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失败的分析

    作者:禹宝庆;张春才;苏佳灿;付青格;胡海波;刘辉

    桡骨远端骨折为全身中常见的骨折,约占整个骨折患者的1/6,多见于老年患者.收治了桡骨远端骨折骨不连及畸形愈合的患者28例,分析原因如下.

  • 应用组合式植骨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部骨不连

    作者:张鹏;张春才;许硕贵;苏佳灿;王家林;禹宝庆

    目的:探讨改进的植骨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16~59岁,平均32.5岁.4例并发神经损伤,肘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45°(10°~55°).均应用组合式植骨+组合式内固定方法重建肱骨髁部.结果:12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12例均获得临床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术后4.5个月(3.5~10.0个月).所有病例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肘关节屈伸活动度明显改善.按照HSS肘关节评分标准,术前平均(57.16±1.75)分与术后平均(89.53±2.67)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6.317,P<0.01).结论:组合式植骨+组合式内固定方法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真正实现肱骨髁部的解剖重建和多点位、多维空间的加压固定,同步实现骨愈合与关节功能康复,是治疗肱骨髁部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 骨不连的治疗进展

    作者:刘欣伟;牛云飞;张春才

    在各种创伤后骨折治疗中,骨不连的治疗仍然是全世界骨科医生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据相关资料统计,美国每年发生的约600万骨折患者中,约5%~10%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1].

  • 接骨创伤膏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创伤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作者:刘芬;冉仁国;罗政

    目的:探讨接骨创伤膏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明确该项联用技术是否有加强骨折愈合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雄性健康新西兰兔160只随机等分为正常组,接骨创伤膏联合中药离子导入给药组(简称联合治疗组),接骨创伤膏组(仅给予接骨创伤膏,简称对照组),模型组4组,每组40只,除正常组外,均建立右侧桡骨骨折模型,以第2,4,6,8周4个时间点将每组动物随机等分成4小组,每组10只,联合治疗组所有动物右侧骨折部位给予接骨创伤膏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接骨创伤膏组右侧骨折部位单纯给予接骨创伤膏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术后治疗的第2,4,6,8周4个时间组进行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及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含量测定,骨密度,X射线影像学检查,组织切片和形态学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KP活性水平,BGP含量,断段骨密度,X射线片影像学积分明显降低(P<0.01),病理学和形态学检测显示骨折较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的第2,4,6,8周,血清AKP活性水平及BG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骨密度,X射线片影像学积分明显显高(P <0.05,P<0.01),病理学和形态学检测亦显示联合治疗组骨折愈合明显提前,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接骨创伤膏联合中药离子导入通过对骨折愈合的整个过程施加影响从而加速了骨折的愈合.

  • 拇外翻术后行“裹帘法”外固定对截骨端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常程;乔治;温冠楠;孙卫东;温建民;胡海威;毕春强

    目的:分析“裹帘法”外固定方式对截骨端造成的应力环境,证实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后行“裹帘法”外固定的可靠性.方法:在新鲜尸体标本上模拟微创第1跖骨截骨术,并行“裹帘法”外固定,在力学测试平台上测量截骨端相对位移变化情况、截骨端及趾蹼间应力数据.结果:“裹帘法”外固定下截骨端位移(0.27±0.03) mm,对截骨端愈合不会产生不利影响;“裹帘法”外固定下截骨端压力(21.03±1.93)N,趾蹼间受夹垫压力(4.89±0.42)N.结论: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后截骨端存在微动,对截骨端愈合不会产生不利影响,截骨端愈合方式符合软骨内成骨.

  • 强力接骨胶囊在骨折愈合早中期对BMP表达影响的应用基础研究

    作者:李勇强;曹永登;侯宇;李霞;李晓燕;邵雅华;黄葳;张丽;师青春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骨折断端测量BMP-2的含量,HE染色评价骨折端骨细胞、成骨细胞的活动情况,探讨强力接骨胶囊对早中期骨折愈合中BMP-2表达的影响和促进骨折愈合的治疗机制.方法:制作90只兔桡骨模型随机分为用药组、对照组、模型组,术后1d用药组喂服强力接骨胶囊,对照组喂服骨折挫伤胶囊,空白组喂服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后1、2、3、4、5周取样,并进行组织学切片及BMP-2免疫组化法染色,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BMP-2的表达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用药组在骨折各个时期BMP-2的含量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和空白组,用药组BMP-2的高峰值比对照组、空白组提前.结论:强力接骨胶囊能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的表达,从而诱导、调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加速骨折的愈合进程.

  • 家兔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断端轴向位移的研究

    作者:苏永强;董福慧;刘斌

    目的:观测整个临床愈合过程中断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探讨其变化规律并为胫骨骨折治疗性干扰因素的确定提供参考数据.方法:试验用健康成年大耳白兔35只,制作成为右胫骨横断骨折模型,并使用滑动外固定架实施固定.通过安装于固定架上的位移传感器记录自然状态活动时,骨折断端的位移,每3天一次,观察7周至临床骨折愈合.结果:经X线拍片证实,造模7周后骨折断端有梭形骨痂生长,骨折线消失或模糊;依据各时间点家兔自然活动时骨折断端位移的数据,选取拟合三次曲线方程建立模型.结论:使用滑动外固定架,能够使胫骨横断模型家兔实现在自然活动状态下的骨折愈合.安装于滑动外固定架上的位移传感器能够反映出愈合过程中,家兔自然活动时骨折断端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 补肾健脾活血方对大鼠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作用及其机理探讨

    作者:潘贵超;王辉奇;张治国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骨折已成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合并严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存质量.中药治疗骨质疏松及骨折历史悠久,疗效确切,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及骨折的主要手段之一.

  • 中医药对骨折愈合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毕锴;温建民;孙永生;桑志成;徐颖鹏;孙卫东;高国庆;胡海威;董颖

    中医药对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方面较为繁杂,且研究方向也不尽一致,但较多的是以中药促进干预后对其模型的观察,无论是单味药还是复方都试图找出加速骨折愈合的有力证据.而中医药对骨折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面的实验研究更为广泛,从细胞、微量元素、基因等水平进行研究,取得了满意结果,现就骨折愈合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 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以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作者:魏星星

    目的 探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肿胀的疗效以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5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行胫腓骨骨折手术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静脉滴注甘露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内服加味桃红四物汤,均连续治疗2周,采用骨痂影像学评分评估骨折愈合效果.比较2组患者VAS疼痛评分、肿胀程度、骨折愈合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及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感消失且促进肿胀的消退,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断端边缘、骨痂边缘、骨痂量、骨痂密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效果良好,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12%(3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30/4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减轻肿胀程度,促进骨折的愈合,疗效确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活血化瘀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浅述

    作者:梁岩;张显胜

    目的 本文的目的 是为了探讨中医活血化瘀中药制剂对大鼠成骨细胞功能作用影响及其机制,为中医活血化瘀法促进骨折愈合提供依据.通过实验发现:复元活血汤含药血清能够通过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碱性磷酸酶,促进成骨细胞功能,为活血化瘀中药促进成骨细胞功能及活血化瘀法促进骨折愈合提供了依据.

  • 补肾接骨汤对四肢骨折后疼痛肿胀症状及骨折愈合的影响

    作者:全文学

    目的 评价补肾接骨汤对四肢骨折后疼痛肿胀症状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对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16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各58例,观察组采取补肾接骨汤治疗,对照组采取接骨七厘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骨折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骨痂形成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接骨汤能减轻四肢骨折患者疼痛肿胀情况,促使患者骨折较快愈合,效果显著.

  • 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祛瘀汤治疗胸腰椎骨折134例

    作者:洪卫宁;皮美清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自拟活血祛瘀汤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应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以我院自拟活血祛瘀汤展开治疗,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时间(123.6±32.8) min,术中出血量(49.65±9.64) ml,总有效率92.5%,经随访1年显示患者伤椎得到显著改善,愈合率达到100%,无内固定松动或折断现象。结论胸腰椎骨折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自拟活血祛瘀汤治疗后具有较为明显疗效,具有明显临床应用价值。

  • 骨健颗粒促进骨折早期愈合临床观察

    作者:李中锋;蒲建中;程卫东;张俊英

    骨折是常见病及多发病,对骨折早期出现的疼痛、肿胀症状的治疗尤为重要,有效的治疗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进一步配合治疗.骨健颗粒是民间秘传的的中药方,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对促进骨折愈合具有很强的作用.2010年8月-2011年7月,笔者采用骨健颗粒治疗四肢骨折患者64例,对其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 桃红四物汤促进实验性骨折愈合的分子机理研究

    作者:熊辉;左亚杰;丁志高;杨腊平;谭新华;何欣

    目的研究桃红四物汤对骨折断端骨痂组织内VEGF表达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65只随机分成4组,3组分别行右侧桡骨中段手术骨折造模后给予桃红四物汤、炎迪宁片、蒸馏水灌胃,另1组为正常对照组,在骨折后7、15、21、35d摄取骨折部位X线片,同时取骨折断端标本脱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痂组织中VEGF表达,并作计量对比分析.结果桃红四物汤干预组VEGF表达量高于其它各组,并在第1 5天表达峰值后下降不明显,同时使骨折局部血肿吸收加快,骨痂生长和塑形优于其它各组.结论桃红四物汤能提高骨折后骨痂中VEGF的表达,加速断端血肿吸收和骨痂生长塑形,促进骨折愈合.

  • 伤科接骨片促进骨折愈合研究进展

    作者:宫丽;张继平

    伤科接骨片是根据仿生学原理,以天然海洋药物--海星为主,配以鸡骨、三七、血竭、红花、没药、土鳖虫、自然铜、乳香、马钱子等组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补肾壮骨等功能.临床及实验研究已从组织学、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等不同角度证实该药能够促进骨折愈合[1-3],笔者拟就伤科接骨片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报道作一综述.

  • 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临床应用概况

    作者:王光涛;吴飚;倪前伟

    目前,促进骨折愈合的手段较多,大体分为现代科学医疗手段和传统医学医疗手段.每种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优劣兼俱.传统医学方法疗效可靠、简便易行、价格便宜,是治疗骨折愈合较理想的手段之一.现将近几年临床上运用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总结如下.

  • 针灸促进骨折愈合研究述评

    作者:章波;谢利民

    骨折愈合是一个缓慢且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如何促进骨折愈合一直是骨科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针灸在临床各科广泛应用,近年研究报告显示其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也呈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就其促进骨折愈合方面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和机理研究做一评述.1 治疗方法1.1 取穴方法1.1.1 以局部取穴为主,辅以全身辨证取穴张氏等[1]主张股骨骨折取环跳、髀关、阴市、血海;胫腓骨骨折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太冲;对于饮食不佳者加刺中脘,咳嗽者加刺列缺,尿闭者加刺冲门,便秘者加刺内庭,脾虚者加刺涌泉.张氏[2]主张取骨折中心部阿是穴和上、下两端穴位,如肱骨骨折取骨折局部加肩隅、曲池;尺桡骨骨折加曲池、合谷;股骨加血海、髀关:胫腓骨骨折取足三里、解溪.另取健侧内关与阳陵泉、合谷与足三里交替使用,做为全身配穴.

  • 合并多发伤的浮膝损伤35例治疗体会

    作者:张功;张国权

    目的 探讨合并多发伤的浮膝损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35例合并多发性伤的浮膝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疗效参照Karlstrom和Olerud评价标准,观察组的优良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浮膝损伤应优先处理合并伤,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浮膝效果较为满意,具有固定坚强、损伤小、便于早期功能锻炼及有利于骨折愈合的优点.

  • 香丹骨折端注射促进骨痂生长过程中TGF-β、bFGF的表达及骨密度实验研究

    作者:张杰

    目的:通过香丹注射液骨折端注射,治疗家兔桡骨中段骨折的实验研究,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观察骨密度的测定情况,了解香丹注射液对促进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手术造成家兔双侧桡骨中段3mm完全缺损的骨折模型,分设香丹组、空白组、对照组,分别予以香丹注射液、生理盐水骨折端注射、伤科接骨片灌胃.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和分布特点,证明有调节骨原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并从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骨面积(Area)测定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8天时,香丹组血肿吸收明显,骨折端肿胀明显减轻,改善骨折端血运;TGF-β、bFGF染色呈弱阳性表达.15天时香丹组骨愈合骨密度测定尚无明显优势;TGF-β、bFGF染色呈阳性表达.22天时香丹组和对照组骨愈合情况已无明显差别.31天时骨密度测定香丹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明显优于空白组;香丹组TGF-β、bFGF染色呈强阳性表达.结论:香丹注射液在骨折早中期具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其特点是改善骨折局部血循环;通过诱发成骨细胞的活性和增殖,直接刺激膜内成骨,促进细胞分化、成熟,并且激发成骨细胞合成Ⅰ型胶原和骨连接素,加速胶原形成和钙盐沉积,提高骨痂质量,增强骨的强度.

2170 条记录 9/109 页 « 12...6789101112...10810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