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巨大冠状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李巅远;胡盛寿;孙立忠;宋云虎;王巍;潘世伟;赵红;罗国华;刘永民;漆志涛;陶田富

    目的 探讨巨大冠状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要点.方法 1996年7月至2004年10月, 共手术治疗6例巨大冠状动脉瘤.外科治疗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瘤切除术3例,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冠状动脉瘤成形术3例.巨大冠状动脉瘤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同期行冠状动脉瘘修补手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成形术2例,冠状动脉瘤血栓清除术1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44±26) min (67~207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4±21) min (56~172 min).患者随访8~87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中患者症状均消失,无死亡和冠状动脉瘤复发病例.结论 巨大冠状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应及时手术治疗.

  • 右冠窦瘤破裂致巨大假性动脉瘤1例

    作者:何发明;王平凡;梁志强;张力;田振宇;郑向阳;刘延华

    病人男,38岁.活动后胸闷、心悸3个月.1992年曾因巨大先天性冠状动脉瘤右心房瘘行瘘结扎、冠状动脉瘤大部切除术[1].查体:血压140/90mmHg(1 mm Hg=0.133kPa),脉搏84次/min.胸部正中可见手术瘢痕.经胸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前后径6.3 cm,右心房(RA)明显增大,上下径10.0 cm,左右径5.8 cm;升主动脉内径3.3 cm;主动脉窦部增宽至5.5cm,右冠窦瘤样扩张,长约13.4 cm,宽约7.5 cm,上下径6.2 cm,内见不均匀回声,右窦瘤向右前方凸出将RA推向右后方.64排增强CT(CTA)示右冠状动脉(RCA)未确切显示,主动脉右旁12.8 cm×10.8 cm ×8.4 cm巨大团状影,近主动脉根部见椭圆形造影剂充盈区与主动脉右冠窦相连,RA向右后下方受压移位(图1).心电图示房颤心律.

  • 婴儿川崎病29例临床分析

    作者:何莉萍

    目的 探讨婴儿川崎病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29例川崎病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 29例川崎病患儿均有发热,常见临床表现为川崎病面容及皮疹.本组病例肛周潮红、脱屑和卡疤红斑阳性率均较低,但出现较早.29例均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21例典型病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4例,总阳性率19%;8例不完全病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2例,总阳性率25%.结论 婴儿川崎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易发生冠状动脉扩张,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应定期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

  • 283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琍;林毅;苏英姿;汪芸;赵地;吴铁吉

    目的总结川崎病住院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为尽早、正确判断川崎病的病情与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1992~2002年住院川崎病患儿283例,分析:(1)川崎病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率;(2)合并冠状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283例中男186例,女97例;男女比例为1.9:1,年龄分布以婴幼儿为主,3岁以内(包括3岁)占71%;发病季节以春、夏季为主;不典型川崎病55例(19.4%);就诊前平均发热天数6.1 d,除发热外,其他症状出现频率的次序是:口腔黏膜改变(97.5%),淋巴结肿大(95.4%),球结膜充血(91.2%),指、趾端脱皮(89.8%),皮疹(81.5%).(2)心血管改变情况:治疗前合并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扩张共103例(36.9%),住院2周后新发生冠脉扩张28例(13.3%);有13例形成动脉瘤(4.7%),在冠状动脉病变人群中占9.9%.分析动脉瘤的形成是与性别、发热持续时间(>8.9 d)有关(P<0.05).治疗前合并心房、室腔扩大40例(14.3%);心包积液11例(3.9%);合并心电图改变有57例(20.8%).结论川崎病心血管并发症出现较早,经治疗后有13.3%新发冠状动脉病变.动脉瘤的形成与性别、发热持续时间有关.

  • 尿激酶治疗川崎病冠状动脉瘤伴血栓临床分析

    作者:周南;包瑛;张红爱;赵晓兰;刘莉;常文毅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性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严重的危害是冠状动脉损伤引起的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形成,部分可伴有血栓,使冠状动脉血流明显减小,从而导致心肌梗死或猝死.

  • 单中心10年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巨大瘤回顾与随访

    作者:张丽;于明华;谢小斐;黄萍;张明杰;虢艳;曹睿;顾晓琼

    目的 总结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巨大瘤(GCAA)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 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川崎病合并GCAA 55例,失访7例,纳入本组研究48例(男43例,女5例).按照GCAA发生部位分为双侧GCAA组和单侧GCAA组.按照随访时间分为≤1年、>1 ~3年、>3 ~5年、>5 ~10年组.入组患儿分别于急性期、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诊,1年以后每3~6个月复诊1次;所有纳入患儿均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部分患儿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CT冠状动脉成像(CTA)检查.随访其临床表现及不同随访时间和不同部位GCAA受累血管的变化情况.结果 (1)川崎病合并GCAA患儿的发病年龄2个月~10岁,其中1岁以内20例(42%),3岁以内30例(62%),随访时间(4.0±3.1)年.观察终点年龄1.5 ~19岁,平均(6.8±4.2)岁.(2)随访≤1年组GCAA无明显变化、回缩及狭窄的比例分别为48%、48%及4%;随访>1~3年组GCAA无明显变化、回缩及狭窄的比例分别为39%、39%及22%;随访>3 ~5年组GCAA无明显变化、回缩及狭窄的比例分别为30%、35%及35%;随访>5~10年组GCAA无明显变化、回缩及狭窄的比例分别为30%、20%及50%.>1~3年、>3 ~5年、>5~10年与随访≤1年组相比较,GCAA发生狭窄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26、11.121、15.652,P=0.019、0.002、0.001).(3) 48例患儿中双侧GCAA组20例,单侧GCAA组28例,双侧GCAA组发生回缩比例低于单侧组[15%(3/20)比36%(10/28)].两组患儿受累冠状动脉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48例患儿中严重缺血性心肌病6例,其中死亡2例.(5)CTA发现冠状动脉管壁增厚、附壁血栓及钙化改变,CAG可显示冠状动脉闭塞、机化再通及侧支血管形成.结论 川崎病合并GCAA好发于1岁以下婴儿,尤其6个月以下婴儿.随访时间增加,GCAA发生狭窄的比例明显升高.双侧GCAA发生缺血性心肌病和死亡的比例高于单侧.超声心动图、CTA和CAG结合应用,对发现冠状动脉血栓、狭窄及闭塞有重要帮助.

  • 川崎病巨大冠状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5例报告)

    作者:孙国成;易定华;郑奇军;朱海龙;赵壁君;张金洲;张胜利

    目的 探讨终末期川崎病(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外科干预指征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7年10月经手术治疗的5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57岁,冠状动脉瘤体直径1.5~2.5cm,其中右冠状动脉多发冠状动脉瘤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冠状动脉瘤2例,左、右冠状动脉瘤2例.术前心电图显示ST改变5例.心脏超声EF值明显减低4例,心衰急诊入院1例.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心室壁运动幅度减低1例.手术方法包括体外循环直视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血栓清除、瘤体成形4例,其中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切口远端支架置入.另1例直接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 无手术死亡,心脏全部自动复跳.术后ICU病程平稳,4例心电图ST段缺血改善、心脏超声EF值明显提高,1例ST段及EF值改善不显著.结论 临床Ⅲ期以上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应外科干预,采用内膜剥脱、血栓清除、瘤体成形及冠脉搭桥等综合方法,结合术后抗凝及免疫治疗,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及心脏功能.

  • 孤立的先天性左冠状动脉瘤1例

    作者:王琦光;朱鲜阳;张玉威;韩秀敏;崔春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CAA)的常见病因,其发生率约为55%[1],其次是未成年的川崎病人,CAA发生率为15%~25%[2],而先天性CAA几乎均与冠状动脉瘤并存[3].无合并畸形的"孤立的先天性CAA"极罕见.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近20 000例先心病中有46例冠状动脉瘘并CAA,而孤立的CAA仅1例,现报道如下.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并冠状动脉瘤1例

    作者:陈伟;白玲;杨涛

    1 临床资料患者为女性,58岁,因心前区不适一周就诊.入院查体:心前区闻及3级双期杂音.

  • 冠状动脉瘤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梁伟;白静;杨俞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坏死。近年来随着冠脉介入的推广,对引起AMI的病因研究也越发深入。本文报道的AMI是由临床上较为少见的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CCA)的血管构型异常所诱发,故在该急症的诊断及治疗中也与以往传统的诊治有所区别。

  • 冠状动脉瘤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汤学超;杨曙光;陈宁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4岁.因突发胸骨后烧灼样疼痛40min就诊.既往有吸烟史14年,每天20支,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查体:血压130/85 mmHg,双肺呼吸音清,无哕音,心率76/min,心音正常.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低龄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随访诊断价值

    作者:彭芸;曾津津;刘士辰;杜忠东;孙国强;郭惠玲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MSCT)对低龄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随访诊断价值和应用可行性.方法 对12例随访中的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患儿(平均年龄5.2岁,随访时间1.1~5.1 年)进行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冠状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形态和大小,并和同期超声心动图(ECHO)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SCT共观察到30个冠状动脉瘤,左、右冠状动脉各15个,肿瘤宽径为20.6 mm,平均(7.5±3.8)mm;长径为38.0 mm,平均(124±9.1)mm;10个小冠状动脉瘤,7个中等冠状动脉瘤,13个为巨大瘤;14个圆形,16个梭形.累及左冠状动脉主干7个,前降支近段9个,前降支中段4个,回旋支2个;右冠状动脉近段6个,右冠状动脉中.段9个,右冠状动脉远段4个;其中9个肿瘤累及2个节段,1个累及3个节段.发现6处狭窄,5个瘤壁钙化,3个合并血栓.8个较小或位于中远段的冠状动脉瘤ECHO未能发现.结论 64层MSCT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瘤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成为低龄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患儿随访和诊断的重要评估方法.

  •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冠状动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董世鹏;刘胜燕;李琦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瘤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保障飞行安全. 方法 分析1例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左主干冠状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和航空医学鉴定,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 结果 本例空中交通管制员在参加年度体检鉴定中,运动踏板试验示:可疑阳性.为排除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后确诊:左主干冠状动脉瘤.因患者瘤体位于冠状动脉左主干近左前降支及回旋支分叉处,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且生命体征平稳,建议保守治疗,定期复查冠状动脉CTA.出院后继续予药物治疗,终鉴定结论:飞行不合格. 结论 冠状动脉瘤是临床医学及航空医学领域中一种少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与冠心病相似,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方法,治疗可采用药物、介入和外科手术等方法.由于该病严重威胁飞行安全,民航空勤人员及空中交通管制员一经确诊此病,均应予不合格结论.

  • 非冠心病心绞痛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罗先润;王朝霞;曹程浩;张辉;苗莉;李朝辉;牛颖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一段时期以来一直将有频繁发作心绞痛的病人诊断为冠心病,随着64排螺旋CT成功运用于冠脉检查,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部分病人的心绞痛发作并非冠心病所致,而可能为其他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所致,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 川崎病致右冠状动脉瘤合并血栓性闭塞1例报告

    作者:吴瑜;杨立;具海月;肖苍松

    1临床资料 患儿男,9岁,1个月前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低热,体温持续在37.2~37.5℃,于当地医院治疗(具体不详)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1年7月26日入解放军总医院.查体:心尖搏动点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 cm处,左侧三、四肋间可闻及收缩期Ⅲ级吹风样杂音;肝脏肋下2 cm可触及;双侧腹股沟区各可触及一黄豆样大小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可;余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心脏超声显示左冠状动脉不规则增宽,行至右心室前壁近心尖段入右心室,形成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

  • 不同时间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吴展帆;胡湘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择2004年1月-2015年6月间该院收治的99例川崎病患儿根据IVIG的时间分为A组(1~5 d,n=22﹚、B组(5~10 d,n=48)、C组(>10 d,n=29),比较各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及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及冠脉病变发生率。结果三组患儿治疗后血CRP、血沉及血小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冠脉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发病5-10 d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时患儿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及冠脉病变发生率均相对较低。

  • 不完全川崎病18例临床分析

    作者:姚金祥;滕懿群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儿童,由免疫介导引起的急性血管炎综合征,主要累及中小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可形成冠状动脉瘤或扩张,冠状动脉狭窄或血栓,甚至导致心肌梗死。不完全川崎病由于比典型川崎病少了1~2项主要症状,更易被忽视而导致延误诊断,失去早期治疗时机。现就我科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18例后确诊为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做出诊断与治疗,减少冠状动脉永久性损害等并发症。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11例报告)

    作者:李春生;严中亚;卢中;朱正艳;雷宏;孙云;程光存

    目的:总结分析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CAF)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心动图、CT造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11例CCA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为单纯性CCAF,7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5例采用非体外循环手术,其中1例行冠状动脉下切线褥式缝合,4例行瘘支动脉结扎术。6例在体外循环下修补瘘口,其中3例合并右冠状动脉瘤患者切开冠状动脉,瘘口带垫片Prolene线间断缝合修补瘘口;3例切开右心房,心腔内修补瘘口。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外科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超声心动图复查均无残余瘘存在。10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5年,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联合应用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极大地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同时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更直观的依据。CCAF明确诊断后,行外科手术治疗安全可靠。合并冠状动脉瘤患者应尽量保留扩张的冠状动脉,术后加强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

178 条记录 3/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