂初生代谢产物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 三分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黄学石;郜嵩;范丽华;庾石山;梁晓天

    萝摩科Asclepiadaceae娃儿藤属Tylophora植物为缠绕或攀援灌木,少数为多年生草本或直立灌木.世界上大约有60种,分布于亚洲、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和大洋洲.我国产32种,2个变种,分布于黄河以南各省区[1].娃儿藤属植物富含菲骈吲哚里西啶类化合物,该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近年来得到广泛研究[2,3],但对该属植物非生物碱部位研究报道较少.为深入全面研究娃儿藤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作者对该属植物三分丹进行了研究.三分丹(毛果娃儿藤)Tylophora atrofolliculata Metc.别名蛇花藤、黎针,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是我国传统的有毒中草药,根入药[1],对三分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的研究未见报道,继从三分丹中分离得到2个菲骈吲哚里西啶类生物碱后[4,5],作者又从三分丹醇提物中分离得到三萜和脂肪酸类化合物.

  •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张丽勤

    目的 研究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并明确其结构.方法 采用渗漉、提取等操作,提取对叶百部中的非生物碱,经核磁和薄层色谱对其结构进行确证.结果 从对叶百部中提取出3个化合物,结构确证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β-谷甾醇.结论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的化学成分主要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β-谷甾醇.

  • 洋金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作者:杨炳友;唐玲;太成梅;刘玉婕;匡海学

    洋金花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Datura metel L.的干燥花,其性味辛、温,有小毒;具平喘止咳、镇痛解痉、麻醉之功效.洋金花生理活性较强,药用历史悠久,应用十分广泛.近年来临床应用洋金花制剂治疗银屑病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对其中治疗银屑病活性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洋金花中治疗银屑病的有效部位为非生物碱水溶性组分.药理实验证明,洋金花乙醇提取物经除去生物碱后,以大孔吸附树脂色谱分离,其50%乙醇洗脱组分有较强的生理活性[1],且临床亦证明此部分对银屑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阐明该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组成,笔者对其进行了化学研究.

  • 黄柏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艳萍;李丹丹;丁丽琴;邱峰

    目的 对黄柏Phellodendri Cortex(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的干燥树皮)的非生物碱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色谱、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黄柏70%乙醇提取物的非生物碱部分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阿魏酰奎宁酸甲酯(1)、(-)-4-O-阿魏酰奎宁酸甲酯(2)、(-)-绿原酸甲酯(3)、(-)-5-O-阿魏酰奎宁酸甲酯(4)、毛柳苷(5)、阿魏酸甲酯(6)、咖啡酸甲酯(7)、4-羟基苯乙醇(8)、3,4,5-三甲基苯酚-O-β-D-葡萄糖苷(9)、2-methoxy-4-(2-propenyl) phenyl-β-D-glucopyranoside (10)、tachinoside (11)、丁香酸甲酯(12)、(6S)-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3)、(6R,7aR)-地芰普内酯(14).结论 化合物9~14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小木通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作者:黄文武;孔德云;杨培明

    中药小木通系毛莨科铁线莲属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的木质藤茎,西南、华南地区将其作为川木通入药,具有清热利尿、通经下乳的功效,用于水肿、淋病、小便不通、关节痹痛、经闭乳少[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作为川木通使用的有绣球藤C.montana Buch.-Ham.和小木通.有关绣球藤化学成分的研究有不少的文献报道[2],但对小木通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甚少,仅见1993年文献报道从小木通分得一个双氢黄酮苷clematine(编者按:非生物碱,原文clematine不妥,根据CA索引指南宜改用clematin作正名)[3].为此对小木通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首次从小木通中分得的6个化合物.

  • 蛇足石杉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郑凯凯;赵圆圆;袁谱龙;吴迎春;张刘强;郭夫江;李医明

    目的 研究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全草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HL-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蛇足石杉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千层塔烯二醇-21β-对二氢香豆酸酯(1)、千层塔烯二醇-3,21-二乙酸酯(2)、千层塔烯二醇-3-乙酸酯(3)、21-表千层塔烯二醇-3-乙酸酯(4)、3α,21β,24-千层塔烯三醇(5)、21-表千层塔烯二醇(6)、千层塔烯二醇(7)、16-羰基-3α,21β-千层塔烯二醇(8)、3β,21β,24-千层塔烯三醇(9)、16-羰基-3α,21β,24-千层塔烯三醇(10)、1-羟基二苯并呋喃醇(11).结论 化合物1~10均为石杉型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1为二苯并呋喃醇类化合物;其中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千层塔型香豆酸酯,化合物2和11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胡蔓藤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赵庆春;付艳辉;杜占权;华威;郭涛;吴立军

    目的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胡蔓藤(Gelsemium elegans Benth.)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D-800大孔吸附树脂色谱、硅胶柱色谱和ODS中压柱色谱分离,采用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及制备液相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7个非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东莨菪内酯(scopolelin,1)、咖啡酸乙酯(caffeic acid ethyl ester,2)、肉桂酸(cinnamic acid,3)、水杨酸(salicylic acid,4)、香草酸(vanillic acid,5)、自藜芦醇(resveratrol,6)、正三十六烷醇(hexatriacontan-1-ol,7).结论 化合物2-4、6为首次从胡蔓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胡蔓藤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赵庆春;付艳辉;郭涛;华威;吴立军

    目的 对胡蔓藤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HPD-800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和ODS中压柱色谱进行分离,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及制备液相进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豆甾醇(stigmasterol,2)、胡萝卜苷(daucosterol,3)、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4)、熊果酸(ursolic acid,5)、没食子酸(gallic acid,6)、阿魏酸(ferulic acid,7)、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8).结论 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 伊犁贝母鳞茎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徐文龙;陈东林;王建忠

    目的 研究伊犁贝母鳞茎的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 对伊犁贝母鳞茎的乙醇提取物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及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7个非生物碱成分,分别为蛇床子素(1)、佛手柑内酯(2)、花椒毒内酯(3)、6,9,10-三羟基-7-十八烯酸(4)、5α,6β-二羟基胡萝卜苷(5)、胡萝卜苷(6)和β-谷甾醇(7).结论 化合物1~4为首次从贝母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这也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香豆素类成分.

  • 昆明石杉中非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作者:李齐激;邹娟;李继新;张敬杰;刘亚华;潘炉台

    目的 研究昆明石杉全草中非生物碱类成分.方法 使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及Sephadex LH-20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文献资料、理化性质、1H-NMR及13C-NMR数据鉴定各单体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并鉴定8个化合物,3α,21β,24-trihydroxyserrat-14-en-16-one (1),serrat-14-en-3β,21β,29-triol(2),serrat-14-en-3β,21 α-diol (3),21-epi-serratenediol (4),serratenediol-3-acetate(5),21-epi-serratenediol-3-acetate (6),β-谷甾醇(7),β-胡萝卜苷(8).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昆明石杉中分离得到.

  • 对叶百部中的非生物碱类成分

    作者:王珺;高羽;张朝凤;张勉

    从百部科植物对叶百部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甲醚(1),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2),对羟基苯甲酸(3),(Z)-1,1’-biindenyliden(4),胸腺嘧啶(5),2-(1’,2’,3’,4’-四羟基丁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6),掌叶半夏碱戊(7),豆甾醇(8),β-谷甾醇棕榈酸酯(9),β-谷甾醇(10)和β-胡萝卜苷(11).其中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得.

  • 钩吻非生物碱不同极性部位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作者:廖华军;吴水生

    目的 观察钩吻非生物碱不同极性部位的急性毒性,为进一步开发充分利用钩吻药材提供依据.方法 用钩吻茎醇提取物制备非生物碱不同极性部位,经一次灌胃ICR小鼠,观察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 结果 钩吻乙醇总提取物取物的LD50为88.04 mg/kg.钩吻非生物碱的LD50为40.64 mg/kg.钩吻母液的LD50为4.09 g/kg.结论 钩吻非生物碱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毒性,毒性大小顺序为:非生物碱脂溶性部位,醇总提取物,非生物碱水溶性部分.

  • 山豆根非生物碱部分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明眉;杨红舟;赵爱华;范自全;祝路;贾伟

    目的 研究山豆根非生物碱部位(SⅢ-C)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6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模型对照组、左旋咪唑组、以及SⅢ-C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在第1,2,3天s.c.环磷酰胺50 mg/kg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动物模型,各组i.g.给药12d,测量胸腺、脾脏指数,i.p.鸡红细胞(CRBC)测量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对CRBC致敏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响,以及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结果 SⅢ-C能够明显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免疫器官发育抑制,使其保持或恢复在正常水平,提高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使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低下小鼠的溶血素抗体明显增强,抑制致裂原诱导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转化.结论 SⅢ-C对于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器官、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均有促进作用.SⅢ-C是否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达到保肝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山豆根非生物碱部位对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影响

    作者:周明眉;范自全;赵爱华;祝路;贾伟

    目的 研究山豆根非生物碱部位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小鼠随机分成9组,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甘利欣(40 mg·kg-1,ig)对照组和山豆根总成分、非生物碱成分分别以100,200和400 mg·kg-13个剂量组ig,每组10只.给药7d,分别于第7天灌胃后30 min尾静脉注射Con A 25 mg/kg以造成免疫肝损伤模型.于造模后第8小时摘眼球取血,称量肝脾,记录肝脾指数,检测血清ALT、AST以及肝组织匀浆中MDA、NO、SOD和GSH含量,HE染色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山豆根非生物碱成分能够明显降低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脾指数(P<0.05);降低血清中ALT、AST含量(P<0.05)以及肝组织匀浆中MDA、NO含量(P<0.05);提高SOD、GSH含量(P<0.05);肝脏病理改变显著减轻(P<0.01).结论 山豆根非生物碱成分对免疫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与山豆根总成分相近,稳定肝细胞膜正常结构,加强组织修复,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湖北贝母茎叶非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作者:张久亮;皮慧芳;阮汉利;张勇慧;吴继洲

    目的 研究湖北贝母茎叶部分非生物碱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对湖北贝母茎叶部分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分离,分成生物碱部位和非生物碱部位,应用溶剂极性梯度从非生物碱部位获得了几个化学部位,并应用硅胶柱层析对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出5个单体化合物,应用质谱、氢谱、碳谱等现代波谱技术加以鉴定.结果 鉴定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CH3(CH2)26CH3、CH3(CH2)24OH、CH3(CH2)20 COOH、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结论 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湖北贝母茎叶部分分离所得,其中前3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贝母属植物中获得.

  • 钩吻中非生物碱不同组分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比较研究

    作者:赵明宏;郭涛;王敏伟;赵庆春

    目的:探讨钩吻非生物碱不同分离组分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以及与毒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分析确定各组分对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通过对小鼠进行体内急性毒性实验、对H22瘤的抑制作用及对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综合评价钩吻非生物碱各组分的抗肿瘤作用.结果:钩吻非生物碱成分体外活性高于生物碱成分,钩吻非生物碱组分2对小鼠肝癌H22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胸腺指数明显高于未用药荷瘤组,其它各组分对肿瘤生长无明显影响,毒性大的组分未显示出抗肿瘤作用.结论:钩吻非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对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其体内、外抗肿瘤作用与毒性无明显相关性.

  • 利用半制备型HPLC分离捆仙七中的非生物碱成分

    作者:仙靓;金明;马艳茹;张新新;郭增军

    目的 采用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Semi-preparative HPLC)从捆仙七中分离纯化非生物碱成分.方法 捆仙七经乙醇提取和20 mL·L -1的盐酸酸解后得到非生物碱粗提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后得到不同的极性部位.取乙酸乙酯部位,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进行洗脱,得到极性不同的馏分,后用Semi-preparative HPLC 分离纯化制备化合物.采用1H-NMR和13C-NMR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终从捆仙七乙酸乙酯非生物碱部位共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东莨菪亭、异秦皮定、松脂醇、原儿茶酸和槲皮素.结论 所建立的Semi-preparative HPLC 法具有高效、重复性好且分离组分纯度高等特点,适用于从捆仙七中快速制备非生物碱成分.

  • 益母草注射液提取物对流产大鼠离体子宫的影响

    作者:李丹;谢晓芳;彭成;熊亮;赵小梅;刘娟

    目的 研究益母草注射液浸膏及其提取部位对大鼠流产子宫的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提取分离方法由益母草注射液中提取分离得到益母草生物碱部位(LH-1-B)、非生物碱部位(LH-1-A).早孕大鼠ig米非司酮(8.3 mg/kg)和米索前列醇(100 μg/kg)造成不完全流产,24 h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迅速剖取子宫,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活动;采用累积给药方式,分别给予益母草注射液浸膏(37.5、37.5、150.0 μL)或LH-1-A、LH-1-B (75.0、75.0、150.0 μL),每次给药后记录10 min收缩曲线,比较给药前后收缩张力、频率和活力的变化.结果 益母草注射液浸膏可使流产大鼠离体子宫的活力和收缩张力增强(P<0.01); LH-1-A使流产大鼠离体子宫收缩活力、张力及频率降低(P<0.05、0.01); LH-1-B高剂量具有增加流产子宫收缩张力小值作用(P<0.05).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浸膏可显著增强流产后大鼠子宫收缩活动,但其内含有促进流产子宫收缩和抑制流产子宫收缩的活性部位,其中水溶性生物碱部位是其缩宫的主要部位,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