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胞原位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周东风;孟浦;王萍;费洪宝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方法.方法:在试管内将固定和消化后的细胞直接进行原位逆转录并扩增,反应结束后在显微镜下原位检测.结果:BCR/ABL融合基因表达信号为深紫蓝色或棕色沉淀.3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阳性检出率达94.4%.其中5例Ph-CML有3例检出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急变期和加速期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病例.结果:细胞原位RT-PCR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不仅可以定性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表达,而且可以量化基因表达水平及其变化.为CML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测病程的进展提供了直观和精确的依据.

  • HerbimycinA联合α-干扰素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肿瘤细胞体外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萍;金润铭;周东风;费洪宝;邹萍;刘树茂

    目的:为了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Herbimycin A(HMA)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病期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和K562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HMA及α-干扰素.结果:HMA或α-干扰素单独应用能明显抑制CML细胞增殖,但不能诱导CML细胞凋亡,两者联合应用能明显促进CML细胞凋亡,且能获得明显的遗传学缓解.当加入外源性巯基化合物阻断HMA与酪氨酸激酶结合时可完全消除这种作用.结论:HMA联合α-干扰素在CML的治疗如化疗或自身骨髓移植的体外净化中具有应用价值.

  • 地黄多糖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素珍;许春鹃;李加林;范启兰

    目的:研究地黄多糖(RPS)对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RPS作用于K562细胞,MTS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P210蛋白变化.结果:RPS能够抑制K562细胞增殖,用400 μg·mL-1 RPS作用12h,细胞增殖抑制率为35.16%,随着RPS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用200 μg·mL-1 RPS作用24 h,K562细胞内bcr/abl融合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为0.26,P210蛋白相对含量为0.35.RPS使K562细胞内P210蛋白及bcr/abl融合基因mRNA表达量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下降.结论:RPS可能通过下调bcr/abl融合基因mRNA及P210蛋白表达对K562细胞增殖产生抑制作用.

  • 黄连解毒汤通过抑制血红素加氧酶-1发挥逆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作用

    作者:刘尚勤;谭细友;李倩;蔡惠丽;荣雯玉;曾宪斌;金小君;马梓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HLJDT)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加速期的治疗作用,以及HLJDT及其主要活性成份之一的黄芩素对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例CML的患者口服HLJDT治疗6个月的观察,外周血检查和骨髓穿刺分析治疗前后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HLJDT和黄芩素对CML细胞系K562的活细胞计数的影响;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HO-1基因的表达;蛋白印记检测经黄芩素处理后K562细胞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口服HLJDT对CML加速期的治疗有效,可明显降低骨髓和外周血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数,使疾病重新回复到慢性期;并且在体内能降低肿瘤细胞HO-1基因的表达,在体外,HLJDT能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且其主要成份黄芩素亦有相同作用,并且下调HO-1蛋白的表达.结论:HLJDT具有治疗CML加速期的作用,其机理与抑制HO-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有关;因此,HLJDT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Ph1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曹友德;徐伟;肖佩玲;石詠中;聂盛丹;付冀辉

    目的 探讨Ph1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和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T-PCR法分析bcr/abl融合基因.结果 2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Ph1染色体阳性者25例(89.3%),bcr/abl阳性者26例(92.9%),Ph1和bcr/abl均阳性25例(89.3%),Ph1阴性、bcr/abl阳性1例(3.6%),Ph1和bcr/abl均阴性2例(7.1%).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Ph1和bcr/abl均阴性.结论 Ph1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有助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bcr/abl融合基因研究

    作者:宋兰林;刘晓力;杜庆锋;吴彬;周淑芸

    目的:探讨双标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ual-color and dual-fusion 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D-FISH)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中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方法:应用细胞遗传学G显带(CCG)核型分析、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FISH)和染色体涂染技术,检测了29例CML患者骨髓中期分裂相和间期细胞.结果:CCG检出Ph(+)24例,D-FISH检测均为bcr/abl(+);Ph(-)5例,其中4例核型为46,XY,经D-FISH检测2例bcr/abl(+),2例bcr/abl(-),另1例核型为46,XYt(20;22),D-FISH检测bcr/abl(+),以9号,20号和22号全染色体探针涂染,确定该例核型为46,XYt(9;20;22),D-FISH检测总阳性率为93.10%(27/29),高于CCG检查时阳性率82.76%(24/29)(P=0.025).结论:与CCG方法相比,D-FISH检测CML的bcr/abl融合基因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点,可以作为CML临床诊断和微小残留病监测的一种重要检测方法.

  • 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治意义

    作者:吴莉芳;饶若;王述文;夏梦娟;姚红霞

    目的 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方法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中的诊治意义.方法 171例标本应用染色体R显带进行核型分析,218例标本应用间期FISH进行分析.结果 在171例患者中,116例(68%)检出Ph染色体,22例(13%)存在其他异常核型.218例CML患者标本应用FISH进行分析,174例(80%)检出BCR/ABL基因.76% 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产生的蛋白类型为P210,3% 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产生的蛋白类型为P210共表达P190,0.95% CML患者融合基因产生的蛋白类型为P190.另外,18% CML患者存在der(9)部分序列缺失.结论 FISH对BCR/ABL融合基因检出率高于染色体核型分析对Ph的检出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提示Ph染色体及多种其他异常核型.FISH分析可提示是否存在BCR/ABL融合基因,也可提示不同的融合蛋白类型,还可提示der(9)的部分序列缺失与否.2种分析方法可以多角度提示CML患者的疾病信息,在CML的诊治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氨基甾体H42649对K562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作者:张君;周阳;何群

    目的 探讨氨基甾体H42649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系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H42649作用于K56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通过Real-time PCR检测H42649对K562细胞钙通道蛋白mRNA的表达的影响;通过Real-time PCR检测H42649对K562细胞bcr/abl融合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氨基甾体H42649作用于K562细胞后,可导致细胞内游离钙含量下降;钙通道蛋白mRNA表达上调;细胞bcr/abl融合基因mRNA表达下调.结论 氨基甾体H42649对K562细胞的作用与K562细胞膜钙通道、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细胞bcr/abl融合基因存在一种相互关系.

  • bcr/abl基因修饰树突细胞疫苗诱导CTLs杀伤K562细胞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王文文;黄仁魏;胡元;李旭东;王东宁;何易;刘加军

    背景与目的: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效应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以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为中心的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生物免疫学治疗的热点之一.本研究以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为载体,介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基因片段转导DC制备疫苗,观察ber/abl基因修饰DC疫苗诱导产生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在体外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应用RT-PCR法扩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基因片段,构建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质粒,并包装产生重组腺病毒.体外诱导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DC,观察DC分别经重组腺病毒转染及多肽负载后,诱导产生特异性的CTLs在体外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成功构建了携带bcr/abl基因片段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包装产生的重组腺病毒滴度高达2.0×1010 pfu/mL.体外转染DC效率达到50%~60%,成功制备了bcr/abl特异性DC疫苗.体外实验中,在40:1和20:1效靶比下,bcr/abl基因修饰DC疫苗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分别为(47.6±4.7)%和(47.5±1.6)%,多肽负载DC为(25.8±4.4)%和(24.6±6.3)%,空白DC为(5.7±1.3)%和(4.5±1.6)%,基因修饰DC疫苗诱导的杀伤效应明显高于多肽负载及空白组(P<0.05).结论:以重组腺病毒为载体介导bcr/abl基因片段转导DC制备的基因修饰DC疫苗,具有显著的诱导CTLs杀伤白血病K562细胞的作用.

  • In Situ-RT PCR定量检测1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

    作者:王顺清;毛平;许艳丽;莫文健;李庆山

    目的研究原位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In Situ-RT PCR)在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r/abl融合基因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意义.方法:用In Situ-RT PCR方法测定CML病人bcr/abl融合基因表达量.结果:在不破坏细胞完整性条件下细胞系K562和CML病人检测到bcr/abl mRNA的扩增产物,表现为细胞浆内出现蓝紫色颗粒,计算这种阳性细胞的百分率来相对定量地检测CML病人bcr/abl mRNA的表达水平,这种检测技术的敏感性达10-4水平以上.结论:In Situ-RT PCR可以相对定量地检测CML病人bcr/abl mRNA的表达,直观地评价a-干扰素(a-IFN)、骨髓移植(BMT)等治疗CML的疗效,本检测方法敏感性高,又可用做微小残留病(MRD)的检测.

  • 双色ES探针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的应用研究

    作者:杜庆华;林秀梅;应逸;毛平

    目的:探讨使用bcr/abl双色ES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应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检测的意义.方法: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本院收治的1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之骨髓细胞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2例CML均检出bcr/abl基因的存在,其中2例伴ASS基因缺失.结论:使用bcr/abl双色ES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能为bcr/abl融合基因的检测提供准确直观的依据.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相关融合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桂香;刘元生

    研究证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BCR/ABL融合基因具有极高的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改变作为BCR/ABL催化底物的一些关键调节蛋白的磷酸化状况,激活多种信号转导途径,可致疾病的发生.除此之外,NUP98-HOXA9及RUNX1-EVI1等融合基因在CML病程中亦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明了.本文就CML中相关融合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FISH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LL基因重排及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方鹏;张国平;曹鹏飞;高银;徐宏向;赵谢兰;李晓林;陈方平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MLL基因重排及BCR/ABL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对57例初诊ALL患儿MLL[t(11q;v)]和BCR/ABL[t(9;22)]进行检测,并且追踪其临床预后.结果 57例初诊ALL患儿中,MLL基因重排的阳性率为24.6%(14/57),BCR/ABL阳性率为8.8%(5/57),染色体核型分析未检出t(11q;v)和t(9;22)异常,阳性组总的缓解率较阴性组低.结论 MLL基因重排和BCR/ABL融合基因是儿童ALL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常规染色体分析检出率较低,FISH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检出率,在协助临床制定儿童ALL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格列卫治疗后bcr/abl融合基因变异的研究

    作者:邓兰;刘鲲;李洁;周雪云;胡亮杉;郭坤元;宋朝阳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格列卫治疗后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的改变.方法:应用双色双融合法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2 例接受格列卫治疗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bcr/abl融合基因,对比治疗前后bcr/abl融合基因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均出现融合基因变异,与患者肿瘤负荷、分型和分期无关.结论:格列卫治疗可诱导bcr/abl基因发生融合变异.

  •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形态与免疫表型特点

    作者:程静;陈少谦;江晓冰;吴珊慧;刘敏

    目的:研究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ALL)的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并探讨其在预测疾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37例ALL患者(除外CML急淋变患者)和阴性的50例ALL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表达CD19和CD79a,BCR/ABL融合基因阳性与BCR/ABL融合基因阴性ALL表面分子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包括CD34(97.3%与80.0%),CD33(41.7%与16.3%),CD10(100.0%与86.0%),CD20(70.3%与30.0%)及CD56(28.6%与53.1%).BCR/ABL融合基因阳性与BCR/ABL融合基因阴性ALL患者骨髓涂片检查细胞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ALL可能存在较为特征性的免疫表型,通过检测这些特征性免疫表型将有助于临床对ALL疾病进展迅速、预后差的亚型患者进行预测,并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4例治疗结果分析

    作者:赵卫华;孟凡义;林榕;宋兰林;易正山

    目的:分析bet/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其转归.方法:24例患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分型、G显带技术核型分析、I-FISH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检查确诊为bcr-abl阳性ALL.均予标准剂量联合化疗,其中7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结果:经过1~2个疗程DOLP方案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为59%.进行allo-HSCT患者和仅用化疗患者的中位缓解期分别为13.8和4.7个月(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2和11.8个月(P<0.05).结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ALL患者预后差.与单纯化疗相比.allo-HSCT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 BCR-ABL基因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9例临床分析

    作者:熊文杰;刘焕勋;黄瑞宏;张琼丽;卓家才

    目的 总结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9例确诊为BCR-ABL基因阳性的ALL患者,予传统化疗、伊马替尼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随访期3~80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78例ALL患者中,BCR-ABL基因阳性者29例(16.3%),其中B细胞性28例,T细胞性者1例.14例患者在首1~2个疗程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48.3%),部分缓解者1例(3.4%),2例在首2个疗程未获CR后加用伊马替尼获得骨髓细胞学完全缓解(10.3%),无效12例(41.4%).29例患者中位生存期14.5月.伊马替尼联合传统化疗化疗者完全缓解率80%,高于单用传统化疗者(50%)(X2=5.894,P<0.01),生存期(18.6月)大于单用传统化疗未进行移植者(11.1月)(t=2.469,P<0.05).结论 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ALL患者传统化疗疗效差,联合伊马替尼可提高完全缓解率和生存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使部分患者长期无病生存.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的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修饰及在COS-7细胞膜上的表达

    作者:陶崑;王东;曾建明;黄世峰;陈新敏;黄宗干;冯文莉

    目的 构建与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lycosyl phosphatidyl inositol,GPI)锚定序列相连的bcr/abl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COS-7细胞中基因和膜蛋白的表达.方法 以编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蛋白全长序列的migP210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654 bp的bcr/abl融合基因片段,双酶切后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BudCF4.1中,经鉴定获得重组质粒pBB.同时用RT-PCR扩增人外周血淋巴细胞CD24分子中的GPI获得约243 bp的锚定序列,双酶切后克隆人pBB质粒中与ber/abl基因下游羧基端相连,获得重组质粒pBBG.在多聚阳离子介导下将pBBG质粒转染COS-7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实,由GPI锚定连接的ber/abl融合基因插入片段正确;RT-PCR检测到转染细胞中有bcr/abl融合基因,Western blot检测到转染细胞膜上有hcr/abl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由GPI锚定修饰的bcr/abl重组质粒pBBG,并能在COS-7细胞膜上表达出bcr/abl融合蛋白.

  • 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BaF3-P210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史梦;冯文莉;张文萍;王小中;黄世锋;曾建明;温健萍;陶昆;陈新敏;曹唯希;黄宗干

    目的 构建能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转化细胞株BaF3-P210,并初步探讨BCR/ABL对BaF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含有bcr/abl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到包装细胞,收集病毒感染BaF3细胞,经筛选和亚克隆,获得稳定表达BCR/ABL的转基因BaF3-P210细胞.用PCR、DNA测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cr/abl基因在靶细胞中的整合和表达;用台盼蓝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仪(FCM)和MTT法研究BCR/ABL对BaF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bcr/abl基因整合在BaF3细胞基因组中,BaF3-P210细胞能稳定表达bcr/abl基因及其蛋白.与对照组相比,BaF3-P210细胞增殖速度增快(P<0.05);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高(P<0.05);经STI571处理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4.08±1.90)%(P<0.05),早期凋亡率为(12.35±2.04)%(P<0.05).结论 成功构建的能稳定表达BCR/ABL的小鼠BaF3-P210转化细胞株具有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周期进程加速和对STI571敏感的恶性表型特征.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T315I点突变的检测及靶向治疗

    作者:石淙(综述);万腊根(审校)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 L )占所有白血病的15%~20%,90%以上患者存在特征性的Ph染色体(费城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Ph染色体由位于9q34的abl原癌基因断裂并易位到22q11的断裂点集簇区(bcr)形成,并融合形成 bcr/abl融合基因[1]。CML治疗重点在于慢性期获得分子水平的缓解。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 ,IM )是治疗CM L 的一线药物。随病程进展,部分患者对IM发生耐药,而耐药的发生与bcr/abl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其中T315I点突变患者对现有靶向药物几乎均耐药。因此,针对bcr/ablT315I点突变的研究,已成为CM L的研究热点。

109 条记录 4/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