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对KM小鼠肝癌H22细胞抑制作用及其对KM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鼠源性肝癌细胞H22移植瘤法,将60只KM小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32、16、8 mg/kg体重灌胃,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NS)20 mL/kg灌胃,5- 氟脲嘧啶(5-FU)组给予5-FU 15 mg/kg体重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给药10天.检测平均瘤重和抑瘤率,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MTT法测脾细胞增殖率.结果 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高、中、低剂量组对肝癌细胞H22实体移植瘤的抑制率分别为43%、29%、23%;各剂量组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中、高剂量组明显高于5-FU 组(P<0.05);各剂量组在24、48、72 h的脾细胞增殖率也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及5-FU 组(P<0.01).结论 甘肃棘豆生物碱部位对KM小鼠肝癌H22移植瘤有抑制作用,并能增强KM小鼠免疫功能.
-
凹土玉米芯垫料对KM小鼠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非专业加工制作的普通刨花垫料、玉米秸垫料和凹土玉米芯垫料对KM小鼠体质量、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病理组织学变化等的影响.方法 KM小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分别使用普通刨花、玉米秸和凹土玉米芯垫料,对照组不使用垫料,在相同饲养环境下饲养4周后,观察相应指标.结果 凹土玉米芯组、玉米秸组与普通刨花组比较,小鼠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 >0.05;普通刨花组雄性小鼠在第3周时体质量明显减低,与凹土玉米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凹土玉米芯组比较,普通刨花垫料组雌性、雄性小鼠的乳酸脱氢酶含量均有显著性升高,乙醇脱氢酶有显著性降低.普通刨花组小鼠与凹土玉米芯组小鼠比较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升高,玉米秸垫料组小鼠与凹土玉米芯组小鼠比较谷丙转氨酶升高.各组KM小鼠大体观察及解剖观察均未见异常,镜下观察组织切片,肺、心脏、肝、脾、胰腺、肾、膀胱、睾丸、卵巢均未见有意义的病理改变.结论 凹土玉米芯垫料对小鼠的体质量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较小,是实验动物接触性长期使用比较理想的垫料.
-
用45个SNP位点组合对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3个封闭群小鼠群体的遗传状况分析
目的 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对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3个封闭群小鼠群体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方法 选取文献中45个SNP位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来自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北京和上海分中心的ICR各1个群体,上海分中心的1个KM封闭群小鼠样本进行等位基因分型,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并进行群体间遗传差异分析.结果 3个封闭群小鼠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察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平均杂合度(Ha)、多态信息含量(PIC)、香隆信息指数等遗传参数各不相同.同一群体的结果与微卫星DNA和生化位点的结果相比,SNP检测的参数值较低.但将3个群体中单态的SNP位点去除后参数值有所上升,尤其香隆指数值与STR检测结果接近.结论 所选SNP位点可用于封闭群小鼠遗传质量检测,所检测的3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用杂合度评价为SKM>BICR >SICR.
-
不同日龄SPF级KM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正常指标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日龄SPF级KM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值,为评价封闭群动物的遗传标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采用Beckman全自动生化测定仪和日本光电血球计数仪对20、30、40、50日龄及不同性别SPF级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值进行了测定.结果 SPF级KM小鼠血液的WBC、MCH、MCHC、PLT在不同日龄间差异显著,RBC、HGB、HCT、Glu、ALT、CHOL、TP、Alb、Glb、A/G、BUN、PO4、Na、K、CI、Ca、AG在日龄、性别间均差异极显著.结论 SPF级KM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雌雄、日龄之间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KM小鼠建立正常检测指标提供参考.
-
不同低蛋白日粮饲喂KM小鼠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低蛋白日粮对KM小鼠生产繁殖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性成熟的清洁级KM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A、B、C三组,各组均按1∶1比例交配,分别喂饲含粗蛋白20%、粗蛋白18%加一定量的赖氨酸、甲硫氨酸和粗蛋白16%的三个水平日粮,观察三组动物的受孕率、平均窝产仔数、平均新生个体体重、平均窝离乳仔数及离乳个体体重.结果 A组与B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而C组与A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日粮粗蛋白降低2个百分点,同时补充适量的必需氨基酸,对KM小鼠生长繁殖没有不利影响,但进一步降低时则有影响.
-
WHPI经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 考察WHPI经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 按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指南的要求与方法,用SPF级昆明小鼠以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两种给药途径进行了WHPI的急性毒性试验,用Bliss法计算其半数致死量( Lethal Dose 50,LD50).结果 受试物腹腔注射给药对昆明小鼠的LD50为30.08 mg/kg;尾静脉注射给药对昆明小鼠的LD50为71.45 mg/kg.结论 WHPI腹腔注射对昆明小鼠的毒性比静脉注射的毒性高.这可能是WHPI经肝代谢后的产物毒性比静脉注射时高,提示临床上宜采用静脉注射途径.
-
武汉所昆明小鼠生产性能试验研究
目的了解目前昆明小鼠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方法从1999年开始对武汉所昆明(KM)小鼠体重增长和生产性能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昆明小鼠初配产仔率100%,平均初生重1.82 g,平均日增重:0~42日龄,雄鼠0.80 g,雌鼠0.60 g;42~112日龄,雄鼠0.15 g,雌鼠0.13 g;平均窝产仔数9.69只,胎间隔29.18 d,离乳成活率91.05%.结论为我国昆明小鼠生物学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
Tlr4基因敲除小鼠生长和繁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Tlr4基因敲除小鼠和KM小鼠在生长繁殖方面的异同点.方法 选取Tlr4基因敲除小鼠和KM小鼠各20只,雌雄各半,测量第4周到12周小鼠的体重和体长以及两者的增长率,并且随机选择20笼,每笼一雌一雄,对其产的第二胎幼仔进行统计.结果 Tlr4基因敲除小鼠体重以及增长率明显小于KM小鼠,P<0.05;在体长和其增长率上第4和第5周两种小鼠差异不明显,P>0.05,其它时间段Tlr4基因敲除小鼠体长和其增长率明显小于KM小鼠,P<0.05;在繁殖能力上Tlr4基因敲除小鼠明显小于KM小鼠,P<0.05.结论 Tlr4基因敲除对小鼠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Tlr4基因敲除小鼠 KM小鼠 生长 繁殖 -
昆明小鼠正常PaO2、PaCO2、pH值、肺系数和PQ LD50的测定
目的研究与ARDS密切相关的几个生理指标.方法 KM小鼠动物血pH、PaO2、PaCO2由美国NOVA血气分析直接测定,PQ中毒LD50以寇氏法计算.肺系数由湿重除以体重乘100%得出数值.结果 KM小鼠正常动脉血pH值为7.3605±0.067,PaO2(kPa)为12.47±1.3413,PaCO2(kPa)5.26±0.4949;肺系数(%)为0.6662±0.082;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LD50为93.866!mg/kg.结论以上所测定几个数据至今尚未见报道,我们把测定分析结果公开发表,填补KM小鼠理化常数方面的空白,为研究临床ARDS以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提供极有意义的参考数据.
-
浅谈国内BALB/c小鼠及KM小鼠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小鼠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实验动物.BALB/c小鼠是我国常用的近交系小鼠,KM小鼠是我国常用的封闭群小鼠.本文对我国BALB/c小鼠及KM小鼠的生物学特性作一综述,以利于研究者在生物医学研究中选择适宜的小鼠.
-
KM突变小鼠皮肤T、B细胞数量分布和皮肤细胞凋亡增殖的动态改变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KM突变小鼠皮肤T、B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分布,表皮及毛囊皮脂腺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方法 采用血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M突变小鼠皮肤T、B淋巴细胞改变情况,TUNEL技术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检测1 d、3d、6d、9 d、22 d、3个月、6个月KM突变小鼠皮肤组织背皮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结果 KM突变小鼠皮肤T细胞主要表达在表皮及真皮,出生第1天至第6天增多,9 d、22 d减少,3个月以后增多,6个月时可见B细胞增多.KM突变小鼠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毛囊和皮脂腺,较野生小鼠增多,且两种小鼠均在22 d时凋亡细胞数目多;出生1~9d的KM突变小鼠皮肤表皮基底细胞增殖与野生小鼠无差异,22 d和3个月增殖减少,但6个月时增殖多;毛囊及皮脂腺细胞22 d时增殖较多,9d和3月龄增殖减少.结论 KM自发突变小鼠皮肤组织存在T、B淋巴细胞数量分布及毛囊皮脂腺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异常改变,引起免疫学紊乱和被毛异常生长,促进了炎症反应.
-
两种LC乙醇提取物急性毒性试验毒性比较
目的 通过两种LC乙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试验,比较二者的毒性.方法 24h内小鼠单次灌胃给予两种LC乙醇提取物,观察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测定大耐受量、小致死量.结果 LC乙醇提取物Ⅰ的大耐受量为5.243g/kg.bw,小致死量为6.554g/kg.bw;LC乙醇提取物Ⅱ的大耐受量为5.760g/kg.bw,小致死量为7.200g/kg.bw.结论 LC乙醇提取物Ⅰ的毒性略比LC乙醇提取物Ⅱ大.
-
全网养对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观察全网养饲养方式对小鼠生长发育性能的影响.方法:R5型饲养盒饲养小鼠,逐只记录小鼠初始体重,每两周逐只称量体重一次,每天并记录供食量和供水量,实验结束后换算为采食量和饮水量.结果:实验组小鼠体重均较对照组小鼠体重小,采食量与饮水量和体重的变化基本一致.但统计表明,实验组与各自的对照组间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网养方式饲养小鼠与传统方式相比,虽然没有造成显著性的生长不利,但传统方式更有利于与小鼠生长.
-
抗失眠中药复方对KM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影响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 观测抗失眠中药复方对KM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影响.方法 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KM小鼠140只,按体质量编号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1号药组、2号药组、3号药组、4号药组、5号药组、6号药组、7号药组、8号药组、9号药组、10号药组、百乐眠胶囊组、地西泮片组,10只/组.正交设计法筛选抗失眠中药复方制备佳工艺路线.各组连续给药5d,末次给药后50min腹腔注射50mg·kg-1戊巴比妥钠(空白组等量生理盐水),开始注射戊巴比妥钠,记录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及翻正反射恢复时间(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持续时间).灌胃干预40mL·kg-1,1次/d,连续5d,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等容积蒸馏水.各组喂养5d(药物干预5d).观测入睡潜伏时间、睡眠时间.结果 与空白对照比较,模型组及各中药小复方组小鼠入睡潜伏期缩短,睡眠时间均延长(P<0.01),结果表明模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7号药组小鼠入睡潜伏期缩短(P<0.01),9号药组小鼠睡眠时间显著性延长(P<0.05).表明7号药与9号药有催眠作用.结论 抗失眠中药复方7号药、9号药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
-
髓鞘碱性蛋白致敏小鼠及其免疫机制的研究
采用有机溶剂、稀盐酸抽提及CM-52离子交换提取人髓鞘碱性蛋白(MBP)抗原,并用以致敏KM小鼠,观察小鼠实验性变态尖性脑脊髓炎(EAE)发病情况并检测其免疫功能,包括MBP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NK功能、IL-2及MBP抗体.实验结果显示:按四级打分法,60只KM小鼠有41只小鼠出现1~2分临床症状,发病率为68.3%;发病组MBP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指数(SI),NK杀伤功能及IL-2水平明显增高(P<0.05);MBP抗体与发病程度呈负相关(r=0.986).实验证明:自制的人MBP具有生物活性,可诱导KM小鼠为EAE模型.
-
生化标记方法在KM小鼠遗传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生化标记检测法分析1990年和2010年KM小鼠群体遗传结构的变化.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GB/T 14927.1-2008推荐的生化标记检测法对同一种群的来源KM小鼠(1990年的18只和2010年的50只)进行遗传质量检测,借助统计软件POPGENE l.32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 1990年群体的平均杂合度是0.262 5,多态性信息含量是0.206 5.2010年群体的平均杂合度是0.161 5,多态性信息含量是0.130 7.群体间比较显示,群体间分化系数为0.1224,遗传距离为0.095 1.结论 经过20年的封闭繁育,该KM小鼠群体出现了中度的遗传分化,但仍属于同一品系(同种同属)的小鼠群体.
-
孕中期限饲法建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小鼠模型
目的 研究孕中期限饲法建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90只(雌性60只,雄性30只)3月龄KM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Ⅰ、Ⅱ、Ⅲ和Ⅳ组,每组雌12只、雄6只,雌雄2:1合笼.所有孕鼠在妊娠10d前自由采食,从妊娠10d,模型Ⅰ、Ⅱ、Ⅲ和Ⅳ组分别给予对照组相对应孕期80%、70%、60%和50%的日粮,对照组自由采食.结果 对照组、模型Ⅰ、Ⅱ、Ⅲ和Ⅳ组:妊娠15d孕鼠体质量分别平均增长26.03 g、21.31 g、19.09 g、16.96 g和13.19 g,模型组孕鼠体质量增长均低于对照组(模型Ⅱ组P<0.05、模型Ⅲ组和Ⅳ组P<0.01);平均窝重分别是21.12g、19.20g、18.95g、15.59 g和12.99 g,模型组胎仔平均窝重低于对照组(模型Ⅲ组P<0.05、Ⅳ组P<0.01);模型Ⅰ、Ⅱ、Ⅲ和Ⅳ组FGR发生率分别为42.97%、66.17%、66.38%和54.26%,与对照组(4.76%)比较显著增高(P<0.01);模型组新生胎儿脏器平均质量除脑组织、模型Ⅳ组的心脏、肝脏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孕中期限饲法建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动物模型是可行的,其中给予正常孕鼠同期60%~70%的日粮建立FGR模型效果较佳.
关键词: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 限饲法 动物模型 KM小鼠 -
两种麻醉剂对KM小鼠麻醉效果的比较
目的 应用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对不同周龄的KM小鼠进行麻醉效果的比较分析.方法 4、8周龄清洁级KM小鼠各120只,雌雄各半,分别进行不同剂量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效果测试, 记录作用时间. 结果 相同浓度水合氯醛对不同周龄KM小鼠深麻作用的时间差异小,整个麻醉过程作用差异也小;戊巴比妥钠则呈现周龄越大, 麻醉深麻作用时间与整个药物作用时间呈反比.350 mg/kg水合氯醛均可以使4、8周龄KM小鼠进入深麻状态, 但是50 mg/kg 甚至55 mg/kg 的戊巴比妥钠均不能使8周龄的KM小鼠进入深麻状态. 结论 不同剂量的麻醉剂作用的时间各有不同,实验者可根据不同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剂量进行麻醉.
-
四种麻醉药物对小鼠自主意识恢复时间影响的观察
目的 观察对KM小鼠进行麻醉时,在小鼠脱离外科深麻醉期后,恢复自主意识的时间.方法 实验分别以戊巴比妥钠60 mg/kg、水合氯醛350 mg/kg、氯胺酮100 mg/kg与咪唑安定5 mg/kg复合,进行腹腔注射麻醉;异氟烷以氧气为输送载体以4%的浓度进行吸入诱导麻醉,在小鼠进入外科深麻醉期后,以2%的浓度维持麻醉;对KM小鼠麻醉后的起效时间、外科浅麻醉期状态、外科深麻醉期状态、脱离深麻醉期状态的时间点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除水合氯醛麻醉外,雌、雄小鼠恢复自主意识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异氟烷吸入麻醉与药物腹腔注射麻醉的3组相比,小鼠恢复自主意识的时间差异显著( P<0.05), 在药物腹腔注射麻醉的3组中, 氯胺酮与咪唑安定复合麻醉除与戊巴比妥钠麻醉的雄性小鼠、水合氯醛麻醉的雌性小鼠无差异外,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异氟烷吸入麻醉在小鼠脱离外科深麻醉期后,恢复自主意识的时间短,药物腹腔注射麻醉中采用氯胺酮与咪唑安定复合麻醉,小鼠也较快恢复自主意识.
-
TNFα对小鼠骨骼肌和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活力影响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KM小鼠骨骼肌和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力的影响.方法 80只清洁级KM小鼠随机分为TNFα高剂量连续注射组(TH组,n=20)、TNFα低剂量连续注射组(TL组,n=20)、TNFα高剂量一次注射组(T1组,n=20)和正常对照组(C组,n=20).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组织细胞膜,麦胚凝集素(WGA)亲和柱层析纯化膜胰岛素受体,外源聚谷-酪多肽底物同位素32p掺入法测定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力,观察各组胰岛素刺激前后的离体骨骼肌和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TPK活力变化.结果 1)TH和TL组基础(无胰岛素刺激)骨骼肌和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TPK活力均明显低于C组,且TH组明显低于TL组(P均<0.01);2)TH组和TL组胰岛素刺激的骨骼肌和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TPK活力变化值均明显低于C组,且TH组明显低于TL组,(P均<0.01);3)T1组无论基础还是胰岛素刺激的骨骼肌和肝细胞膜胰岛素受体TPK活力变化值均与C组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TNFα可抑制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TPK活力,在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TNF α抑制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TPK活力,需连续刺激,一次刺激作用效果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