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TCA术后再狭窄机制研究及其防治进展

    作者:龙明智;黄峻

    近年来,随着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已在我国许多医院开展起来,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PTCA后的主要远期并发症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较高,影响了PTCA的远期疗效,这也是目前开展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的主要障碍.现就PTCA术后再狭窄的机制及其防治综述如下.

  • 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作者:闫杰;刁增利;赵红;苏鹏宇;王志军;葛庆锋

    目的:探讨血清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员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82例,以支架植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71例)和对照组(311例),所有患者均于造影前采空腹血,测定血清中LOX-1水平。结果再狭窄组的血清LOX-1水平为(236.69±20.19)滋g/L,明显高于对照组[(215.55±14.86)滋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OX-1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082)。结论血清中LOX-1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明显相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之一。

  • 家兔实验性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秋梅;王硕仁;赵明镜;高树彪;戴欣;吕希滢;崔巍;牛福玲

    目的 建立血管成形术(PTA)术后再狭窄的病理模型.方法 选用日本大耳白兔30只,用电刺激颈总动脉加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依据彩色超声结果对颈总动脉狭窄动物行球囊扩张术,并普通饲料喂养4周,分别于电刺激8周、PTA术后4周处死取材,测定血脂、行HE、弹力纤维van Gieson染色及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电刺激颈总动脉6周模型动物已有内膜增生,管腔狭窄,内膜下脂质沉积,PTA术后4周血管内膜增生更明显,管腔狭窄程度加重,增厚的内膜成分以平滑肌细胞和基质为主,内有大量泡沫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结论 采用电刺激加高脂饲料喂养后再行球囊扩张的方法可形成明显的动脉狭窄,其病理过程及性质与临床的经皮球囊血管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相似,且操作方法简单、实用,可用于再狭窄的病理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

  • 心肌桥对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

    作者:苏永才;张小乐;吴剑胜;邓斌;苏良献

    目的 探讨心肌桥对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近3年来72例在我院因冠脉粥样硬化狭窄而行择期植入雷帕霉素洗脱冠脉支架(CypherTM)的冠心病患者,其中合并心肌桥组患者23例,无心肌桥组患者49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正规治疗并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术后6~8个月内复查冠脉造影.结果 合并心肌桥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30.4%(7例),而无心肌桥组发生率为10.2%(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肌桥是支架内再狭窄的强影响因素,其比值比是1.955,95%可信区间为1.154~3.314,P=0.0127.合并心肌桥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肌桥组患者(65.2%和18.4%,P<0.01).结论 合并心肌桥的冠心病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高,心肌桥可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 心电图运动试验测定QTd诊断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研究

    作者:侯瑞田;金凤表;郭丹杰;马旃

    目的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束即刻测定GT离散度(QTd)诊断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3年12月,对成功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129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束即刻QTd变化,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有无再狭窄,评价测定QTd诊断再狭窄的价值.结果再狭窄组患者QTd高于无再狭窄组,QTd诊断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7%和77.8%,高于传统ST段标准(53.3%,66.7%)(P<0.05).结论运动结束即刻测定QTd可作为诊断再狭窄的无创手段.

  • 30例PCI后支架内再狭窄临床分析

    作者:周志文;石蓓;谭敏;周安婵;许官学;刘西平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情况,探索其规律.方法 统计我院近3年确诊的30例ISR患者第一次PCI前病因、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情况及支架种类.结果 金属支架、多支病变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支架内再狭窄所占比例高,30例ISR患者中,共有13例为AMI时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结论 除金属支架、多支病变等因素外,AMI可能由于其本身的病变特征,易致PCI后ISR.

  •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冠状动脉再狭窄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卫萍;贾三庆;唐朝枢

    经过20余年的发展,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与支架置入术已经成为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术后再狭窄率仍居高不下.近年的研究表明再狭窄是局部血管受损后的一种修复反应;是多种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介导的局部血管重构;也是一系列基因表达异常引起的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分析

    作者:王勇;银剑斌;陶林

    目的 研究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 2009 年 1 月 -2011 年 1 月收治 的急性心肌梗死行 PCI 介入治疗者 58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于 PCI 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 24~36 h.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 48 h 后血小板聚集率及 PCI 术后 6 个月冠 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接受治疗 48 h 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 察组术后 6 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为 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替罗非班能有效地减低急性 心肌梗死 PCI 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诊断冠心病和冠状动脉再狭窄的价值

    作者:刘生祥;胡申江;Mark Luedde

    负荷超声心动图自1979年被应用于临床并已经发展成为诊断冠心病、检测心肌存活及判断预后的无创检查方法[1].在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前进行无创性心肌缺血程度检测,是对于冠状动脉造影中临界病变是否进行积极干预、临床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诊治策略内容之一[2].本研究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冠心病诊断"金标准",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对诊断冠心病及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的价值.

  • 炎症和血脂控制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管病变的不同影响

    作者:许海燕;乔树宾;李建军;杨跃进;张家芬;徐波;谢高强;董秋婷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炎症和血脂水平的控制对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和其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方法 入选在我院成功行支架植入术并于3个月后至一年内回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发生单纯支架内再狭窄94例(再狭窄组),发生单纯其他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者65例(病变加蕈组),无变化者307例(无变化组).患者于PCI术前或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均测定了血清总胆同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非HDL-C水平为TC与HDL-C之差.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变化组PCI术前CRP和hsCRP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前CRP中位数分别是3.61、2.86mg/L,hsCRP水平中位数分别是1.56、0.89 mg/L,P<0.05),术后复查时CRP水平两组差异有显著性(中位数分别是1.92、1.14 mg/L),将术前hsCRP水平分为>2 mg/L和≤2 mg/L两个等级,再狭窄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X2=4.32,P<0.05),Logistic回归显示hsCRP水平高的患者发生再狭窄的风险明显增加(OR=1.89,95%CI=1.031~3.465).而病变加重组与无变化组之间比较,术后TC[分别是(4.62±1.14)mmol/L和(4.26±1.01)mmol/L]、LDL-C[分别是(2.51±0.93)mmol/L和(2.25±0.75)mmol/L]及非HDL-C水平[分别是(3.52±1.12)mmol/L和(3.20±0.9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和术后持续的炎症状态是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而TC、LDL-C及非HDL-C水平是未行PCI的其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长期加强PCI术后二级预防.

  •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中医证候特点--附33例病例资料分析

    作者:丁邦晗;陈方;张敏州;张维东;马长生

    目的:了解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证候特点.方法:对5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比较术后再狭窄组(33例)和无再狭窄组(23例)的证型特点.结果:再狭窄组只有痰浊证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18例,54.5%比6例,26.1%,P<0.05),其他证型的差别无显著性;再狭窄组的实证高于无再狭窄组(8例,24.2%比1例,4.3%),而无再狭窄组的虚证(2例,8.7%比1例,3.0%)和虚实夹杂证(20例,87.0%比24例,72.7%)高于再狭窄组(P均<0.05);无再狭窄组的二证相兼比例高于再狭窄组(15例,65.2%比16例,48.5%);单证型(3例,9.1%比2例,8.7%)、三证相兼(11例,33.3%比6例,26.1%)、四证相兼(3例,9.1%比0)后者高于前者(P均<0.01).结论:痰浊证是冠脉再狭窄的主要证型,冠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组比无再狭窄组的证型更趋复杂化.

  • MMP-3基因多态性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作者:陈闽荔;杜纪兵;刘寅;高静;崔让庄;陈树涛;丛洪良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启动子区域5A/6A基因多态性是否参与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发生发展过程。方法入选行PCI治疗术后复查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37例。收集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临床资料及造影结果,并留取血标本进行血清MMP-3含量以及基因多态性分析。根据MMP-3基因表型不同,分为突变组(5A/5A+5A/6A,n=136)和野生组(6A/6A,n=301)。比较2组相关资料,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2组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2%vs 33.1%,P>0.05)。与突变组比较,野生组再狭窄程度[(56.28±11.10)%vs(36.00±10.17)%]较高(P<0.01);2组血清MMP-3含量[(13.38±3.00)μg/L vs(12.33±2.96)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6A等位基因患者再狭窄率要高于携带5A等位基因患者(P<0.05)。携带野生基因型是PCI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携带6A等位基因患者再狭窄风险性明显高于携带5A等位基因患者。

  • 川芎嗪涂层支架抑制冠状动脉内膜增殖的实验研究

    作者:丁澍;马根山;严金川;冯毅;沈成兴;陈忠

    目的:观察川芎嗪涂层支架(TES)对猪冠状动脉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纯度为99%的川芎嗪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聚乙醇酸均匀喷涂于金属裸支架上,制成含川芎嗪200 μg的涂层支架.对猪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在左前降支中段随机植入TES或金属裸支架(BMS)一枚,术后第28天复查造影,并对支架段血管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分析.结果:10头猪(BMS对照组5只,TES组5只)顺利完成复查.28 d定量冠脉造影显示晚期管径丢失TES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P<0.01);TES组支架段血管直径狭窄百分比亦明显减小(P<0.05).组织形态学检查显示2组血管损伤评分和支架内面积相近(P>0.05),但TES组新生内膜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平均面积狭窄百分比及PCNA指数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与金属裸支架相比,川芎嗪涂层支架明显抑制支架内新生内膜增殖,降低再狭窄率.

  • 92例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定向旋切术疗效分析

    作者:郑权秀;上林大辅

    目前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证实,病变部位残存的斑块负荷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1].血管内超声检查可明确粥样斑块的分布及性质,在该检查引导下行定向的冠状动脉内斑块切除术可明显减少冠脉内的斑块负荷,增加管腔截面面积,故被期望能显著减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2].笔者回顾性分析了92例血管内超声引导下行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定向旋切术(DC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DCA治疗的临床疗效.

  • 连接蛋白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

    作者:曹路;丛洪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然而,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介入治疗的长期预后.近年来,一些携带有抗炎、抗增殖或促愈合等药物的新型支架不断涌现,但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1].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绞痛复发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作者:刘颖;刘寅;王林;Mukunda Sharma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绞痛复发患者桥血管造影特点,分析桥血管病变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的患者43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按病变情况分为桥血管病变组253例和开通组177例,考察桥血管病变类型、桥血管病变时长、病变部位,靶血管直径等对其影响,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左内乳动脉-前降支(LIMA)、大隐静脉-靶血管(SVG)及桡动脉-靶血管(RA)的病变率和闭塞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LIMA体部病变率高于SV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远端吻合口病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靶血管直径≥2.0 mm与直径<2.0 mm病变组LIMA及SVG病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年组,6~10年组SVG病变率高于LI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脂蛋白a[LP(a)]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SVG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HDL)为其保护因素.结论:靶血管直径≥2.0mm,SVG患者行CABG术中应用体外循环者及序贯吻合术式者桥血管病变率会偏高.

  •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春艳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时的危险因素.方法:挑选近年来在本院采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121名患者,再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患者术后再狭窄与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吸烟及第二次冠脉介入治疗前的LDL-C水平成明显的正相关,而每项指标的相对危险程度(RR)则分别为11.55、5.48及12.60;与支架是否是药物涂层则成负相关,其相对危险程度为0.01.结论:支架后再狭窄多发于糖尿病患者,药物支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再狭窄的发生,患者是否戒烟和LDL-C控制的水平是减少患者出现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情况的重要因素.

  • 心通1号方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30例临床观察

    作者:高宪玺;张颖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严重影响PCI治疗效果.2009 - 01-2011 -03,我们采用心通1号方预防性治疗PCI术后3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对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结果如下.

  • 中西医结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

    作者:梁震峰;韩文宝;裴俊清

    目的 观察中药冠心生脉丹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将8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冠心生脉丹.治疗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17.5%,对照组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57.5%,2组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冠心生脉丹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改善PCI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对冠状动脉再狭窄能够起到很好地防治作用.

  • 刘玉洁教授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经验

    作者:韩文宝;梁震峰;蒋宏利;刘静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即冠状动脉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之一,自从1986年Sigwart首次将其应用于人类以来,支架植入术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尽管和传统的球囊扩张相比,支架植入能明显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并没有完全消除狭窄,随着支架的大量应用,支架术后再狭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刘玉洁教授为河北省第二、三批及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全国20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学科心血管科学科带头人。刘教授从医数十年,遵《内经》,崇仲景,重伤寒,善用经方治疗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各种疑难杂症,在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方面也有独到之处。我们有幸跟师随诊,体会颇多,兹将刘教授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经验总结如下。

230 条记录 5/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