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存活率的影响

    作者:张连红;熊丽

    目的 探讨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存活率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出生24 h后就给予静脉营养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早产儿在出生后1 w体重下降幅度、恢复出生时体重的时间,统计经胃肠达到摄入量标准的时间以及静脉营养天数等;于静脉营养1 w时检测生化指标,包括血肌酐(Cr)、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葡萄糖(GLU)及尿素氮(BUN),统计两组的存活率及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出生后体重下降幅度大于观察组(P<0.01),对照组恢复至出生时体重时间、达到摄入量的时间和静脉营养所需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组(P< 0.05或P<0.01),对照组体重日增重量低于观察组(P<0.01).两组在静脉营养1 w后,各项生化指标检测正常,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91.67%和78.33%,EUGR的发生率分别为41.67%和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及时给予足量静脉营养,对极低体重出生早产儿出生后的营养补充非常重要,可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降低EUGR的发生率,对降低致残率和提高人口素质至关重要.

  • 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尘肺合并营养不良的临床研究

    作者:彭莉君;朱启上

    目的:探讨尘肺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支持疗效及营养支持对其免疫功能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尘肺合并营养不良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胃肠外营养(PN)组及对照组,给予为期3 w的营养支持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的PN组人体测量增加,肺功能改善,血清白蛋白升高,总淋巴细胞计数升高,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细胞免疫未见改善.结论:静脉营养支持可以改善尘肺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态,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疾病的康复.

  • 胃肠道外营养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作者:李光梅;高燕;曾燕;包静娴;王淑英

    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肿症在传统的复温技术和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胃肠道外营养以提供热量的护理技术和经验.方法对44例中度以下硬肿症患儿,在传统的复温技术和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辅用肠胃道外营养支持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常规组总有效率68.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外营养疗法在给予硬肿症忠儿提供能量、保障热量供给方面有显著疗效.

  • 早产低体重儿外周静脉营养的护理

    作者:姚丽珍;李惠珍

    我院新生儿科于2000年10月~2003年5月对早产低体重儿经口喂养热卡不能达到基础热卡60%者,采用外周静脉营养(PPN)治疗.现报告如下.

  • 心脏移植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体会

    作者:叶青扬;林雁娟;余良珍

    我院1995年8月~1999年9月,先后对13例患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人施行心脏移植手术,由于术刺激及服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和多种的抗生素,致肝脏及胃肠道功能低下,静脉营养受到一定限制,所以肠道营养尤为重要.特请营养师根据本组病人的病情变化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对临床起到进康复作用.

  • 胃肠道外静脉营养在危重早产儿中的应用

    作者:孔艳英;陈姝姝;石化蓉;文焕英

    随着围产新生儿学的日益发展,胃肠外营养支持已成为危重病儿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早产儿由于出生体重低、消化吸收功能不成熟,在危重疾病期间,营养物质的及时合理补充对促进疾病治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999年10月~2001年3月采用胃肠道外静脉营养(TPN)治疗高危早产儿,结果提示胃肠道外营养可明显增加高危早产儿体重,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 三升静脉营养袋的应用与护理

    作者:胡友花;赵灵芝

    肠外营养(PN)或称静脉营养是近3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能起到"人工胃肠"作用的治疗措施,已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的静脉营养方法是将病人一日所需的补给输液量(包括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剂、电解质、维生素等)按需要进行配制,用多个玻璃瓶作容器,经一条或数条输液管道同时或相继输入,在输液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自1994年以来笔者采用国产三升静脉营养输液袋(简称三升袋)输注营养混合液(TNA)进行静脉营养治疗,疗效满意,现将应用与护理介绍如下.

  • 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黄德恩

    目的:探讨对早产儿进行静脉营养治疗在临床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9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甲组和乙组),甲组44人,乙组50人。其中甲组为实验组,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辅以静脉营养治疗;乙组为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每天增长体重、治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儿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甲组的平均每天体重增长程度要明显高于乙组,治愈率也明显高于乙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进行静脉营养治疗可以有效的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增加早产儿的营养供应,对其生长发育和治疗并发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中氨基酸起始剂量的临床研究

    作者:殷大欢;刘俐;樊书娟;肖伟平

    目的:评价静脉营养中不同起始剂量氨基酸对早产儿住院期间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2013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中收治的81例早产儿据氨基酸不同起始剂量随机分为A、B、C组,分别于生后24小时内静脉给予氨基酸1.0、1.5、2.0g· kg-1· d-1,3组均按0.5~1.0g· kg-1· d-1递增,1周内达到目标剂量3.5g· kg-1· d-1。收集早产儿生后第1、7、14、21、28天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比较各组的大体重下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稳定生长期体重增长率、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等临床有效性指标、临床治疗和早产儿并发症。结果大体重下降C组小于B、A组(F=0.590,P>0.05),恢复出生体重时间C组短于B、A组(F=2.115,P>0.05),稳定生长期体重增长率C组大于B、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0.590、2.115、1.064,均P>0.05);宫外迟缓发生率C组低于B、A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4.485,P>0.05);A与B组合并为AB组后,恢复出生体重时间C组短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88,P<0.05);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P<0.05);临床治疗及早产儿并发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后24小时内输注1.0~2.0g· kg-1· d-1的静脉营养氨基酸并不能完全满足早产儿生理需要和促进生长发育,在液体量允许的情况下,应增加氨基酸起始剂量及速度,当外周静脉液体量及浓度限制氨基酸起始剂量时,可考虑至少从2.0g· kg-1· d-1开始。

  •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怡帆;白冬梅;朱航

    目的 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8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照组采用静脉营养,直至吞咽呼吸功能协调再经口喂养,观察两组达足量肠内营养需要时间、体重增长情况、住院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监测血清胆红素、血脂、肝肾功能等.结果 观察组患儿达到足量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86、4.63、4.01、1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每日体重增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高胆红素血症、高血脂、胆汁淤积性肝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48、4.57、4.61,均P<0.05);两组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来说,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是一种较好的营养供给方式.

  •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供给

    作者:白雪梅;刘正娟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胃肠道运动及胃肠道功能的不成熟,以及营养需求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特殊的营养供给方式.该文综述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化系统的特点、营养需求及供给方式、非营养性吸吮的作用,总结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佳的营养供给方式为早期(24小时内)静脉营养配以间断鼻胃管早期微量肠内营养并辅以非营养性吸吮.

  • 脂肪乳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蔺小培;严成明

    静脉营养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改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脂肪乳是静脉营养中重要的能量来源物质,但其代谢并发症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选择适合早产儿配方的脂肪乳剂,采用合适的使用方法,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 静脉营养中不同初始剂量氨基酸对早产儿早期营养的影响

    作者:谈健民;郑玉琼;万鸿;罗天宽;申川桥;杨莉娜

    目的 探讨静脉使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对早产儿早期营养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静脉营养的146例早产儿(胎龄29~34周,出生体重1150~2250 g)随机分为3组,大剂量组于生后24 h内给予氨基酸2.0 g/(kg·d),每日递增1.0 g/(kg·d);中剂量组给予氨基酸1.0 g/(kg·d),每日递增0.5 g/(kg·d);小剂量组给予氨基酸0.5 g/(kg·d),每日递增0.5 g/(kg·d);三组大剂量均为3.5 g/(kg·d).对三组患儿进行有效性评估和生化、血气指标检测比较.结果 三组结果比较,其中大剂量组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短;出生2周内大剂量组每天体重增长速度快;大剂量组肠道营养达到100 kCal/kg天数较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早产儿第14天时肾功能尿素氮、肌酐、pH值、剩余碱、血清直接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氨基酸更有利于早产儿的营养和生长发育,并且不会增加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损害、胆汁淤积症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对肺动脉压力的影响

    作者:白雪梅;刘正娟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是否适于早产儿对营养的需求,是否能引起肺动脉压力的增高.[方法]将40例符合条件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早期静脉营养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营养法,记录两组患儿生后一周内营养摄入及体重增长情况,并于生后第1、3、7 d监测肺动脉压力.此外,监测血气pH、BE的变化,注意是否有乳糜血的发生.[结果]①实验组生后一周内每日摄入的非蛋白热卡量及平均每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②两组生后相同日龄肺动脉压力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③两组中均有3例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经及时予以纠酸处置缓解.两组均无乳糜血的发生.[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采用早期静脉营养比传统静脉营养摄入热卡多,体重增长快,可以避免早期营养不良的发生且不会引起肺动脉压力的增高及乳糜血的发生,也不会增加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

  • 血清脂联素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庞隐;张汝娟;杜晓娅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PN)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相关性.方法 所有符合标准的早产儿均于入院后24~48 h内取静脉血检测血清APN水平,以中位数13.15 mg/L为界,将≥13.15mg/L患者分为高APN组63例,<13.15 mg/L为低APN组72例,记录随后5周内患儿PNAC发病率;以发生PNAC为事件终点,用Kaplan-Meier方法对PNAC发生率进行分析;Cox单因素回归分析血清APN与PNAC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期间,低脂联素组第2、3、4和5周PNAC发生率分别为21.8%、43.1%、64.0%、和79.2%,血清APN水平有逐渐下降趋势,3周、4周下降更明显(P<0.01);高APN组不同时段PNAC发生率分别为17.9%、33.1%、49.3%和67.8%,APN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分析显示两组PNAC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单因素分析,APN水平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随访过程中,在低APN组,伴随着APN水平的降低,PNAC发生逐渐增多.APN与极低体重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具有相关性.

  • 喂养不耐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影响的分析

    作者:张娟;吴晓宇

    [目的]探讨喂养不耐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的影响. [方法]对2006年9月~2007年9月生后24 h内陕西省妇幼保健院NICU孕周<34周、出生体重≤1 500 g,无消化系统畸形的5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根据喂养情况分为喂养耐受组与不耐受组. [结果]喂养耐受组和喂养不耐受组间出生3周内热卡、蛋白摄入及体重增长差异有显着性.两组间开奶日龄、足量喂养日龄、体重开始增长日龄、恢复出生体重日龄、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日数差异有显着性,胎龄、出生体重差异无显着性. [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应早期喂养,减少喂养不耐受性,肠道内营养能提供更足够的能量以满足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增长,同时需要肠外营养作为肠内营养的补充.

  • 早产低体重儿静脉营养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宇娜;周卫萍;唐挺;刘莺;戴英达

    [目的]研究早期及传统两种静脉营养早产低体重儿的疗效. [方法]记录两组患儿生后1周内营养摄入及2周内体重增长情况、过渡到全肠道喂养时间、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结果]早期静脉方案生后1周内每日摄入的热卡量、2周内平均增重均高于传统静脉方案(P<0.001);两组过渡到全肠道喂养时间无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静脉摄入热卡多,体重增长快,可以避免早产儿早期营养不良的发生;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无明显作用;不会增加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早产儿非脂肪乳静脉营养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易乐春;雷志松;朱明勇;江生;何浙海;朱智斌;杨杰

    [目的]探讨非脂肪乳静脉营养能否满足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的能量需要,以及了解静脉营养临床应用的常见并发症.[方法]分别测量3组不同营养方法支持的94例早产儿2周时的体重,并观察住院期间各组患儿腹泻、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转氨酶、胆红素升高情况.[结果]非脂肪乳静脉营养组与脂肪乳静脉营养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无差异(P>0.05),非脂肪乳静脉营养组与葡萄糖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脂肪乳静脉营养组与脂肪乳静脉营养组转氨酶及胆红素增高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脂肪乳静脉营养组与葡萄糖治疗组腹泻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脂肪乳静脉营养能够满足早期早产儿生长发育的能量需要,并能减少常见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 胃肠道外静脉营养在极低体重儿中的应用

    作者:廖文君;赵琳

    [目的] 探讨静脉营养在极低体重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NICU病房2004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用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27例极低体重儿为治疗组,同期未采用静脉营养的25例极低体重儿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在每日增加体重,治愈率、治愈时间上的差别. [结果] 治疗组患儿平均每日增加体重(22.6±4.2)g显著高于对照组(10.5±5.6)g(P<0.05);治疗组患儿治愈25例(92.59%),对照组患儿治愈19例(76%),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儿平均治愈时间为(12.86±2.13)d,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为(17.24±3.56)d,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胃肠外营养对极低体重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支持治疗方法.

  • 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防治的营养策略

    作者:张惠芳;张红爱;李晖;章玉丹;张娟利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与早期积极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on,EN)的应用,极低体重儿和超低体重儿的存活率逐渐升高,生后营养问题逐渐突显出来,近年来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越来越受重视,宫外生长发育迟缓不仅关系到早产儿近期体格发育和并发症,还会影响到远期的健康.而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早产儿出院时生长落后的问题更为突出.

544 条记录 24/28 页 « 12...20212223242526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