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肌肉疾病肌活检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平;李作汉

    1865年由Griesinger等[1]首先实施开放性肌活检,1868年Duchenn等[2]制作肌活检针研究肌病.1953年Denny-Brown和Pearson等[3]撰写的第一部肌病专著问世.但肌组织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伪差较大,诊断的误诊率较高.直到二十世纪60年代将恒冷箱冰冻切片技术和酶组织化学技术应用于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中,观察到失神经支配的肌肉改变,先天性肌病及代谢性肌病的特点后,提出了对神经肌肉疾病的分类.

  • ATP酶染色退色后复染HE可再显肌纤维类型

    作者:张巧全;张平

    在神经肌肉疾病的病理诊断和研究中,应用酶组织化学的方法显示肌球蛋白ATP酶的技术(Dubowitz V,et al.Bailliere Yindall,1985)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ATP酶染色的着色能力逐渐褪色以致于原着色完全消失,从而给回顾性研究神经肌肉疾病产生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在开展日常肌肉检查和研究中,在对存放了1~7年后的ATP酶染色完全褪色的玻片进行常规HE染色,结果发现部分切片不但可再显现肌纤维的类型,而且稳定性较好,延长保存时间.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 褪黑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明章银;吴基良;陈金和;汪丽华

    通过褪黑素(MT)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的研究,证实了MT能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实验采用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观察了MT对此模型大鼠缺血期、再灌注期心律失常发生的抑制作用及再灌注结束后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的影响,同时用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改变.结果表明MT能明显降低缺血和再灌注后室速(VT)和室颤(VF)的发生率,显著缩短其持续时间,明显提高心肌SOD活性,显著减少MDA含量,减少血浆LDH,CK的含量,明显减轻SDH损伤性反应,从而证实它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与增强机体内源性抗氧化能力,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以及保护线粒体有关.

  • 显示人皮肤微血管构筑4种方法的实验研究

    作者:章宏伟;潘琳;王辉;蔡哲;宋业光

    目的:研究显示人皮肤微血管构筑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的Gomori-Takamatsu钙钴法和(NBT/BCIP)硝基四唑氮蓝/5-溴-4-氯-3-吲哚磷酸盐(NBT/BCIP)显色法,以及CD34和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化法,显示人皮肤的微血管构筑.结果:与传统方法比较,该4种方法均能良好显示人皮肤的真皮内和真皮下的微血管构筑.免疫组化法的特异性好,但酶组织化学法通过厚切片技术,能更好显示微血管的网状结构.CD34的敏感性高于Ⅷ因子相关抗原.结论:这4种方法的初步确立,为皮肤和皮瓣的血运研究,甚至为瘢痕形成和创伤愈合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学依据.

  • 自身免疫性白内障的晶状体代谢与生理改变研究

    作者:张舒;谭长强;罗炎;张晓俊;柯秀峰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白内障(AIC)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方法: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以及晶状体生理功能检查,观察AIC模型动物晶状体生理功能与组织内主要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晶状体组织内Na+-K+-ATP酶活性降低与晶状体调节力下降、裂隙灯下显微镜混浊改变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结论:自身免疫性晶状体损伤,进而造成晶状体组织内相关酶代谢异常是AIC的病理基础.

  • 黄芪建中汤对大鼠脾虚证胃粘膜酶组织化学的影响

    作者:刘旺根;王红霞;王雪萍

    目的:从实验角度证实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虚证的内在机制与增强酶蛋白活动直接相关.方法:采用大鼠大黄脾虚模型,用黄芪建中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大鼠一般状况的改变,以及对胃粘膜组织细胞中三磷酸腺苷酶(Mg-ATPase)、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碳酸酐酶(CA)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脾虚大鼠的上述酶组织化学指标明显低于正常组;黄芪建中汤可使之提高至正常水平.结论:提示组织细胞代谢低下是脾虚证的重要表现之一,黄芪建中汤对此有调整作用.

  • 改良NADPH-d和AchE酶组织化学法诊断先天性巨结肠

    作者:朱利斌;张华;林进汉;戴丽娜;黄璜;李仲荣

    目的:探讨进一步改良后的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ADPH-d)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诊断先天性巨结肠(HD)的优势,以期提高HD术前及术中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取HD患儿术中切除的结肠标本18例,其中女7例,男11例,平均年龄(8.6士3)月.标本分狭窄段、移行段、扩张段,其冰冻切片分别用改良的NADPH-d和AchE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染色,与常规HE染色进行比较,并用肠神经元特异标记物β-TⅢ Tubulin (TUJ-1)行免疫荧光及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行免疫组化检查论证改良方法的特异性.结果:NADPH-d法能快速确定扩张段近端切缘是否存在神经节细胞,诊断HD的阳性率为94.4% (17/18);AchE法对于HD狭窄段黏膜下异常增生的神经丛诊断阳性率为88.9%(16/18);两组间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耗时方面NADPH-d法为(7.0±1.7)min,AchE法为(30.9±2.2) 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上述两种改良方法与TUJ-1及PGP9.5对照结果一致.结论:NADPH-d法能快速确定肠管切缘是否有神经节细胞分布,适用于术中快速诊断HD;AchE法适用于术前直肠黏膜层的活检诊断.

  • 钉螺酚氧化酶活性及丙烯基硫脲对其影响的初步观察

    作者:周书林;王少圣;唐小牛;刘文艳;高锡银;杨进孙

    目的:了解钉螺体内酚氧化酶的活性及观察丙烯基硫脲对其活性的影响.方法: ①酶组织化学法检测钉螺体内酚氧化酶:采自芜湖江滩的钉螺成螺(包括雄螺和雌螺),解剖后,软体组织置含50 mmol/L邻苯二酚的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37 ℃孵育,于第0、5、30 min,体视显微镜下观察酚氧化酶在螺体内的分布并记录.②丙烯基硫脲对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解剖后的钉螺成螺软体组织,在置入邻苯二酚缓冲液的第0、5、10 min后与丙烯基硫脲作用5 min,后置入邻苯二酚缓冲液中,观察酚氧化酶催化活性.结果: 酶组织化学法显示,钉螺的肝脏部位出现酚氧化酶催化底物邻苯二酚生成的终产物黑色素.经丙烯基硫脲作用后,酚氧化酶活性被抑制,停止生成黑色素.结论:雌雄钉螺体内均存在酚氧化酶,而且在肝脏部位可能具有较高的酶活性.丙烯基硫脲对酚氧化酶具抑制作用.

  • 春季温度变化对钉螺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杨坤;周晓农;梁幼生;洪青标;张燕;张燕萍;熊希凯

    目的了解春季气候变暖影响钉螺活动性及繁殖能力的作用机理.方法春季采集的钉螺放入不同温度的恒温培养箱,模拟外界气候变暖.用酶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温度下钉螺中枢神经节、雌雄生殖腺中的一氧化氮合酶(NOS)、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及乙酰胆碱脂酶(AchE)的变化.结果各酶的平均灰度值随着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在神经节中25℃组NOS、SDH及AchE的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5℃组卵巢及睾丸组织NOS、SDH及LDH的平均灰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各实验组神经节LDH的平均灰度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春季温度变化对钉螺的NOS、SDH、LDH及AchE活性均产生明显影响,温度升高使这些酶活性增强,提高了钉螺的活动性及繁殖力,为进一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

  • 晚发型酸性麦芽糖酶缺陷病的肌肉酶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

    作者:焉传祝;房泽岱;吴金玲;刘淑萍;郑国玲;李大年

    目的:探讨酸性麦芽糖酶缺陷病的肌肉酶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快速冷冻后的肌肉组织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①光镜下见大量空泡肌纤维,空泡内可见嗜碱性絮状或粗颗粒状物质,形成镶边空泡;②ATP酶染色示空泡主要累及Ⅱ型肌纤维.空泡化肌纤维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强,PAS阳性物质轻度增多;③电镜观察发现肌原纤维间大量糖原及髓样结构,外包单位膜.含变性线粒体及糖原颗粒的自噬空泡多见.在肌间毛细血管的周细胞和间质成纤维细胞内发现多个糖原积聚区.结论:肌活检超微病理观察和酶组织化学检测对酸性麦芽糖酶缺陷病有明显的特异性,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颈髓损伤胫骨前肌形态与酶组织化学变化

    作者:田青业;许晨光;郭爱华;王贤玉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胫骨前肌急性失神经支配时肌纤维形态与酶组织化学变化.方法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病人和对照组胫骨前肌标本做冰冻切片,HE、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和三磷酸腺苷(ATP)酶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肌纤维形态与酶染色光密度.结果琥珀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将胫骨前肌分为三型,三磷酸腺苷酶将肌纤维分为两型;急性颈髓损伤早期肌纤维形态、琥珀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无变化,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增高.结论骨骼肌纤维急性去神经支配时,三磷酸腺苷酶活性增高,检测该酶活性可提供诊断依据.

  • 多糖生物膜的眼内生物相容性

    作者:王晓莉;李树宁;王竫华;刘万顺;韩宝芹

    目的研究多糖生物膜 (polysaccharide biomembrane,PSBM) 在眼内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方法将PSBM植片植入兔眼前房内,设对照组.术后观察眼压和PSBM植片形态变化;于植入后15、25、55 d摘除眼球观察角膜内皮活性、晶状体上皮、虹膜局部及视网膜的形态变化;对晶状体上皮、视网膜的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进行酶组织化学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PSBM植片在眼内可完全降解吸收;角膜内皮活性、晶状体上皮、视网膜的组织学形态无显著变化,植入PSBM处的虹膜局部可见纤维增殖;各组实验眼与对照眼间的晶状体上皮和视网膜的LDH、SDH、ACP、ALP 活性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PSBM植入眼内可完全降解吸收,是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医用生物材料,有望在眼科得到开发应用.

  • 食管鳞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2种检测方法比较

    作者:赵阿红;宋一民;张红新;高冬玲;张岚;张云汉;陈奎生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灵敏的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为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和酶组织化学法检测49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分别记为LVDi与LVDe).结果:癌组织中LVDe的表达和癌旁组织中LVDi、LVDe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LVDi与LVDe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酶组织化学法可较好地显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淋巴管.

  • 黄芪建中汤对脾虚大鼠胃粘膜组织代谢的影响

    作者:王雪萍;刘旺根;王玎玎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调节脾胃的机能.方法:用2%水杨酸钠灌胃诱导大鼠胃粘膜损伤同时,再用饥饱失常、劳倦过度的方法复制出脾气虚大鼠模型,观察黄芪建中汤对大鼠胃粘膜组织细胞中Mg-ATPase、SDH和CA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脾虚组大鼠的上述酶组织化学指标明显低于正常组;黄芪建中汤可使之提高至正常水平.结论:组织细胞代谢低下是脾虚证的重要表现之一,黄芪建中汤对此有调整作用,可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 实验性吗啡依赖大鼠肾皮质组织化学变化

    作者:李艳萍;路军秀;史福军;汪艳丽

    目的 通过观察吗啡依赖大鼠肾脏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组织化学变化,探讨吗啡依赖对大鼠肾脏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用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肾脏酶组织化学的变化.结果 吗啡依赖组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弱(P<0.05),酸性磷酸酶组织化学反应明显增强(P<0.05).结论 吗啡依赖可引起大鼠肾脏损害.

  • 前列栓对前列腺炎疗效的研究

    作者:

    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可分为细菌性、非细菌性和前列腺痛3类,细菌性前列腺炎占主要部分,口服药物对其治疗疗效往往不满意,作者用中西药制作前列栓,用于临床观察15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治愈率达88.57%,本实验通过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实了前列栓的临床效果.

  • 肌电图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评价

    作者:刘明;林惠钧;童尔昌

    先天性巨结肠症(HD)的辅助诊断方法除X线检查和直肠活组织检查外,近年来相继开展了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直肠粘膜乙酰魈碱酯酶组织化学(简称组化)检查,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以及直肠肛管肌电图(简称肌电图)检查.

  • 肛门直肠测压和组织化学法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病

    作者:施诚仁;余亚雄

    自1979年我们开始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法和直肠粘膜乙酰胆硷酯酶组织化学的研究,并应用于临床,收到满意的效果.本文就1979年11月至1980年6月应用这两种方法对65名便秘儿童评价,其中15名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 喉癌大切片淋巴管不同染色方法的比较分析

    作者:郭瑞;田俊;贾越;郭珏;冯翔;刘洁;展阳妮;王斌全

    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酶组织化学和苏木精-伊红染色3种方法对喉癌大切片淋巴管的标记与显示.方法:收集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标本3例,参照改良川本法制作冷冻全喉大切片90张,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D2-40)、酶组织化学法(5-Nase)、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进行染色,比较不同方法对喉癌大切片中淋巴管的染色结果.结果:苏木精-伊红和D2-4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背景较清晰,酶染色背景欠干净,非特异染色较多.经图像质量筛查,剩余21组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105个明确的血管结构中,56个(53.3%)5-Nase标记阴性,102个(97.1 %)D2-40标记阴性,少量管腔(2.9%)呈部分阳性.D2-40染色对血管的识别率明显高于5-Nase(P<0.001);105个不能明确区分血管或淋巴管的管腔样结构,95个(90.5%)D2-40染色阳性,89个(84.8%) 5-Nase染色阳性,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9),但在5-Nase染色切片中部分腺体组织同时被染.此外,在5-Nase和D2-40染色切片中还可观察到散在呈点状或簇状分布的阳性细胞,而在苏木精-伊红染色中无法识别该细胞或结构.结论:基于全喉大切片的D2-40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喉癌相关淋巴管的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脑缺血再灌注对脊髓灰质酶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陈显兵

    目的 探讨全脑短暂性缺血及其再灌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进的缺血再灌模型对家兔全脑缺血5 min(B组)、10 min(C组)及缺血再灌注(D、E组)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酶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缺血10 min及缺血再灌后神经元的SDH、Mg2+-ATP活性及PAS反应均降低(P<0.05),LDH增高(P<0.05).结论 改进的缺血再灌模型提高了断血或复流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家兔全脑缺血10 min及缺血再灌可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酶活性.

87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