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二硝基氟苯修饰的肿瘤疫苗可增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杀伤人乳腺癌细胞
抗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重要的癌症辅助治疗手段,其特点是毒副反应较小,患者耐受性好,并能在相当程度上改善肿瘤的预后.本研究是应用一种小分子半抗原二硝基氟苯(1)NP)修饰细胞瘤苗(TCV),评价该瘤苗是否会增强人淋巴细胞对人乳腺痛(MCF7)和人肺癌(H23)细胞的杀伤效应.此外,我们还把DNP瘤苗修饰法与另一种临床常用的瘤苗修饰法,即应用新城疫病毒Ulster株(NDV Ulster.)的修饰法,进行了抗肿瘤免疫效应方面的比较.
-
针对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
端粒酶蛋白催化亚单位(hTERT)相对分子质量Mr 127000,包含1132个氨基酸,其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短臂的末端(5p15.33),在90%以上的人类肿瘤中高表达,而正常成熟组织中则基本没有表达,可作为广谱的抗肿瘤治疗分子靶点.DC是已知体内激活静息T细胞功能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经DC递呈hTERT抗原表位信息后,CTL能识别从hTERT提取的多肽表位,并在体外杀伤多种组织来源的hTERT阳性的肿瘤细胞.因此hTERT是迄今发现的一个具应用前景的肿瘤广谱相关抗原,针对hTERT的肿瘤免疫基因治疗有可能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又一研究热点.
-
IL-4增强IL-2活化的A-NK细胞对人直肠癌CC95的抗肿瘤作用
目的:用IL-4联合IL-2共同诱导A-NK细胞,研究A-NK细胞体外细胞毒性及对直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基因重组的IL-2和IL-4联合活化A-NK细胞,用LDH-L释放法测定效应细胞的细胞活性,同时观察A-NK细胞对人直肠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IL-2单独或IL-2联合IL-4均可以诱导A-NK细胞,但二者联合效果更好,通过LDH-L测定活化的A-NK细胞可在体外杀伤K562,Anip973和CC95细胞(39.000±9.16vs77.68±12.80,43.10±10.05 vs 80.02±13.74,42.14±9.72vs79.10±2.65,P<0.01),抑制人直肠癌肿瘤在裸鼠体内的生长(1.04±0.15 vs 0.62±0.16,P<0.01),提示A-NK细胞膜表面存在IL-4受体的表达.结论:IL-4能够增强IL-2诱发的A-NK细胞抗肿瘤活性,此方法在将来肿瘤临床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金葡菌肠毒素C对胶质瘤的体外杀伤及其联合放射治疗的研究
金葡菌肠毒素(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SE)作为一种超抗原,可以激活比普通抗原多达数千倍的淋巴细胞,国内外学者多应用SEA和SEB二型进行抗肿瘤实验,SEC则少见报道,其杀伤肿瘤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笔者观察SEC活化的淋巴细胞对胶质瘤的杀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
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对胃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
背景:5-氟尿嘧啶在胃癌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长期服用容易出现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聚乳酸及共聚物载药微粒材料生物相容性较高,分解物不会在机体内发生聚集。
目的:探讨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对胃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10只小鼠进行实验,利用超声乳化方法制备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并采用噻唑蓝比色法配制1×10-7,1×10-6,1×10-5,1×10-4 mol/L的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检测其对小鼠胃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并且计算出药物的抑制率浓度以及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能力等以及凋亡的诱导作用。
结果与结论:透射电镜下观察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形态完好,分布相对均匀,不出现粘连等现象,用药24 h药物浓度可达到50%,72 h后能够达到62.9%;不同浓度下单一5-氟尿嘧啶和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和小鼠胃癌细胞联合培养48 h后,细胞的活性随着药物浓度的提高出现下降趋势,并且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细胞抑制能力显著高于5-氟尿嘧啶(P <0.05);5-氟尿嘧啶聚乳酸载药纳米微粒的IC50显著低于5-氟尿嘧啶(P <0.05)。结果证实聚乳酸纳米微粒具有优良的药物载体作用,载药量较大,在机体内提高药物浓度,并且不降低5-氟尿嘧啶成分的生物学活性,可为胃癌治疗提供新思路。 -
肿瘤坏死因子与克罗恩病
1975年Carswell发现一种蛋白因子,它能在体外杀伤肿瘤细胞并导致小鼠的可移植肿瘤发生出血性坏死,故称为肿瘤坏死因子(TNF).单核巨噬细胞是产生TNF的主要来源,T和B淋巴细胞次之.TNF包括TNF-α和TNF-β(现称为淋巴细胞毒素-α,lymphotoxin-α,LT-α),两者性质相似并在多种疾病中发挥作用.
-
核素介导生长抑素类似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目的 观察核素介导生长抑素类似物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lung cancer,NSCLC)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核素介导生长抑素类似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和SPC-A1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侵袭实验验证核素介导生长抑素类似物对肿瘤侵袭的影响.结果 2~6d内,核素介导生长抑素类似物对A549和SPC-A1细胞的抑制率随时间延长明显增加.经核素介导生长抑素类似物处理48 h后,A549和SPC-A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1%和22.6%.与对照组相比,核素介导生长抑素类似物处理过的A549和SPC-A1细胞侵入胶原的数量减少了约1/3.结论 核素介导生长抑素类似物具有诱导NSCLC细胞凋亡的作用,这可能为NSCLC的放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EpCAM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对EpCAMhigh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实验研究
背景:上皮细胞粘附分子(EpCAM CD326)高表达于多种实体腺癌细胞表面,包括结肠癌、胃癌、乳腺癌等。EpCAM在胃肠道肿瘤细胞>95%,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肿瘤预后有密切关系。近年来, EpCAM已经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新靶点,培养EpCAM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Ep-effector)制备新高效特异性杀伤细胞。目的:探讨体外制备的EpCAM抗原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功能。并比较其与腺癌细胞裂解物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CIK细胞杀伤功能的差异。方法:采集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及imDCs。体外诱导淋巴细胞中T细胞转化为CIK细胞并扩增。本实验首次以纯化EpCAM多肽抗原负载imDCs生成EpCAM-mDCs(Ep-mDCs),Ep-mDCs与自体CIK细胞体外共培养,制备成纯化EpCAM抗原特异性DC-CIK-CTL效应细胞(Ep-effector)。相似的方法,制备LS174-T腺癌细胞全抗原特异性DC-CIK-CTL效应细胞(LS-effector)。设单纯CIK组、LS-effector组及Ep-effector组,选择EpCAMhighLS174-T结肠腺癌细胞及EpCAMlowPaCa-2胰腺癌细胞作为靶细胞。细胞毒试验(CCK-8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各组效应细胞对EpCAMhigh的LS174-T及EpCAMlow的PaCa-2的杀伤效率。结果:体外制备LS-mDCs及Ep-mDCs表面分子表达量无差异(P>0.05)。随效靶比(E∶T)增高,各组效应细胞对LS174-T及PaCa-2的杀伤效率均升高。Ep-effector组对LS174-T的杀伤效率高于LS-effector组及单纯CIK组,LS-effector组与单纯CIK组无统计学差异;对PaCa-2的杀伤效率,两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首次应用EpCAM负载人外周血来源DC细胞制备Ep-mDCs,并证实其拥有激活T细胞生成特异性CTL的功能,由其制备的效应细胞(Ep-effector)对EpCAMhigh腺癌细胞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杀伤活性。
-
Fas配体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提示肿瘤反杀伤机制
Fas配体(Fas ligand,FasL)为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当与其受体Fas结合后将导致Fas阳性的靶细胞凋亡.在肿瘤免疫中人们过去认为,FasL表达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表面,是CTL杀伤肿瘤细胞的重要机制.但近研究发现人类结肠癌、食管癌、黑色素瘤及某些肺癌细胞株表面亦表达FasL蛋白,但它并不介导这些肿瘤细胞自身的凋亡.我们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FasL蛋白和mRNA在32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情况(以远癌正常肺组织为对照),结果发现NSCLC中FasL特异性的高表达.FasL蛋白平均阳性表达百分数为(62.0±32.0)%,FasL mRNA阳性表达率为71.9%,仅2例正常对照组织中FasL表达于支气管腔面被覆上皮表面.我们取8例FasL阳性表达的肺腺细胞及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然后以淋巴细胞作为靶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MTT法),发现肿瘤细胞可以反杀伤激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这种反杀伤途径可被中和性抗FasL抗体特异性阻断.我们的实验提示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可以通过FasL-Fas凋亡途径反杀伤激活的淋巴细胞,阻断这一途径可能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因此,肿瘤免疫治疗的策略不仅应着眼于激活淋巴细胞还应注重保护激活的淋巴细胞免受肿瘤细胞的反杀伤.
-
艾氏腹水瘤全细胞瘤苗诱导的特异性杀伤活性
目的 研究艾氏腹水瘤全细胞瘤苗诱导的特异性杀伤活性. 方法 用40 g*L-1的多聚甲醛处理的艾氏腹水瘤细胞作为全细胞瘤苗免疫BALB/c小鼠,建立瘤苗小鼠模型. 用HE染色法对亲本肿瘤细胞皮下再次攻击形成的肿瘤结节进行病理学观察;用51Cr释放法测定瘤苗免疫组、荷瘤组、正常组小鼠脾细胞,对亲本艾氏腹水瘤细胞和Sp2/0细胞的杀伤活性. 结果 HE染色显示,经瘤苗免疫后亲本肿瘤细胞皮下再次攻击形成的肿瘤结节中,瘤细胞几乎完全坏死,同时在坏死部位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纤维母细胞和小血管增生;而对照组则无以上现象. 效靶比为200∶1时,免疫小鼠脾细胞体外杀伤亲本艾氏腹水瘤细胞的杀伤率 (% )为 (42.3±3.2)%,显著高于荷瘤组的(12.1±2.3)% 、正常组的(6.1±1.1)%和对Sp2/0细胞的杀伤率(8.8±0.4)% (P均<0.05). 结论 艾氏腹水瘤全细胞瘤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杀伤活性.(潘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