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膜联蛋白V的重组表达与细胞凋亡显像

    作者:蔡炯;李方;郑连芳;张迎强;蒲圻;王世真

    移植肿瘤模型的研究表明,化疗和放疗对肿瘤的杀伤效应是通过对细胞凋亡过程的迅速诱导来实现的[1].

  • 小鼠Lewis肺癌胸膜转移模型建立

    作者:杜秀平;河福金;程志强;牛建昭

    肺癌一旦确诊,70%已届中晚期,但是目前没有理想的和肺癌发展进程一致的模型,尤其是晚期肿瘤模型.传统的方法是将肿瘤移植到动物皮下或采用导管移植到支气管内,但是不能很好地模拟晚期临床特征,如呼吸困难、胸水等.我们采用C57BL纯系小鼠Lewis肺癌细胞胸腔内注射和皮下移植比较,具体方法是取生长良好的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肿瘤组织,制备成0.5×106/ml细胞悬液,采用26号细针穿过小鼠腋前线第6肋间,每只胸腔注射0.2 ml,小心快速操作,避免损伤肺脏.该模型在接种第4 d胸腔胸膜有转移结节,第7 d纵隔胸膜出现淋巴结转移,第11 d心包膜出现转移结节和胸腔积液.全部模型接种成功率100%,中位数生存时间16.5(13~22)d.胸腔注射模型组的生存期范围离散程度小,病程中呼吸困难、体重下降、摄食减少、恶病质发生较多,20%小鼠在第11 d出现胸腔积液.通过药物治疗观察可以更好地反映药物治疗效果,为评价药物治疗提供了有用模型,而且操作简单、造价低廉.

  • 基于细胞3D打印技术的体外肿瘤模型构建研究

    作者:石然;徐铭恩;周青青;罗莉;李欢;郑渊悦

    细胞在三维环境中的形态、功能、基因表达等生理特性与二维培养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构建与体内生长环境相似的三维细胞培养模型对肿瘤研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细胞3D打印技术,将人卵巢癌细胞/明胶/海藻酸钠在体外定位装配成三维类肿瘤组织模型.首先利用MTT比色法检测了细胞3D打印过程对卵巢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其次利用Alamar Blue法检测了第1、3、5、7d卵巢癌细胞在二维平面培养和三维结构体中的增殖情况,后利用qPCR技术比较了卵巢癌细胞在二维和三维培养下p53和bcl-2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细胞3D打印过程对卵巢癌细胞活性的损伤很小,细胞存活率为95%以上;相比二维平面培养,卵巢癌细胞在三维结构体中起初增殖速度较慢,但在第5d之后增殖速度加快,而二维培养的细胞由于接触抑制增殖缓慢,出现脱落死亡;第5和第7d二维和三维培养下细胞中p53和bcl-2基因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证明,构建具有功能性组织结构和体内更相似的三维系统,可为肿瘤研究提供新的模型.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裸鼠脑内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作者:何妙侠;王建军;周小平;杨志刚;白辰光;王洋;祝峙;陈颖;马大烈;郑建明;朱明华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较为独特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类型,临床进展快,常规治疗不理想,预后较差[1-4].深入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DLBCL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寻找治疗的新切入点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稳定的脑肿瘤模型无疑是研究该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各种生物学行为必要和必需的条件.为此,我们参照于宝华等[5]建立DLBCL移植瘤模型的经验,尝试将人DLBCL细胞株Lyl和Ly8接种于裸小鼠(裸鼠)脑实质内,成功建立了DLBCL裸鼠脑内移植瘤模型,为该肿瘤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β-链接素蓄积腺窝--鼠结直肠肿瘤模型中一种新的癌前病变

    作者:盛弘强;来茂德

    结直肠癌大多数是由"腺瘤-腺癌"途径发展而来的,近年的研究将其扩展为"正常黏膜-畸形腺窝灶-腺瘤-腺癌"顺序.从正常黏膜发展成癌,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改变的过程.研究表明[1]在人结直肠癌中,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β-链接素(β-catenin),Ki-ras,p53基因和错配修复基因等基因改变在不同类型结直肠癌演变的不同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

  • 瘤体内直接注射mIL-21基因抑制小鼠实验性淋巴瘤生长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国兵;窦骏;陈峻崧;赵枫姝;褚莉莉;唐权

    IL-21的生物学功能比较广泛,能促进骨髓中的NK细胞增殖与分化并表达CD16分子,与抗CD40单克隆抗体(McAb)协同可刺激B细胞增殖,与抗CD3 McAb协同可刺激T细胞增殖.我们利用先前构建的含小鼠IL-21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mIL-21,直接在小鼠皮下Sp2/0肿瘤模型的瘤体局部注射治疗,探讨IL-21能否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从而寻找新的用于肿瘤治疗的生物应答调节剂.

  • 肿瘤热疗中热休克蛋白(HSPs)与免疫的作用

    作者:刘玉凤;陈志华;刘继光;唐劲天

    热疗(hyperthermia)治疗肿瘤是应用各种致热源的热效应,将肿瘤区域或全身加热至有效的治疗温度范围并维持一定的时间以杀火肿瘤细胞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在热疗小鼠、仓鼠及兔的实验肿瘤模型和人类肿瘤时观察到一种特殊的异位效应(即加热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其中一者,另一者也会消退)[1],人们逐渐认识到在肿瘤热疗中免疫系统的反应对系灭肿瘤起着重要作用.

  • 人卵巢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李静;邢辉;高庆蕾;卢运萍;邬素芳;马丁

    随着肿瘤实验动物学的发展,人们对肿瘤模型的仿真性日益重视.人肿瘤原位移植瘤模型可以客观地再现人类肿瘤的临床发展过程,自然模拟肿瘤在人体内的浸润和转移过程[1].我们利用卵巢癌细胞株SW626成功地建立了人卵巢癌裸鼠的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 HSPs/肽复合物疫苗免疫治疗小鼠肉瘤的初步实验观察

    作者:汤宇;崔雪梅;袁玫;卢世璧;黄靖香;陈继营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肽复合物对Balb/C小鼠S180移植性肉瘤模型免疫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两种不同剂量的HSPs/肽复合物疫苗分别对Balb/C小鼠S180肉瘤模型进行预防性的免疫治疗实验观察.结果:混合HSPs/肽复合物蛋白组(含有HSP60、70和GP94)和纯化HSP70/肽蛋白组均可以明显降低成瘤率及抑制肿瘤生长速度、延长小鼠生存时间;部分小鼠甚至可以观察到对生长瘤体的免疫排斥过程,达到完全无瘤健康长期生存.结论:1)HSP70/肽、混合HSPs/肽在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模型中有良好的免疫预防效果,以混合HSPs/肽效果好.2)只经过简单纯化后的混合HSPs/肽复合物蛋白具有能提高蛋白产量、缩短纯化时间、减少对蛋白以及携带抗原多肽的破坏等优点,而且其免疫治疗效果优于纯化的HSP70/肽疫苗,可望在临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黄芪多糖对TA2小鼠乳腺癌MA-891移植瘤生长及HSP70表达的影响

    作者:谷俊朝;余微波;王宇;张忠涛;屈翔

    目的:在复制津白二号小鼠乳腺癌模型的基础上,应用黄芪多糖干预,观测肿瘤生长免疫情况、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HS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探讨热休克蛋白在乳腺肿瘤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了解黄芪多糖对乳腺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乳腺癌细胞MA891接种于TA2小鼠皮下,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组(A组)和黄芪多糖组(B组),黄芪多糖组小鼠自接种后第2天,给予成人用量6倍的黄芪多糖粉针剂溶于生理盐水中皮下注射(200mg/kg),而生理盐水组则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皮下注射,连续治疗23 d活杀,MTT法检测小鼠淋巴细胞活性,对比肿瘤瘤质量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HSP70、VEGF和Bcl-2表达.结果:治疗组小鼠瘤质量有所减轻(抑瘤率为13.56%),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2士1.96 vs 2.87±1.65,P>0.05),而治疗组淋巴细胞活性显著提高(吸光度OD570值分别为1.941±0.025 vs 1.985±0.023,P<0.05),肿瘤组织HSP70、VEGF和Bcl-2表达均有显著降低(光密度分别为0.28±0.37 vs 0.21士0.22,P<0.05;0.31±0.41 vs 0.23±0.15,P<0.05;0.26±0.11 vs 0.22±0.16,P<0.05).结论:黄芪多糖提高了荷瘤小鼠淋巴细胞免疫活性,并抑制了肿瘤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体现出一定的抑瘤作用,而热休克蛋白70亦参与了乳腺肿瘤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存在密切的关系.

  • 2-硝基咪唑-卟啉-二乙撑三氨四乙酸对小鼠Lewis肺癌的放射增敏效应

    作者:李光;赵晶;顾菲;韩露;夏兵;张银娟

    目的采用动物肿瘤模型探讨2-硝基咪唑-卟啉-二乙撑三氨四乙酸(MISO-卟啉-DTTA)的放射增敏效应.方法将移植有Lewis肺癌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7个组:空白对照组、乏氧对照组(阻断小鼠荷瘤肢体血流10min)、单纯用药组(分为8.58、17.15mg/kg体重2个亚组腹腔内单次注射给药)、单纯放射组(分为7.5、15.0、25.0Gy3个亚组单次照射)、乏氧放射组(乏氧条件下分为7.5、15.0、25.0Gy3个亚组单次照射)、放射+药物组(分6个亚组)、乏氧放射+药物组(分6个亚组).每组8只小鼠.采用肿瘤生长延缓方法进行放射增敏实验.结果当肿瘤体积达到实验开始时体积4倍时,分别测得8.58、17.15 mg/kg体重的MISO-卟啉-DTTA在有氧状态下的放射增敏比平均为1.62和1.89,在乏氧状态下的平均为1.57和1.77.空白对照组、乏氧对照组、单纯用药1组和单纯用药2组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31.8+4.6)、(29.1+4.3)、(29.5+3.8)、(33.4+5.1)d(F=1.63,P=0.205).结论 8.58、17.15mg/kg体重的MISO-卟啉-DTTA对Lewis肺癌具有放射增敏效应,且对小鼠无毒性.

  • CB6F1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作者:朱莺娇;赖晓兰;赵珅;郑建伟;王新利;翁小娇;陈强;林小燕

    目的 在CB6F1小鼠上建立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为黑色素瘤的单倍体相合淋巴细胞输注的实验研究提供新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B16-F10细胞株于CB6F1小鼠皮下及尾静脉注射接种,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即高剂量组(2× 105细胞)、中剂量组(1×105细胞)、低剂量组(5×104细胞),每组8只.筛选出适接种细胞数后,分别建立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实验重复3次,观察成瘤率和荷瘤鼠的生存时间.结果 在皮下种植瘤模型中,高、中、低剂量组的小鼠成瘤分别为8、8、6只;在肺转移瘤模型中,高、中、低剂量组的小鼠肺转移瘤分别为8、8、5只.以1×105细胞接种建立的皮下移植瘤和肺转移瘤模型重复3次,每次5只小鼠均成瘤.结论 建立了一个成瘤率高、操作简单、稳定的小鼠黑色素瘤模型,为研究单倍体相合淋巴细胞输注提供理想的小鼠实体瘤模型.

  • 作者:

    关键词:
  • 兔VX2肝转移性肿瘤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海青

    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是较为理想的肝癌实验模型,便于检测肿瘤生长、治疗情况.笔者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采用经导管注入瘤组织悬液的方法制作兔VX2肝转移性肿瘤模型,并行MRI和病理检查对模型进行评价.

  • 复合抗氧化剂对局部荷瘤大鼠放疗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秦绪军;海春旭;何伟;梁欣;赵康涛;张晓迪;陈宏莉;刘瑞

    目的探讨荷瘤大鼠60Co γ射线局部辐射引起的肾脏氧化损伤以及复合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Walker-256肿瘤细胞株接种大鼠皮下,得到实体瘤,摘除实体瘤分割成小块植入大鼠的右后腿皮下,制成大鼠荷瘤模型,将荷瘤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肿瘤模型组、单纯放疗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同时选取正常大鼠作为阴性对照组.抗氧化剂保护组每日给予复合抗氧化剂灌胃,分次对单纯放疗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的荷瘤大鼠进行60Co γ射线局部照射4次,每次间隔1周,累计剂量为47Gy,后一次照射后7 d,解剖大鼠,取肾脏制成组织匀浆,分别检测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力(TAC).结果与阴性组相比单纯放疗组的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1),抗氧化剂保护组MDA较单纯放疗组显著降低(P<0.05).单纯放疗组SOD活性和TAC显著低于非照射组(P<0.01,P<0.01),而抗氧化剂保护组SOD和TAC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1,P<0.01).结论60Co γ射线局部放疗可以引起肾脏的氧化损伤,高效的复合抗氧化剂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 抗肿瘤新药研究的新型模式生物斑马鱼

    作者:牛荣丽;阎松;杜长青;林秀坤

    斑马鱼(Danio rerio),是一种用于研究脊椎动物胚胎学和发育遗传学的模式生物.近年来,利用斑马鱼来建立人类疾病研究模型已成为新的研究亮点.笔者就斑马鱼作为一种抗肿瘤新药研究模式生物所具有的优势、应用研究及其前景做一综述.

  • HSV-1基因转移载体在荷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研究

    作者:苗玉发;霍艳;王三龙;李波

    目的 研究HSV-1基因转移栽体在BALB/c荷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方法 BALB/c裸鼠注射人乳腺癌MCF-7细胞制备肿瘤模型,瘤体内注射1×107pfu HSV-1,每2天给药1次,共给药3次.分别于给药后24h、5d和17d采集组织脏器,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组织脏器中HSV-1基因拷贝数.结果 成功制备裸鼠肿瘤模型.在不同时间点,肿瘤中检测到的病毒载体多,且随着时间延长不断增加;淋巴结、背根神经节和性腺中也有较高水平的病毒载体;其他组织器官中病毒载体量较少.结论 HSV-1能为基因转移提供有效、安全的载体平台,并能用于构建溶瘤基因治疗产品.

  • DSA联合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兔VX2肝癌模型制作

    作者:王承恩;王彦华;解玲玲

    目的 探讨DSA联合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兔VX2肝癌模型制作的可行性.方法 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只,A组在DSA联合CT引导下将兔VX2肿瘤组织块经皮肝穿刺接种于兔左肝内,B组通过开腹法种植VX2肿瘤组织块,于接种后第2周、4周行全身MR检查,后处死实验兔行原位、异位肿瘤肉眼观察.结果 A组建模成功率90%,有1只出现异位种植,未发现腹水及死亡,平均手术时间(17.3±5.2) min;B组建模成功率85%,有3只出现腹水,2只死亡,无异位种植发生,平均手术时间(50.7±11.3)min,,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联合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制作兔VX2肝癌模型方法简单、建模成功率高、手术操作时间短.

  • 斑马鱼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翠霞;苏秀兰

    斑马鱼因具有体外受精、胚胎透明及繁殖能力强等小模式生物独特优势,近十年已经被广泛作为人类相关性疾病研究模型.目前针对斑马鱼的基因操作技术已相当成熟,靶向性地诱导或敲除体内某些基因,改变其表达水平,可以很容易地在斑马鱼上复制人类的一些肿瘤性疾病状态,因此适合建立斑马鱼各种类型肿瘤模型,并进行相关机制研究.本文就斑马鱼作为肿瘤模型的优势及斑马鱼各种类型肿瘤模型的研究做一综述,分析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 荧光素酶标的人肝癌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的生物发光成像和PET-CT成像比较

    作者:李小颖;高凯;董伟;张连峰

    目的 利用荧光素酶基因标记的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建立裸鼠肝原位移植模型,及小鼠肝原位移植模型的生物发光和小动物PET-CT成像的比较.方法 构建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人人肝癌细胞BEL-7402,经梯度浓度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BALB/cA-nu裸鼠肝门静脉接种5×10(5),个发光细胞使其成瘤,活体荧光成像和小动物PET-CT成像系统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 获得了稳定表达Luc的人肝癌细胞株,将其接种到裸鼠体内,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发现能够成瘤,小动物PET-CT影像观察发现小鼠肝脏边缘对18F-FDG有高摄取区域.结论 利用荧光素酶基因标记的人肝癌细胞BEL7402成功建立了原位肝癌裸鼠模型,小动物活体成像结合小动物PET-CT技术为原位肿瘤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技术,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生长转移机制和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有用工具.

82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