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MV、B19和HCV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尹志华;叶志中;陈新鹏;甘达强;张春容

    目的:检测巨细胞病毒(CMV)IgG和IgM抗体、细小病毒B19 IgG和IgM抗体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在中国南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CMV、B19、HCV在RA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CMV-IgG和CMV-IgM抗体,B19-IgG和B19-IgM抗体以及HCV抗体;CMV-IgM抗体阳性者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MV载量;B19-IgM抗体阳性者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的B19载量.同时分析这些病毒抗体与RA患者的实验室活动指标如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结果:70例RA患者中,69例为CMV-IgG抗体阳性(98.57%),7例CMV-IgM抗体阳性(10.00%),49例B19-IgG抗体阳性(70.00%),16例B19-IgM抗体阳性(22.86%),无一例HCV抗体阳性;92例健康对照者中91例CMV-IgG抗体阳性(98.91%),1例CMV-IgM抗体阳性(1.10%),42例B19-IgG抗体阳性(45.65%),19例B19-IgM抗体阳性(20.65%),仅1例HCV抗体阳性;RA患者CMV-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MV-IgM抗体阳性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未检测到CMV载量;RA患者B19-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间B19-IgM抗体阳性率无差别(P>0.05),B19-IgM抗体阳性RA患者血清中未检测到B19载量;CMV-IgM抗体阳性、B19-IgG抗体阳性与抗CCP抗体、RF、ESR等RA活动性指标不相关.结论:中国南方人群普遍感染CMV,但CMV重新激活与RA有关;B19感染在RA患者中有更高的流行率;HCV在中国南方人群感染率低.

  • 原料血浆及血液制品中人细小病毒B19 DNA的检测

    作者:侯继锋;王敏;马秋平

    目的 检测我国原料血浆及血液制品中人细小病毒B19( Human parvovirus B 19)的污染情况 方法 在B19基因组编码区的高度保守区2 000 ~2 300 bp之间设计PCR引物探针,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单人份血浆、生产用混合血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因子Ⅷ及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中的B19病毒DNA.结果 单人份血浆、生产用混合血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因子Ⅷ和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B19病毒DNA阳性率分别为0.092%、82.41%、0、45.83%、67.86%和78.79%.结论 我国原料血浆及血液制品中B19病毒的污染情况略低于国外文献报道,可能与试剂盒的灵敏度及样本量有关,有必要对国内的相关制品作进一步的跟踪.

  • 人细小病毒B19结构蛋白VP1的表达及IgM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作者:梁莉莉;叶祥忠;周厚清;张娜;李良红;李益民;刘岩峰

    目的 原核表达并纯化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HPVB19)结构蛋白VP1,并初步建立IgM ELISA检测方法,用于B19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 采用PCR法从B19 IgM阳性血清中扩增VP1基因片段,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2T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2T-VP1,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疏水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分析.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包被酶标板,建立IgM间接ELISA检测方法,确定Cut-off值,并进行初步应用.结果 重组原核表达质粒经双酶切鉴定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1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度为96%,可与B19 IgG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Cut-off值为0.102,灵敏度为91.7%,特异性为98.6%,与对照试剂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7.1%;用建立的方法检测4 500份健康献血者及39份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的B19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4%和10.3%.结论 原核表达并纯化了HPVB19 VP1蛋白,并初步建立了IgM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为B19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参考.

  • 血浆制品中人细小病毒B19的灭活/去除研究进展

    作者:卜风荣;于军;宿艳笋

    存在于血浆制品中的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ms B19,B19)是传播B19的潜在危险,尤其是B19可经污染的血浆制品的输注而在易感人群中传播.据认为,B19对普通的理化灭活方法有较强的抵抗力.然而,各项研究显示,B19对加热和低pH处理较敏感.因此,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灭活B19.

  • 白细胞减少患者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的临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冯春燕;楼洪萍;狄春红;黄玲玲;蔡成松

    目的 了解白细胞减少患者人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流行状况.方法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前来就诊的患者,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5×109/L作为入组标准,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ELISA检测两组患者HPVB19 IgG和IgM,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HPVB19 DNA.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结果 共有79例患者纳入研究,男32例,女47例,年龄24~62岁;对照组126名,男55名,女71名,年龄28~67岁.白细胞减少患者的HPVB19 IgG、IgM和DNA检出率分别为34.2%、5.1%和3.8%,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6.5%、0和0,两组HPVB19 IgM和DNA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507和4.856, P值分别为0.011和0.028).对3例HPVB19 DNA阳性者进行测序分析,发现其中1例VP1/VP2序列区2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可以造成第153位(L/H)和219位(N/Y)氨基酸突变.系统进化分析发现2例HPVB19属于1a基因型,1例属于1b基因型.结论 白细胞减少患者的HPVB19现症感染率(HPVB19 IgM、DNA阳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临床上在评估白细胞减少患者输注血制品时应检测HPVB19.

  •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细小病毒B19感染关系探讨

    作者:祁怀山;鲁智勇;杨丽萍;庄寅;郭一峰;姚志荣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为特点,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细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PVB19)是1975年Cossart等[1]发现的一种单链、线状、无包膜的小DNA病毒,可引起血小板降低、低补体血症和自身免疫性贫血[2,3].我们通过检测ITP患儿PVB19特异性IgM抗体和PVB19 DNA,探讨儿童ITP与PVB19感染的相关性.

  • 2016-2017年儿童细小病毒B19感染流行情况及检测路径分析

    作者:孙红;王军;袁纯辉;丁邦显;邱艳;向贇

    目的 了解儿童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武汉儿童医院31028例疑似HPV-B19感染儿童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HPV-B19-IgM,并对抗体活性值在10~20 U/mL之间的标本进行HPV-B19DNA定量检测.结果 2017年儿童HPV-B19感染检出率为2.83%,2016年感染检出率为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25,P<0.05);2岁以上儿童HPV-B19感染检出率超过5%,显著高于0~2岁年龄段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儿HPV-B19检出率为4.02%,女性患儿为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1,P<0.05).ELISA法检测HPV-B19抗体活性值处于10~13 U/mL之间的标本与PCR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阴性符合率为93.54%;抗体活性值处于13~17 U/mL之间的标本结果一致性较差,阳性符合率为56.79%;抗体活性值17~20 U/mL的标本,阳性符合率为74.81%.结论 2岁以上、女性患儿对HPV-B19易感.对于经ELISA法检测抗体活性值处于13~20U/mL之间的标本,有必要进行PCR检测确诊.

  • 人类细小病毒B1 9与小儿皮肤病

    作者:龙小雅;杜立中

    人类细小病毒B19是一种单链小DNA病毒,它可引起人类多种疾病而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现就B19病毒感染的病毒学和生物学特征、B19病毒的特异性受体、流行病学及与之相关的小儿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和有关发病机制、B19病毒的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等诸方面加以综述,并对B19病毒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一评述.指出B19病毒可以引起小儿传染性红斑和丘疹-紫癜性袖袜套综合征.B19病毒特异性受体P抗原,是B19病毒的致病基础.对流行病学的阐述有利于感染的预防.对B19抗原抗体及DNA的实验室检测是有利的诊断手段.目前对B19病毒尚无特殊治疗,输注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 细小病毒B19和儿童急性白血病关系的探讨

    作者:常林;陈红兵;朱纯亮;朱君;张雯雯

    目的:对急性白血病儿童细小病毒B19的感染及其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住院的110例急性白血病儿童的临床资料,把110例儿童分为两组:第1组:60名已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儿童;第2组:50例新发现的、未接受化疗急性白血病儿童;第3组:选取100例性别、年龄均匹配的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细小病毒B19 DNA,ELISA法检测以上3组儿童的血清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结果①在110例患儿中,细小病毒B19 DNA和(或) IgM阳性的为61例,阳性率为55.5%;对照组均为阴性。②第1组细小病毒B19 DNA和IgM阳性率分别为28.3%和33.3%;第2组细小病毒B19 DNA和IgM阳性率分别为42.0%和52.0%。③细小病毒B19感染的急性白血病儿童贫血发生率为73.8%,无感染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2.9%( P<0.05);细小病毒B19感染的急性白血病儿童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68.9%,无感染儿童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36.7%( P<0.05)。结论50%左右的急性白血病儿童存在细小病毒B19感染;新发现、未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儿童更容易存在细小病毒B19感染;细小病毒B19感染是急性白血病儿童红细胞系和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原因。

  • 急性白血病患儿感染细小病毒B19的血常规和临床体征分析

    作者:常林;陈红兵;朱君;张雯雯

    目的 通过检测新发现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和接受过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体内细小病毒B19DNA及其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探讨细小病毒B19感染对患儿血常规和临床体征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95名急性白血病患儿分为两组.第一组:50名接受过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第二组:45名新发现、未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两组采用PCR法检测细小病毒B19DNA,以ELISA法检测血清细小病毒B19-IgG和B19-IgM抗体.结果 ①第一组检测细小病毒B19病毒DNA阳性率为32.0%,第二组为46.7%,对照组为零.②第一组当前感染的患儿有显著的血红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水平下降及淋巴细胞增多;第二组当前感染的患儿有显著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以及淋巴细胞增多.③临床体征方面,两组当前感染患儿都有明显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和发热.结论 不管有无接受过化疗,细小病毒B19感染都是急性白血病患儿血细胞减少的重要原因.此外,细小病毒B19的感染与显著的肝脾、淋巴结肿大有一定的相关性.

  • 细小病毒B19感染与SLE发病关系探讨

    作者:肖进益;林玲;蔡元元

    目的 探讨细小病毒B1.感染与SLE发病关系.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 4例SLE、20例RA患者对照、20例正常对照血清标本进行血细小病毒B19IgG及IgM检测.结果 24例SLE中,血细小病毒B19IgG阳性8例,IgM 阳性2例.20例RA患者对照中,血细小病毒B19IgG阳性2例,IgM均阴性.20例正常对照中,血细小病毒B19IgG 阳性4例.IgM均阴性,结论 细小病毒B19抗体在SLE中检出蔑为41.67%(10/24),明显高于RA患者对照组的10%(2/20)及正常对照组的20%(4/20)(P<0.01),提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SLE发病有一定关系.

  •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人类博卡病毒检测与分析

    作者:伍严安;曾秀雅;周建林;付希;陈发林;陈发文

    目的 探讨人类博卡病毒(HBoV)与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关系.方法 RT-PCR检测2006年11月-2008年4月连续2个冬春季儿科418例呼吸道感染鼻咽分泌物标本的HBoV.结果 HBoV阳性率为5.0%(21/418).阳性者年龄在4月~5岁.下呼吸道感染HBoV阳性率11.1%(17/153)显著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的1.5%(4/265)(χ2=18.741,P<0.001).结论 HBoV是本地区冬春季儿童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的重要病原之一.

  • 青岛市区产妇、新生儿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状况研究

    作者:郭亮;罗兵;牟莹心;沈爱玲;陈晓光;扬德胜

    [目的]了解青岛市区产妇及新生儿中人类细小病毒B19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配对的323对产妇血清及其新生儿的脐带血清进行检测.[结果]323名产妇中有6例B19病毒DNA阳性,阳性率为0.31%.[结论]青岛市区的B19病毒感染率低于文献报道的国内外其他地区的感染率.

  • 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常增民;王清

    目的 探讨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观察组)及55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对照组)进行血清B19-DNA和B19-VP2-IgM检测,并对31例RA病人和11例对照组病人骨髓进行了B19-DNA检测.结果 观察组血清B19-DNA阳性率为33.9%,对照组为5.5%,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4.69,P<0.01).观察组血清B19-VP2-IgM阳性率为25.0%,对照组为3.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0.27,P<0.05).在56例RA病人中,12例B19-DNA、B19-VP2-IgM阳性,2例仅B19-VP2-IgM阳性,7例仅B19-DNA阳性,B19-DNA、B19-VP2-IgM同时阴性35例,两者一致率为83.9%(P>0.05).成年RA病人骨髓标本中B19-DNA阳性率为51.6%,与对照组(9.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讨论 RA病人B19病毒感染率较高,B19病毒感染与RA密切相关.

  • 细小病毒B19宫内感染1例

    作者:李铁耕;秦雨春

    患儿,男,46 h,因呛奶、气促6 h入院.系第1胎第1产,孕35-6周顺产,出生体质量2.3kg,羊水Ⅱ度,胎盘钙化,Apgar评分1、5 min分别为9、10分.生后尿便排出正常,纳奶可.入院前6 h出现气促,呛奶,无呕吐及发热,无进行性呼吸困难及发绀,以肺炎收治.其母孕5个月时曾患感冒1次.

  • 婴幼儿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5例

    作者:符莹;崔建坡;崔永忠;罗继霞

    目的 探讨婴幼儿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方法.方法 检测所有血小板减少的住院婴幼儿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血清细小病毒B19抗体;并将45例难治性IT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激素的基础上使用干扰素和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对照组则在应用激素的基础上使用常规剂量丙种球蛋白.结果 细小病毒B19抗体检出率在难治性ITP婴幼儿中明显增高;应用干扰素和小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治疗组在激素使用时间、显效率、复发率等方面优于应用常规剂量的对照组,而血小板上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婴幼儿难治性ITP的病因与细小病毒B19感染相关;干扰素与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应用治疗ITP优于常规剂量的丙种球蛋白.

  • 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相关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作者:曹玉红;张光运;张国成;杨欣伟;丁翠玲

    目的探讨人细小病毒B19(简称B19)感染相关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巢式PCR和ELISA法对7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B19-DNA及IgM检测;对B19-IgM阳性患儿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比较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结果 1.病例组75例中B19-DNA阳性26例(34.67%),B19-IgM阳性21例(28.0%);健康对照组32例中B19-DNA、B19-IgM阳性各1例(3.13%),两组B19-DNA 和B19-IgM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2.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各型间B19-DNA 及B19-IgM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B19-IgM阳性患儿中混合型所占比例大,皮肤型次之.3.激素组和丙种球蛋白组治疗关节肿痛、胃肠道症状、肾损害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在皮疹消退方面,后者疗效优于前者.4.激素组B19-DNA清除率25.0%,丙种球蛋白组B19-DNA清除率为81.82%,两组清除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B19可能是导致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病原体之一;B19感染相关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应进行B19病毒检测;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B19感染相关过敏性紫癜可取得良好疗效.

  • 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在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饶丹;姜红;曾秋棠;詹先化;杨光敏;张桂清

    目的:探讨人细小病毒B19(HPV B19)感染在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病理诊断确诊为炎症性心肌病患者3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36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13例,无心肌炎、DCM或近期感染者(对照)36例.所有被研究者均行心肌组织活检,用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分析HPV B19-DNA.结果:炎症性心肌病中有4例HPV B19-DNA阳性(占13.3%),DCM中有3例HPV B19-DNA阳性(占8.3%),HCM中有2例HPV B19-DNA阳性(占15.4%),而对照组HPV B19-DNA均为阴性.结论:心肌病患者中HPV B19 感染率较高,HPV B19感染可能是心肌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 肝移植后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导致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

    作者:任庆旗;鞠卫强;王东平;郭志勇;陈茂根;何晓顺

    目的 探讨肝移植受者人细小病毒B19(HPV B19)感染致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肝移植术后HPV B19感染致PRCA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确诊为HPV B19感染所致PRCA的肝移植受者,其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气促等贫血症状,血常规表现为进行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骨髓涂片提示红细胞系细胞缺如,血HPV B19 DNA阳性.抗排斥反应方案由他克莫司+西罗莫司更改为环孢素A+西罗莫司后,患者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恢复至正常水平,血HPV B19DNA低于检测下限(1×103拷贝/ml),骨髓涂片提示正常骨髓片.后患者血肌酐升高,抗排斥反应方案恢复为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后再次出现血HPV B19 DNA阳性,而患者网织红细胞保持正常水平,无PRCA复发表现.术后第468天,患者因肺部感染进展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对于肝移植受者HPV B19感染致PRCA的病例,可行HPV B19 DNA检测以明确诊断,免疫抑制药物转换在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 微小病毒B19感染致肾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诊疗分析5例

    作者:陈栋;魏来;蒋继贫;冯锦城;李军;卢峡;明长生;陈知水

    目的 回顾并总结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所致的肾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顽固性贫血的5例肾移植患者为对象,均应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和甲泼尼龙的免疫抑制方案,排除出血、溶血等情况,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出现典型PRCA表现,血清微小病毒B19 IgM检测为阳性.治疗上予以停用吗替麦考酚酯,并予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20 g/d,共5~7 d,应用蔗糖铁注射液100 mg/d,维生素B12 500μg/d,促红细胞生成素10 000 U/d.结果 全部病例治疗1个月后,贫血得以纠正,未见复发.结论 肾移植后出现顽固性贫血的患者应考虑HPV B19感染所致的PRCA,针对性治疗后效果良好.

64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