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听神经病患者失匹配负波特征与言语识别率的关系

    作者:郭明丽;周娜;兰兰;陈之慧;于黎明;王秋菊;杨伟炎

    目的观察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 AN)患者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 MMN)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大言语识别率(phonetic balanced maximum,PBmax)的关系.方法用IHS3099(Version3.82)型诱发电位仪对14例(19耳)AN患者和24例(24耳)听力正常者行MMN测试,用GSI-61双通道诊断型听力计和SONY Tc-Fx25盒式双声道立体声录音机及自行录制的单音节音素平衡词表磁带分别测试14例(19耳)AN患者和19例(19耳)听力正常者的PBmax,比较两组MMN潜伏期和振幅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并分析MMN潜伏期和振幅与PBmax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组MMN(强度差异和频率差异)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AN组强度差异MMN振幅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9),两组频率差异MMN振幅无显著性差异(P=0.128);AN组频率差异和强度差异MMN潜伏期与PBmax呈部分负相关(r=-0.647,P<0.01;r=-0.708,P<0.01),对照组强度差异MMN潜伏期与PBmax也呈部分负相关(r=-0.643,P<0.05),但对照组频率差异MMN潜伏期与PBmax无相关性(r=-0.027,P=0.913).结论 MMN潜伏期相对稳定,振幅变异较大.AN组MMN潜伏期明显比对照组延长,在群体水平与PBmax呈部分负相关.MMN潜伏期在预估AN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 失匹配负波与听觉辨别

    作者:李鸿

    听觉辨别(auditory discrimination)是对声音物理特性或属性的各参数小差值的分辨能力,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将其列为中枢听觉处理功能之一[1],其反映的是大脑对听觉刺激阈上差异分辨的能力,反映听觉系统识别声学特征的精确度,即听觉系统对声音的传导以及神经的编码精度.既往人们主要通过行为学测试来主观评估听觉辨别等中枢听觉功能,而随着电生理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 MMN)的研究不断深入,客观了解中枢听觉处理机制正逐渐成为可能.现对MMN与听觉辨别的关系综述如下.

  • 失匹配负波发生原理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宝环

    失匹配负波(MMN)是一种皮层事件相关电位,主要反映大脑对变异刺激信号的自动处理功能,是一种自动识别、分析的前注意加工过程.MMN诱发方式与P300相同,采用的是被动的Oddball模式,不同的是MMN反映与任务无关的自动加工过程.其为在连续相同的标准刺激中加入一种偏差刺激,在N1后出现一个更为偏向负侧的小波,常于刺激后150~300 ms之间出现.1978年,Naatanen等在研究听觉事件相关电位时首先发现并报道了MMN,其后,在神经科、精神科、康复科及心理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由于MMN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要是通过听觉系统来完成,所以MMN颇受耳科学者的关注,本文将国内外关于MMN基础及在耳科临床的应用研究综述如下.

  • 睡眠状态下失匹配负波的产生和意义

    作者:鞠新翠;王宁宇

    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是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中的一个成分,早由Naatanen等(1978年)发现.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清醒期,由于其引出的特殊性,近些年来诸多学者开始关注睡眠和昏迷状态下的MMN.并把它作为一个生理学指标广泛应用于不同意识状态下自动变化检测过程的研究.本文拟就睡眠状态下失匹配负波的产生和意义作一综述.

  • 失匹配负波简介及其听力学应用前景

    作者:郭明丽;杨伟炎;王秋菊

    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是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的一个成分,是一系列重复的、性质相同的"标准刺激"中具有任何可辨别差异的"偏差刺激"诱发的脑电反应,主要反映不依赖于任务的自动加工过程,是大脑对感觉信息自动加工的电生理测量指标.1978年Naatanen等在研究听觉ERP时首先发现并报道,之后相继在体感和视觉通道诱发出MMN,本文的讨论限于听觉MMN.

  • 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短期内失匹配负波的表现

    作者:陈涛;梁茂金;郑亿庆;李湘辉;黄秋红;张雪媛;张志钢;陈穗俊

    目的 了解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听觉中枢重塑过程中不同时期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表现,探讨利用MMN评估其听觉中枢重塑的可能性.方法 对6例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CI)者(CI组)于开机时、开机后1、3及6个月分别行MMN检查,记录其MMN潜伏期及波幅,并与6例正常人(对照组)的MMN潜伏期及波幅相比较.结果 CI组3例(50%)患者在开机时引出MMN,6例(100%)开机后1、3、6个月均引出MMN,对照组6例(100%)正常人均引出MMN.CI组开机时、开机后1、3、6个月MMN的潜伏期分别为230.67±15.50、197±53.72、136.00±31.71、132.17±9.41 ms;波幅分别为-2.53±3.09、-1.60±1.15、-1.83±0.96、-1.31±1.38 mV;对照组MMN的潜伏期为142.0±23.10 ms,波幅为-2.17±1.17 mV.CI组开机时、开机后1个月MMN的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44);开机后3、6个月MMN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6和P=0.357).CI患者在开机时、开机后1、3个月,MMN潜伏期逐渐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开机后3、6个月MMN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8).开机时至开机后6个月,MMN波幅变化无明显规律.结论 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者开机后3个月内其MMN潜伏期逐渐缩短,开机后3个月时其MMN波形分化达正常人水平,但波幅变化无明显规律.

  • 人工耳蜗植入者和正常听力者对汉语声调的前注意加工

    作者:杨立军;曹克利;魏朝刚

    目的 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ERP),特别是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agtive,MMN)为指标,对人工耳蜗植入者和正常对照组的汉语声调识别进行研究.方法 刺激材料为汉语四声调字,采用oddball范式,组成三个不同刺激组合,记录14名人工耳蜗植入者和14名听力正常的受试者对声调信息加工的ERP和MMN.结果 人工耳蜗植入者和正常人都能得到明显的ERP和MMN.人工耳蜗植入者MMN含有两个负波,分别在100和300 ms左右出现;正常人MMN也含有两个负波,分别在150和300 ms左右出现.人工耳蜗植入者的MMNl潜伏期明显提前,MMN2潜伏期提前但不如MMNl提前的程度大;人工耳蜗植入者对二、三,四三种声调加工的MMN第一、第二个负波的潜伏期、振幅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也是如此.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者能够在前注意阶段对汉语声调进行加工,但与正常人相比有所差别.

  • 视觉失匹配负波中的额叶注意机制研究

    作者:于澜;冀飞;审校

    1研究背景
      自动感知环境的变化是注意力的核心部分。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 ,M M N )是一种电生理反应,是指在一系列符合规律的感官刺激中引入一个偏差刺激产生的反应,能够反映大脑对感觉信息自动监测的能力。这种偏差刺激的形式可以表现为刺激声特性的偏差如刺激声之间的抽象偏差或一系列对称刺激中的非对称刺激。电生理和功能性影像学研究表明,听觉失匹配负波(aMMN)与额叶和颞叶有关,其很快成为检测感官处理和注意力的工具,也是提示认知功能减退的一项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听觉领域,记录颞叶和额叶区域的中枢反应。

  • 自动前注意听觉应答:学龄期自闭症儿童短纯音频率变化的失匹配负波

    作者:刘行;廖华

    自闭症由Kanner早发现命名,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和适应能力不足。自闭症的病因并不完全明确,但是大脑机制以及遗传因素可能是重要因素。对环境声音变化的前注意加工是人类感知和认知的基本的组成部分,前注意加工不足导致了自闭症儿童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如听觉及言语功能异常。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是一种由刺激变化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MMN 的诱发不需要患者的主动注意,是反映听觉信息前注意加工的可靠指标。本课题研究学龄期自闭症儿童的听觉MMN事件相关电位是否发生变化,并将其与一组年龄相当的正常儿童的听觉MMN事件相关电位进行比较。

  • 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作者:高延;郑希付;洪琦;罗小杏;蒋滔滔

    目的 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儿中枢听觉加工特点及儿童FAD的可能病因.方法 选择符合FAD诊断标准的27例患儿作为病例组,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个人语言发育史阳性病史率,检测二组儿童事件相关电位,比较其失匹配负波(MMN)形态学、潜伏期及峰振幅.结果 病例组个人语言发育史中阳性病史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 vs 8%,P<0.01);其MMN峰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9±31 ms 175±32 ms,P<0.01);其峰振幅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枢听觉加工时间延长可能是儿童FAD的发病原因之一.

  • 失匹配负波在意识障碍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夏俊;党圆圆;王俊;杨艺;夏小雨;何江弘

    失匹配负波(MMN)是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RP)的一种,是大脑对相关事件的自动反应,无需患者主动参与,特别适合无法配合检查的意识障碍患者.近年来,MMN在意识障碍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其新进展综述如下.

  • 高胆红素血症对豚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和失匹配负波的影响

    作者:周昕;梁勇;李琦;欧阳天斌;谭曼玲

    目的 探讨在高胆红素血症状态下豚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和欠匹配负波(MMN)的反应特点,比较不同程度高胆红素IffL症对听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正常幼年豚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组,在建立高胆红素血症豚鼠模型基础上,检测其DPOAE、ABR及MMN,比较各组间不同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各组间DPOAE检测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R检测时,低剂量组仪Ⅲ、Ⅴ潜伏期和Ⅰ-Ⅲ波间期明显延长,较埘照组芹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MMN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38,P=0.024),高剂量组MMN潜伏期明显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N振幅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主要导致蜗后听觉传导通路的损害,对耳蜗损伤较为轻微;不仪引起感音神经性听觉功能障碍,还可能导致听觉中枢对声学信息处理出现异常.

  • 强迫症患者失匹配负波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静;郑重;况伟宏;郑博;杨彦春

    目的 探讨强迫症患者失匹配负波(MMN)的特征以及强迫症可能存在的认知功能障碍.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3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1例强迫症患者(OCD)进行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评分,使用日本NihonKohden脑诱发电位仪,记录21例OCD患者、21例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Cz导联MMN潜伏期以及波幅的测定,并将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性分析等处理.结果 强迫症与正常人组间比较存在MMN潜伏期(t=2.834,P=0.007)延长,波幅增高,但较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MMN潜伏期与病程以及Y-BOCS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强迫症患者在大脑处理信息的早期阶段存在认知的自动加工功能的损害,与病程长短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MMN是检测认知功能比较敏感的指标.

  •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患者失匹配负波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玲;郑健;肖道宏

    目的: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听觉信息自动加工过程变化特征.方法:应用意大利EB NEURO事件相关电位工作站,对17例SIVD患者和15例同龄对照者进行失匹配负波(MMN)成分的潜伏期、波幅检测,并进行偶极子源分析及皮层电流密度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VD组MMN波形欠规则,潜伏期延长,波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SIVD患者MMN偶极子定位于右侧颞叶上回及右侧眶额叶部附近;SIVD组双侧颞区、右侧额叶外侧皮层电流密度明显减弱.结论:SIVD患者在大脑信息处理的早期阶段对所输入信息的感觉记忆及自动选择加工存在障碍,可能与听觉信息自动加工皮层下-颞叶额叶环路受损有关.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听觉感觉记忆缺陷的神经电生理观察分析

    作者:李乐加;王建军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听觉感觉记忆功能状况.方法: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RP)中的失匹配负波(MMN)的方法对26例AD患者及31位正常人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AD组MMN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结论:①AD患者在听觉皮质水平上信息加工有损害;②MMN能够敏感地表达听觉感觉记忆缺陷;③因检查勿需受试者主动注意的参与,对痴呆患者及检查难以合作的患者认知功能早期阶段评估可提供帮助.

  • 学龄前儿童听觉加工的发育性研究

    作者:高延;洪琦;郑希付;罗小杏;蒋滔滔

    目的 研究正常学龄前儿童听觉加工的大脑发育成熟性特征.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至5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行为科就诊的年龄为34~74个月的正常儿童共89名,按照年龄分为三组,分别为34~48个月组 、49~60个月组和61~72个月组.使用听觉oddball范式给予刺激,标准刺激和偏离刺激分别为1000Hz和1200Hz纯音,二者出现概率分别为0.85和0.15,二者差异波为失匹配负波(MMN).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正常学龄前儿童出现明显的MMN.34~48个月组MMN头颅分布在额-中央-顶区,在48个月后MMN头颅分布逐渐接近成人.34~48个月组较49~60个月组振幅显著降低(F=7.141,P<0.01).结论 年龄越小,儿童MMN的头颅分布越广泛.4岁可能是听觉加工成熟度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

  • 学龄前儿童的听觉感觉记忆研究

    作者:高延;洪琦;罗小杏;蒋滔滔;徐惠连;姚小芳;靳艳;卓秀慧

    [目的]使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正常学龄前儿童的听觉感觉记忆功能. [方法]使用听觉oddball范式对30~72个月正常学龄前儿童给予纯音刺激,标准刺激和偏离刺激分别为1 000 Hz和1 200 Hz,二者出现概率分别为0.85和0.15. [结果]正常学龄前儿童出现明确的失匹配负波和晚辨别负波,主要分布在额中央区,平均潜伏期在170~175 ms和450~500 ms.左右半球在100~250 ms时间窗内失匹配负波平均振幅未见显著差异.在F4点男性儿童较女性儿童振幅显著增高. [结论]学龄前儿童具有发育稳定的失匹配负波和晚辨别负波.男女性可能在学龄前期存在听觉感觉记忆加工差别.

  • 健康新生儿的失匹配负波研究

    作者:高延;洪琦;罗小杏;徐惠连;姚小芳;靳艳;蒋滔滔;卓秀慧;卢光进

    [目的]研究健康新生儿失匹配负波的各指标及分布规律,为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客观证据.[方法]使用听觉oddball范式对随机选择的56名产后2~3 d内健康新生儿进行声刺激,标准刺激和偏离刺激分别为1000 Hz和2000 Hz的纯音,二者概率比为4:1.[结果]56名足月新生儿有35名出现失匹配负波,主要分布在额区,潜伏期在F3、F4、Fz点分别为(234±50)、(248±51)、(239±45)ms.左右半球(150~450)ms时间窗平均振幅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新生儿可诱发出失匹配负波.

  • 失匹配负波在精神分裂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顿文文;尹艳玲

    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由非注意条件下的偏差刺激诱导所产生,反映了大脑对外界刺激信息的自动加工过程.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为认知功能损害,而同时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社会功能障碍主要取决于认知受损的程度,将MMN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对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MMN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偏向听觉通道方向,近年研究表明,视觉通道也可引起MMN.本文就近年来失匹配负波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理、症状学、影响因素以及视觉通道MMN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视觉刺激事件相关电位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谭嘉宁;罗方亮;张馨元;刘技辉

    事件相关电位(ERP)是人对客体进行认知加工(注意、记忆、思维等)时,在头颅表面所记录到的大脑电位变化.ERP由多种与认知功能相关的成分构成,包括早期成分,失匹配负波(MMN),N2家族,P3家族,语言加工相关的ERP成分等.通过对ERP这些成分的分析,可以深入探究人类大脑的认知功能,并且具有重要的法医学应用价值.

80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