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及MKK7表达的影响

    作者:袁忠民;曾敏灵;唐晓梅;伍燕娜;何国振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及MKK7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251,用脂质体转染MKK7-siRNA1、MKK7-siRNA2和对照siRNA,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MKK7表达及JNK/c-Jun活性,Brd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0.5 μM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处理细胞8h,DMSO作对照,Western blot检测MKK7、p-JNK、JNK、p-c-Jun、c-Jun表达或磷酸化水平;用TSA分别处理细胞8、12、24 h,检测各时间点细胞增殖率;用其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包括伏立诺他(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SAHA),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M344处理细胞检测MKK7表达及细胞增殖.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沉默MKK7表达抑制了JNK/c-Jun活性和细胞增殖(P=0.008);TSA处理细胞8h显著抑制MKK7表达及JNK/c-Jun活性,SAHA、M344、VPA均显著抑制MKK7表达.TSA处理细胞8h没有抑制细胞增殖,处理12h显著抑制增殖(P=0.006),24 h抑制效应更明显(P=0.002);SAHA (P=0.001),M344(P=0.008)或VPA(P=0.002)处理细胞12h均抑制了细胞增殖.结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MKK7表达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恶性胶质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强华

    恶性胶质瘤存在多种分子基因变异机制,除了一些癌基因ras、raf等和抑癌基因P53、PTEN等之外,还存在有表观遗传学机制的改变[1].表观遗传学有二种经典的调节基因表达的方式:组蛋白修饰及DNA甲基化.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文霞;吴方建

    目前我国现存脑血管病患者700余万人,已成为严重威胁百姓生命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针对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在有效时间窗内实施溶栓治疗,同时应用神经保护剂以减轻缺血所致的神经细胞损伤.但因发病机理复杂以及缺乏有效的神经保护剂,该领域内的治疗仍未见突破.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作为新一代影响基因转录的靶向药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HDACi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保护机制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PHI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组蛋白甲基化及乙酰化的调控

    作者:庄志明;黄轶群;马旭东;郑亚才;郑周达

    目的 探讨异硫氰酸苯己酯(PHI)诱导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方法观察PHI对PC3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TUNEL方法检测PHI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9、Caspase-3、Mcl-1、Cyt-C、XIAP及组蛋白乙酰化H3、H4,组蛋白甲基化H3K9、H3K4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PHI能抑制PC3细胞增殖,IC50为20 μmol/L;②PHI通过下调PC3细胞Bcl-2,Caspase-9、Caspase-3、Mcl-1、Cyt-C、XIAP表达,诱导PC3细胞凋亡;③PHI使PC3细胞组蛋白乙酰化H3、H4表达增加,组蛋白甲基化H3K4水平增高,H3K9水平降低.结论 PHI可使组蛋白H3、H4高乙酰化,并调控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水平,从而抑制PC3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PHI是一种潜在抗前列腺癌的新药.

  • 硼替佐米联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诱导血液肿瘤细胞凋亡的效率

    作者:孙立石;洪振亚;韩志强;肖敏;曹阳;黄亮;周剑峰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抑制剂曲古菌素A (trichostatin A, TSA)、Apicidin与Bortezomib单药及联合应用对恶性血液病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200~2 000 nmol/L TSA、 Apicidin, 5~80 μmol/L Bortezomib分别处理恶性血液病肿瘤细胞株K562、 SHI-1、 Jurkat 24 h,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根据流式细胞术结果选取TSA 800 nmol/L,Apicidin 400 nmol/L分别与5~80 μmol/L Bortezomib联合作用于K562细胞,TSA 1 000 nmol/L, Apicidin 400 nmol/L分别与Bortezomib联合作用于SHI-1细胞,TSA 600 nmol/L, Apicidin 600 nmol/L分别与Bortezomib联合作用于Jurkat细胞.以上药物作用24 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并绘制浓度-凋亡曲线.分别以Apicidin 200 nmol/L,Bortezomib 20 μmol/L及Apicidin 200 nmol/L 与Bortezomib 5 μmol/L联用作用于K562细胞24 h, 用Western blot检测 Bcl-XL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TSA、Apicidin、Bortezomib均可促进K562、Jurkat、SHI-1细胞凋亡.TSA、Apicidin分别与Bortezomib联用,可导致K562、SHI-1细胞系凋亡率的明显提高,而对 Jurkat 细胞系没有明显影响.Bcl-XL蛋白在Apicidin与Bortezomib联用24 h组较对照组及单一药物处理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小剂量Bortezomib联合TSA或Apicidin应用于K562、SHI-1细胞系,可以明显提高细胞凋亡率,此时,TSA、Apicidin用量较用单药时显著减少.

  • 表观遗传学药物FK228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作者:陈忠南;徐克前

    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FK228单独用药或与其他药物及方法联合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应.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肿瘤细胞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引起乙酰化组蛋白的积聚,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或分化,同时还可阻碍血管生成、抑制转移、逆转耐药性、调节免疫力等作用.FK228还具有治疗炎症、免疫性疾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的药理学作用.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臧雪风

    组蛋白乙酰化在基因转录和表达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并与多种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因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分类及其作用,并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神经变性疾病中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如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释放以及与疾病相关蛋白调节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N-羟乙基酰胺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作者:张维花;张海英;路晓平;赵静思

    目的 为了降低传统异羟肟酸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毒副作用和改善体内代谢快的缺点,本课题组设计并合成了具有新型锌离子螯合基团的一类化合物,并测定了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方法 以取代苯甲酸、6-氨基已酸等作为原料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检测目标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并通过酶抑制实验进一步检测化合物的活性.结果 化合物al~a4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较SAHA弱(P<0.05),化合物a5~a6对A549细胞抑制作用与阳性对照SAHA相当,并且均具有较好的酶抑制作用,与MTT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此类具有新型锌离子螯合集团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和抑酶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 邻硝基苯丙酸取代的异羟肟酸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杨瑛;张阳;李靖;赵静思

    目的 合成一系列新型异羟肟酸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抑制剂,并对这些化合物做了活性评价.方法 以硝基苯衍生物,对位有取代的苯甲酰氯,邻硝基苯丙酸为原料合成这一系列化合物.MTT法检测化合物对A549、BEL-7402、MGC-803的抑制作用,并通过HDACs抑制实验进一步验证化合物活性,对抑制活性好的化合物进一步用双染法检测化合物诱导细胞凋亡情况,并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测定化合物的毒性.结果 化合物7d、7f、7h、7j对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阳性对照SAHA.通过对HDACs抑制实验,化合物7d、7f、7h、7j均具有较好的酶抑制作用,与MTT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此类新型异羟肟酸类HDACs抑制剂能有效抑制HDACs,并降低细胞毒性,有较为广阔的研究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 曲古抑菌素A对膀胱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李功成;张旭;李龙承;叶章群

    目的本研究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TS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膀胱癌BIU-87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以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不同浓度的TSA作用前后膀胱癌细胞的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变化;应用RT-PCR分析了TSA作用前后膀胱癌细胞中p21WAF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TSA在纳摩尔级浓度即能有效抑制膀胱肿瘤细胞增殖,FCM结果表明TSA能显著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且主要诱导G1期细胞发生凋亡而出现凋亡峰,RT-pCR结果示TSA处理能显著诱导p21WAF1 mRNA表达.上述结果都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结论 TSA在体外能有效抑制对传统化疗耐药的人膀胱癌细胞生长,其抗肿瘤生长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上调p21WAF1蛋白水平实现的.

  • 泰克地那林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的治疗作用

    作者:程树林;胡春燕;朱平宇;周文浩;龚志勇

    目的 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泰克地那林(CI994)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0只8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对照组、CCl4造模组和CI994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Cl4造模组一次性腹腔注射CCl4;药物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I994治疗组腹腔注射CCl4,在注射CCl4后6和24 h分别给予药物对照组和CI994治疗组腹腔注射CI994.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rc)和胱抑素C(Cys C)水平;对肾组织进行HE染色并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细胞色素2E1(CYP2E1)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CCl4造模组比较,CI994治疗组小鼠血清BUN、Scr、Cys C水平下降(P <0.05);肾组织MDA含量下降,SOD活性上升(P <0.05);HE染色显示CCl4造模组呈现典型急性肾损伤症状,CI994治疗组肾脏损伤均较CCl4造模组轻;肾组织CYP2E1 mRNA表达水平下降(P <0.05).结论 CI994可减轻CCl4介导的小鼠急性肾损伤,可能与I相毒物代谢蛋白CYP2E1的表达下调有关.

  • 伏立诺他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早期炎症反应的作用

    作者:凌涛;谢佳;杨兵;孙大勇

    目的 探讨广谱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伏立诺他(SAHA)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SAP)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牛磺酸钠胆胰管逆行注射诱发SAP大鼠模型,将36只大鼠随机分成三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SAP模型组、C组为SAP模型加SAHA组,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损伤,血清淀粉酶、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胰腺组织NF-κB和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 与A组相比,B组胰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血清淀粉酶、IL-6、TNF-α水平,胰腺组织NF-κB和p38 MAPK蛋白表达的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B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有所下降,B组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为(1.23±0.12),C组为(0.56±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为(1.07±0.18),C组为(0.7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HA能减轻SAP大鼠早期炎症反应,可为SAP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 BET抑制剂JQ1协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抗骨肉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汪校帅;温丽丽;谢显彪;利洪艺;李洪波;刘伟海;张嘉俊;尹军强;黄纲

    目的 探讨溴结构域及外端结构域(BET)抑制剂JQ1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伏立诺他(SAHA)抗骨肉瘤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JQ1单用、SAHA单用及JQ1联合SAHA分别处理骨肉瘤细胞SJSA1和MNNG/HOS后,利用MTT法结合药物协同指数(CI)检测药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评定协同效果,克隆形成检测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JQ1联合SAHA协同抑制骨肉瘤细胞系SJSA1和MNNG/HOS生长,克隆形成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JQ1联合SAHA能够协同抑制骨肉瘤生长并促进其凋亡,并明显上调Bax、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 JQ1联合SAHA能够协同抑制骨肉瘤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其中Bax/Bcl-2可能是重要的靶点.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细胞周期和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邹琛;周俊;陆国平

    表观遗传学是目前遗传学研究的热点.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方式,参与调控染色质构象变化和转录表达过程,组蛋白乙酰化状态紊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SAHA对发育期大鼠惊厥后海马TLR4/MYD88信号通路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作者:胡擎鹏;黄湘壹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伏立诺他(即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在惊厥性脑损伤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戊四唑( pentylenetetrazole,PTZ)组、PTZ+10 mg/kg SAHA组及PTZ+50 mg/kg SAHA组,通过腹腔注射PTZ制作发育期大鼠惊厥模型,SAHA于PTZ诱导惊厥前2 h腹腔注射给药。本实验中PTZ造模成功率约85%,注射后约30 min到1 h后出现惊厥发作,评估惊厥发作的等级。惊厥后24 h处死大鼠,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TLR4、MYD88、NF-κB P65和IL-1βmRNA及相应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1) PTZ组均达到Ⅳ~V级惊厥发作,而SAHA预处理能减轻惊厥发作的等级;(2) PTZ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LR4、MYD88、NF-κB P65和IL-1βmRNA及相应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SAHA预处理能抑制mRNA和相应蛋白表达水平的增高;(3) HE染色可见PTZ组明显的细胞水肿及神经元凋亡,伴有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而SAHA预处理能减轻细胞水肿及神经元凋亡,同时减少炎症细胞浸润;(4)大鼠海马组织中的神经元凋亡数PTZ组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SAHA预处理能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凋亡;(5)相对于10 mg/kg SAHA治疗组,50 mg/kg SAHA治疗作用更明显( P<0.05)。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能抑制惊厥后TLR4/MYD88炎症信号通路和海马神经元的凋亡,从而减少炎症反应及惊厥性脑损伤。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诱导骨髓瘤细胞株U266凋亡过程中Survivin的表达

    作者:马健;赵名;于晓妉;王志红

    背景与目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是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型药物,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发挥作用.本实验研究HDACi(MS-275)对人骨髓瘤细胞系U26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与Survivin表达的关系.方法:将不同浓度的MS-275作用于U266细胞不同时间后,用台盼蓝拒染法观察药物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用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P21和Cdk4等的蛋白表达,以及凋亡信号通路中Caspase-3活化及蛋白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的裂解情况.结果:MS-275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U266细胞增殖,阻断细胞周期于G0/G1期.MS-275作用U266细胞48 h时的IC50为1.39 μmol/L;2 μmol/L的MS-275作用U266细胞24 h后,G0/G1期细胞占66.39%,36 h后G0/G1期细胞占89.80%.瑞氏-姬姆萨染色显示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S-275作用U266细胞后,Survivin和Cdk4表达下降,P21表达增加,Caspase3被裂解活化,其底物蛋白PARP发生剪切.结论:MS-275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U266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下调Survivin蛋白的表达有关.

  • 曲古抑菌素A抑制人脑肿瘤细胞增殖及提高p21和p27蛋白表达

    作者:王之敏;胡锦;周岱;许志元;Lawrence C.Panasci;陈忠平

    背景和目的:研究提示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能诱导细胞凋亡.本研究拟探讨曲古抑菌素A对人脑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机制.材料和方法:选用两种人脑肿瘤细胞株,一株为p53突变型的人胶质瘤细胞株T98G,另一株为p53野生型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KNSH;采用SRB细胞毒测定方法检测TSA作用后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用琼脂糖凝胶DNA电泳和流式细胞仪定性和定量分析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TSA作用前后,肿瘤细胞中高度乙酰化的组蛋白H3、H4,内源性p53蛋白、乙酰化p53蛋白、以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1、p27的变化.结果:TSA在纳摩尔级浓度即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引起高度乙酰化的组蛋白分子H3和H4集聚;用320nM的TSA作用肿瘤细胞24小时,即发生显著的肿瘤细胞凋亡;TSA刺激肿瘤细胞48小时内,p21和p27蛋白表达显著增强,其中p21蛋白水平在4小时后时即明显升高,8小时达高峰;p27蛋白水平升高发生在8小时后,而内源性p53蛋白水平和乙酰化的p53蛋白水平未发生变化.结论:TSA在体外能有效抑制对传统化疗耐药的人脑肿瘤细胞生长,其抗肿瘤生长机理可能是通过上调p21和p27蛋白水平实现的,而不受内源性p53基因状态和蛋白改变的影响.

  • 丁酸钠和维甲酸可上调肌肉特异性基因的表达

    作者:曾缨;郑民缨;丰岩清;冯慧宇;张成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HDAC)抑制剂丁酸钠和维甲酸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分化为肌样细胞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增殖rMSC,用HDAC抑制剂丁酸钠和维甲酸诱导rMSC分化为肌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检测诱导前后细胞肌肉特异性蛋白desmin和a-sarcomerie actin的表达,RT-PCR方法 检测诱导前后骨骼肌特异性转录因子MyoD、myogenin、MRF 4和肌肉特异性肌酸磷酸激酶(muscle specific creatine kinase,MCK)mRNA的表达.结果 rMSC诱导后可见多核肌管样细胞,且肌肉特异性蛋白desmin和a-sarcomeric actin的表达呈阳性.MyoD基因mRNA在诱导前后均有表达,但诱导1 d后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yogenin和MRF 4基因mRNA在诱导前无表达,诱导1 d后开始表达,MCK基因mRNA在诱导7 d后开始表达.结论 HDAC抑制剂丁酸钠和维甲酸可诱导rMSC分化成肌样细胞,并上调骨骼肌特异性转录因子和肌肉特异性肌酸磷酸激酶的表达.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picidin对胶质瘤干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作者:杨洋;牛朝诗;程传东;李冬雪;李仲颖;汪炎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picidin介导的Nanog表达抑制对胶质瘤干细胞(GSCs)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 人胶质瘤细胞系U87体外常规培养,应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获得GSCs,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CD133、巢蛋白(nestin)的表达进行鉴定;以0.5μmol/L apicidin处理GSCs 48 h作为实验组,以未经处理的GSCs作为空白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2组细胞apicidin靶基因Nanog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检测GSCs中CD133和Nanog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0.2、0.5、1.0、2.0 μg/mLapicidin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apicidin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 由U87胶质瘤细胞系成功获得CD133、nestin表达阳性的GSCs;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中Nanog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Nanog+、CD133+以及Nanog+/CD 133+细胞阳性率均显著降低,细胞的迁移[迁移细胞数:(87.50±4.65)个/视野vs(128.50±6.14)个/视野]和侵袭能力[穿膜细胞数:(55.75±4.79)个/视野vs(81.50±5.45)个/视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TT比色法显示不同浓度apicidin组GSCs细胞的吸光度(A)值较空白对照组降低,抑制率增加,而且apicidin浓度越高,GSCs细胞的A值越低,抑制率越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picidin可抑制靶基因Nanog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从而抑制GSCs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通过激活p-JNK信号通路诱导肾癌细胞凋亡

    作者:徐米清;洪明;谢辉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A, TSA)和帕比司他(panobinostat, LBH589)在体外对人肾癌细胞株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LBH589或TSA作用于经或未经SP600125预处理的人肾癌细胞株OS-RC-2,在设定的时间点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方法(MTT)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并检测出佳刺激浓度和时间;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作用后肾癌细胞周期变化情况及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药物作用后肾癌细胞内c-Jun、磷酸化c-Jun(p-c-Jun)、Bcl-2、Bax蛋白的表达变化。用JNK抑制剂SP600125阻断JNK信号通路后,观察SP600125预处理+TSA组较TSA单独处理肾癌细胞周期、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TSA和LBH589在体外均可抑制肾癌细胞生长,且具有浓度与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TSA或LBH589可使肾癌细胞发生G2/M期周期阻滞,并均可诱导肾癌细胞发生明显凋亡。Western blotting显示TSA和LBH589均能明显促进p-c-jun蛋白的表达,同时TSA也能诱导Bax蛋白表达而抑制Bcl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TSA单独处理相比,JNK抑制剂SP600125预处理+TSA能部分减弱TSA对肾癌细胞的抑制效应并逆转TSA诱导的肾癌细胞G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体外可抑制OS-RC-2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TSA可通过JNK信号通路诱导OS-RC-2细胞G2/M期阻滞,调节凋亡蛋白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254 条记录 10/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