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适应性调律治疗难治性心律失常体会
适应性调律即以“证”为中心确立基本治法和方药,同时选取既符合患者体质又适合该心律失常特点的药物,综合性多靶点调治.从以清化为调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以稳为调治疗心房纤维性颤动、以通为调治疗房室传导阻滞三方面为例介绍适应性调律适应疾病特征、适应患者特质及综合性多靶点调治难治性心律失常的临证思路.
-
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检测左右心耳血栓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在心房纤维性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检测左、右心耳血栓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经胸(TTE)及经食管(TEE)超声心动图对分为阵发性房颤组(A组)及持续性房颤组(B组)的140例受检者进行研究.结果 A组中, TTE技术没有检测到左心耳血栓,TEE技术在90例中检测出6例左心耳血栓,占6.6%;B组中,TTE技术在50例中发现4例左心耳血栓,占8%; TEE中发现20例左心耳血栓,占40%;右心耳血栓3例,占6%;在左心耳血栓中有15%的患者TEE检查发现2块左心耳的附壁血栓.左、右心耳同时发现血栓者占3%. 结论TTE及TEE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检测左、右心耳血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静脉注射胺碘酮与心律平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研究胺碘酮与心律平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阵发心房颤动(此次病程≤48 h)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30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 mg静注后,继以0.6~1.0 mg/min维持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28例,静脉给予心律平1.4~2.0mg/kg,5 min内注射,继以0.28 mg/min维持静点,无效者改用胺碘酮治疗.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成功率为86.7%(26/30),心律平组转复成功率57.1%(16/28),且心律平组转复心律失败的部分病例使用胺碘酮仍有效;胺碘酮组平均复律时间(101±95) min(6~508 min),心律平组(172±148) min(11~608 min).结论胺碘酮在转复阵发心房颤动比心律平更加快速、安全、有效.
-
心脏神经节丛消融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现状
心脏神经节丛的消融是近几年心房颤动治疗中的新热点,文章就心房颤动治疗中去自主神经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回顾,并对各种能量消融治疗同时行心脏神经节丛消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
房颤的中医治疗特点与保健
房颤,全称心房纤维性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房颤大多发生于心脏有显著病变的人,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特别是二尖瓣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以及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有时不恰当地使用某种西药也可以引起一过性房颤.有些正常人由于过度疲劳也可以出现房颤.
-
房颤治疗新策略
心房纤维性颤动,简称房颤.仅次于早搏而居第二位,房颤是心肌丧失了正常有规律的舒缩活动,而代之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蠕动,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缩,房颤持续三周以上为持续性房颤.
-
左心耳封堵器临床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是常见心律失常,是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左心耳是非瓣膜性房颤(NVAF)形成血栓的主要部位.研究表明封堵左心耳可有效地减少NV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其疗效不亚于华法林预防治疗作用.理想的左心耳封堵器是完成左心耳封堵的关键因素.经过数十年研究,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左心耳封堵器有Watchman封堵器、ACP封堵器,还有部分封堵器处于临床前试验研究阶段.该文就目前左心耳封堵器研究和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
心律失常治疗新药屈奈达隆及其市场潜力
2009年7月,Sanofi-Aventis公司发现和开发的一个抗心律失常新药屈奈达隆(dronedarone/Multaq)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降低心房纤维性颤动(AF)或心房扑动(AFL)患者的心血管原因住院风险.本文概要介绍该新药的开发背景、研究数据、临床地位和市场潜力.
-
老年人房颤120例诊治体会
心房纤维性颤动(AF)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年上升.AF是心房肌纤维不协调乱颤,使房室搏动不协调,心室率不规则,左心室输出量减少,导致心功能不全、心肌缺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由于老年人生理上的变化,存在潜在的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不全,药物治疗不当极易引起窦房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本文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老年人AF 120例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
导管消融治疗老年人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心房纤维性颤动(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之一,目前还尚未找到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导管消融治疗的应用和迅速发展,房颤的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过量饮酒引发心房颤动4例临床分析
急性酒精中毒是指一次性饮入过量酒精或酒类饮料后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病症.出现中枢和胃肠道症状常有报道,而并发阵发性心房纤维性颤动(简称房颤)等心律失常现象甚为少见,现报道如下.
-
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20例
治疗心房纤维性颤动(简称房颤)的迷宫手术已经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我们对其进行了改良.于1994年3月至今对20例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持续性房颤病人施行改良迷宫手术和瓣膜替换术,报道如下.
-
中老年心房颤动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中老年心房纤维性颤动(简称房颤)临床较常见,为了解中老年房颤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本文分析了18例中老年房颤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及74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的房颤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心动过速(AT)、心房扑动(AF)、心房纤维性颤动(Af)等,是一组临床上很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不满意,且并发症严重.近年来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将我们完成的24例射频消融治疗结果作一回顾性分析.
-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误诊为冠心病24例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出现心房纤维性颤动(简称房颤)等心血管系统症状时,则容易误诊为冠心病.本文对1995年1月~1998年12月我们两院所误诊的甲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误诊的主要原因中吸收教训,现报道如下.
-
小剂量胺碘酮口服维持治疗房颤69例
心房纤维性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直接血流动力学危害是房颤时失去了心房的"泵血"作用,使心排量降低10%以上.除此以外,过快的和不规则的心室律进一步加重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长期的过快心率和心室激动的极不规则能够损害心室功能和结构,终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1].故尽快将房颤转为窦性心律并予持续维持用药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予胺碘酮口服治疗房颤患者69例,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分析如下.
-
地尔硫卓联合毛花甙C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心房纤维性颤动(简称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是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快速有效地控制房颤的快速心室率是减少房颤患者的急性并发症、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的重要环节,临床上习惯使用毛花甙C治疗,并有一定疗效,但其应用有一定局限性,且对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所致者疗效差[1].
-
药物对房颤后电生理重构的干预
心房纤维性颤动(简称房颤)是为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很短期的房颤即会有电生理改变,引起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的缩短和AERP频率适应性的下降.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房颤电生理重构是房颤维持的基础,这就要求找到能够干预这种重构的药物,以提高房颤的治愈率.本文就药物对房颤电生理重构的干预作一综述.
-
心脏起搏防治心房颤动的进展
心房纤维性颤动(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AF是一个独立的致死和致残因素,也是急慢性心脏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的心脏起搏对AF的治疗仅限于慢快综合征和迷走神经介导的慢频率依赖性AF.目前,由于对AF发生机制的深入了解,心脏起搏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心脏起搏治疗对AF的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
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纤维性颤动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瓣膜置换术中同期施行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纤维性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8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在瓣膜置换同期利用Medtronic射频消融装置进行射频消融,全部为双极消融.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房颤均消失.随访12个月,15例为房颤心律,63例转为窦性心律,总成功率为80.77%.术后心功能分级Ⅰ级27例,Ⅱ级51例,与手术前比较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维持组左房内径为(67.5±3.2) mm,转窦组左房内径为(46.1±4.3)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左房内径以65 mm分组,发现转窦组和房颤维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瓣膜置换术中同期应用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瓣膜病合并慢性心房纤颤安全可行,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