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应用疏风清热合剂调节急性相蛋白和VEGF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袁晓芳;张建芳;万全庆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段骨折处X线摄片评分和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血液中的表达情况,探讨早期应用疏风清热合剂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 建立家兔双侧桡骨骨折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33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疏风清热合剂组,每组11只,另设空白对照组11只.疏风清热合剂组和生理盐水组于造模后1 0天内分别给予疏风清热合剂[10 mL/(kg·d)]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造模后第28、42天检测双侧桡骨进行X线摄片,第1、3、7、14天检测血液中CRP、FIB表达,第7、14、28天检测血液中VEGF表达情况.结果 (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疏风清热合剂组第28、42天骨折部位X线评分较高(P<0.01),且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2)与本组造模后第3天比较,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和疏风清热合剂组第7天CRP、FIB均表达较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第1、3、7天血浆CRP、FIB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疏风清热合剂组第3、7天时间点CRP、FIB表达降低(P <0.05,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疏风清热合剂组在第3、7天时间点CRP、FIB表达降低(P<0.01).(3)与本组造模后第14天比较,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和疏风清热合剂组第7、28天VEGF表达降低(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第7、14、28天VEGF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疏风清热合剂组第7、14、28天VEGF表达较高(P<0.01),且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 早期应用疏风清热合剂可以促进新西兰家兔桡骨骨折的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急性相蛋白CRP、FIB表达以及促进血液中VEGF的高表达实现.

  • 恒古骨伤愈合剂促进胫骨下段骨折术后愈合临床观察

    作者:胡敏;赵宏斌;王兵;梁红锁;张春强;郑宏宇;赵学凌

    我院在1999-2004年间采用恒古骨伤愈合剂口服液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术后患者72例,并和同期以三七伤药片治疗的54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证明恒古骨伤愈合剂在缓解胫骨下段骨折术后疼痛、肿胀和促进骨折愈合等方面疗效满意.

  • 电脑骨创伤治疗仪,神经损伤治疗仪结合中药熏蒸促进骨折愈合和神经康复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琴

    和以往相比,我国医学技术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利用有效方式促进骨折愈合也已经成为了医学专家所研究的重点内容。骨折愈合全过程相当复杂,其中骨痂改造塑形期能够将原始骨痂转变为正常骨痂,这对于整个愈合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治疗方式治疗时间长,患者痛苦大的缺点被人们所诟病。电脑骨创伤治疗仪,神经损伤治疗和中药熏蒸是促进骨愈合的三种方式,将三者进行联合使用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本文对三者联合使用的作用和意义进行简要综述。

  • 正骨丸促进锁骨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及机理探讨

    作者:郑晓蓉;吴小宝;萧庆瑞;郑尤辉;郭颖彬

    目的:探讨正骨丸促进锁骨骨折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口服正骨丸的治疗组及口服钙尔奇D的对照组的骨折愈合程度X线分级、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血清中骨钙素、TPINP(总 Ⅰ 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以及碱性磷酸酶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治疗组临床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术后8周血清中骨钙素(P<0.01)、TPINP(P<0.01)以及碱性磷酸酶(P<0.01)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6周则对照组的TPINP以及碱性磷酸酶的含量较治疗组明显增高(P<0.01),但两组骨钙素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正骨丸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可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早期袪除患肢制动,减少因骨折给患者带来的工作生活不便,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的药物.

  • 中药熏洗疗法在骨科各类创伤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史德举

    目的:研究中药熏洗疗法在不同部位骨折创伤中的作用。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120名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熏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熏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疗法,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的时间、疼痛评分,以及感染、肿胀和延迟愈合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熏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63.33%),熏洗组各个部位骨折的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熏洗组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感染、肿胀以及延迟愈合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洗疗法用于骨折患者的辅助治疗可以加快骨折的愈合速度,缩短骨折愈合所需要的时间,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各种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丹参接骨胶囊对骨折SD大鼠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希强;孙仁光;孙仕润;孙军;刘太建;王咏梅;张恒

    目的:建立左股骨中段闭合折骨经皮髓内克氏针固定的标准骨折模型,观察丹参接骨胶囊对SD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mRNA、蛋白表达,通过RT-PCR,ELISA法进行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探讨丹参接骨胶囊对大鼠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建立闭合性的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模型,分别给与相应药物灌胃治疗,在不同时相通过 RT-PCR,ELISA 法进行分析 TGF-β1 mRNA 及蛋白表达。结果:丹参接骨胶囊能促进骨折 SD 大鼠TGF-β1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论:大鼠股骨中段闭合折骨髓内克氏针固定骨折模型稳定,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丹参接骨胶囊能促进骨折SD大鼠TGF-β1mRNA及蛋白的表达。

  • 促进骨折愈合的物理治疗方法的进展

    作者:何芬

    骨折延迟愈合与骨折不愈合是目前临床骨科的治疗重点与难点,利用物理因子对骨折部位进行多种刺激,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成为临床上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低强度超声、电磁场刺激、激光照射、红外线照射、中频脉冲等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洛伐他汀促进颌面部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爱君;李玉华;王海欣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促进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骨形成蛋白-2(BMP-2)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兔24只,于颌骨制造骨折模型,再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给药组手术次日给予10mg/(kg·d)洛伐他汀灌胃,疗程为28天,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骨折愈合过程中给药组和对照组骨折后3、7、10、14、21和28天骨痂中BMP-2的表达,同时应用ELISA检测血清中BMP-2的含量.结果 RT-PCR结果显示,给药组BMP-2基因表达高峰出现在第7天,对照组出现在第14天,且峰值较低.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术后7~14天骨痂中BMP-2蛋白给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21~ 28天给药组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血清学检测两组BMP-2升高,在术后14天含量达到高峰,且给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洛伐他汀明显促进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的合成与分泌,进而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 骨折愈合中组织分化的力学调节模型

    作者:杨红艳;傅增祥;黄杏利;马彬锐

    骨折愈合对力学环境非常敏感,建立骨折愈合过程中组织分化与力学环境关系的模型,对骨科理论、手术、器械和治疗等有很大的意义.几种力学调节组织分化的模型分别在骨折组织的力学本构关系、调节分化的主要力学分量和组织分化的量化计算等方面各有侧重.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所有模型都能够模拟出骨折愈合的重要方面;在单变量调节组织分化模型中,偏应变能够正确地模拟骨折的愈合过程,而体积分量(如孔隙压力和间隙流体速度)则不能,由此推出偏分量可能是引导组织分化较显著的力学参数.

  •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尤锡东;朱建华

    肱骨近端骨折较为常见,多发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其中大部分为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较为满意[1].对于移位较明显的骨折脱位多需手术治疗.肱骨近端接骨板固定已得到普及,锁钉钢板置入有高度的稳定性,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尤其是粉碎性及骨质疏松性骨折较理想[2],术后能够早期功能锻炼[3].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我院应用肱骨近端解剖金属板治疗4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总结如下.

  • 鸡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TGF-β1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董常生;贺俊平;高贵民

    目的探索鸡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局部TGF-β1及其含量变化.方法 16只6月龄新罗曼母鸡,无菌手术条件下制造右肱骨中部一致性骨折模型,取骨折局部3、6、10和15 d的组织材料,采用SABC法对TGF-β1进行检测. 结果 SABC染色显示骨折后3 d,TGF-β1阳性物出现于血肿的细胞中;6 d TGF-β1阳性反应出现在结缔组织细胞膜上、胶原纤维和细胞外基质中;10 d、15 d TGF-β1阳性物存在于软骨细胞外基质,与骨折后3 d相比,6 d、10 d、15 d TGF-β1的分布明显增加(P<0.01). 结论 TGF-β1的表达与鸡骨折愈合过程密切相关.

  • 髓内针固定小鼠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的建立

    作者:张志平;白晓春;张忠民;金大地

    目的 建立髓内针固定小鼠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方法 解剖20例C57BL/6小鼠股骨,了解小鼠股骨形态结构特点.12~16周龄的C57BL/6小鼠50只,采用髓内针手术技术,在股骨髓腔内插入直径0.2mm导针后,通过制作的骨折造模架,造成闭合性股骨中段骨折,经导针插入26G(直径0.45mm)不锈钢针,通过X线及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骨折愈合过程.结果 术后通过X线证实横行骨折32例,短斜行骨折16例,粉碎性骨折2例,X线及组织学检查表明,其骨折愈合过程为典型的软骨内骨化,建模成功率为96%,可重复性高.结论 髓内针手术技术建立的小鼠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方法安全、快捷、简单;其骨折愈合为典型的软骨内骨化,可重复性高,能较好地用于骨折愈合和骨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

  • 可吸收材料在骨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凯;努尔波力·哈里木;杨晶;刘大鹏

    骨折愈合的机制十分复杂,具体机制远未弄清。自1892年wollf定理提出以来,人们已认识到骨组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物力学作用是影响其形状、内部结构、分布和微结构的完整性变化等关键的因素。虽然其具体机制远未弄清,目前普遍认为骨的这种功能适应性机制可以扩展到骨折愈合过程中,进而认为骨折愈合过程中力学调控是关键的影响因素。坚硬金属接骨板内固定后的应力遮挡效应被逐步认识,骨科临床中常用的植人材料多由钛、钢及其与镍、铬等金属的合金制成,坚硬的生物惰性金属材料由于弹性模量远高于骨,可能不是制造接骨板的佳材料。内固定材料弹性模量太大,会产生应力遮挡。大量证据表明,坚强加压内固定时骨折发生愈合的同时,可诱发局部骨质疏松,因而在固定骨板取出之后,容易出现再骨折,同时使应力不能正常的沿骨干传递,会破坏骨折愈合及再塑性。虽然存在其他类型的金属内固定物,比如钽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学及生物学性能,并且在骨科临床实验中取得了短期疗效,但缺乏大量中远期的临床随访资料,而且钽金属价格昂贵、造模困难,未能够成为目前内固定物的主流[1]。所以这些原因就促使人们寻找更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 应力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作者:陈德旺

    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修复重建过程,受患者年龄、激素、骨折端血运、损伤程度和应力刺激等体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应力刺激是影响骨折愈合主要的因素之一.由于骨组织对应力刺激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生物力学研究已表明骨折端局部的力学环境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着调控作用[1-3].本文就应力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促进骨愈合的方法及其生物学机制

    作者:王嫣;周兰

    骨折的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是骨科学的难题.目前低强度脉冲超声、电刺激、生长因子和体外高能量震动波治疗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骨愈合而作为骨折的辅助治疗方法.本文将对这些辅助方法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基于弱化缓冲算子和GM(1,1)等维新息模型的骨折愈合应力预测

    作者:朱坚民;翟东婷;黄之文

    骨折愈合是个复杂的过程,为了保证骨折愈合的质量和速度,必须动态精确地预测骨折愈合过程中创伤断面应力的大小及其变化趋势,以便及时调整骨折治疗装置对创伤断面的施力.针对现有应力预测方法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弱化缓冲算子和GM(1,1)等维新息模型的骨折愈合应力的动态预测方法.先将实测应力数据经过弱化缓冲算子作用,再利用GM(1,1)等维新息模型对弱化处理后的应力数据序列建立预测模型.设计活体山羊骨折模型进行动物实验,获取活体山羊骨折愈合过程中创伤断面的日平均应力,利用该方法进行建模,对骨折愈合过程中次日的创伤断面应力进行动态预测,并与基于GM(1,1)等维新息模型的应力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应力预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弱化缓冲算子和GM(1,1)等维新息模型的应力预测方法具有很高的预测精度,以预测误差的平方和作为评价指标,其预测精度达到基于GM(1,1)等维新息模型应力预测方法的40倍以上,具有较好的骨折治疗临床应用前景.

  • 实验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的骨密度及组织学观察

    作者:徐少文;顾耕华;赵光锋;李伟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骨密度及组织学变化特征,阐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特点.方法 6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手术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组和一般骨折模型组各30只.于骨折模型建立后2、6、12周截取股骨,用双能X线吸收法作骨折端骨密度测定.并同时对骨折端骨痂组织作光镜观察.结果 (1)骨折端骨密度:骨折后2周,两组动物骨折端的骨密度差异不明显(P>0.05);而在骨折后6周及12周,骨质疏松性骨折组的骨密度较一般骨折组明显低(P<0.05,P<0.01).(2)光镜观察:术后2周,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折端结缔组织数量多,小梁骨较细小;术后6周,一般骨折组骨折端软骨痂为编织骨取代,而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折端则仍有透明样软骨存在,其软骨痂向骨性骨痂转化缓慢;术后12周,骨质疏性松骨折组原始小梁状骨向成熟小梁状骨转化亦较慢,且原已形成的成熟小梁状骨多吸收、消失.结论 (1)骨质疏松不仅使全身骨密度减少,也使骨折愈合中骨折端的骨密度升高减慢.(2)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质量降低是骨折端骨密度值低的重要原因.

  • 创伤性脑损伤影响骨折愈合速度的机制

    作者:赵小纲;赵光锋;陈毅军;马岳峰;徐少文;江观玉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影响骨折愈合速度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创伤性脑损伤合并一侧胫骨骨折(A组)制作多发伤模型,不同时点观察FOS、JUN、bFGF、VEGF表达并与B组(单纯一侧胫骨骨折)比较,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正常小鼠脑组织FOS、JUN、bFGF、VEGF低水平表达,B组略强.A组脑组织FOS和JUN的表达具有时程的一致性,创伤性脑损伤(TBI)后3 h达到高峰,12 h以后降至对照水平;bFGF与VEGF分别于创伤性脑损伤后12 h、24 h达到高峰,72 h降至对照水平.两组骨折位点FOS、JUN表达均于6 h达峰值,24 h后降至对照水平.3 h、6 h、12 h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组骨折位点bFGF、VEGF表达分别于12 h、24 h达峰值,B组于24 h、48 h达峰值,均持续表达96 h以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A组脑挫伤灶周围脑组织FOS蛋白与bFGF表达、bFGF与VEG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896、0.832(P<0.05);A组骨折位点FOS蛋白与bFGF表达、bFGF与VEG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938、0.945(P<0.05);B组骨折位点FOS蛋白与bFGF表达、bFGF与VEGF蛋白表达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833、0.914(P<0.05);两组脑组织FOS、JUN蛋白与骨折位点FOS、JUN表达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上A组在术后第三周时已接近全部愈合,B组到第4周时才仝部愈合.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合并长骨骨折是比较理想的多发伤实验动物模型;创伤性脑损伤后骨折位点bFGF、VEGF表达更早更强,促进成骨.

  • 鹿瓜多肽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观察

    作者:崔晓忠;卢致顺;戚磊京

    目的对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骨折愈合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治疗组48例予鹿瓜多肽注射液10 ml静滴,每天1次,15 d为一疗程,连用2个疗程;对照组48例静滴丹参注射液,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应用鹿瓜多肽注射液后,肿胀消退快,疼痛缓解明显,骨痂形成早,骨折愈合提前.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是肯定的.

  • 经皮动力髋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配合

    作者:郑小春;吴蓓茸;吴秀东;陈静

    股骨粗隆骨折多发生在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患者对长期卧床及手术的耐受性下降,保守治疗及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国外文献报道,保守治疗死亡率高达34.6%,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死亡率17.5%[1],近几年,随着骨折内固定理论体系的发展,生物学手术内固定理论得到了骨科领域广大学者的普遍接受,2000年9月Gotfried[2]首次报道了采用经皮动力髋螺钉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97例98髋,疗效佳,能减少并发症,加快骨折愈合及康复.

2170 条记录 10/109 页 « 12...78910111213...10810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