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新评价G-480位点变异对Ⅰ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神经毒力的影响

    作者:张勇;严冬梅;王东艳;赵蓉;张大勇;叶绪芳;祝双利;安洪秋;许文波

    在对分离于中国贵州省的9株Ⅰ型循环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cVDPVs)进行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后,发现已知重要的决定病毒神经毒力的位点G-480和U-525并没有发生回复野生型突变;另外一些已知的神经毒力决定位点,如A-2438、A-2795、C-6203和G-7441等均已经发生了回复野生型突变.根据核苷酸序列的不同,从9株Ⅰ型cVDPVs毒株中选取5株病毒感染转人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基因的小鼠进行神经毒力实验,发现它们的神经毒力都有所升高,其中CHN8184株和CHN8229-1.1株的神经毒力已经十分接近P1/Mahoney株,CHN8229-1.1株、CHN8229-2株和CHN8229-3株神经毒力依次递减,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在它们的全基因组中分别只有7个和2个核苷酸的差异,而毒力却相差很多,提示有新的未鉴别的神经毒力决定位点的存在.对这些毒株5'非编码区(5' NCR)的第V结构域进行二级结构预测,发现它们的二级结构很稳定.在G-480位点没有发生回复突变的情况下,部分毒株的神经毒力已经非常接近P1/Mahoney的水平,提示先前的研究中关于G-480突变对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神经毒力的作用可能被估计过高,G-480位点不是唯一重要的神经毒力决定位点,可能多个核苷酸联合突变才能达到减毒的效果.要真正全面了解P1/Sabin株的减毒机制,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 急性弛缓性麻痹聚集病例病原毒力和分子特征分析

    作者:陈立;张礼璧;赵蓉;张勇;祝双利;王东艳;安洪秋;朱晖;侯晓辉;严冬梅;秦明晖;清水博之;许文波

    为探索脊灰病毒型内重组、位点突变等分子特征与神经毒力的关系,对2002年6月四川省攀枝花地区发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聚集病例的分离病毒株进行了转基因小鼠(PVR-Tg21 mice)神经毒力实验和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所测4株分离病毒(均为Ⅱ型脊灰病毒)神经毒力没有明显升高.4株病毒基因全长都是7 439bp,编码区翻译的氨基酸全长2 207aa.4株病毒的VP1区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6208和6235c两株病毒是由Ⅱ型和Ⅲ型脊灰病毒在3A区重组而来, 6209和6236两株病毒是由Ⅱ型和Ⅰ型脊灰病毒在2C区重组而来. 4株病毒在5'非编码区nt481和VP1区的nt2 909两个强减毒位点都发生回复突变,6209和6236两株病毒重组的SabinⅠ的重要减毒位点nt6 203亦发生回复突变.结合神经毒力实验和序列分析结果可以确定脊灰病毒的型别间的重组与神经毒力没有直接关系,同时可以推论SabinⅢ的nt5 832,SabinⅡ的nt1 450和nt2 386这3个位点可能是毒力相关位点.

  • 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联合减毒活疫苗猴体神经毒力研究

    作者:李萍萍;李伟;刘胜;屈哲;齐卫红;贾丽丽;易玲;王月

    目的 观察恒河猴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 and Japanese Encephalitis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M-JEV)的神经毒力产生及其严重程度,对M-M-JEV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猴两侧丘脑和腰髓内注射M-M-JEV,同时设阴性对照和麻疹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及麻疹-流腮联合减毒活疫苗对照,观察临床症状,并检查注射部位、体温、血液学、血液生物化学、摄食量、眼科学以及血清抗体等变化情况;实验结束进行大体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各项观察指标及检查结果均与对照疫苗或阴性对照相似,相关数据与对照疫苗或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M-JEV表现出与单价疫苗或相关联合疫苗相似的安全性.

  • 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联合减毒活疫苗猴体神经毒力研究

    作者:李萍萍;李伟;刘胜;屈哲;齐卫红;贾丽丽;易玲;王月

    目的 观察恒河猴对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 and Japanese Encephalitis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JEV)的神经毒力产生及其严重程度,对M-JEV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猴两侧丘脑和腰髓内注射M-JEV,同时设阴性对照及麻疹减毒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对照.观察临床症状,并检查注射部位、体温、血液学、血液生物化学、摄食量、眼科学以及血清抗体等变化情况;实验结束进行大体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各项观察指标及检查结果均与对照疫苗或阴性对照相似,相关数据与对照疫苗或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JEV表现出与单价疫苗相似的安全性.

  • 登革2型型内嵌合病毒HFT04/501乳鼠神经毒力特征的研究

    作者:赵卫;范宝昌;胡志君;陈水平;王鹏程;苑锡同;李晓萸;于曼;秦鄂德;杨佩英

    登革2型(DEN2)病毒04株是1985年海南省登革热流行高峰期从登革出血热患者血清中分离,无乳鼠神经毒力.

  • 猴体神经毒力实验组织病理学评价方法的建立

    作者:屈哲;杨艳伟;吕建军;林志;霍桂桃;张頔;张硕;李珊珊;汪巨峰

    目的:建立一种猴体神经毒力实验的组织病理学评价方法,用于疫苗猴体神经毒力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方法:通常采用猴丘脑内和脊髓腰椎段注射给予疫苗.给药结束后,猴体经解剖,取材,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组织病理学改变.病变按规定的神经毒性诊断标准打分后用Ridit方法进行组间比较检验,终对所观察到的神经组织病变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本方法中,脑组织取材包括左右两侧大脑在内的14个切面以及小脑、脑桥1个切面和延髓2个切面;脊髓取材包括颈髓5个切面、胸髓3个切面和腰髓6个切面.以上所取切面涵盖了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域,操作简单且实用.组织病理学检查将神经组织病变分类为神经元变性、坏死,嗜神经现象,神经胶质细胞增多,小胶质细胞结节,围管浸润和针迹反应等.这些病变按病变数目和病灶面积进行等级划分,从“0”分到“4”分共分为5个等级.结论:神经系统的形态学评价要求病理实验人员熟悉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解剖及病理制片技能.因此,神经组织病理制片的科学性和一致性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影响神经毒性组织病理学评价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建立的神经毒力组织病理学评价方法除适用于疫苗猴体神经毒力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实验外,还可应用于一般神经毒性实验、神经组织退行性疾病动物模型以及脑、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评价中,是一项系统、规范、实用的神经毒性组织病理学评价方法.

  • 疫苗猴体神经毒力实验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评价

    作者:屈哲;杨艳伟;吕建军;李伟;张硕;李萍萍;李珊珊;王雪;汪巨峰

    目的:比较研究疫苗猴体神经毒力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的组织病理学评价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评价方法,为疫苗神经毒力鉴定提供病理学诊断金标准.方法:恒河猴丘脑和脊髓腰髓段注射给予乙脑减毒活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解剖摘取完整的猴脑和脊髓组织.病理制片修取丘脑、腰髓等部位进行连续切片,取一套组织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光镜下检查组织病理学改变.另取一套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评价,应用市售的抗GFAP抗体标记星形胶质细胞,抗CD68/Iba1抗体标记小胶质细胞,CD3和CD20抗体分别标记围管浸润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抗NeuN抗体/MAP-2抗体标记神经元.结果:组织病理学评价结果:乙脑减毒活疫苗可见围管浸润炎症反应、神经胶质细胞增多.麻疹减毒活疫苗可见围管浸润炎症反应.疫苗毒株可见围管浸润炎症反应、神经胶质细胞增多和神经元变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评价结果:围管浸润炎症反应病灶经CD3和CD20免疫组化检测呈阳性,表明血管周围有T和B淋巴细胞浸润;神经胶质细胞增多病灶经GFAP和CD68免疫组化检测均呈阳性,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均增多或聚集;神经元变性坏死病灶经NeuN和MAP-2免疫组化检测呈阴性反应,表明正常神经元结构蛋白受损后特异性染色呈阴性.结论:神经病理学评价是确认神经损伤及其病变可逆性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神经毒性的经典方法.其中常规的组织病理学评价是有效的全面性评价神经毒性的方法,为了进一步确认神经毒性的细胞特异性和病理机制,应进行神经系统免疫组织化学评价方法.本研究验证了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评价在神经毒力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 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毒种S79株工作种子批猴体神经毒力试验

    作者:苏敏;毛勇;师廷川;廖伟;史新辉;谭莹;廖文平;王海;王京昆

    目的:考察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毒种S79株工作种子批是否有潜在神经毒力作用.方法:受试物接种于MV-IgG抗体阴性的恒河猴两侧丘脑,检测血清抗体及AST和ALT含量,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等临床症状及脑、脊髓主要部位的病理变化.结果:丘脑注射给药后,观察期未见试验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死亡;毒种组猴注射给药后摄食、体重波动正常,少数猴短时体温升高,对血清AST,ALT无影响;观察结束,毒种组猴抗体阳转率100%,对照组猴抗体阴性;所有猴丘脑及周围组织具明显针迹通路或针迹反应,组织病理学镜检除毒种组猴局部脑组织有轻微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和血管套现象,未见其他组织形态学异常和病变.结论: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毒种S79株工作种子批丘脑注射后具明显免疫原性,除有轻微局部脑组织炎性反应,无明显神经毒力临床症状和其他毒副反应.

  • 神经毒力体外评价方法的建立及减毒活疫苗的体外评价

    作者:屈哲;张硕;吕建军;霍艳;王雪;袁力勇;马霄;李波

    目的 通过构建原代大鼠神经细胞混合培养模型,体外评价减毒活疫苗的神经毒力作用.方法 取1~3日龄SD大鼠大脑组织,无菌分离获得神经细胞,于DMEM/F12培养基5% CO2培养箱培养7~9d至混合培养体系稳定.Anti-MAP2、Anti-GFAP抗体免疫细胞技术鉴定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分组:空白对照组,高、中、低剂量非疫苗对照组(β-淀粉酶和长春新碱)、麻疹减毒活疫苗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简称联合疫苗)组.CCK8增殖毒性试验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标记GFAP、MAP2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TNFoα、IL-1β、IL-6浓度.结果 原代神经细胞混合培养体系由约50% GFAP(+)星形胶质细胞和约50% MAP-2(+)神经元组成.联合疫苗、长春新碱给药各时间点存在剂量效应关系,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未见细胞毒性.联合疫苗、长春新碱各剂量组神经细胞存活率降低,神经细胞胞体变形,核浆比增大;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各剂量组神经细胞密度和形态未见异常;β-淀粉酶各剂量组未见细胞毒性和形态学改变.联合疫苗和β-淀粉酶组神经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TNFα浓度显著升高,麻疹疫苗组IL-6浓度显著升高.结论 构建了原代大鼠神经细胞培养模型,可用于体外评价减毒活疫苗的神经毒力作用.麻疹和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未见神经细胞毒性作用.联合疫苗、麻疹疫苗和β-淀粉酶作用于神经细胞与潜在的神经炎症反应发生相关.长春新碱可见神经细胞毒性作用,但未见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oα、IL-6的显著性改变.

  • 乙脑/登革2型嵌合病毒的构建及其作为疫苗候选株的初步检定

    作者:牟建超;范凤鸣;陈智;冯劲松;何婷;杨欢;杨会强;曾献武;刘杰

    目的 构建以乙脑疫苗株SA14-14-2为基因骨架的乙脑/登革2型嵌合病毒,并进行初步检定,分析其作为疫苗候选株的可行性.方法 用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减毒株PDK53 prME基因替换乙脑病毒疫苗株SA14-14-2的相应区域,构建乙脑/登革2型嵌合病毒全长克隆质粒,通过体外转录、转染原代地鼠肾(PHK)细胞,拯救出乙脑/登革2型嵌合病毒,并分析该嵌合病毒的蚀斑特征、增殖特征、神经毒力和神经侵袭力、免疫原性及免疫攻击保护作用.结果 构建的嵌合病毒比乙脑疫苗株SA14-14-2具有更小的蚀斑,在PHK细胞上具有更低的增殖能力;对成鼠无神经毒力和神经侵袭力;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效价,且免疫8周后,中和抗体滴度无明显下降(P>0.05);能保护小鼠免受致死剂量DENV的脑内攻击.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嵌合病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作用,有望作为登革疫苗候选株.

  •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猴体神经毒力试验病理结果分析

    作者:谢忠平;陈瀚博;沈冬;陈巍;杨丽仙;丁雪凤;王庆玲

    目的 分析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猴体神经毒力试验病理学改变特征,对OPV猴体神经毒力试验两种注射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对1988~2004年间OPV猴体神经毒力试验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脑内注射法总合格率为99.38%,脊髓内注射法总合格率为98.14%,两种注射方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脊髓内注射法检定不合格的3批疫苗,经脑内注射法检定也不合格.脊髓内注射法90%以上的Ⅲ型疫苗(中Ⅲ2株)平均病变得分小于SabinⅢ型参考品,提示中Ⅲ2疫苗株的减毒程度明显高于SabinⅢ型;单批疫苗检定与多批疫苗合并检定,其病变得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脑内注射法原倍疫苗剂量组与10-1稀释度剂量组病变率及病变程度构成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SabinⅠ型病变率(4.88%)高于SabinⅡ型(0.65%)及中Ⅲ2(0.67%),而SabinⅡ型及中Ⅲ2之间病变率差异则无显著意义;复试组病变发生率6%(6/100)高于初试组0.66%(12/1 812),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脑内注射法与脊髓内注射法均是OPV猴体神经毒力试验的敏感方法,病理结果准确可靠.

  • 无小鼠神经毒力的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1型嵌合病毒的筛选与序列分析

    作者:何婷;范凤鸣;牟建超;杨欢;刘莉娜;刘俐;汪伟;曾献武;杨会强

    目的 采用蚀斑纯化法筛选对小鼠无神经毒力的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1型嵌合病毒(JD1)纯化株,分析影响JD1小鼠神经毒力的相关位点.方法 将JD1在乳地鼠肾细胞中进行3轮蚀斑纯化,检测JD1纯化株对小鼠的脑内神经毒力.然后提取无神经毒力纯化株的基因组RNA,用逆转录PCR分段扩增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分别与原DENV-1的前膜-包膜蛋白和JEV骨架病毒株SA-14-14-2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选取2个无神经毒力纯化株进行小鼠免疫保护实验.采用单侧t检验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3轮蚀斑纯化后,获得大、中、小3种蚀斑形态的6个JD1纯化株.3个纯化株对小鼠无神经毒力,小鼠脑内注射后全部存活;1株神经毒力较弱,70%以上小鼠存活;2株具有强神经毒力,小鼠全部死亡.测序结果显示,对小鼠无神经毒力的3个纯化株存在2处相同的氨基酸突变.将其中2个纯化株JD1-PP-61和JD1-PP-31腹腔免疫小鼠后,再用1 000半数致死量DENV-1鼠脑适应株进行脑内攻击.JD1-PP-61能较好地保护小鼠抵抗病毒攻击,仅20.0%小鼠死亡(t=7.237,P<0.001);JD1-PP-31保护效果稍弱,41.9%小鼠死亡(t=4.752,P<0.01).结论 通过蚀斑纯化筛选出对小鼠无神经毒力的JD1纯化株,并发现了可能与神经毒力减弱相关的位点.

  • 登革4型病毒Ban18-30减毒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刘志文;俞永新;王志伟;刘文雪;贾丽丽;董关木

    目的将登革4型病毒(DEN-4)Ban18原株及其减毒株Ban18-30株在vero细胞传代后进行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以了解Ban18-30株的毒力和免疫原性及其是否为一株有希望的DEN-4减毒活疫苗候选株.方法Ban18原株及在原代地鼠肾细胞传代减毒的Ban18-30株在vero细胞中增殖,将两毒株进行中和实验,确证两株的型别,研究传代毒株的病毒滴度、毒力和免疫原性.结果两株病毒与抗DEN-4特异性抗体进行中和实验,中和指数≥316,证明两株病毒确为DEN-4;空斑滴定两株病毒,滴度约为2×106~2.5×106PFU/ml;Ban18-30株对乳鼠的脑内毒力较Ban18原株低,≥1.7logLD50;Ban18-30株对幼鼠脑内接种不致病,而原株的logLD50值为4.3;腹腔免疫小鼠后用原株进行脑内攻击,能够抵抗大于1 000 LD50致死剂量的病毒攻击.结论两株病毒在vero细胞内增殖良好,滴度较高,Ban18-30对乳鼠和幼鼠的致病力明显减弱,在减毒的过程中仍保留了较高的免疫原性,有望成为一株DEN-4的减毒活疫苗候选株.

  • 山东省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SDLY11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作者:袁晓晶;温红玲;高峰;许洪芝;司鲁莹;王东旭;赵丽;王志玉

    目的 了解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分离的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SDLY11的基因组序列特征,探讨病毒的神经毒力候选位点.方法 自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EV71,采用一步法RT-PCR对病毒株基因组进行全序列扩增,运用DNAstar 和MEGA 4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SDLY 11基因组全长为7 405 nt,其中5′非编码区(UTR) 742 nt,3′UTR 84nt,中间为6 579 nt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2 193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VP1区及全基因组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SDLY 11位于EV71病毒C4亚型的分支,同源性分析显示SDLY 11与安徽阜阳株同源性高.序列比对结果发现,CNS累及HFMD患者病毒株在5′UTR区出现了两处核苷酸位点的突变(T40C、C575T),在VP2区第144位出现了氨基酸的突变(T144S).结论 SDLY 11分离株属EV71病毒C4亚型.5′UTR区的两处突变(T40C、C575T)及VP2区的一处突变(T144S)可能与病毒的致神经毒力作用有关.

  • 乙型脑炎病毒野毒株及其不同株减毒株E蛋白基因序列比较

    作者:范行良;俞永新;李德富;姚智慧

    为了解乙脑减毒活疫苗株SA14-12-1-7的神经毒力减毒机 制,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不同减毒程度毒株的E基因,克隆、测序,继而对各毒株序列进 行比较.结果表明SA14-12-1-7强毒株与SA14-12-1-7-12-1-7株间只有3个氨基酸发生改变( E-107,E-176,E-439),SA14-12-1-7-12-1-7与SA14-12-1-7-9-7和SA14-12-1-7-5-3 株间有另3个氨基酸发生改变(E-138,E-279,E-315).SA14-12-1-7-9-7株与SA14-12-1-7-5-3株只有一个核苷酸NT -405不同,但未引起氨基酸改变.SA14-12-1-7疫苗株除保留SA14-12-1-7-12-1-7和SA14-12-1-7-9-7所改变的6个氨基酸外,另有2个氨基酸发生了改 变(E-177,E-264),共计在E区共发生8个氨基酸的替代.SA14-12-1-7-12-1-7株的 低神经毒力很不稳定而其余各株的弱毒特征很稳定.因此,E-176(Ile→Val),E-439(Lys→Arg)和 E-107(Leu→Phe)可能与神经外和神经内毒力减弱有关.E-138(Gul→Lys),E-315(Ala→Val)和 E-279(Lys→Met)的突变可能与神经毒力的减弱和稳定性相关.

  • 水痘病毒活疫苗病毒种子批猴体神经毒力试验

    作者:黄果勇;孙衍庆;胡彩珍;周捷;南一范;周开姣;赵亚丽;潘海东;宋宗明

    目的观察水痘病毒活疫苗病毒种子批是否潜伏有神经毒力.方法将水痘病毒活疫苗病毒种子批接种于猴丘脑内和小脑延髓池,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以及脑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所有实验猴均未见嗜睡、昏迷、惊厥、癫痫、共济失调、上下肢震颤及眼球震颤、单颤、偏瘫等中枢神经症状,脑组织无病理学改变.结论实验组与对照组猴脑内均存在针迹反应现象,但中枢神经系统均未见水痘病毒及其它种微生物引起的脑内病变,表明水痘病毒种子批CC5-95[22]毒种对猴体不具有神经毒力.

  • 乙脑/登革4型嵌合病毒的构建及其小鼠神经毒力测定

    作者:孙艳;汪伟;刘莉娜;范凤鸣;杨会强;刘杰;曾献武

    目的 构建以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疫苗株SA14-14-2为基因骨架的乙脑/登革4型嵌合病毒,并分析该嵌合病毒对小鼠的神经毒力.方法 通过重叠PCR方法扩增含有登革病毒4型(DENV-4)H241株prME基因序列和乙型脑炎病毒疫苗株SA14-14-2的NS1蛋白前177个核苷酸的融合片段,用NarⅠ和BglⅡ双酶切后替换乙型脑炎病毒疫苗株SA14-14-2全长克隆中的相应区域,构建成乙脑/登革4型嵌合全长克隆,通过体外转录和转染BHK21细胞获得嵌合病毒(JEV/DENV-4 chimeric virus,JD4).通过测定嵌合病毒JD4和2个母本株JEV SA14-14-2株及DENV-4 H241株蚀斑大小、小鼠脑内神经毒力和皮下感染入脑能力、乳鼠脑内神经毒力,比较JD4和母本株之间的差异.通过将JD4在原代地鼠肾(primary hamster kidney,PHK)细胞传代30次,分析传代后嵌合病毒的神经毒力是否减弱及减弱的程度.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构建的嵌合病毒JD4基因组序列和预期一致,没有产生新的位点突变.JD4蚀斑较SA14-14-2明显偏小,但和DENV-4 H241株没有明显区别.JD4对3周龄小鼠具有较强的脑内神经毒力,和母本株DENV-4 H241没有差异,对小鼠没有神经侵袭力.乳鼠实验结果表明,嵌合病毒JD4脑内神经毒力虽然略低于母本株DENV-4 H241,但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都明显强于乙脑疫苗株SA14-14-2.在PHK细胞传代30次后,小鼠神经毒力虽然有所减低,但并不明显.结论 成功构建了嵌合病毒JD4,通过测定并比较JD4与母本株的蚀斑特征、小鼠及乳鼠神经毒力等试验,为分析登革疫苗候选株安全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 乙型脑炎病毒E264位点回复突变对疫苗安全性的影响

    作者:刘莉娜;孙艳;范凤鸣;杨欢;牟建超;陈智;刘俐;刘杰;曾献武;杨会强

    目的 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乙型脑炎病毒减毒疫苗株SA14-14-2囊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蛋白)第264位氨基酸的回复突变株,并分析该位点突变对疫苗株小鼠毒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融合PCR扩增含基因组第1769核苷酸位点回复突变的基因片段(T→G),替换SA14-14-2相应区域,使得编码E264位点的氨基酸位点由SA14-14-2的组氨酸(H)回复突变成强毒株SA14的谷氨酰胺(Q),将该回复突变株命名为rJEV264(H→Q),通过测定蚀斑大小和一步生长曲线,分析rJEV264的增殖特征;通过测定该突变株的昆明种小鼠脑内神经毒力、皮下感染入脑能力、腹腔感染入脑能力,分析E264位点回复突变后对小鼠毒力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了回复突变株rJEV264,该突变株蚀斑大小与SA14-14-2相似,在PHK细胞上的增殖特征与SA14-14-2没有明显差异.rJEV264对小鼠有可检测的脑内神经毒力,毒力为5.51 lgPFU/LD50,但无论是皮下注射还是腹腔注射,都没有使小鼠发病.结论 在分子水平证明了E264位点是影响乙脑减毒活疫苗安全性的关键位点之一,E264位点的回复突变增强了SA14-14-2的小鼠脑内神经毒力,但没有增强小鼠神经侵袭力.

  •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猴体神经毒力试验参考品合格标准的统计分析

    作者:杨建勇;王红燕;柯为华;郝容宽;马建民

    验证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猴体神经毒力试验参考品合格标准是否发生改变及其对疫苗猴体神经毒力试验检测结果的影响.按照WHO推荐的猴体神经毒力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学检定方法,统计分析了1996~2002年中猴体神经毒力试验三个型参考品各五批以上的实验数据.并对Ⅰ、Ⅱ、Ⅲ型参考品的病变好发部位腰、颈、脑的病变分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Ⅰ、Ⅱ型参考品合格标准上、下限及C值有所下降;Ⅲ型参考品合格标准上、下限及C值略有升高.从病理学记分结果显示,三型参考品在腰、颈、脑部的致病力存在着差异;Ⅲ型参考品的致病变力向颈、脑部位扩散的指数明显增大.Ⅰ、Ⅱ型参考品合格标准对疫苗猴体神经毒力试验合格界线趋于严格,而Ⅲ型参考品猴体神经毒力病变指数由腰部向颈、脑部蔓延趋势的增大导致病变扩散指数和强度指数增大,从而使Ⅲ型参考品合格标准对疫苗的猴体神经毒力试验合格界线范围趋大,有可能对Ⅲ型疫苗制品合格率增大.

  • 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猴体神经毒力试验

    作者:葛鹏;兰天龙;石慧颖;李小唤;胡雷;周博宇;徐德璐;刘艳菊;任红梅

    目的 评价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潜在神经毒力.方法 普通级恒河猴随机分为2组,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组10只,对照组2只,采用猴脑定位的方法将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接种于猴两侧丘脑,对照组接种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并观察动物是否产生抽搐、癫痫、共济失调、震颤等神经毒力症状,以及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对一般体征、饮食、体温的影响;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组疫苗接种后20 d、对照组接种后31 d进行脑部及脊髓火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评价该疫苗的神经毒力.结果 猴丘脑注射疫苗后,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组动物血清抗体效价呈阳性,免疫应答较好,对照组均呈阴性;动物未出现情绪激怒、呕吐、颈强直、抽风惊厥等神经毒力症状;动物外观、行为活动、饮食情况、体温等各方面均未见明显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药物引起脑及脊髓的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 风疹病毒减毒活疫苗在猴体中不具有神 经毒力.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