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RI在诊断咽旁间隙病变中的价值

    作者:吴卫平;周康荣;施伟斌

    目的:总结咽旁间隙肿瘤的MRI特点,评价MRI对咽旁间隙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的咽旁间隙肿瘤20例,全部行MRI检查,18例行增强MRI检查.结果:腮腺深叶来源肿瘤9例,良性混合瘤5例,恶性肿瘤4例,肿瘤与腮腺深叶间的脂肪间隙消失,颈内动脉无或向后稍移位.颈动脉鞘来源肿瘤10例,与腮腺深叶间的脂肪间隙存在,颈内动脉均明显向前移位.其中神经鞘瘤8例,迷走体瘤2例,后者可见明显流空.来自三叉神经的神经鞘瘤1例,与腮腺深叶的脂肪间隙存在,颈内动脉无移位.结论:咽旁间隙肿瘤主要来自腮腺深叶和颈动脉鞘,MRI是鉴别咽旁间隙肿瘤可靠的影象学检查方法.

  • 增强磁共振血管成象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肖俊强;李苏建

    三维钆增强磁共振血管成象(3D Gd-DTPA Contrast-Enhanced MRA,3 D-CE-MRA)自Prince等[1]于1993年提出以来,由于具有无创、无辐射、无肾毒性以及诊断准确率较高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的筛选和分级,特别对肾移植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更是适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3D-CE-MRA在RAS方面的相关研究及新进展综述如下.

  • 磁共振成象在移植肾中的应用

    作者:卢道延;李苏健

    随着大量肾移植手术成功开展,早期诊断及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对于改善移植肾存活至关重要.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成象技术具有多序列、多参数、多方位成象、高对比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同时提供移植肾形态和功能方面的信息等优点.目前移植肾磁共振形态学检查有磁共振成象(MRI)、磁共振尿路成象(MRV)、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可观察移植肾的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还可观察尿路是否通畅,移植肾动脉有无狭窄;此外,还能应用磁共振弥散成象、灌注成象等方法对移植肾进行功能方面的研究.目前应用的顺磁性造影剂多为钆(Ga)螯合物,对肾脏几无毒性.因此,MRI在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已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本文对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磁共振成象 移植肾
  • 磁共振多平面重建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孙斌;段青;卢赠华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多平面重建(MPR)对主动脉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26例主动脉病变进行MPR,46例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43例手术证实.结果:MPR良好地显示了血管内腔,夹层动脉内膜瓣,假性动脉瘤破口.结论:MPR可明确显示主动管腔及周围结构,有助诊断和指导手术,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

  • 胆道扩张的形态学MR表现对胆道梗阻性病变的诊断分析

    作者:谭书德;刘敏;李恩春;代志昌;李瑾

    目的 根据胆道扩张的形态学的影像表现对不同胆道梗阻性病变进行分析,判断其原发病灶的性质.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共计9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或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获得病理结果.根据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肝内胆管扩张的程度、形态,肝外胆管扩张末端变化,梗阻部位及原发病性质.结果 良性梗阻多为轻度胆管扩张,呈枯枝状;即使中度扩张也极少呈软藤状,而较多呈残根状.恶性梗阻多为中、重度胆管扩张,且多呈软藤状;高、中位胆道梗阻多见于恶性病变,低位胆道梗阻良性与恶性病变发生的比例相近;恶性梗阻扩张肝外胆管末端突然中断,良性梗阻扩张肝外胆管末端逐渐变细.结论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良、恶性胆道梗阻病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分析胆道扩张的形态特征,对鉴别良、恶性梗阻病变有较大意义,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MR诊断

    作者:赵静;朱红霞;庞善军;陈立平;解耀锃;霍晓恺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均未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肿瘤位于侧脑室透明隔,靠近孟氏孔,矢状位病变呈现"幕状"与胼胝体下缘相连.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为少见的颅内肿瘤,其CT与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 脊柱外伤及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的MRI诊断

    作者:付克广;肖江喜;韩东明

    目的探讨脊柱外伤及原发性骨质疏松压缩的MRI诊断.方法对107例(123个)由急性外伤或原发性骨质疏松所致的压缩椎体的MRI征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变形椎体内完全保留骨髓信号并混有高信号、椎体后上角突向椎管;T1椎体终板下带状低信号;椎体前后缘外形正常或略凹陷、边缘光滑;椎体静脉显示清晰是骨质疏松压缩的MRI表现.椎体较为均匀的低信号并部分保留骨髓信号、椎体变形明显、椎旁血肿、有骨折线或多伴脊髓水肿、囊变是外伤性压缩的MRI表现.椎体强化是骨折修复期的重要表现,是判定新鲜、陈旧骨折的一个参考标准.结论脊柱外伤及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及骨折时间的判定可通过MRI进行鉴别.

  • 肾移植术后并发特殊部位结核二例

    作者:周健;彭万岭;涂小峰;张治国

    我院有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特殊部位结核菌感染,经手术及抗痨治疗而愈,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65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于2000年9月行肾移植术.术前胸片提示胸膜增厚钙化.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服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术后1年左腕部出现红肿、疼痛,左腕关节广泛压痛,掌侧局部隆起,腕关节活动受限.给予抗生素及理疗处理无效,磁共振成象提示左腕部有低密度影.

  • 德国小儿外科现代诊断技术的新进展

    作者:李民驹

    德国的小儿外科诊断技术在近年来有很大的进展.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象、核索扫描和超声检查等互相配合,形成了崭新的影象诊断学.此外,羊水穿刺裣查、胎儿镜、腹腔镜和消化道内窥镜等检查也有了新的进展.

  • 软组织肿瘤的MRI征象

    作者:侯唯姝;钱银峰;余永强

    目的:分析下肢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MRI特点,探讨MRI对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下肢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MRI表现,总结其不同影像学征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囊壁特征及侵袭性特点在软组织良、恶性肿瘤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大小、瘤周水肿、瘤内出血、T2信号均匀性及对周围结构的侵犯在两组肿瘤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RI对软组织肿瘤潜在恶性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82.61%和80.77%.结论:囊壁特征及侵袭性特点在软组织肿瘤的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MRI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钆标记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瘤内注射对荷瘤裸鼠的磁共振增强试验

    作者:许乙凯;刘杏元;张嘉宁;俞志坚

    目的:探讨小剂量瘤内注射钆标记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的磁共振增强效应.方法:应用DTPA环酐双向偶合剂制出Gd-DTPA-McAds;实验组4只荷肝癌裸鼠直接瘤内注入30μg单克隆抗体量的Gd-DTPA-McAds;对照组向瘤内注入30μg单克隆抗体的生理盐水(n=2),12h后行T1加权像扫描.结果:实验组瘤内出现斑片状或不均匀强化,而对照组瘤体为均匀中等信号.结论:瘤内注射法能有效提高瘤靶内标记抗体的浓度,对改进MR免疫成像的敏感性有帮助.

  • MRI对儿童JacobⅠ型肱骨外髁骨折治疗的应用研究

    作者:林昱东;孙军

    目的 探讨通过影像学磁共振技术(MRI)判定JacobⅠ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骨折的稳定性,并指导其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于本院就诊且资料完整的Ja-cobⅠ型肱骨外髁骨折病例39例.根据MR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两组:A组——骨折线从干骺端至生长板,未穿过生长板,关节面完整,软骨铰链存在;B组——骨折线穿过生长板,延伸至关节面,软骨铰链不存在.A、B两组骨折均先予石膏固定,定期随访;对随访中无再移位病例继续予以石膏固定;对随访中移位明显加重者予手术治疗.治疗后期依据Dhillon评分,比较所有患儿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A组有33例无再移位,1例再移位明显加重者予手术治疗;B组有2例无再移位,3例再移位明显加重者予手术治疗.A组骨折再移位率为2.9%,B组骨折再移位率为60%,与A组比较,B组骨折经非手术治疗后再移位的发生率明显增加(χ2=15.42,P=0.0049),且B组骨折预后评分占优率明显降低(χ2=1.125,P=0.013).结论 关于JacobⅠ型肱骨外髁骨折的稳定性与治疗方案,仅依靠X线平片检查结果是不够的,MRI更容易显示儿童JacobⅠ型肱骨外髁骨折的稳定性,这为临床治疗儿童JacobⅠ型肱骨外髁骨折提供了理论依据.

  • MRI在颅底型脑膜脑膨出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魏文洲;黄双炎;刘昌胜;郑晓华

    目的评价MRI诊断颅底型脑膜脑膨出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脑膨出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例均为颅底型,MRI表现为鼻腔内囊状混杂异常信号影,以长T1长T2脑脊液信号为主,夹杂少量等T1等T2脑组织信号,病灶包膜完整,上方与前颅窝底蛛网膜下腔相通,增强后无明显强化,其内等T1等T2信号稍强化,并与额叶脑组织相延续,鼻中隔受压弯曲.结论MRI能正确诊断颅底型脑膜脑膨出,但对颅底骨质缺损显示欠佳.

  • MRI多序列扫描在宫颈癌诊治中应用研究

    作者:李佳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象)MRI多序列扫描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74例怀疑有子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MRI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RI多序列扫描诊断宫颈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宫旁侵犯的情况.结果 MRI诊断宫颈癌分期的总准确率为86.5%,淋巴结MRI诊断的灵敏度为88.9%,宫旁侵犯MRI诊断的灵敏度为87.5%.结论 MRI具有多方位成像、多序列成像、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可以有效评估病灶的大小、位置、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CT、MRI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刘灶松;叶瑶;魏新华;吴梅;李丽琪

    目的 分析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CT与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ACC的CT与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2例患者中,发生于腮腺7例、上颌窦3例、舌3例、下颌下腺3例、鼻腔2例、筛窦2例、腭1例、气管1例,形态较规则14例,不规则形8例;直径10mm~53mm,平均约29mm;14例行CT检查,平扫5例为均匀等、稍低密度,9例为不均匀等低密度,增强扫描4例均匀强化,10例不均匀强化,内见小斑片状、筛孔状未强化区.8例行MRI检查,T1WI为均匀或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主要为混杂高信号,6例内见小斑片状、筛孔状更高信号区,增强扫描2例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内见小斑片状、筛孔状未强化区.周围结构侵犯9例,淋巴结转移3例,远处转移1例.结论 ACC的病理基础决定其影像表现,CT及MRI增强扫描ACC易出现小斑片状、筛孔状未强化区域,并且CT与MRI检查对判断肿瘤侵犯范围起重要作用.

  • 肺癌MRI表现与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向之明;胡煜升;赵时宇;谭理连;李志花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癌MRI征像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酶复合物(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术前MRI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PCNA表达与组织分化、瘤体大小、分叶征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组织学类型、分期、胸膜凹陷征及毛刺征无关.结论 周围型肺癌MRI表现与PCNA异常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

  • 42例肾上腺肿瘤影像学检查的诊断评价

    作者:王广宇;谭理连

    目的:提高影像学检查在肾上腺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CT、MRI在肾上腺肿瘤定位、定性各方面明显优于B超、IVP.结论:肾上腺肿瘤普查首选B超,可疑肾上腺肿瘤则应及早行CT或MRI检查.IVP可作为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依据之一.

  • 三叉神经脑池段MRI与塑化薄层切片对照研究

    作者:张伟国;张绍祥;巫北海;陈金华;谭立文

    目的对三叉神经脑池段进行MRI与塑化切片对照研究,获得正常影像和断层解剖资料.方法采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三叉神经横断位8例、矢状位和冠状位各1例薄层切片,同时采用FLASH-3D序列完成头颅标本及60例正常人脑干MR扫描,对三叉神经脑池段的形态、走行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标本及活体MR扫描,三叉神经脑池段的行程、解剖结构能够准确显示,塑化切片与MRI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横断位上三叉神经脑池段长度(12.78±2.03)mm,向前上外侧走行,与脑干背侧连线成角 (103.04±5.14)°,随着年龄的增大,三叉神经脑池段与脑干背侧连线的夹角逐渐变小,其中小于30岁年龄组与50岁以上年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侧三叉神经与脑正中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9.28±4.80)°,(9.44±4.20)°,(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薄层MRI能够准确显示神经脑池段的解剖结构和走行规律,是评价三叉神经及相关结构的准确的影像学技术.

  • 青海地区泡型肝包虫病多脏器转移的磁共振成象诊断与鉴别

    作者:侯立朝;邓勇;樊海宁

    目的 探讨青海地区泡型肝包虫病合并多脏器转移的磁共振成象(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某院收治的100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泡型肝包虫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分析泡型肝包虫病脑、肺、肾等部位转移的MRI特点.结果 ①本组100例泡型肝包虫病患者中,其中位于左叶者占27.0% (27/100),位于右叶者占57.0% (57/100),左右叶均受累者占16.0% (16/100),位于右叶者所占比例高于左叶和两叶均受累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100例患者中并发脑转移13例(13.0%),双肺转移17例(17.0%),脑和双肺转移19例(19.0%),脑和肾转移15例(15.0%)以及脑、肺、肾等多脏器转移者11例(11.0%),各部位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RI检查可显示泡型肝包虫的数目、大小和形态、囊壁、子囊、钙化以及与周边器官的的解剖关系,还可以提示病程变化,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忠;袁涛;付兵;杨智;曹瑛;彭竹琴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前列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35例临床诊断前列腺癌和28例前列腺增生的病人,进行常规扫描、DWI以及DCE-MRI扫描后图像分析,重点关注前列腺癌病灶及前列腺增生病灶的弥散加权信号改变,测量表观察弥散系数(ADC)值;动态增强峰值时间及增强延时扫描强化程度随时间变化表现进行探讨.结果 在DWI序列上,前列腺癌呈明显高信号,ADC值减低;前列腺增生DWI序列信号无明显增高,ADC值无明显减低;在DCE-MRI上,前列腺癌呈早期迅速强化,延时扫描,可缓慢下降或持续强化,但强化程度不会升高;前列腺增生结节呈逐渐强化,延时扫描,强化程度略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序列和DCE序列相结合运用,能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47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