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EGFR、HER2、Ki-67、P53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胃癌相关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及P53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中心医院2009年8月~2012年8月行新辅助化疗(紫杉醇、顺铂加替加氟)的进展期(Ⅲ期)胃癌患者10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GFR、HER2、Ki-67、P53的表达情况,并应用RECIST 1.1标准和病理组织学相结合做化疗疗效评估,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各指标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患者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54.8%(57/104),全部为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占42.3%(44/104),疾病进展占2.8%(3/104).新辅助化疗前后各因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ER2阳性表达者化疗有效率为85.7%(12/14),阴性表达者化疗有效率为50.0%(45/9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阳性表达者化疗有效率为33.9%(19/56),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的79.2%(38/4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HER2阳性表达同时P53阴性表达者6例,其中化疗有效5例.EGFR和Ki-67的表达与化疗敏感性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ER2和P53是新辅助化疗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HER2和P53作为新辅助化疗的独立影响因子,可在化疗前对疗效进行预测,可能对患者新辅助化疗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
-
雌孕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分子亚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目的 分析HER-2阳性型和三阴性两种雌孕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亚型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状况,探讨多因素对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以及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1例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状态,分为两组:ER、PR、HER-2三阴性组和HER-2阳性组(IHC 3+).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51例,HER-2阳性乳腺癌30例.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9.7、52.7岁.三阴性组临床分期为Ⅲ期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HER-2阳性组比例(P < 0.05).三阴性组的肿瘤大小、脉管浸润、VEGF阳性率均低于HER-2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三阴性组的组织学高级别、P53阳性率高于HER-2阳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随访7~83个月,12例患者发生复发或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与淋巴结状态、脉管浸润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浸润是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 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有各自的临床病理特点.脉管浸润情况是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
三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表达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新辅助化疗3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R(-)/PR(-)/HER-2(-)19例,pCR(病理完全缓解)7例(36.84%);ER(+)/PR(+)/HER-2(+)8例,pCR 1例(12.50%);ER(+)/PR(+)/HER-2(-)28例,pCR 3例(10.71%);ER(-)/PR(-)/HER-2(+)25例,pCR 3例(16%);其他组合中均无pCR.ER(-)/PR(-)/HER-2(-)组合的pCR率与其他组合(非TN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TNBC患者相比,新辅助化疗可获得更高的pCR率.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含末端半胱氨酸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亲和体的重组表达与亲和纯化
目的 通过基因重组表达制备一种氨基端带有HEHEHE序列,羧基端带有GGGC序列的ZHER2∶V2亲和体,为无创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显像创造条件.方法 采用基因设计软件,将HER2亲和体编码基因的密码子进行优化,使之适合于大肠杆菌重组表达.在HER2亲和体的氨基端增加HEHEHE氨基酸序列,羧基端增加GGGC氨基酸序列.采用HindⅢ酶切鉴定合成基因长度,基因测序证实合成的基因序列.将HER2亲和体基因克隆入pET22b(+)质粒,转化感受态BL21 (DE3)大肠杆菌.IPTG诱导重组表达菌后用SDS-PAGE分析鉴定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镍柱亲和结合、咪唑洗脱纯化蛋白质.同位素68Ga标记亲和体后通过饱和分析测定HER2阳性细胞MDAMB-361的亲和力.结果 HindⅢ酶切和基因测序证实,合成的HER2亲和体基因序列5’端含有HEHEHE的基因编码序列,3’端含有GGGC的基因编码序列.经过基因克隆、转化和IPTG诱导,发现重组大肠杆菌新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8×103的蛋白质.重组表达蛋白质经镍柱亲和结合后,经60 mmol/L咪唑洗脱得以纯化.亲和体经68Ga标记后和HER2阳性细胞MDA-MB-361的亲和力Kd值为1.5 nmol/L.结论 获得一种氨基端带有HEHEHE序列,羧基端带有GGGC序列的ZHER2∶V2亲和体.
关键词: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亲和体 表达 纯化 -
曲妥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和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
目的 观察曲妥单抗(Trastuzumab)联合多西紫杉醇(Docetaxel)和卡培他滨(Capecitabine)方案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 将我院2004 年1 月至2009 年1 月收治的Her-2 阳性晚期转移乳腺癌患者96 例,随机分成两组,曲妥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TD)组48 例,曲妥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和卡培他滨治疗(TDC)组48 例.TD 组用曲妥单抗6mg/kg,多西紫杉醇75 mg/m2,静滴,第1 天,21d 为1 周期;TDC 组用曲妥单抗6mg/kg,多西紫杉醇75 mg/m2,静滴,第1 天,卡培他滨950 mg/m2,静滴,第1 天至第14 天,21d 为1 周期.两组中位化疗周期数均为6 周期,检测指标为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毒副作用.结果 TD 组和TDC 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1.47±0.73)个月与(18.61±0.85)个月,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D 组疗效为总有效率(CR+PR)为(45.3±6.5)%.TDC 组总有效率(CR+PR)为(68.3±7.7)%,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主要毒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反应.结论 曲妥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和卡培他滨化疗方案治疗Her-2 阳性晚期转移乳腺癌疗效好,无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轻,是Her-2 阳性晚期转移乳腺癌的有效解救治疗方案.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曲妥单抗 多西紫杉醇 卡培他滨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HER2阳性乳腺癌原发病灶对术前化疗、抗HER2治疗的反应与患者生存的关系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疗效与患者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总结北京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数据库中自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穿刺组织病理确诊为HER2阳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接受4~8周期新辅助化疗的病例资料,其中接受抗HER2治疗的病例均为术前开始抗HER2治疗且抗HER2治疗疗程满1年.结果 全部561例病例中,新辅助化疗联合抗HER2治疗病例原发病灶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48.4%,未联合抗HER2治疗者原发病灶pCR率为17.2% (P =0.000).随访自2001年1月至2015年11月,中位随访时间62(6 ~ 160)个月,总体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DDFS)率为85.5%.联合抗HER2治疗与未联合抗HER2治疗患者5年DDFS率分别为93.5%、83.3% (P =0.006).原发病灶有、无浸润性癌残留的患者5年DDFS率分别为82.6%、94.7% (P =0.001).在原发病灶无浸润性癌残留的病例中,联合抗HER2治疗(60例)与未联合抗HER2治疗(75例)的患者5年DDFS率分别为95.0%、94..6% (P =0.960).在原发病灶有浸润性癌残留的病例中,联合抗HER2治疗(64例)与未联合抗HER2治疗(362例)患者5年DDFS率分别为92.2%、81.0% (P =0.028).结论 术前联合抗HER2治疗可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原发病灶pCR率.新辅助化疗未联合抗HER2治疗、原发病灶无浸润性癌残留的病例与联合抗HER2治疗、原发病灶无浸润性癌残留者发生远位转移的风险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新辅助化疗 曲妥珠单抗 原发病灶 -
拉帕替尼对比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荟萃分析
目的 比较拉帕替尼或拉帕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与曲妥珠单抗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MEDLINE数据库、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欧洲临床肿瘤协会年会(ESMO)会议论文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曲妥珠单抗或拉帕替尼用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文献,没有时间和语言限制.对符合人选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与荟萃分析.结果 共有5项临床研究纳入分析,包括1 794例患者,其中拉帕替尼联合新辅助化疗719例,曲妥珠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714例,两药同时联合新辅助化疗361例.拉帕替尼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28.2%,低于曲妥珠单抗组的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拉帕替尼、曲妥珠单抗两药联合治疗组pCR率为53.2%,显著高于曲妥珠单抗组的38.1% (P <0.001).结论 拉帕替尼不能取代曲妥珠单抗作为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首选,同时联合曲妥珠单抗可取得优于曲妥珠单抗的pCR率,不考虑经济负担可作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的首选.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拉帕替尼 曲妥珠单抗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Meta分析 -
乳腺癌17号染色体多体对HER-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评价17号染色体多体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它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了2009年11月至2011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619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HER-2免疫组织化学(IHC)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结果,并对17号染色体多体和各项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全组17号染色体多体比例为31.8%.IHC(3+)组17号染色体多体比例明显高于IHC(2+)组(41.9%比27.7%,P=0.001)和IHC(0/1+)组(41.9%比11.1%,P=0.001).在各个IHC亚组中,17号染色体多体比例和HER-2基因状态无关(P>0.05).IHC(3+)且HER-2未扩增的患者中17号染色体多体的比例为9/15.与HER-2扩增患者相比,17号染色体多体不伴HER-2扩增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激素受体阳性率(P <0.001)和更低的Ki-67指数(P =0.003).这和既无17号染色体多体也无HER-2扩增的患者相似.结论 17号染色体多体发生率和HER-2蛋白表达水平相关,与HER-2基因扩增无关.17号染色体多体是造成HER-2未扩增患者HER-2蛋白过表达的主要原因.17号染色体多体不伴HER-2扩增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更接近于HER-2阴性者.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17号染色体多体 -
"三阴"性乳腺癌2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20例患者肿瘤直径1~5cm,术后病理报告ER(-)、PR(-)、Her-2(-).Ri-67:>40%(+)15例,余5例阳性率为10%~30%.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14例(70%);CK5/6(+)及CK15(+)18例(90%),另2例CK5/6(+)CK15(-).20例患者术后均行TA方案辅助化疗,其中2例行TA方案新辅助化疗2个疗程.3例患者术后1年半内死亡,9例患者术后1~2年出现复发及转移,2例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2年内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是复发转移快、死亡率高、治疗手段有限的恶性肿瘤.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可能对延缓复发有益.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
乳腺癌原发灶与腋淋巴结转移灶激素受体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情况研究
目的 探讨激素受体(H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原发灶与腋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428例单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Ki67在原发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结果 428例乳腺癌患者中,ER在原发灶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5.9%(325/428),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ER阳性率为70.3%(301/428);PR在原发灶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1.4%(263/428),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PR阳性率为56.1%(240/428);Her?2在原发灶中过表达者为20.1%(86/428),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Her?2阳性率为22.7%(97/428);Ki67在原发灶中阳性率为45.6%(195/428),同期腋窝淋巴结中Ki67阳性率为39.7%(170/428).ER、PR、Her?2、Ki67在原发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然而31例(7.24%)患者存在原发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灶分子分型不一致,其中14例原发灶Luminal A型,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Her?2过表达9例,三阴性乳腺癌5例;10例原发灶Luminal B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灶Her?2过表达6例,三阴性乳腺癌4例;4例原发灶HER?2过表达,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为Luminal A型1例,Luminal B型3例;3例原发灶三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Luminal B 2例,Her?2过表达1例.结论 ER、PR、Her?2及Ki67在部分乳腺癌原发灶与同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表达存在差异,对于Ⅱ、Ⅲ期乳腺癌患者常规行原发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灶免疫组化检测,依据原发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灶分子分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使得患者从中获益.
-
P53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P53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南通市肿瘤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存档的浸润性乳腺癌标本709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中P53蛋白的表达,分析P53与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组织学类型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之间的关系.结果 P53高表达占26.8%(190/709),低表达占73.2%(519/709).P53在Luminal A型、HER-2阴性Luminal B型、HER-2阳性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1%(12/197)、18.0%(34/189)、39.1%(25/64)、50.0%(58/116)、42.7%(6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伴有髓样特征的乳腺癌中表达率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P<0.05).组织学分级越高,P53表达率越高(P<0.05).P53在ER阴性组、PR阴性组、HER-2阳性组及Ki-67高表达组中表达率较高(均P<0.05).结论 P53与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预后及指导个体化治疗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受体 雌激素 Ki-67抗原 孕激素受体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卵巢上皮癌中HER-2、TOPO-Ⅱα和PI3K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α)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8例卵巢上皮癌(卵巢癌组)、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良性组)及10例卵巢正常组织标本(对照组)中HER-2、TOPO-Ⅱα及PI3K的表达情况.结果 HER-2在对照组、良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5.0%,显著低于卵巢癌组的46.6%;卵巢癌组中TOPO-Ⅱα的阳性表达率(53.4%)显著高于对照组(10.0%)和良性组(15.0%)(P<0.05);PI3K在卵巢癌组的阳性表达率(69.0%)明显高于对照组(0.0%)和良性组(20.0%) (P<0.05);而良性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TOPO-Ⅱα及PI3K的表达与卵巢上皮癌临床分期、细胞组织学分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卵巢上皮癌中HER-2分别与TOPO-Ⅱα、PI3K 的表达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TOPO-Ⅱα与PI3K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HER-2、TOPO-Ⅱα和PI3K的表达均与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并对卵巢上皮癌的发展起协同作用,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卵巢上皮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拓扑异构酶Ⅱ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
生长抑制因子4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生长抑制因子4(ING4)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4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99例,取其病理组织的石蜡标本共99份作为结直肠癌组;同时选择30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距肿瘤>5 cm的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ING4、HER2的表达水平,结合患者术后随访资料,分析ING4、HER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ING4在结直肠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是68.7%(68/99),对照组中为93.3%(28/30);HER2在结直肠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是35.4%(35/99),对照组中为6.7%(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346、9.262,P<0.05)。ING4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相关(P<0.05),HER2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相关(P<0.05)。ING4阴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35.5%(11/31),明显低于ING4阳性表达者的77.6%(52/67)(χ2=16.721,P<0.05);HER2阴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78.1%(50/64),明显高于HER2阳性表达者40.0%(14/35)(χ2=16.551,P<0.05)。结直肠癌组ING4与HER2的表达呈负相关(rs =-0.412,P<0.05)。结论 ING4和HER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的表达对于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生长抑制因子4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预后 -
CerbB-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胃癌中CerbB-2表达的临床意义,为胃癌靶向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搜集118例手术后胃癌病理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检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基因)在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erbB-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18例胃癌细胞中CerbB-2阳性总表达率为24.6%.CerbB-2表达与病理类型、脉管侵犯和神经侵犯有关.肠型胃癌的表达率(38.3%)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18.4%,P<0.05).CerbB-2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侵袭深度、TNM分期无关.结论:胃癌中CerbB-2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某些生物学行为有关,且肠型胃癌CerbB-2蛋白表达率高,故CerbB-2阳性胃癌患者可能为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的主要人群,有可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
关键词: 胃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 靶向治疗 -
HER2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基因扩增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正常皮肤组织、成熟性瘢痕及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和组织芯片免疫组化学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检测正常皮肤10例、成熟瘢痕16例、增生性瘢痕9例和瘢痕疙瘩40例中HER2蛋白表达及基因扩增情况.结果 正常皮肤、成熟瘢痕、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中,HER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5.00%、66.67%、85.00%;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0、12.50%、55.56%、80.00%.病理性瘢痕中HER2蛋白表达水平、基因扩增阳性率均较高,与正常皮肤、成熟性瘢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ER2在病理性瘢痕中表达增强,提示HER2可能参与了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故针对HER2靶向治疗瘢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瘢痕 免疫荧光 免疫组织化学 -
运用DOE法优化表达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克隆抗体细胞用培养基
目的 运用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DOE)方法优化表达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单克隆抗体细胞用培养基,以提高抗体表达量.方法 利用Minitab软件进行DOE,考察不同基础培养基、补料培养基对工程细胞株(CHO-DG44)的细胞密度和抗HER2单克隆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 经过DOE方法优化,在优培养基组合中工程细胞株的高活细胞密度(peak viable cell density,PVCD)达296×1 05个/ml,抗体表达量高达2.07 g/L,比DOE优化之前高试验组表达量(1.20 g/L)提高了72%,所表达抗体的质量与原研对照品非常一致.结论 得到l组较优的基础培养基与补料培养基配比与组合,该培养基组合提高了细胞密度与抗体表达量,且其适合抗HER2单克隆抗体生产使用,表明DOE是一种短期快速提高抗体表达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实验设计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单克隆抗体 培养基 -
重组人源化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克隆抗体酸性电荷异构体质量评价
目的 比较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单克隆抗体酸性电荷异构体、原液及纯化工艺中阳离子交换层析预洗脱杂质质量差异,为细胞培养工艺研究和纯化工艺参数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体积排阻色谱法(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检测供试品单体、聚体和残体含量;非还原/还原毛细管电泳-十二烷基磺酸钠(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sodium dodecyl sulfate,CE-SDS)法检测供试品电泳纯度;弱阳离子交换色谱法(weak cat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CEX)检测供试品电荷异构体分布;毛细管等电聚焦(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cIEF)法测定供试品等电点;细胞增殖抑制法测定供试品生物学活性.结果 SEC检测结果显示,预洗脱杂质、酸性异构体和原液的单体含量分别为54.44%、99.08%和99.80%,残体含量分别为44.33%、0.61%和0.非还原CE-SDS结果显示,预洗脱杂质、酸性异构体和原液的主峰含量分别为53.93%、90.83%和95.83%,小分子杂质含量分别为46.07%、9.17%和4.17%;还原CE-SDS结果显示,预洗脱杂质、酸性异构体和原液的轻、重链百分含量分别为78.00%、96.80%和98.85%.CEX检测结果显示,预洗脱杂质、酸性异构体和原液的主峰含量分别为2.60%、16.77%和66.46%,酸性峰含量分别为97.40%、82.53%和25.92%.cIEF检测结果显示,预洗脱杂质、酸性异构体和原液的主峰含量分别为3.21%、18.17%和33.20%,酸性峰含量分别为94.21%、80.18%和64.38%,pI范围分别为6.40 ~8.85、7.69 ~ 8.69和7.94~ 8.69.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预洗脱杂质、酸性异构体和原液的比活性分别为0.45×104、1.02×104和0.94× 104U/mg.结论 HER2单克隆抗体酸性组分大部分由于单克隆抗体片段化造成;酸性电荷异构体的存在对HER2单克隆抗体的活性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单克隆抗体 酸性电荷异构体 -
HER2、VEGF和MVD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HER2、VEGF的表达和MVD水平及这三者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胃癌患者26例,其中14例患者接受了全胃切除术,12例患者行胃癌活检,在癌组织中心获得有效标本设为胃癌组,以距离癌组织中心5cm的正常癌组织为正常组.RT-PCR法检测两组胃组织中HER2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胃组织中VEGF的表达;计算各组微血管密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胃癌组HER2 mRNA表达明显增加;正常组胃组织VEGF平均灰度值为21.51±4.64,而胃癌组胃组织VEGF平均灰度值为167.23±18.85,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正常组胃组织MVD为13.44±5.34个,与正常组相比,胃癌组胃组织MVD水平(65.74±9.87个)明显增高;HER2与患者TNM分期成正相关,VEGF与患者性别及TNM分期均成正相关,而MVD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表明,HER2、VEGF两个分子生物标志物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够被用来作为预测的侵袭性胃癌预后的重要参数.
关键词: 胃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子因子 微血管密度 -
胃癌Her-2的表达与靶向治疗
胃癌在的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居癌症第四位,致死率居癌症第二位。标准的化学治疗方案在延长胃癌生存时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数胃癌在确诊时已处在进展期,因此当前的医学实践只能满足有限的治疗选择。在过去几十年中,关于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不断获得新进展。通过靶向抑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来治疗进展期胃癌,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曲妥珠单抗,是一种Her-2单克隆抗体,是第一种治疗转移性胃癌的靶向药物,它与以顺铂及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学治疗的联合应用,可以使胃癌整体生存获益。而Her-2过度表达为靶向治疗提供了证据。因此,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胃癌Her-2过度表达和胃癌的靶向治疗做一综述。
关键词: 胃癌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靶向治疗 -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肿瘤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目前研究为透彻的人类原癌基因之一.研究表明在人类乳腺癌、胃癌、卵巢癌及其它肿瘤中均存在HER-2过表达的现象,这种过表达使其成为药物研发中的理想靶点.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靶向药物和抑制剂类药物,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更加明显.本文综述了HER-2阳性肿瘤靶向药物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为HER-2相关药物开发和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肿瘤发生 靶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