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土茯苓治疗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
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二经,历代医家均认为其能解毒利湿,为治疗梅毒疮疡要药.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土茯苓能解毒除湿利关节,通络散结消肿,能调节免疫功能.经临床实践证明,土茯苓治疗儿童类风湿关节炎有特别明显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106例患儿均为门诊病例,男51例;女55例.年龄4~14周岁,病程1~2年.诊断标准参照1989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基本方药组成:土茯苓60g,莶草30g,牡丹皮10g,升麻6g,全蝎5g.水煎服,每日1剂.兼高热不退者加葛根、石膏、羚羊角粉;阴虚明显者,加生地黄、女贞子.30剂为1个疗程.
-
养阴抗毒散对X射线照射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放射损伤主要表现为造血和免疫系统的抑制或衰竭,这些损伤和患者的康复及预后关系密切。研制一种抗辐射损伤的药物对于患者而言非常迫切,中药养阴抗毒散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们曾就辐射损伤后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及养阴抗毒散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作者就养阴抗毒散对辐射损伤后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中药:养阴抗毒散由西洋参、羚羊角粉、沙参、石斛、紫草等10余味中药组成。按小鼠用药量为人的40倍计算为10 mg*g-1*d-1,灌胃悬液由药粉333.3 g:1 L蒸馏水比例混合而成,根据预实验,给小鼠灌胃液0.3 ml,3次/d。
-
从药品中检出不(非)脱羧莱克勒菌报道
笔者自1993年报导从药品中检出赫尔曼埃希菌后[1],又从一批羚羊角粉中检出典型大肠埃希菌外,同时检出一株经初步鉴定为不(非)脱羧莱克勒菌(Leclercia adecarboxylata).据原报导该菌属肠杆菌科中未定位种[2],后又有报导属埃希氏菌属[3],据目前新报导已单独分属于肠杆菌科的莱克勒菌属(Leclercia),定名为不(非)脱羧莱克勒菌[4,5].因该菌从药品中检出报导极少[6],又由于与大肠埃希菌相似,特报导以供研究与讨论.
-
羚羊角粉的性状鉴别与生产工艺
羚羊角为珍贵药材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清解肺、肝二经的邪热,平肝息风,解毒消肿之效.用于热盛神昏、谵语发狂、惊厥、惊痫、抽搐、头痛、目赤等症.
-
薄层扫描法测定金不换颗粒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金不换颗粒是由羚羊角粉、珍珠粉、大青叶、丹参等13味中药制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软坚散结、抗癌消炎之功效,用于各种中晚期癌症.其系列制剂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临床及实验研究曾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丹参酮ⅡA为方中丹参所含有效成分.我们对金不换颗粒中丹参酮ⅡA进行了含量测定.1 仪器与试药岛津CS-930薄层扫描仪;定量毛细管;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丹参酮ⅡA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金不换颗粒(重庆中医肿瘤医院);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
柴葛解肌汤合羚羊角粉治疗小儿外感实热症62例分析
2012年1~12月,我们采用中医传统方剂柴葛解肌汤合羚羊角粉治疗小儿外感实热症62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
羚羊角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观察传统中药羚羊角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疗效,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临床共观察了60例.观察组(羚羊角组)30例,对照组30例(天麻钩藤颗粒).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压、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症状、血压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影响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使二者关系趋于平衡有关.
-
宋绍亮教授运用羚羊角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经验
羚羊角性味咸寒,入肝心肺经,功善清热凉血解毒.介绍宋绍亮教授以经典、古籍为依据,以现代医学的疾病观与实验室指标为参考,强调辨病用药,将其合理应用于风湿免疫性疾病,治疗痹热、皮肤黏膜病变、炎症指标持续不降及转氨酶增高,取得良好疗效.
-
破血化瘀、豁痰开窍及通腑泄热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18例临床观察
出血性中风即西医学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吉林省松原市中医院内科与长春中医药大学脑病科协作,采用中医破血化瘀、豁痰开窍及通腑泄热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1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均为中小量脑出血(出血量≤30 mL)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43~75岁,平均64.7岁;病程0.5~24 h,平均2.5h;出血部位:基底节9例,丘脑6例,小脑半球2例,脑干1例.出血量≤10 mL者7例,11~20 mL者9例,21~30 mL者2例;入院时嗜睡或意识模糊10例,有高血压病1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例,高脂血症11例,糖尿病5例.1.2诊断标准诊断依据1994-0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中医内科急症诊断规范》及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义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的标准,并经颅脑CT证实.1.3辨证标准中医辨证依据本科所拟中风诊疗常规中的辨证分型为标准.18例患者中,属痰热内闭清窍者2例,痰热腑实者11例,风痰阻络者5例.1.4治疗方法给予破血化瘀、豁痰开窍、通腑泄热中药.基本方组成:水蛭8 g,虻虫5 g,三七10 g,生大黄(后下)10 g,瓜蒌20 g,石菖蒲15 g,龟板(先煎)10 g,生蒲黄(包煎)15g.随证加减:风火上扰清窍、头痛明显者加天麻12 g、钩藤(后下)15 g、菊花10 g;痰热腑实者生大黄加量至15~20 g、芒硝(冲服)10 g;肝火亢盛、血压居高不下者加代赭石(先煎)30 g、怀牛膝30 g;痰热内闭心神加羚羊角粉(冲服)1 g、人工牛黄(冲服)1 g、远志10 g、天竺黄10 g;上消化道出血去水蛭、虻虫加云南白药(冲)2 g;发热者加羚羊角粉(冲服)1 g、生石膏(先煎)30~50 g.每口1剂,上药加水1 000 mL煎取300mL,分2次口服或鼻饲.鼻饲患者烦躁不配合或服药2d仍无大便者,予星蒌承气汤加减保留灌肠以通腑泄热.同时给予醒脑静注射液(云南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53021638)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以上治疗14d为1个疗程.
-
羚羊角粉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40例临床观察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随着年龄增加,大动脉的顺应性和弹性减退[1],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ousion,ISH)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据国外报道,60岁以上人群该病发病率为2%~41%,一项研究表明,在年龄大于60岁的高血压患者中,ISH占86%[2].故ISH在临床上备受关注.中医本无高血压病名,仅能根据患者主诉症状通过辨证推断,本病多属眩晕、头痛、中风等病证,而临床以肝阳化风多见.我们在2000~2001年对用羚羊角粉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中医属肝阳化风证的4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经过对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用羚羊角粉治疗肝阳化风证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效果明显,且安全、可靠.现报告如下.
-
羚羊角粉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疗效观察
我院急诊室于2000年8月~2001年3月,应用羚羊角粉治疗小儿感冒发热, 退热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
通便利尿治疗中风闭证
笔者临床观察到运用通利二便法治疗中风闭证,其神志常可随二便通调后而逐渐清醒,对挽救病者的生命,防止由闭转脱,有一定意义.笔者运用自拟方治疗本病收效良好,基本方:大黄(后下)12g,芒硝(冲)10g,泽泻、石决明、代赭石(先煎)各30g,车前子(布包)、天麻、钩藤、怀牛膝各15g,竹沥(冲)30ml,生姜汁(冲)5ml.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牙关紧闭者用鼻饲法.阳闭加羚羊角粉5g,天门冬15g,麦门冬12g;阴闭加附子(先煎)12g,肉桂6g;痰盛加天竺黄10g,制南星12g;口臭身热加石膏30g;抽搐加全蝎、僵蚕各10g,蜈蚣2条;烦躁不安加栀子10g,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30g.共观察治疗16例,结果:10例显效(意识清醒,肢体运动功能逐步恢复,二便正常),占62.5%;2例好转(症状减轻,遗有肢体偏瘫,二便基本正常),占12.5%;4例无效(症状无改变,肢体瘫痪,二便不通或失禁),占25.0%;总有效率75.0%.
-
羚羊角粉外敷治疗褥疮的护理体会
我病区自1996年2月以来,采用羚羊角粉治疗褥疮,收到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2例.带褥疮入院10例,入院后并发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4~89岁.诊断为中风6例,晚期癌症3例,外伤性截瘫2例,骨科外伤术后1例.12例中Ⅱ度褥疮7例,面积2×2~4×5cm.Ⅲ度褥疮5例,轻者4例,浅层组织感染,脓液流出,溃疡形成,面积2×2.5~4.5×5.5cm.严重者1例,坏死组织发黑,感染向周围及深部扩展,疮口面积2.5×3cm,外周面积6×6cm,内有1~2cm宽半圆形腔道.
-
新医散治疗小儿哮喘
1新医散组成和制法新医散由人工牛黄600 g,冰片200g,川贝母200 g,天竺黄600 g,天麻1 500 g,羚羊角粉400g,黄连600 g,麦冬1 000 g,玄参1 000 g,朱砂600 g,琥珀1 000 g,胆南星600 g,白芷600 g,橘红1 000 g,枳壳1 000 g,硼砂400 g,雄黄600 g,共17味药组成.先将天麻、黄连、麦冬、玄参、白芷、橘红、枳壳研成细粉,再同其他药物放入球磨机磨细,过120目筛,分装,每包1.5 g.常用量:6个月以下每次1/5包,6个月~1岁1/4包,1~2岁1/3包,2~3岁1/2包,3~5岁1包,5~7岁1包半.乳汁或水化服.根据病情可配用适量引经药,如:地骨皮、桑白皮、僵蚕.
-
中药敷脐治疗婴幼儿发热
治疗方法取羚羊角粉(<1岁1 g,1~3岁3 g),用柴胡注射液(<1岁2 ml,1~3岁4 ml).调成糊状,摊于布上,敷于脐部,用绷带固定8~10 h后取下,日1次,取下药物后,用清洁棉布擦干脐部,并注意保持干燥.
-
羚羊角粉治疗小儿高热惊厥脑损伤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羚羊角粉治疗小儿高热惊厥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60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温、止痉等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羚羊角粉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智力发育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惠儿治疗后IQ值(62.1±1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5±8.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羚羊角粉治疗小儿高热惊厥脑损伤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热可清滴鼻液制备与临床急症应用
临床中经常遇到一些高热不退,神昏谵语,惊厥等急症患者,虽可以用西药对症处理缓解症状,但治标不治本,药力一过病情易反复。我们将临床应用多年的经验方吹鼻用散剂,制备成适合鼻粘膜吸收的热可清滴鼻液剂型,治疗不明原因的高热不退10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处方与制备1.1 处方牛黄40 g,羚羊角30 g,生石膏100 g,麻黄20 g,鼠妇虫50 g,冰片15 g。1.2 制备工艺上述6味,先将牛黄研细粉,加入适量NaOH饱和溶液中,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再加入10倍量的95%乙醇,回流60 min,静置,过滤。滤液再加入5倍量的95%乙醇,回流30 min,静置,过滤。将2次滤液合并,浓缩至200 ml备用。再将羚羊角粉加入Ba(OH)2的饱和溶液中,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再加入700 ml蒸馏水煮沸,并不断搅拌,并随时补加蒸馏水,至羚羊角全部溶解为止,将溶液放冷后过滤,滤液滴加20%硫酸液使钡离子沉淀析出(pH约为2)过滤,滤出BaSO4沉淀,将滤液加热浓缩至600 ml备用。再将生石膏加蒸馏水加热煎煮1 h后,再加入经冷水浸泡过的麻黄和鼠妇虫中共煎,先煎30 min,煎出液过滤,再加入蒸馏水适量,煎15 min,煎液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200 ml,备用。
-
炮制经验点滴谈
1 羚羊角粉的新制备法处方调配羚羊角粉时,药房均临时制备.一般用锉刀锉成细粉,既费时费工,还会造成药粉的浪费.此法用钢刀(为工厂报废的钢锯片制成)顺羚羊角由上往下刮,刮成薄细丝状,放入乳钵中研成细粉即成.如若制剂时大量需要,则可将刮成的细丝放入电研船中研粉.此法省时省力.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53例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根据临床辨证分为风热外袭、热毒壅盛型及肝胆火旺型进行辨证施治,同时配合本院制剂四黄水蜜加羚羊角粉外敷.结果: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有较好疗效.
-
羚羊角粉对创伤性脑水肿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羚羊角粉对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与治疗组,每组再按创伤前1d,创伤后1、3、5、7d分为5个亚组.各组大鼠复制自由落体大鼠脑外伤模型,治疗组大鼠造模后给予羚羊角粉300 mg/(kg·d)灌胃.各组大鼠分别在创伤前1d,创伤后1、3、5、7d处死,分别测量脑含水量;血脑屏障的功能,观察各组脑组织的病理结构以及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较模型组相比脑水肿明显减轻(P<0.05),血脑屏障损伤较少(P<0.05).创伤后大鼠脑组织AQP4的表达升高(P<0.05),第3日达高水平(P<0.05),治疗组AQP4的表达较创伤组有显著下调(P<0.05).结论 羚羊角粉对大鼠创伤性脑水肿有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创伤后脑组织周围的AQP4的表达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